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教学领导力是艺术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该文提出从教师教学愿景设立,教学决断与执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激励与师生互动,以及结果的驱动等方面建构教师教学领导力,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产生教学效能,进而达到学习目标。
[关键词]教师教学领导力;艺术院校;核心素养;愿景;激励感召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02 [收稿日期] 2020-04-20
当下,教学改革正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作为教学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其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在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中,教学领导力尤为重要。在艺术学院中,特别是实践型艺术门类,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概念鲜少提及。如何提高该类型学校教师教学领导力对其教师而言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路径的有力方法。
教学领导力概念来自管理学中领导力的概念。领导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的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教师具备的、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产生教育效能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家长的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能力,与领导的交往能力,与外交的联系能力等能力总和。教学领导力由内在核心和外在核心构成。沟通激励力、教学人际力、结果驱动力和教学品格、信念与价值观是内隐核心,其与外显核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师教学领导力效能的最佳实现,进而达成学校教育质量内涵发展的目标。
艺术院校与普通院校在教育背景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艺术院校其教育工作必须以艺术类学生为出发点,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在艺术院校中,因课程设置有别于传统专业,更多的是小班制,授课形式更多的是类似“师徒制”模式,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更为深入,交往更为密切。故对教师教学领导力的认识与建构更为重要与迫切。本文将综合各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加之笔者十余年的艺术教学实践认证,提出艺术类高校建构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几个着力点。
一、愿景创设力是前提
管理学家Kouzes和Posner认为:“领导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通过描绘一个令人激动的愿景,赋予生活和工作以意义和目的。”[1]著名的约翰·麦克斯韦尔的“导航法则”认为,唯有领导者才能制定航线。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掌舵者,其愿景的设立是教学价值实现的指路标。教师的愿景设立包括两方面,其一为教师职业规划愿景设立;其二为教学活动愿景设立。前者作用于教师本身,后者作用于教学过程及其学生。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推动。故树立良好的教学愿景,是迈出教学领导力的第一步。教师需根据学校的整体愿景规划,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副让其成员(学生)共享的蓝图。
对于艺术类高校教师,教学愿景的设立应基于教师对本专业的深刻认识,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对人才培养观念的宏观理解,以及善于对教学追随者(学生)的洞察与理解的基础上确立、规划与形成。因艺术教育有别于其他理论性学科,它是以专业实践型学科。实践这一特性决定了艺术教学活动相对复杂与不規律,时刻呈现动态与变化,随时会有各种可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艺术类教师应拥有敏感地发现和处理好类似教学事件的能力,即教学智慧。通过教学智慧,结合专业特征,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与整合教学资源。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充分地利用愿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到达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起到指引与导航作用[2]。
艺术类教师的教学愿景创设可根据课堂要求、专业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艺术专业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让其树立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付出实际行动。艺术类学生思维更为活跃,想法更为多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艺术眼界与思维厚度的要求更为重视。由此可见学习与思维能力是艺术类高校教师创建与实现教学愿景的基础与前提。由此可见,愿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它将直接影响教师职业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发展以及生命价值体现。
二、教学决断与执行力是基本
在艺术教学中,教师面临学生学习方向的确立,各学习方法的选择,专业内容的整合,及学习积极性的建立等情况,教师的决断引领学生学习与发展。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决断力,需要更关注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与学习特征,制定更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与课程安排,引领学生的专业发展与个性发展。
教学执行力,教师实现教学愿景的关键因素。缺失执行力,再好的愿景与计划均为苍白,均是“纸上谈兵”。教学执行力其核心组成部分为教导力,组织变革力以及教学评价力。教导力是教师的学习力与指导能力,两种互相交融。其要求教师既要自我学习又要学会指导他人学习。组织变革力主要是指在不断变化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组织与协调,有利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教学对象通常是单个学生,即使为同一班级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艺术教育中他也是独立的个体。他拥有独立的个性以及不同的专业能力,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专业需要,学科特点,民族习惯等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适应学习对象。
