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城到多业并举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十堰样本

来源 :财经界·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te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出于战备考虑,在十堰建设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的前身)。数十年后,一个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顺势崛起,从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镇日益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汽车城。
  伴随着发展的需要,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至武汉,一批配套企业相继搬离十堰。一时间,让这座闻名的汽车城变得茫然而不知所措,“废都论”、“空城论”充斥十堰市井,曾经以汽车“一业独大”的十堰该何去何从?
2016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十堰市民服务中心

  凭着坚韧不拔的“二汽”创业精神,十堰开始了“二次创业”的艰难历程。弹指一挥间,11年过去了,曾经的小镇十堰,如今已成为以武当文化为代表的道教圣地、以东风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基地、以丹江口水库水源为代表的生态要地和以300多万十堰市民为代表的奋斗移民城市,并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國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殊荣,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为探寻这座车城转型发展之路的奥妙,近期,《财经界》记者一行深入十堰进行了调研采访,走访了十堰经济开发区、郧阳区、房县、竹山县、竹溪县、武当山、丹江口等地,几天的调研采访下来感触良多:十堰的汽车产业发展动力十足,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产业转型措施有力,文化旅游丰富多彩,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而透过这些直观感受,不难体会到地方政府果敢的领导力和强大的执行力。
  及时调整汽车发展战略
  提起十堰这座城市,她与汽车的渊源一定是分不开的。十堰是东风汽车的摇篮和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也是东风集团与沃尔沃集团合资公司总部所在地。现有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500多家、汽车制造业资产过千亿元、汽车年生产能力达80万辆,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
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咨询会议现场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曾经也因车而迷茫彷徨过,也因车经历过转型阵痛:随着东风公司的发展壮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其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与十堰地处鄂西北山区所造成的对外交通、土地、发展空间等众多制约因素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形势面前,东风公司走出大山势在必行,人才、资金、技术外移的序幕拉开。2003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往武汉;2006年6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也迁至武汉,财务公司、技术中心和相关配套企业相继搬离十堰。2005年,十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跌至4.8%的历史最低点,工业总产值下降6.6%,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处于全省末位,东风公司工业总产值同比减少22.7%。十堰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消除东风总部搬走对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何实现老工业区的第二次跨越发展,如何推动十堰城市转型,成为摆在十堰面前最大的难题。
  东风总部迁走了,但基地仍在,东风三分之二员工、上千亿元存量资产仍然留在十堰,商用车生产规模仍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三。尤为重要的是,汽车产业基因已深深融入城市骨髓,汽车产业仍然是这座城市强劲的发展动力。
  2006年,十堰的决策者经过审时度势、认真谋划,确立了从一切围绕东风转,到一手抓服务东风、一手抓地方企业;一手抓配套升级、一手抓整车发展,做强汽车产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决心经过几年的努力重振车城雄风!
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

  东风搬走了两个总部,又迁回来一个总部。2015年1月,东风汽车集团与沃尔沃集团合资组建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十堰,“世界的东风”从此走向新征程。
  为此,十堰市地方汽车产业抢抓东风与沃尔沃战略合作的重大机遇,积极实施汽车产业“五化”转型战略,即整车专用化、零部件中性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链联盟化、市场拓展多元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重、中、轻、微、客、低速货车、各类专用车等全系列发展态势,企业整体竞争实力明显提升。
  《财经界》记者在十堰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东风特气新能源汽车公司看到,一批批蕴含着高精尖技术的汽车将由此“开”向全国,“开”向世界。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堰汽车的迅速发展也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大手笔’的动作。如果没有像十堰工业新区这样的‘人造平原’,商用车动力总成这样的大项目就无法在十堰落户;如果不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山整地,就不会迎来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新总部的回归。”
  据介绍,十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92%地域是山地。土地制约之痛,长期困扰着十堰。如何既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发展,又保护林地?上述公司负责人所说的“大手笔”就是在2007年,十堰按照“科学规划、生态优先、集中开发、规范利用、节约集约”的原则,对部分低丘缓坡实施山地整理、开发利用。至2012年年底,十堰城区累计开发建设用地约6万亩,探索出“人造平原”、“工业梯田”等模式,在全国创造出了山区城市集约节约用地的经验。东风重卡新工厂、动力总成新工厂、装备工业园、零部件工业园、特种商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充分满足东风大商用车战略布局十堰的要求,有力支持配合了东风公司大自主战略。
十房高速成为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的“九纵五横三环”中的重要枢纽

