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子女的特殊关系,家长在家庭的特定地位以及家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家庭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優势,努力切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习惯。
一、勤于听读的习惯
语言的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靠的就是勤于听读。
1.每天坚持听读。仅以我们的教材为例,新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的读,一个单元学完后,可以进行复习的读。使孩子提前熟悉语言,降低难度,学完后及时巩固消化。每天不同形式的读,有课文有歌曲有说唱,比过两天临近上课前或考试时才复习,或是录音一放就不管了的效果要好许多。
2.正确使用听读的电子产品和网络app。现在孩子的学习条件好,各种先进的听读设备,但并不是听读设备越先进,英语就可以学得越好的。不会很好地利用他等于浪费。网络app的使用上,作为家长也要严加管控,否则不够自律的孩子可能会将用于完成作业的手机或电脑当成了游戏机,最终适得其反。
3.认真听讲的基础上配合听录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家长反映,孩子老是跟不上录音,语音太快了,听不清楚的。在还没有上新课时,可能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所听内容不够熟悉。上完新课再出现同样的问题,说明课堂上的听讲不够认真。如果上课认真听,认真的模仿学习了老师的分解发音,回家学习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因此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讲的习惯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二、专注听讲的习惯
1.听老师。作为学生,课堂听讲要专注,特别要注意看老师发音时的口型。有些单词的发音是不容易听出来的,要通过观察口型才行。如mouse和mouth,think 和sink,horse和house等单词的发音及其相似,如果上课不注意听,就不能区别这些单词的发音。在课堂秩序的维持上,老师会说:Be quiet,please.老师会做出这样的动作:嘘!这时学生就明白要保持安静。Look at the blackboard,老师把手指向黑板,学生知道要看黑板了。Together!老师面向全班手臂划个圈表示让全班孩子集体参与。孩子在课堂发言的时候,如果说的很精彩,老师会竖起大拇指,并说:Great,Wonderful!孩子就会很有成就感。如果说错了,老师会表情有些无奈地说:Sorry,you’re wrong.那孩子就知道自己错了,等待老师的纠错。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他只能通过听觉有意无意地捕捉到老师的只言片语,不注意观察老师的肢体语言,对于一些新知识就会似懂非懂。
2.听同学。比较常见的一种课堂状态是,当一个问题出来,或者是一个小组活动出来后,很多学生就开始着急地蹦起来,高举着胳膊,靠近老师的就差没把手举到老师鼻子底下,大声叫着:“Me, me!” 、“Let me try!”根本不理会发言的同学在讲什么;有的还没等听清问题就迫不及待地说出答案;有的因轮不到发言,就在唉声叹气中偃旗息鼓。这些学生发言积极,但是不会耐心、专心地去听,他们的回答经常会重复前面同学的答案或教师已经纠正的错误,他们的听课效果往往不够好。我们都会鼓励孩子课堂上要“爱讲”,却很少要求孩子“会听”,倾听同学发言。作为家长,在家庭,我们应该要让孩子明白:倾听,是一个人能力的反映、素质的体现、品质的外露。
三、认真作业的习惯
我们的英语书面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的抄写作业。这类作业主要对孩子有书写上的要求,要求孩子按照四线三格规范书写,句子要注意首字母大写,句末加标点。另一种是需要思考的作业,如我们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要求孩子能安静思考,仔细检查。 目前,家庭作业能始终如一地认真书写的孩子不是很多。抄写作业是对新知识的强化与巩固,而不少孩子在抄写时心不在焉,同一个单词,第一遍,第二遍是正确的,第三、四遍就是错的了,而且错得还不一样。第二类需思考的作业就更不用说,孩子不能够把题目看完就开始写答案,而决定答案的往往就在题目的后半段。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家校联手,培养孩子的作业习惯。
对于长期注意力分散,做事不专注的孩子,可以先订立小目标,比如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原本要磨磨蹭蹭几个小时,可不可以试着给他制定一个分段限时计划,比如以30分钟为一时段,设置好闹铃,期间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看电视,闹铃一到离开书桌休息10分钟,然后再进行下一个30分钟的时段专注写作业。如果孩子做得好要给予及时鼓励,逐步培养他的自信心,并日益积累。当他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对学习的兴趣和劲头也会进一步增加。家里的书桌上不要放置不必要的物品。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书桌上放置无关的摆设或者书刊,视觉的干扰会使孩子无法专心看书和作业。父母不要干扰正在专心致志学习的孩子。不少妈妈会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说说,“来,吃个苹果”,或者“喝点水吧”,这样,由于大人的缘故,会打断了孩子好不容易集中起来的注意力,反复这样做,就有可能使孩子养成精力不集中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巨大而持久的力量,许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作者简介】徐玉蓉,南京市上元小学。
