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前提。没有兴趣,即便学生思维活跃,也容易无法集中精力,致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下降。进入初中阶段后,由于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增加,不少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变得深奥难懂,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致使数学成绩不佳。此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效率,就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进入中学阶段后,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省略了情境创设,直接进入新课学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认知结构,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将数学所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进行加工转化,以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地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學习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也异常活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情境的成功设置给了课堂一个好的开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奠定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如果不能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教师就不要急于传授知识,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事倍而功半。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以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求知心态为借口,忽略了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时刻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给学生以更高涨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注意情感调动,关注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融会贯通。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选取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以旧导新,锻炼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概念、抽象的符号、不易推导的公式,这些都需要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知识让学生单纯地记忆,他们恐怕不仅记不牢,还容易将各种抽象符号混淆,致使更加惧怕数学而不是喜欢数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如有一次在与学生一起总结数学归纳法时,笔者给大家打了一个比方,将其比喻为春节放鞭炮,假设鞭炮无限长,且后面一个比一个更响,让学生想象其中的情境,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知识大多抽象概括,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图、动画等生动再现公式、概念的推导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理解了生涩难懂的概念后,学习兴趣也会更加高涨。
多层次练习
学以致用,数学知识的学习为的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是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的最主要途径。然而,练习题也是造成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设置练习题时一定要认真选择,即要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知识,也要预防题海战术造成学生身心疲劳。当前,有些教师重视课堂的新课教学,却忽略了练习题的选择与设置,或者一味认为学生练得越多就会越熟练。其实,形式单一、参差不齐的练习题只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能起到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练习题的设置,不仅要保证题目明确针对教学内容,更要有一定的层次设置,能够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一题多变、综合题、开放题等都要涉及到,让学生在练习中不仅真正锻炼了能力,也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大家都能有积极性。
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兴趣课堂
中学阶段正值学生青春期,他们除了有旺盛的精力学习,还对周围的人和事都非常关注。数学课程是中学的主科,数学教师也成为同学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人。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还要做学生心理的导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如在日常教学中养成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在作业练习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坚韧追求的习惯;在复习课堂上,督促学生养成分析、整理、总结的习惯。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败的阴影,鼓励他们重拾斗志,追求新的成绩。教师在课上、课下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赢得学生的认可与尊敬,能够极大地发挥教师激励、鼓舞的作用,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好,就要让学生“乐之”,给学生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对数学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热爱,使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陈蔓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11):22-23.
[2]赵佶,屈随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9(10):58-58.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三中学)
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进入中学阶段后,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省略了情境创设,直接进入新课学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认知结构,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将数学所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进行加工转化,以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地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學习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也异常活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情境的成功设置给了课堂一个好的开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奠定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如果不能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教师就不要急于传授知识,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事倍而功半。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以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求知心态为借口,忽略了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时刻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给学生以更高涨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注意情感调动,关注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融会贯通。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选取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以旧导新,锻炼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概念、抽象的符号、不易推导的公式,这些都需要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知识让学生单纯地记忆,他们恐怕不仅记不牢,还容易将各种抽象符号混淆,致使更加惧怕数学而不是喜欢数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如有一次在与学生一起总结数学归纳法时,笔者给大家打了一个比方,将其比喻为春节放鞭炮,假设鞭炮无限长,且后面一个比一个更响,让学生想象其中的情境,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知识大多抽象概括,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图、动画等生动再现公式、概念的推导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理解了生涩难懂的概念后,学习兴趣也会更加高涨。
多层次练习
学以致用,数学知识的学习为的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是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的最主要途径。然而,练习题也是造成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设置练习题时一定要认真选择,即要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知识,也要预防题海战术造成学生身心疲劳。当前,有些教师重视课堂的新课教学,却忽略了练习题的选择与设置,或者一味认为学生练得越多就会越熟练。其实,形式单一、参差不齐的练习题只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能起到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练习题的设置,不仅要保证题目明确针对教学内容,更要有一定的层次设置,能够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一题多变、综合题、开放题等都要涉及到,让学生在练习中不仅真正锻炼了能力,也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大家都能有积极性。
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兴趣课堂
中学阶段正值学生青春期,他们除了有旺盛的精力学习,还对周围的人和事都非常关注。数学课程是中学的主科,数学教师也成为同学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人。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还要做学生心理的导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如在日常教学中养成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在作业练习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坚韧追求的习惯;在复习课堂上,督促学生养成分析、整理、总结的习惯。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败的阴影,鼓励他们重拾斗志,追求新的成绩。教师在课上、课下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赢得学生的认可与尊敬,能够极大地发挥教师激励、鼓舞的作用,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好,就要让学生“乐之”,给学生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对数学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热爱,使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陈蔓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11):22-23.
[2]赵佶,屈随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9(10):58-58.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