  在服务东风方面,十堰调整的思路和方向十分明确,就是由“依赖东风”向“依托东风”、再向“跟进东风”转变。这一过程,也倒逼了一批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生态是立市之本
  十堰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也是本刊调研组此行最为注重的内容。犹记得,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的一句“挖地三十尺保护汉江生态”掷地有声,被各大新闻媒体转载刊发。在张维国书记看来,生态汉江是生态长江、生态湖北乃至生态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堰市属于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汉江是十堰的“命根子”,也是十堰的立市之本。
  为了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为了保护好十堰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为了留给子孙后代一片蓝天……自2014年十堰市纳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来,全市坚持生态立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三维纲要”,切实履行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安全、水质安全重大使命,全面实施“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打造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全域景区。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等“五城联创”为载体,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深入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天柱峰风光

  生态是十堰的一大优势,也是十堰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特殊区域、特殊市情、特殊使命,十堰深刻认识到走生态崛起、绿色发展之路是不二选择、必由之路。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廓清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坚持生态引领、规划先行,把十堰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区、全域风景区和全域水源区进行谋篇布局,先后实施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主体功能区示范试点和“十堰2049远景战略规划”等重大规划研究,提出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路径,把自然美与人文美、百姓富与生态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努力把十堰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标杆、全国示范的总体思路。
  具体来看,以“全域景区、全域水源区、全域生态区”理念,以武当山为龙头、以太极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得到纵深发展。武当太极湖纳入全国首批1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省唯一一家。目前全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生态旅游业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稳居第二大支持产业。此举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诠释。
  十堰在紧紧围绕绿色转型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绿色评价考核机制,率先出台了实施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了与生态文明相配套的差别化政绩考核机制。与此同时,摸清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家底”,定量测算出十堰生态价值为11.11万亿元,相当于现有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7.75万倍。以竹溪县为试点,率先开展了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积极推行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在全国率先推动实施污水垃圾处理設施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模式,先后引进北京排水集团、深港集团等一批治水先进企业,托管运营全市94座污水处理厂和38座垃圾处理厂。规划建设电镀工业园,将全市所有电镀企业统一搬迁到园区内,实现污水集中处理、集中监管,将污染治理推向市场化、专业化模式。启动实施了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14家重点能耗企业纳入全省碳排放交易。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实施了《十堰市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市政府每年拿出1300万元资金用于生态补偿水环境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十堰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之日——12月12日设立为全市“生态文明日”,每年开展系列生态环保活动。并且,探索建立国土空间管控制度,合理确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生态空间比例不低于80%。研究制定了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负面清单,建立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单位GDP地耗考核,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标准。
  上述一系列有力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在实地调研中得到了印证。在汽车生产公司内,记者看到了该公司坚持“绿色设计、绿色供应、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的全价值理念,倡导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工厂里绿意盎然,色彩斑斓,一尘不染,花草相间,车间里5个生态绿岛引人注目,造型各异的绿色植物不仅柔化了车间硬朗的工业元素,还通过不同主题设计,将企业文化、员工生活、绿色环保发展理念融入其中。走进厂区,人们不仅能欣赏花园式厂区的绿色环境,也能感受到绿色制造理念,构建持续节能环保竞争优势,争做绿色环保企业的领跑者。
  可以说,在十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已经全面融入到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中。
  再一次跨越式发展
  十多年过去了,“废都论”没有成为现实,曾经以为“塌了天”的十堰人,依靠自己固有的创业精神、坚强的双臂撑起另一片蓝天。“十一五”以来,十堰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面临着东风汽车公司等支柱企业总部搬迁、南水北调两期移民、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以及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等四方面的压力。面对压力和挑战,十堰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着力支持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和延伸产业链,着力培育和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初步实现了由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由传统山城向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转型。老工业基地踏上了第二次跨越发展的征程。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十堰市考察期间,对十堰市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对17个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的市、直辖市辖区予以通报表彰,十堰市名列其中,国家发改委官网、官微对十堰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刊发介绍,主要有以下经验和做法:   十堰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汽车产业高位嫁优,联合东风公司实施“百万量级汽车城”建设规划和“大商用车战略”,“十二五”期间新建项目21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相继布局动力总成、变速箱、卡车、军车等基地,“五大园区”陆续建成投产。目前,十堰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达600余家,资产超过1500亿元,拥有1000多个整车品种和20万产业工人。
  深入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十
  一五”以来,先后投资200多亿元,建成了东风十堰基地三个工业新区、七个工业园。城区50家企业陆续搬迁到新工业园,整车及关键总成、汽车零部件及汽车装备三方面业务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成效显著,东风公司十堰基地布局得到优化,公用设施使用效率明显提升。
  支持老字号国企改革换发新活力。全部完成城区240家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企业资产负债率由改制前的93.2%下降到82%,一大批企业通过改制焕发生机,东风特汽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与深圳企业共同研发新能源纯电动系列专用车,年产值达60亿元。
