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显示,随着区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目前中国存在着可以地域识别的商人群体;在威海、烟台、青岛、济南,齐鲁大地诞生了赫赫威名的山东商帮;往南,在江苏南部是苏锡常为基地的苏南商帮;再往南,东海边是宁波,台州、温州、杭州的浙江商帮;继续往南,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泉州、漳州、厦门的闽南商帮;最后一处,是毗邻港澳的广州、惠州、东莞、顺德、深圳等地的珠三角商帮。
浙江商帮,已经和山东商帮、苏南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一起受到世人关注,可并称为中国新五大商帮。
新商帮代表了中国商业的新品格,某种程度上,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走向。
新商帮改变了什么
一项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企业界人士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存在着可以地域识别的商人群体,总共提及了45个地域性商人圈,其中广东与浙江商人几乎齐名,温州商人则被某企业界人士特别从浙江商人中摘出,且排位靠前。
从表面看,新商帮与明清商帮“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特点相比,至少在地域和文化的关联性上并无多大差异,新商帮们植根于当地.共同的商业气质和文化脉络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如果细细考察则可以从他们身上解读出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环境及地域特征。
新商帮们覆盖的地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在地图上看新商帮的版图,五大新商帮都处于沿海地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指标及发展前景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有25个城市最具发展前途,其中沿海地区的城市占3/5,而这些城市绝大多数都处于新五大商帮的“势力范围”。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渐次崛起的新商帮已经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版图。从全国来看,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新商帮在经济上的崛起,应该归功于他们创造性地发展了适合当地的商业模式。从体制上来看,在最北端的山东商帮,很有国有企业特色.所谓的“鲁商近官”;而“又红又专”的苏南商帮具有集体企业的色彩。越往南,民营企业的特色愈浓烈。这种种模式,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企业寻找本土生存通道的努力。而新商帮的发展水平,也显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
与明清商帮截然不同的是,新商帮的最大价值在于他们的个性中有一种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市场特点的经济模式。新商帮的种种不同模式,反映了这些商人群体对当地蕴涵着的具有延续性的文化因子的改造。浙江商帮继承了浙东文化的文化因子,而浙江商人又将传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强烈的事业心和大胆敏锐的商业意识融会贯通,闽南帮则将客家商业文化与‘爱拼才会赢’的现代意识结合……新商业文化,不能不说是新商帮对中国商业的重要贡献。
改变中国经济版图的背后,是新商帮们创造了目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珠三角的电器、浙江的皮鞋和服装。闽南的运动鞋,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行业的整合最终必然产生商业巨子,张瑞敏、黄宏生、鲁冠球、徐冠巨、南存辉等中国新商帮的代表人物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他们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和一个时代的标志,这些“商业偶像”频频出现在各种年度颁奖会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人对财富的追求和对经济发展的渴望。
在新商帮中,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随着中国进入流动社会“人不分南北”的现象出现了,在新五大商帮中,非本土但在当地“生根发芽的商人也占据了重要位置。这在珠三角商人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晰。
他们有来自浙江的善商族,也有来自北方的善义族。他们极富冒险精神,既了解广东,又了解本土情况,一旦商战,极难招惹。他们往往具有高学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对于传统的广州商人,他们往往视野更为宽阔,而不过度关注眼前的利益。他们往往语出惊人,却很少过度张扬。段永平曾说过 :“我在企业中强调‘本分’二宇,信誉就是本分,如果员工从客户那里占了不该占的便宜,他决不会得到表扬。”
南北商圈大竞争
随着各大商帮势力的拓展和各省带有浓烈“攀比”意味的竞争态势的出现。商帮之间的比较也成为下到百姓,上至高官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关于粤商与浙商的比较.已经被炒作得纷纷扰扰。
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说法是,继徽商、晋商之后,浙商已成为21世纪中国第一商人群体,浙江商帮精神和浙商品牌的传播已经成为一大热点,浙江商帮的代表群体温州商人更显得“出位”。
中国管理科学院教授、温州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丁富研究员认为,温州商人的最大特点是愿意吃苦,温州的文化也是一种功利派的文化,这一点与广东的民营企业是非常相似的。广东人也是很勤劳、很务实,因此发展到现在有了很大的能量。温州股份制的改造比广东早,产权明晰.带来机制上的优势。温州的股份制改造比全国早8年至10年,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
在比较温州和广东的民营经济的时候,“无为”和 “有为”被反复提到。温州的政府在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无为”的政府.放手发动千家万户搞农村工业化,但由于不懂市场经济,政府反应滞后,在第二个阶段成为‘有为的政府’,政府开始加强调控和监管,到了第三个阶段是“适度政府”,用政府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结合来催促民营经济的发展。