因此,艺术类高校教师的教学执行力需要拥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全面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科学娴熟地运用教学技巧,细致东西学生的心理与特点,运用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与语言技巧,全面地促进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并建构自己的知识。另外客观的教学评价能力也是高校教师必备专业能力。教学评价即通过教学成果或学生反馈,认证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客观的研究与改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就是教学执行效能的实践检验标准,是教学愿景能否达成的坚守保障。 三、沟通激励感召力与教学人际力是动力
教学赋予教师角色新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已从传统的教学中心地位,转变成“引领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激励能力与感召能力,也需要具备优质的教学人际力。所谓感召力,即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仪表,用爱心去感召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了解学生需求,激励学生学习,以教师个人的信念、修养知识、智慧、才能感召学生,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及沟通能力是组成教师教学影响力的四个因素。对艺术类教师而言,要得到满意的教学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期望和需求尤为重要,在观察沟通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领导效能[3]。从教学的本质属性和教学活动的内在机制上看,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关系,主要是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同事或教师与家长,在教学活动中直接的或间接的发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就教学人际力方面,教师应通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及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通过自身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同事、领导及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在工作中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相互支持信任的人际氛围。实验证明,教师的压力最主要来源即工作的压力与人际关系的压力,它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能。同时,师生互动是一种社会建构学习过程。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对学生来说,师生人际关系的实现,对其个性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筆者认为艺术院校教师在教学人际力中,尤为要注意教学民主、情感激励两个方面。
四、结果驱动力是循环的新起点
结果驱动力即教学成果的检测、监督和诊断。有无达到预期目标,优缺点是什么,从中获得哪些教学经验用于指导和帮助下一次的教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结果驱动更多体现在最终的艺术作品呈现与艺术视野的开拓上,激发艺术团队潜能,持续发展,释放个人艺术潜能。
总之,提升艺术类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就是聚焦专业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发展以及核心素质的养成,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最终实现学院整体愿景。
参考文献
[1]马托尼.领导力轮盘[M].凌波,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52,39.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3]吴晓英.愿景、决断、执行: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外显核心[J].基础教育研究,2019(09):38-41.
[关键词]教师教学领导力;艺术院校;核心素养;愿景;激励感召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02 [收稿日期] 2020-04-20
当下,教学改革正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作为教学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其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在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中,教学领导力尤为重要。在艺术学院中,特别是实践型艺术门类,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概念鲜少提及。如何提高该类型学校教师教学领导力对其教师而言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路径的有力方法。
教学领导力概念来自管理学中领导力的概念。领导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的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教师具备的、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产生教育效能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家长的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能力,与领导的交往能力,与外交的联系能力等能力总和。教学领导力由内在核心和外在核心构成。沟通激励力、教学人际力、结果驱动力和教学品格、信念与价值观是内隐核心,其与外显核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师教学领导力效能的最佳实现,进而达成学校教育质量内涵发展的目标。
艺术院校与普通院校在教育背景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艺术院校其教育工作必须以艺术类学生为出发点,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在艺术院校中,因课程设置有别于传统专业,更多的是小班制,授课形式更多的是类似“师徒制”模式,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更为深入,交往更为密切。故对教师教学领导力的认识与建构更为重要与迫切。本文将综合各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加之笔者十余年的艺术教学实践认证,提出艺术类高校建构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几个着力点。
一、愿景创设力是前提
管理学家Kouzes和Posner认为:“领导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通过描绘一个令人激动的愿景,赋予生活和工作以意义和目的。”[1]著名的约翰·麦克斯韦尔的“导航法则”认为,唯有领导者才能制定航线。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掌舵者,其愿景的设立是教学价值实现的指路标。教师的愿景设立包括两方面,其一为教师职业规划愿景设立;其二为教学活动愿景设立。前者作用于教师本身,后者作用于教学过程及其学生。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推动。故树立良好的教学愿景,是迈出教学领导力的第一步。教师需根据学校的整体愿景规划,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副让其成员(学生)共享的蓝图。
