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父异焉( )
(2)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到了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文章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闻”、一“见”、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C.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令人警醒、惋惜。
D.文章的主旨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稍稍宾客其父( )
(3)受于人者不至(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余”所“闻”“见”为素材组织文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让人信服。
B.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可以看出。
C.题目中的“伤”是哀伤、叹息。作者为仲永天资非凡却因没有受到后天教育而沦为常人感到惋惜。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此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愚昧无知之态。
二、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當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见往事耳( )
(2)蒙乃始就学( )
(3)及鲁肃过寻阳(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事简略,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紧接着就交待结果。
B.本文向我们揭示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的道理,告诉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
C.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可以看出他的趾高气扬的神态。
D.本文不直接写吕蒙学有所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及鲁肃过寻阳( )
(2)非复吴下阿蒙( )
(3)即更刮目相待(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篇幅短小,主要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吕蒙论议”两个部分。
B.孙权要吕蒙“涉猎”,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以便能更好地去管理军中事务。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孙权劝学的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D.孙权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三、公输
(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公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起于鲁( )
(2)公输盘不说( )
(3)吾义固不杀人(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
B.墨子“献金”真正的意图是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C.墨子连用五个“不可谓”,双重否定,步步深入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他无从辩驳。
D.选文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了墨子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有勇有谋的形象。
(二)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子墨子九距之( )
(2)楚王问其故( )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輸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攻械尽”“守圉有余”交代激战的结果。
B.墨子通过模拟攻守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使楚王不得不放弃了攻宋的打算。
C.“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这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阴险、狡诈。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四、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口技》)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会宾客大宴( )
(2)妇抚儿乳( )
(3)以为妙绝(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开篇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为下文记叙口技艺人精彩表演的作铺垫。
B.本文记叙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语言朴素,描写生动,构思巧妙,充满了艺术情趣。
C.课文首尾两次交代道具的简单,在内容上首尾呼应,在结构上侧面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D.作者通过口技艺人摹拟的复杂多变的声响、听众的神态变化,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宾客意少舒( )
(2)奋袖出臂( )
(3)群响毕绝(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口技表演者的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B.“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一句以静写动,描绘夜静更深,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C.本文善于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虚实相融,帷幕内外,表演者、宾客浑然一体。
D.本文层次清楚,结构分明。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口技表演,先写表演前的情况,接着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最后写表演结束,再现表演者的道具。
五、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野芳发而幽香(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B.“饮少辄醉”,突出了一个“醉”字,既交代了“醉翁亭”的来由,也表现了欧阳修的嗜酒如命。
C.第2段用对偶句描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语言表现力极强。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作者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其中,是因为乐在其中。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名之者谁( )
(3)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后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再写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这样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全文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C.第3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D.“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美味與丰盛。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父异焉( )
(2)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到了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文章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闻”、一“见”、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C.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令人警醒、惋惜。
D.文章的主旨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稍稍宾客其父( )
(3)受于人者不至(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余”所“闻”“见”为素材组织文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让人信服。
B.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可以看出。
C.题目中的“伤”是哀伤、叹息。作者为仲永天资非凡却因没有受到后天教育而沦为常人感到惋惜。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此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愚昧无知之态。
二、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當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见往事耳( )
(2)蒙乃始就学( )
(3)及鲁肃过寻阳(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事简略,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紧接着就交待结果。
B.本文向我们揭示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的道理,告诉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
C.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可以看出他的趾高气扬的神态。
D.本文不直接写吕蒙学有所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及鲁肃过寻阳( )
(2)非复吴下阿蒙( )
(3)即更刮目相待(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篇幅短小,主要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吕蒙论议”两个部分。
B.孙权要吕蒙“涉猎”,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以便能更好地去管理军中事务。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孙权劝学的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D.孙权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三、公输
(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公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起于鲁( )
(2)公输盘不说( )
(3)吾义固不杀人(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
B.墨子“献金”真正的意图是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C.墨子连用五个“不可谓”,双重否定,步步深入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他无从辩驳。
D.选文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了墨子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有勇有谋的形象。
(二)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子墨子九距之( )
(2)楚王问其故( )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輸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攻械尽”“守圉有余”交代激战的结果。
B.墨子通过模拟攻守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使楚王不得不放弃了攻宋的打算。
C.“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这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阴险、狡诈。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四、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口技》)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会宾客大宴( )
(2)妇抚儿乳( )
(3)以为妙绝(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开篇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为下文记叙口技艺人精彩表演的作铺垫。
B.本文记叙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语言朴素,描写生动,构思巧妙,充满了艺术情趣。
C.课文首尾两次交代道具的简单,在内容上首尾呼应,在结构上侧面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D.作者通过口技艺人摹拟的复杂多变的声响、听众的神态变化,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宾客意少舒( )
(2)奋袖出臂( )
(3)群响毕绝(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口技表演者的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B.“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一句以静写动,描绘夜静更深,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C.本文善于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虚实相融,帷幕内外,表演者、宾客浑然一体。
D.本文层次清楚,结构分明。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口技表演,先写表演前的情况,接着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最后写表演结束,再现表演者的道具。
五、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野芳发而幽香(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B.“饮少辄醉”,突出了一个“醉”字,既交代了“醉翁亭”的来由,也表现了欧阳修的嗜酒如命。
C.第2段用对偶句描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语言表现力极强。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作者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其中,是因为乐在其中。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名之者谁( )
(3)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后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再写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这样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全文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C.第3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D.“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美味與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