从20世纪初的苏南和浙江模式探讨,到近期的珠三角和浙江模式探讨,可以预见,这样的商帮发展的争论还将继续。与此同时,山东商帮和珠三角商帮成为北方企业和南方企业的代表,南北商圈的争论也成为热点。
有观点认为,珠三角商帮的商人做企业,重视的是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很少联想到国家和历史,山东商帮则把经营企业看成一种“治国平天下”的变相形式。张瑞敏说:要做大商人,不做大官。而实际上,在山东大商人的背后。往往站着坚定的“大官”,在海尔发展期间的多次并购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功不可没,相对而言,广东商人更多的是自生自灭:正如《新周刊》在《2000大盘点》中所说,胶东商帮的特点是“ 一手拿孙子兵法,一手拿道德经”,而珠三角商帮的特点则是开放式的市场竞争。
山东商帮近官,珠三角商帮近商;山东商帮厚实,珠三角商帮灵活,这可能就代表了南北两大商圈的主要特点。
新商帮赶考WTO
中国的五大新商帮的起步都得益于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而今在WTO的新背景下,如何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也成为新商帮们仔细考量的问题。
舆论认为,珠三角商帮的格兰仕和山东南帮的海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新商帮直面WTO的表率。
格兰仕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格兰仕主导产品三年做到全国第一名(70%的市场份额),六年做到全球第一名(全球市场35%的市场份额)。
《人民日报》海外版称,“格兰仕的实践,本质上讲已追寻到一条中国产经与世界接轨的通道。”格兰仕的创意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世界工厂通过超低成本控制建立压倒性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如果说格兰仕主动把自己串在全球化的链条上,而海尔的张瑞敏则选择了一条运用全球化资源开发全球市场的道路。
张瑞敏说,只听到过海尔到美国设厂有风险,从来没听说过有人提出不到美国设厂风险是不是更大。海尔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创世界名牌过程当中的风险,而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必死无疑的风险。而担当海尔国际化战略重任的首批先头部队,是成千上万台专为美国市场设计的“储酒冰柜”。
与此同时,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商帮在WTO面前,有些艰难地维护着自己已经取得的江湖地位。
2002年2月份,美国提起的中国轴承倾销案成为入世后的中国首起反倾销案,轴承的生产厂家基本上都在浙江,涉及金额2亿美元;2002年6月27日,距欧盟针对温州打火机而通过的CR法规不到两个月,他们又起诉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涉及的金额有5000万美元。无论是轴承、眼镜、纺织品,还是茶叶、小龙虾、蜂蜜等,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涉及了多个行业的浙江产品遭遇贸易壁垒就有10多起。
浙江商帮的拳头产品,区域性强、产业集中,优势非常明显。在全球经济发展迟缓,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的大背景下,出口活跃的浙江商帮非常容易成为贸易壁垒的受害者。浙江商帮一方面在努力了解和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迫在眉睫。
浙江商帮,已经和山东商帮、苏南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一起受到世人关注,可并称为中国新五大商帮。
新商帮代表了中国商业的新品格,某种程度上,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走向。
新商帮改变了什么
一项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企业界人士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存在着可以地域识别的商人群体,总共提及了45个地域性商人圈,其中广东与浙江商人几乎齐名,温州商人则被某企业界人士特别从浙江商人中摘出,且排位靠前。
从表面看,新商帮与明清商帮“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特点相比,至少在地域和文化的关联性上并无多大差异,新商帮们植根于当地.共同的商业气质和文化脉络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如果细细考察则可以从他们身上解读出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环境及地域特征。
新商帮们覆盖的地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在地图上看新商帮的版图,五大新商帮都处于沿海地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指标及发展前景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有25个城市最具发展前途,其中沿海地区的城市占3/5,而这些城市绝大多数都处于新五大商帮的“势力范围”。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渐次崛起的新商帮已经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版图。从全国来看,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新商帮在经济上的崛起,应该归功于他们创造性地发展了适合当地的商业模式。从体制上来看,在最北端的山东商帮,很有国有企业特色.所谓的“鲁商近官”;而“又红又专”的苏南商帮具有集体企业的色彩。越往南,民营企业的特色愈浓烈。这种种模式,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企业寻找本土生存通道的努力。而新商帮的发展水平,也显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
与明清商帮截然不同的是,新商帮的最大价值在于他们的个性中有一种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市场特点的经济模式。新商帮的种种不同模式,反映了这些商人群体对当地蕴涵着的具有延续性的文化因子的改造。浙江商帮继承了浙东文化的文化因子,而浙江商人又将传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强烈的事业心和大胆敏锐的商业意识融会贯通,闽南帮则将客家商业文化与‘爱拼才会赢’的现代意识结合……新商业文化,不能不说是新商帮对中国商业的重要贡献。
