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推动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性因素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因此,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设置自主探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怎样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探究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下面是我在教学“对数的运算法则”时创设的一个教学情境。
对数函数是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初等函数,对数的运算法则是学习对数函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基础和工具,因而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实践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对数的运算法则”设计为探究性课题,搞了一次“数学实验”:让学生6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自定M、N的值,自主探究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N)、lg(M/N)、lg(M+N)、NlgM等之间的关系,并要求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在探究结束后代表小组做汇报发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探究历程,交流实验心得,证明数学猜想。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们在“数学实验”中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发现了对数的运算性质,体验了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了创新意识,不仅认知结构得到了发展,而且身心和品质也得到了发展。正如学生自己所说:要“细心、严谨、耐心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实验”,“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个明白才能下结论”。
通过以上自主探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利用科学事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用科学事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指数函数”时创设的一个教学情境。
在执教“指数函数”时,可以从一则新闻报道引入:2002年7月14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发现的汉代千年古尸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无史料可考证的情况下,考古学家却能测出是汉代千年古尸,考古学家是怎样测量古尸的年代的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其实这是根据人体中含有的一种放射性元素“碳-14”衰变速度(每年人体内有0.012%的“碳-14”衰变为“氮-14”)与尸体内的“碳-14”的含量进行推算的。即通过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数学模型m=moe-λt,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 m0表示初始质量,衰减后的质量为m,λ=0.012%为正的常数)这种“指数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数学故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讲故事的形式是非常吸引中学生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数列”时创设的教学情境。
在执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先讲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上小学时,解答老师出的一道数学题的故事。即:“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此时其他同学还在一个一个地加呢。那么高斯用什么方法算得那么快呢?这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出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通过上述数学家的故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通过以上的三种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设置自主探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怎样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探究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下面是我在教学“对数的运算法则”时创设的一个教学情境。
对数函数是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初等函数,对数的运算法则是学习对数函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基础和工具,因而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实践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对数的运算法则”设计为探究性课题,搞了一次“数学实验”:让学生6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自定M、N的值,自主探究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N)、lg(M/N)、lg(M+N)、NlgM等之间的关系,并要求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在探究结束后代表小组做汇报发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探究历程,交流实验心得,证明数学猜想。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们在“数学实验”中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发现了对数的运算性质,体验了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了创新意识,不仅认知结构得到了发展,而且身心和品质也得到了发展。正如学生自己所说:要“细心、严谨、耐心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实验”,“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个明白才能下结论”。
通过以上自主探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利用科学事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用科学事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指数函数”时创设的一个教学情境。
在执教“指数函数”时,可以从一则新闻报道引入:2002年7月14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发现的汉代千年古尸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无史料可考证的情况下,考古学家却能测出是汉代千年古尸,考古学家是怎样测量古尸的年代的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其实这是根据人体中含有的一种放射性元素“碳-14”衰变速度(每年人体内有0.012%的“碳-14”衰变为“氮-14”)与尸体内的“碳-14”的含量进行推算的。即通过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数学模型m=moe-λt,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 m0表示初始质量,衰减后的质量为m,λ=0.012%为正的常数)这种“指数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数学故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讲故事的形式是非常吸引中学生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数列”时创设的教学情境。
在执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先讲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上小学时,解答老师出的一道数学题的故事。即:“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此时其他同学还在一个一个地加呢。那么高斯用什么方法算得那么快呢?这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出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通过上述数学家的故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通过以上的三种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