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阅读写作中,教师应注重整体把握,让孩子们的读写置于一个大视域下向前“挺进”;应该注重自主自悟,给孩子们以真正的阅读权、选择权和写作权;应该注重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进行多层面的探究延伸,以此建构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厚重的读写新时空。
关键词:整体把握;自主自悟;探究延伸
所謂“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必须要引领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在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个主题教学单元中开展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既然强调“一体化”,那么孩子们随意的、散漫的、没有引领的阅读就是要不得的,就是应该予以摒弃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在“主题式”和“一体化”之路上走得更远呢?窃以为,教师应注重整体把握、自主自悟和拓展延伸,以此建构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厚重的读写新时空。
一、整体把握:一种让师生窃喜的视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这不仅仅指“语文课程建设”,同时也指向孩子们的阅读写作。清华附小的窦桂梅认为: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效果。的确,注重整体把握,注重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使得语文素养在对精神相通的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1]
比如,阅读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无论是《形形色色的植物》,还是《爬山虎的脚》,无论是《绿叶的梦》,还是《鸟的天堂》,都指向同一个主题——绿色植物。明白了这一点,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课眼”——“绿色植物”来组构、建构阅读材料,比如积累关于绿色的语言、诗句、词语,比如可以设置“绿色记忆”“绿色空间”“绿色期盼”等几个板块让孩子进行阅读写作,自然高效地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最大化,以此让孩子们在阅读写作之路上收获疑惑、突破与喜悦的体验。
二、自主自悟:一种让学生突破的方式
尽管“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强调围绕同一主题来展开阅读和写作,但孩子们的自主自悟、个性解读和多元解读却万万不可抛弃。《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诵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诵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诵读。”鉴于此,在“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训练中,“还教于学,还学于生,把学写作文的常态隐含在自主阅读当中,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潜能。”[2]
比如,仍然以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读《鸟的天堂》,可以让孩子们为旅游胜地——“鸟的天堂”写解说词,可以搜集鸟的天堂的图片,可以进行环保励志活动:“看,面对鸟笼中的鸟儿,你该做出何种选择(学生放飞)。望着这只久居笼中,而后展翅飞向蓝天的鸟儿,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说,可写,可画,可唱)”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提倡这样的个性解读,并且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关注榕树、关注鸟儿、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用诗、用画、用歌声……表达自己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允许孩子们自由解读、自主搜集、自主写作,以此引领孩子们实现自主自悟前提下的读写结合,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场域中突破自己、解放自己、滋养自己。
三、探究延伸:一种让习作再生的视域
一次完整的阅读写作不是以学生写完一篇满意的作文为句号,不是以作文获奖为谢幕,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索引和新的旅程。优秀的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在习作赏析和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赞扬、提问、说明、争论,再次激活孩子们新的读写欲望,引发新的联想和探索兴趣,以此让“习作再生”,让孩子们进行第二篇、第三篇,甚至更多篇习作的写作实践活动。
仍然以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离不开绿色》的主题阅读和写作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
1.引领学生以主题为线索,对一个单元的课文甚至是以前接触到的所有与绿色主题有关的文章进行总结与回顾。
2.组织孩子们自己办一期“生命离不开的绿色”的专题小报。
3.活动展示:利用一节课进行“绿色植物读书写作活动”的展演活动,如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并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以此促进孩子们读写的兴趣、动力和持久的热情。
这样的拓展和整合是一个开放的框架,不只是对原有主题的开放,也是对孩子们自己读写的一种开放,阅读与写作彼此相对独立,却又相辅相成,从高处大处着眼,却又在“小处”让孩子们得到多重锻造和滋养,那么,受惠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不仅仅是语文课堂,也是与此相关的教师和家长。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开放”中,以此铺就生机盎然的读写一体化之路。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2]朱兴华.“元作文教学”实验[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6(4):27.
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整体把握;自主自悟;探究延伸
所謂“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必须要引领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在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个主题教学单元中开展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既然强调“一体化”,那么孩子们随意的、散漫的、没有引领的阅读就是要不得的,就是应该予以摒弃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在“主题式”和“一体化”之路上走得更远呢?窃以为,教师应注重整体把握、自主自悟和拓展延伸,以此建构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厚重的读写新时空。
一、整体把握:一种让师生窃喜的视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这不仅仅指“语文课程建设”,同时也指向孩子们的阅读写作。清华附小的窦桂梅认为: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效果。的确,注重整体把握,注重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使得语文素养在对精神相通的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1]
比如,阅读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无论是《形形色色的植物》,还是《爬山虎的脚》,无论是《绿叶的梦》,还是《鸟的天堂》,都指向同一个主题——绿色植物。明白了这一点,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课眼”——“绿色植物”来组构、建构阅读材料,比如积累关于绿色的语言、诗句、词语,比如可以设置“绿色记忆”“绿色空间”“绿色期盼”等几个板块让孩子进行阅读写作,自然高效地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最大化,以此让孩子们在阅读写作之路上收获疑惑、突破与喜悦的体验。
二、自主自悟:一种让学生突破的方式
尽管“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强调围绕同一主题来展开阅读和写作,但孩子们的自主自悟、个性解读和多元解读却万万不可抛弃。《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诵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诵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诵读。”鉴于此,在“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训练中,“还教于学,还学于生,把学写作文的常态隐含在自主阅读当中,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潜能。”[2]
比如,仍然以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读《鸟的天堂》,可以让孩子们为旅游胜地——“鸟的天堂”写解说词,可以搜集鸟的天堂的图片,可以进行环保励志活动:“看,面对鸟笼中的鸟儿,你该做出何种选择(学生放飞)。望着这只久居笼中,而后展翅飞向蓝天的鸟儿,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说,可写,可画,可唱)”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提倡这样的个性解读,并且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关注榕树、关注鸟儿、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用诗、用画、用歌声……表达自己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允许孩子们自由解读、自主搜集、自主写作,以此引领孩子们实现自主自悟前提下的读写结合,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场域中突破自己、解放自己、滋养自己。
三、探究延伸:一种让习作再生的视域
一次完整的阅读写作不是以学生写完一篇满意的作文为句号,不是以作文获奖为谢幕,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索引和新的旅程。优秀的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在习作赏析和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赞扬、提问、说明、争论,再次激活孩子们新的读写欲望,引发新的联想和探索兴趣,以此让“习作再生”,让孩子们进行第二篇、第三篇,甚至更多篇习作的写作实践活动。
仍然以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离不开绿色》的主题阅读和写作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
1.引领学生以主题为线索,对一个单元的课文甚至是以前接触到的所有与绿色主题有关的文章进行总结与回顾。
2.组织孩子们自己办一期“生命离不开的绿色”的专题小报。
3.活动展示:利用一节课进行“绿色植物读书写作活动”的展演活动,如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并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以此促进孩子们读写的兴趣、动力和持久的热情。
这样的拓展和整合是一个开放的框架,不只是对原有主题的开放,也是对孩子们自己读写的一种开放,阅读与写作彼此相对独立,却又相辅相成,从高处大处着眼,却又在“小处”让孩子们得到多重锻造和滋养,那么,受惠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不仅仅是语文课堂,也是与此相关的教师和家长。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开放”中,以此铺就生机盎然的读写一体化之路。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2]朱兴华.“元作文教学”实验[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6(4):27.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