一、勤于听读的习惯
语言的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靠的就是勤于听读。
1.每天坚持听读。仅以我们的教材为例,新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的读,一个单元学完后,可以进行复习的读。使孩子提前熟悉语言,降低难度,学完后及时巩固消化。每天不同形式的读,有课文有歌曲有说唱,比过两天临近上课前或考试时才复习,或是录音一放就不管了的效果要好许多。
2.正确使用听读的电子产品和网络app。现在孩子的学习条件好,各种先进的听读设备,但并不是听读设备越先进,英语就可以学得越好的。不会很好地利用他等于浪费。网络app的使用上,作为家长也要严加管控,否则不够自律的孩子可能会将用于完成作业的手机或电脑当成了游戏机,最终适得其反。
3.认真听讲的基础上配合听录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家长反映,孩子老是跟不上录音,语音太快了,听不清楚的。在还没有上新课时,可能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所听内容不够熟悉。上完新课再出现同样的问题,说明课堂上的听讲不够认真。如果上课认真听,认真的模仿学习了老师的分解发音,回家学习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因此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讲的习惯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二、专注听讲的习惯
1.听老师。作为学生,课堂听讲要专注,特别要注意看老师发音时的口型。有些单词的发音是不容易听出来的,要通过观察口型才行。如mouse和mouth,think 和sink,horse和house等单词的发音及其相似,如果上课不注意听,就不能区别这些单词的发音。在课堂秩序的维持上,老师会说:Be quiet,please.老师会做出这样的动作:嘘!这时学生就明白要保持安静。Look at the blackboard,老师把手指向黑板,学生知道要看黑板了。Together!老师面向全班手臂划个圈表示让全班孩子集体参与。孩子在课堂发言的时候,如果说的很精彩,老师会竖起大拇指,并说:Great,Wonderful!孩子就会很有成就感。如果说错了,老师会表情有些无奈地说:Sorry,you’re wrong.那孩子就知道自己错了,等待老师的纠错。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他只能通过听觉有意无意地捕捉到老师的只言片语,不注意观察老师的肢体语言,对于一些新知识就会似懂非懂。
2.听同学。比较常见的一种课堂状态是,当一个问题出来,或者是一个小组活动出来后,很多学生就开始着急地蹦起来,高举着胳膊,靠近老师的就差没把手举到老师鼻子底下,大声叫着:“Me, me!” 、“Let me try!”根本不理会发言的同学在讲什么;有的还没等听清问题就迫不及待地说出答案;有的因轮不到发言,就在唉声叹气中偃旗息鼓。这些学生发言积极,但是不会耐心、专心地去听,他们的回答经常会重复前面同学的答案或教师已经纠正的错误,他们的听课效果往往不够好。我们都会鼓励孩子课堂上要“爱讲”,却很少要求孩子“会听”,倾听同学发言。作为家长,在家庭,我们应该要让孩子明白:倾听,是一个人能力的反映、素质的体现、品质的外露。
三、认真作业的习惯
我们的英语书面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的抄写作业。这类作业主要对孩子有书写上的要求,要求孩子按照四线三格规范书写,句子要注意首字母大写,句末加标点。另一种是需要思考的作业,如我们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要求孩子能安静思考,仔细检查。 目前,家庭作业能始终如一地认真书写的孩子不是很多。抄写作业是对新知识的强化与巩固,而不少孩子在抄写时心不在焉,同一个单词,第一遍,第二遍是正确的,第三、四遍就是错的了,而且错得还不一样。第二类需思考的作业就更不用说,孩子不能够把题目看完就开始写答案,而决定答案的往往就在题目的后半段。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家校联手,培养孩子的作业习惯。
对于长期注意力分散,做事不专注的孩子,可以先订立小目标,比如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原本要磨磨蹭蹭几个小时,可不可以试着给他制定一个分段限时计划,比如以30分钟为一时段,设置好闹铃,期间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看电视,闹铃一到离开书桌休息10分钟,然后再进行下一个30分钟的时段专注写作业。如果孩子做得好要给予及时鼓励,逐步培养他的自信心,并日益积累。当他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对学习的兴趣和劲头也会进一步增加。家里的书桌上不要放置不必要的物品。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书桌上放置无关的摆设或者书刊,视觉的干扰会使孩子无法专心看书和作业。父母不要干扰正在专心致志学习的孩子。不少妈妈会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说说,“来,吃个苹果”,或者“喝点水吧”,这样,由于大人的缘故,会打断了孩子好不容易集中起来的注意力,反复这样做,就有可能使孩子养成精力不集中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巨大而持久的力量,许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作者简介】徐玉蓉,南京市上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