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开发与使用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历史教科书,在八年级上册《在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以下简称“课文”)中,插入了漫画《时局图》(如下图,课文中插图为黑白漫画)。教科书的编者未对此图做文字注释,可能是限于课文的篇幅,也可能是此图有诸多问题尚无定论。中国史学向来有“左图右史”的传统,相对于文字而言,该图在课文中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史料。本文试着进行透析,拨开疑云见太阳。
  一、漫画画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本文所用《时局图》[1]与课文插图并无二样。将漫画放大后仔细观察,漫画最北面是一头熊,盘踞在东北三省和蒙古;山东半岛被圆环状物(可能为肠或者无头蛇)缠绕;一个长着两副面孔,共用一双手脚的怪胎,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怪胎两幅面孔组成太阳形状,手脚并用紧紧拥抱本土,左手用一根线牵着中国台湾岛。“太阳”的光线覆盖朝鲜半岛(图中标示:COREA,英文为“朝鲜”的意思),最后照射到中国山东、直隶、山西和更远的地方。东南方向是一条体格异常健硕的狗(也有说像老虎或者狮子),后腿站长江流域,前腿搭在东南两广,尾巴伸到山东半岛;中南半岛上趴着一只蛤蟆(有说是青蛙),这只蛤蟆看起来没有头,右爪抓着中国海南岛,左爪跨云南指四川;香港岛的旁边趴着一只虾;盘踞菲律宾群岛的是一只鹰,嘴巴衔着一面星条旗,虎视耽耽地望着中国。漫画的最下面是一排国旗,三只兽首人身的怪兽,一只穿着人装的蛤蟆和一头骆驼。
  漫画中有六名中国人:一人着官服,手举一枚巨大铜钱;一人穿民服右手高举玻璃酒杯,杯内盛满红酒,左手放在一女子后背,两人面前摆一桌,背后立一柜;另一人侧卧,左手托头,右手握纲,拖一网;网旁两人,一人赤膊上身,双手搬一巨石,身后戳偃月刀一把,刀柄上栓白马一匹,刀翅上挂一张弓;另一人歪坐于太师椅,带老花镜,无精打采地读着书,书上‘之乎者也’四字,格外醒目。
  一群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中国人,身陷野兽、怪兽和怪胎的重围中,醉心于弓刀石马、酒色财权,丝毫没有感觉到大厦之将倾,中国时局不言而喻!
  二、谁画的?
  关于漫画的版本和初绘者,据冯自由的《革命逸史》记载,《时局图》是爱国华侨谢缵泰所绘。《革命逸史》一书还记载:戊戌 6月缵泰感慨时事,特绘制“东亚时局形势图”,以警世人。[2]至于彩版漫画的由来,1899年,香港兴中会会长杨衢云,在日本写信给谢缵泰,要求修改漫画,涂上色彩并加以滑稽化,修改后的漫画在日本出版。[3]由此,可以初步推断,《时局图》可能是谢缵泰1898年6月绘制,1899年改绘。1903年,蔡元培主编的上海《俄事警闻》(日报)转载了这幅漫画,其中在图画的“现势”说明中指出“这一张图,叫做《瓜分中国图》。前年有一个人从英国新闻纸上译出来的”,并进一步指出“翻译这一张图的人姓谢,是香港地方印的,五彩鲜明,上海别发洋行寄卖”。[4]由本段史料可知,一个姓谢的香港人,从英国报纸上翻译出《瓜分时局图》。“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时局图》的最早版本。”[5]
  有学者对戊戌年以前多篇议论瓜分中国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分析,文章多数来源于外国报纸。“国外各大新闻纸在频繁报道‘瓜分’中国传闻的同时,一些针对中国的‘瓜分图’也被大量炮制出来。”[6]《知新报》刊登署名为原生学舍主人所翻译《法国照会瓜分中国事》照会,此照会译自日本的《时事新报》,其中附有 “中国分割图”。[7]另外,德国、英国报纸,也刊登了不同版本的“瓜分中国”漫画。由此可见,《时局图》最初的源头也许在列强各国。今天常见的《时局图》,有文章指出是“朱士嘉同志于一九四〇年在美国国立档案馆发现的”。[8]但是,对于绘者、时间等未作详细的说明,不排除《时局图》是在其他版本漫画基础之上改绘而成的可能性;或者绘者受到外国漫画的启发,始绘《时局图》。
  基于各种争议,学者们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①原作者和改绘者都是谢缵泰;②原作者是谢缵泰,改绘者另有其人;③原作者另有其人,改绘者是谢缵泰。综合以上几种观点,可以大胆推测谢缵泰是《时局图》的原作者,至少他是最早的翻译和改绘者。
  三、谢缵泰缘何画?