对于艺术类高校教师,教学愿景的设立应基于教师对本专业的深刻认识,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对人才培养观念的宏观理解,以及善于对教学追随者(学生)的洞察与理解的基础上确立、规划与形成。因艺术教育有别于其他理论性学科,它是以专业实践型学科。实践这一特性决定了艺术教学活动相对复杂与不規律,时刻呈现动态与变化,随时会有各种可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艺术类教师应拥有敏感地发现和处理好类似教学事件的能力,即教学智慧。通过教学智慧,结合专业特征,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与整合教学资源。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充分地利用愿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到达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起到指引与导航作用[2]。
艺术类教师的教学愿景创设可根据课堂要求、专业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艺术专业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让其树立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付出实际行动。艺术类学生思维更为活跃,想法更为多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艺术眼界与思维厚度的要求更为重视。由此可见学习与思维能力是艺术类高校教师创建与实现教学愿景的基础与前提。由此可见,愿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它将直接影响教师职业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发展以及生命价值体现。
二、教学决断与执行力是基本
在艺术教学中,教师面临学生学习方向的确立,各学习方法的选择,专业内容的整合,及学习积极性的建立等情况,教师的决断引领学生学习与发展。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决断力,需要更关注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与学习特征,制定更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与课程安排,引领学生的专业发展与个性发展。
教学执行力,教师实现教学愿景的关键因素。缺失执行力,再好的愿景与计划均为苍白,均是“纸上谈兵”。教学执行力其核心组成部分为教导力,组织变革力以及教学评价力。教导力是教师的学习力与指导能力,两种互相交融。其要求教师既要自我学习又要学会指导他人学习。组织变革力主要是指在不断变化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组织与协调,有利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教学对象通常是单个学生,即使为同一班级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艺术教育中他也是独立的个体。他拥有独立的个性以及不同的专业能力,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专业需要,学科特点,民族习惯等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适应学习对象。
因此,艺术类高校教师的教学执行力需要拥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全面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科学娴熟地运用教学技巧,细致东西学生的心理与特点,运用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与语言技巧,全面地促进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并建构自己的知识。另外客观的教学评价能力也是高校教师必备专业能力。教学评价即通过教学成果或学生反馈,认证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客观的研究与改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就是教学执行效能的实践检验标准,是教学愿景能否达成的坚守保障。 三、沟通激励感召力与教学人际力是动力
教学赋予教师角色新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已从传统的教学中心地位,转变成“引领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激励能力与感召能力,也需要具备优质的教学人际力。所谓感召力,即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仪表,用爱心去感召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了解学生需求,激励学生学习,以教师个人的信念、修养知识、智慧、才能感召学生,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及沟通能力是组成教师教学影响力的四个因素。对艺术类教师而言,要得到满意的教学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期望和需求尤为重要,在观察沟通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领导效能[3]。从教学的本质属性和教学活动的内在机制上看,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关系,主要是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同事或教师与家长,在教学活动中直接的或间接的发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就教学人际力方面,教师应通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及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通过自身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同事、领导及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在工作中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相互支持信任的人际氛围。实验证明,教师的压力最主要来源即工作的压力与人际关系的压力,它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能。同时,师生互动是一种社会建构学习过程。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对学生来说,师生人际关系的实现,对其个性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筆者认为艺术院校教师在教学人际力中,尤为要注意教学民主、情感激励两个方面。
四、结果驱动力是循环的新起点
结果驱动力即教学成果的检测、监督和诊断。有无达到预期目标,优缺点是什么,从中获得哪些教学经验用于指导和帮助下一次的教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结果驱动更多体现在最终的艺术作品呈现与艺术视野的开拓上,激发艺术团队潜能,持续发展,释放个人艺术潜能。
总之,提升艺术类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就是聚焦专业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发展以及核心素质的养成,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最终实现学院整体愿景。
参考文献
[1]马托尼.领导力轮盘[M].凌波,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52,39.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3]吴晓英.愿景、决断、执行: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外显核心[J].基础教育研究,2019(0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