  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十二五”以来共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17万吨、铁合金产能4.75万吨、电石产能8.5万吨、锌冶炼(氧化锌)产能1万吨、酒精产能2.5万吨、落后制革产能9万标张(牛皮)。2016年,淘汰钢铁落后产能54万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80万吨,并对丹福钢铁有限公司实施整体关闭。
  在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的同时更注重科技创新。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全市新建各类企业技术创新平台20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建立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3个,入驻创业企业4000余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6万户,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抢抓“互联网 ”政策机遇,推进十堰“制造”逐步向十堰“智造”转变。重点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60%,湖北先锋模具等一批“智造”型企业取得长足发展,骐通智能科技成功研发出系列工业机器人,东风特汽与深圳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合作研发生产50多个品种的新能源汽车,成功打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支持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按照“一主四大”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做大做优汽车主导产业的同时,结合十堰的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水电开发、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四大产业。突破性发展旅游业,2016年,十堰市旅游景区总数和A级景区居全省第一,旅游总收入突破360亿元,成为全国百强旅游城市。
  推进产业转移合作结出硕果。抓住南水北调机遇,深入推进与北京对口协作,对接项目100余个,到资165.7亿元,成立十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设立对口协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五年来引进项目上千个、到位资金1500亿元,年均增长30%,京能、农夫山泉、万达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十堰。
  加快破解交通瓶颈。提出1个机场2个码头3条铁路4条高速“1234工程”,目前武当山机场建成通航,客运和散货码头建成投用,西武高铁全面开工,十宜和合康铁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十房、十白、谷竹、郧十四条高速公路先后建成。破解空间瓶颈,开山整地12万多亩,极大拓展了发展空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瓶颈,实施“一城两带”、“一统三分”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完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主动对接国家老工业基地調整改造政策,市政府成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施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成立7大工作专班,相关部门负责人立下“军令状”。成立“市政企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服务东风公司专项工作组,建立政企高层定期会谈机制。 另外,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十堰城区工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十堰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2014—2017年)》、《十堰市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办法》等20多项政策文件,从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工业遗产保护等多方面支持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
  内外兼修继续发力
  去十堰之前,一则“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的广告词在记者脑中反复回响,以此便对十堰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是驰名中外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有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有100万年前的“郧县人”和世界罕见的白垩纪龙蛋共生的恐龙化石群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十堰文化底蕴深厚,武当文化、汉水文化、诗经文化、女娲文化、七夕文化、汽车文化交相辉映。
  “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是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的重大方略,生态是十堰的“形”,人文是十堰的“神”,塑形与塑魂并举才能使十堰全面提升。
  为此,十堰围绕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世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青龙山恐龙地址公园等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休闲养生业,建设“全域景区、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武当太极湖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内外兼修的人文环境使十堰在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突破4000万人次,增长20.5%;旅游总收入300亿元,增长26%成功进入全国旅游百强城市行列。
  来到十堰不得不去的一个世界级文化遗产——武当山。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之“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武当山为中华道教名山,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是中华传统武术——武当拳的发源地。武当山世界级遗产品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地位,赋予了十堰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品牌,是十堰旅游发展的重要品牌基础。
  太极武当、中国水都、生态车城……十堰的名片越来越丰富,发展的热情与日高涨。十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界》记者:“下一步,十堰还将继续弘扬凤凰涅槃精神,再加力度,再添措施,结合《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加速推进十堰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转型,把十堰打造成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的样板。”
其他文献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思维,同时要求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态度是独创性的关键.因此对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应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要在培养
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选择多样化的欣赏方式,打破枯燥、单一的欣赏教学,提升初中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必须足够地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在开
The global economy is yet to rebound responsively from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nancial crisis,while the world today faces rising protectionism,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对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几何画板作为教具的一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主要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正>目的通过头颅CT灌注识别脑血管狭窄患者中正常灌注及低灌注人群,比较两者之间的认知功能。方法选取36例2012年12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入住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经全脑血
会议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一批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学本课堂”就是其中的代表.“学本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地去学习和探
在我国农村地区,多媒体教学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它可以让很多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