  至于绘者为何作此漫画,我们从漫画的分析入手。熊,盘踞北方,脑门上戴着沙皇时代特有的双头鹰徽章,借指俄国;缠绕山东半岛的环状物,环内插黑白红横排三色国旗,标志着此地为德意志帝国势力范围;两副面孔组成太阳形状,怀抱日本本土,怪胎明显是日本。一线牵台湾岛,暗示《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了日本;那条健硕的狗,脑门上顶着米字旗,是英国。狗的尾巴和山东半岛上的环状物纠缠在一起,显示了英德的矛盾。矛盾的产生,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崛起挑战英国的霸权。另一说法是寓意英国强租了胶州湾;中南半岛上的无头蛤蟆,背背蓝白红垂直排列三色旗,借指法国。蛤蟆没有头,可能在隐喻19世纪八十年代,法国在中法战争中失败。漫画下方的三头怪兽、蛤蟆与骆驼,隐喻殖民者在争论如何瓜分中國。蛤蟆匆匆赶来的神态,透露出殖民者妄图瓜分中国的迫切心情。列强为刀俎,中国为鱼肉,土分瓜裂的场景跃然纸上。
  穿越时空,重返19世纪90年代,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丁酉戊戌间(1897- 1898),缵泰与康有为之弟广仁商议联合各党一致救国,以有为师徒卑视他党而未果。戊戌6月,缵泰感慨时事,特绘制“时局图”(又名“东亚时局形势图” )一幅,以警世人。[9]此漫画在当时引起国人高度关注,此后,漫画被多种报刊多次转载,甚至被印成单张的宣传画,广泛传播。今天,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的《时局图》,仍然让无数参观者驻足,发人深思。
  综上所述,《时局图》在教科书中的留白,恰是给师生的解读和使用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教师在广泛涉猎各类学术观点的前提下,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拨开疑云,寻找历史的真相、真理、真情。
  【注释】
  作者不详:《时局图(1898)》,《地图》2012年第4期。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1-42页。
  程薇薇:《中国近代史上重要漫画<时局图>》,《档案与建设》2012年第1期。
  王云红:《有关<时局图>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2005年第9期。
  《时局图题词》,《近代史资料》1954年第1期。
  郭郛:《“时局图”作者谢缵泰》,《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其他文献
2018年9月,我校历史教研组选择了高一一个实验班和三个普通班进行了“高一新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状况”的问卷调查。下面这道题意在了解高一学生唯物史观的养成状况:  从历史角度看,下面哪句话,你认为最正确?( )  A. 时势造英雄 B. 英雄造时势  C. 一叶能知秋 D.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其中,实验班学生选择正确项A的只占43.90%,普通班更低,仅35.47%。数
近日,河北沙河市教育局查处了4名有偿补课的在职教师,其中一人获得的河北省“特级教师”、邢台市“首届名师”荣誉称号也因此被取消。  4名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受警告处分,其中一人的特级教师等荣誉被取消。看到这样的消息,不免让人非常吃惊。禁止教师有偿补课,按理说,早已不是新闻。且不说更早的文件规定,就是近几年类似规定都可谓是接二连三。然而,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好似“野火烧不尽,春风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7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讲述了法律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教材认为,自夏商至隋唐,古代法律的名称历经了由刑、礼到法、律、令的变化过程。这些名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变化?对社会治理又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拟做一些探讨,以备广大师生教与学之用。  古代中国法律名称的变化大致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商西周时期——礼刑并用,礼主刑辅  夏商西周时
如果没有疫情,想必此刻有些人正在为抢一张返乡车票而费尽心思。入冬以来,随着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今年的“返乡”多了一分不确定性。  疫情当前,生命健康不是儿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决不可以有丝毫放松和懈怠,时刻把防控意识这根“发条”拧紧,以最严厉、最果断的措施,织密织牢阻断疫情传播的防护网。  1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倡导在工作地过年,尽可能减少人
扭转连续8年金华综合考核落后局面,2019年获得金华市综合考核优秀、党建人才考核优秀、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优秀等成绩,这是“四年三巡视”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交出的高分答卷。  但此前,婺城区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差生。2018年9月到11月的两个月时间,婺城区前后两任区委副书记、区长接受浙江省纪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5至2018年的4年间,浙江省委先后对婺城区开展常规、“回头看”及“机动式”3轮巡视
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独特,绵延千里的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流域分布着冰川河流、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地质奇观、大漠戈壁等诸多高品质旅游资源200多处。  在这里,有喀纳斯、可可托海和白沙湖3个国家5A级景区,有5S滑雪场一家、世界地质公园一个、国家地质公园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  由于位于世界滑雪黄金纬度,阿勒泰冰雪文化源远流长,是享誉世界冰雪运动界的“人类滑雪
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破解历史问题的钥匙,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把诸多历史材料叠加或堆砌自己关注的情境,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何营造特定历史时空?有客观环境看不见人,有群体的人没有群像的人,有群像的人没有个体的人,有个体的人没有个体的丰满形象,忽视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实践活动最具恒久价值的情怀、品质和精神,历史特定时空无法构建。本文以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一册《西欧封建制度》一课谈谈特定时空观念的一
“情境就像一座桥梁,帮助学习者将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1],因此,在史料教学中,情境的有效创设,是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能否达成的关键。历史虽不能重复,但我们要竭尽所能地创设情境,以期回到历史的现场,与过去对话,并尝试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地方史料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凝结和家国情怀的归宿,利用地方史料,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展开与历史的对话。为此,笔者试以“明清东莞学宫”为例,谈谈史料教
历史学科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过去性,以往的历史教学多是“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现今的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打破旧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一、教学设计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任何教学都必须考虑学习
中学历史原创题设计的理念是什么?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转化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适合新的任务,也就是通过各种加工方法,把所得知识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1]原创题的设计过程,就是把教材归纳出来的知识系统,加工、改组、分析、概括出新的认识角度或知识系统,使知识系统(或知识系统中的知识要点)演化为历史学科的常见题型与题目。这是原创题设计的理念。  一、对具有并列关系的知识系统的“加工与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