改变中国经济版图的背后,是新商帮们创造了目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珠三角的电器、浙江的皮鞋和服装。闽南的运动鞋,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行业的整合最终必然产生商业巨子,张瑞敏、黄宏生、鲁冠球、徐冠巨、南存辉等中国新商帮的代表人物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他们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和一个时代的标志,这些“商业偶像”频频出现在各种年度颁奖会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人对财富的追求和对经济发展的渴望。
在新商帮中,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随着中国进入流动社会“人不分南北”的现象出现了,在新五大商帮中,非本土但在当地“生根发芽的商人也占据了重要位置。这在珠三角商人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晰。
他们有来自浙江的善商族,也有来自北方的善义族。他们极富冒险精神,既了解广东,又了解本土情况,一旦商战,极难招惹。他们往往具有高学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对于传统的广州商人,他们往往视野更为宽阔,而不过度关注眼前的利益。他们往往语出惊人,却很少过度张扬。段永平曾说过 :“我在企业中强调‘本分’二宇,信誉就是本分,如果员工从客户那里占了不该占的便宜,他决不会得到表扬。”
南北商圈大竞争
随着各大商帮势力的拓展和各省带有浓烈“攀比”意味的竞争态势的出现。商帮之间的比较也成为下到百姓,上至高官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关于粤商与浙商的比较.已经被炒作得纷纷扰扰。
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说法是,继徽商、晋商之后,浙商已成为21世纪中国第一商人群体,浙江商帮精神和浙商品牌的传播已经成为一大热点,浙江商帮的代表群体温州商人更显得“出位”。
中国管理科学院教授、温州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丁富研究员认为,温州商人的最大特点是愿意吃苦,温州的文化也是一种功利派的文化,这一点与广东的民营企业是非常相似的。广东人也是很勤劳、很务实,因此发展到现在有了很大的能量。温州股份制的改造比广东早,产权明晰.带来机制上的优势。温州的股份制改造比全国早8年至10年,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
在比较温州和广东的民营经济的时候,“无为”和 “有为”被反复提到。温州的政府在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无为”的政府.放手发动千家万户搞农村工业化,但由于不懂市场经济,政府反应滞后,在第二个阶段成为‘有为的政府’,政府开始加强调控和监管,到了第三个阶段是“适度政府”,用政府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结合来催促民营经济的发展。
从20世纪初的苏南和浙江模式探讨,到近期的珠三角和浙江模式探讨,可以预见,这样的商帮发展的争论还将继续。与此同时,山东商帮和珠三角商帮成为北方企业和南方企业的代表,南北商圈的争论也成为热点。
有观点认为,珠三角商帮的商人做企业,重视的是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很少联想到国家和历史,山东商帮则把经营企业看成一种“治国平天下”的变相形式。张瑞敏说:要做大商人,不做大官。而实际上,在山东大商人的背后。往往站着坚定的“大官”,在海尔发展期间的多次并购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功不可没,相对而言,广东商人更多的是自生自灭:正如《新周刊》在《2000大盘点》中所说,胶东商帮的特点是“ 一手拿孙子兵法,一手拿道德经”,而珠三角商帮的特点则是开放式的市场竞争。
山东商帮近官,珠三角商帮近商;山东商帮厚实,珠三角商帮灵活,这可能就代表了南北两大商圈的主要特点。
新商帮赶考WTO
中国的五大新商帮的起步都得益于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而今在WTO的新背景下,如何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也成为新商帮们仔细考量的问题。
舆论认为,珠三角商帮的格兰仕和山东南帮的海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新商帮直面WTO的表率。
格兰仕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格兰仕主导产品三年做到全国第一名(70%的市场份额),六年做到全球第一名(全球市场35%的市场份额)。
《人民日报》海外版称,“格兰仕的实践,本质上讲已追寻到一条中国产经与世界接轨的通道。”格兰仕的创意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世界工厂通过超低成本控制建立压倒性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如果说格兰仕主动把自己串在全球化的链条上,而海尔的张瑞敏则选择了一条运用全球化资源开发全球市场的道路。
张瑞敏说,只听到过海尔到美国设厂有风险,从来没听说过有人提出不到美国设厂风险是不是更大。海尔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创世界名牌过程当中的风险,而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必死无疑的风险。而担当海尔国际化战略重任的首批先头部队,是成千上万台专为美国市场设计的“储酒冰柜”。
与此同时,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商帮在WTO面前,有些艰难地维护着自己已经取得的江湖地位。
2002年2月份,美国提起的中国轴承倾销案成为入世后的中国首起反倾销案,轴承的生产厂家基本上都在浙江,涉及金额2亿美元;2002年6月27日,距欧盟针对温州打火机而通过的CR法规不到两个月,他们又起诉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涉及的金额有5000万美元。无论是轴承、眼镜、纺织品,还是茶叶、小龙虾、蜂蜜等,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涉及了多个行业的浙江产品遭遇贸易壁垒就有10多起。
浙江商帮的拳头产品,区域性强、产业集中,优势非常明显。在全球经济发展迟缓,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的大背景下,出口活跃的浙江商帮非常容易成为贸易壁垒的受害者。浙江商帮一方面在努力了解和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