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學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的,教师要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特色,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关爱学生,加强沟通,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语言 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所占课时较之其他学科是最多的,但成绩的提高却远不及别的学科显著,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的,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语文重在感悟,教师只是起着引导指路的作用。学生是主体,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产生学习的需要,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特色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广博,横纵联系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避免单一地进行语文知识的讲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用漫谈形式,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造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扩大知识面。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所以要让学生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懂得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丰富教学的表现力。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体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语文教师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语言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语言魅力,运用恰当生动比喻、拟人、夸张的语言,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事,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能有效抓住学生的心理,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把我们的思想观念用语言表达出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动人的充满魅力的语言会使人精神振奋,神往异常,课堂语言要力求精练简洁,一语道破,切中要害,要如行水流云,抑扬顿挫,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上课像是在欣赏一支交响乐,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板书直观、形象,是课堂教学中的书面语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示范和审美作用。糟糕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会使学生对教师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对这个教师的信心和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导致对该科的偏见厌学。工整、流畅的板书,漂亮的字体,独到的设计,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对知识加深理解、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体态语言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人的内心有怎样的思想外部就有相应姿态出现。教师教学中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自然流露出的艺术情趣,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使学生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同时获取信息,对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艺术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在鼓掌、点头中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传递心声,披露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增强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感染学生的情绪,形成教态美,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展现学生的魅力
学生在心理需求上有共性,都希望在自己的优势方面有充分的发挥和表现,正确地引导学生,适时地让学生表现自己,会使学生因获得成绩的喜悦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和自信。因此,对于学生的新奇念头,要给予称赞、鼓励,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问,培养他们的勇气、兴趣和信心。例如,让学生背诵、朗读、介绍家庭、介绍自己、介绍同学、介绍自己阅读的书籍或讲故事等,形式不拘一格。然后要求其他同学发表看法,学生表现必然踊跃。这不仅使学生有机会发表对周围一切的看法,表现自己的思想,而且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再如,组织学生轮流出板报,选登别人的好文章或抄录自己的习作,让学生参与实践性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而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归属感、成就感,保证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获得表现的机会,还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定能在天空自由翱翔,充分展示真实的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关爱学生,用心沟通
热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好感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敬重的表现,失去了好感容易使学生讨厌相应的学科,反之无形中使得学生爱屋及乌,促进了相应学科学习。要使师生间建立亲密关系,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付出热爱和热情,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应怀着真诚与爱抚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绩好坏定优劣。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教师都应扮演多种角色,或师长,或朋友,对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关心。平常经常深入学生,用心倾听他们的交谈,捉摸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言行,掌握他们积极向上的因素并加以引导,以诚相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觉得付出汗水,便会有收获,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由厌学转变为爱学、乐学、会学。这样充满感情地教学,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学习劲头也就足。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课外广泛精选大量的阅读,课内外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形成独立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终身受益。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对自己的职业有兴趣,对学生的活动有兴趣,对专业知识精益求精,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这样语文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语言 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所占课时较之其他学科是最多的,但成绩的提高却远不及别的学科显著,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的,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语文重在感悟,教师只是起着引导指路的作用。学生是主体,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产生学习的需要,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特色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广博,横纵联系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避免单一地进行语文知识的讲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用漫谈形式,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造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扩大知识面。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所以要让学生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懂得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丰富教学的表现力。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体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语文教师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语言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语言魅力,运用恰当生动比喻、拟人、夸张的语言,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事,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能有效抓住学生的心理,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把我们的思想观念用语言表达出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动人的充满魅力的语言会使人精神振奋,神往异常,课堂语言要力求精练简洁,一语道破,切中要害,要如行水流云,抑扬顿挫,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上课像是在欣赏一支交响乐,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板书直观、形象,是课堂教学中的书面语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示范和审美作用。糟糕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会使学生对教师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对这个教师的信心和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导致对该科的偏见厌学。工整、流畅的板书,漂亮的字体,独到的设计,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对知识加深理解、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体态语言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人的内心有怎样的思想外部就有相应姿态出现。教师教学中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自然流露出的艺术情趣,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使学生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同时获取信息,对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艺术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在鼓掌、点头中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传递心声,披露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增强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感染学生的情绪,形成教态美,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展现学生的魅力
学生在心理需求上有共性,都希望在自己的优势方面有充分的发挥和表现,正确地引导学生,适时地让学生表现自己,会使学生因获得成绩的喜悦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和自信。因此,对于学生的新奇念头,要给予称赞、鼓励,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问,培养他们的勇气、兴趣和信心。例如,让学生背诵、朗读、介绍家庭、介绍自己、介绍同学、介绍自己阅读的书籍或讲故事等,形式不拘一格。然后要求其他同学发表看法,学生表现必然踊跃。这不仅使学生有机会发表对周围一切的看法,表现自己的思想,而且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再如,组织学生轮流出板报,选登别人的好文章或抄录自己的习作,让学生参与实践性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而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归属感、成就感,保证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获得表现的机会,还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定能在天空自由翱翔,充分展示真实的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关爱学生,用心沟通
热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好感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敬重的表现,失去了好感容易使学生讨厌相应的学科,反之无形中使得学生爱屋及乌,促进了相应学科学习。要使师生间建立亲密关系,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付出热爱和热情,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应怀着真诚与爱抚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绩好坏定优劣。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教师都应扮演多种角色,或师长,或朋友,对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关心。平常经常深入学生,用心倾听他们的交谈,捉摸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言行,掌握他们积极向上的因素并加以引导,以诚相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觉得付出汗水,便会有收获,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由厌学转变为爱学、乐学、会学。这样充满感情地教学,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学习劲头也就足。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课外广泛精选大量的阅读,课内外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形成独立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终身受益。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对自己的职业有兴趣,对学生的活动有兴趣,对专业知识精益求精,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这样语文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