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9日(星期六,晴热)
昨天很晚才睡。但一早就醒了,脑子里不时浮现奥运会开幕式恢宏的场面,但同时还有一种不安之情挥之不去,明天,我将参加接待法国人民援助会青年代表团的工作。代表团共有30人,其中有18人是青年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当然也是第一次观看奥运。
这次接待工作头绪多,参加活动人数多,而且绝大多数是青年学生。参加工作一年多来第一次接待人数这么多的外国代表团,深感责任重大。
8月10日(星期日,阴霾,晚有雨)
飞机准点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
当见到他们推着行李走出机场时,特别是看到这些法国孩子时,我好像没有找到预先的感觉。代表团带队的是成年人,他们见到我们就会主动上前握手,打招呼,彬彬有礼。可那些学生却沉默寡言、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显得有些冷漠,莫非是长途旅行所致或是别的什么原因?
听团长布莱斯讲,这些学生来自法国北方大区的贫困家庭,每个人在竞技体育项目上都有一技之长,有的是当地体育俱乐部中的佼佼者,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哼,骄人的成绩也不能人也骄傲吧……我真的很不喜欢那种上前跟他们打招呼却被对方忽略成空气的感觉,再说我比他们年长好几岁呢……
8月11日(星期一,晴)
今天代表团参观了天坛、前门,并安排他们品尝北京烤鸭和内蒙古风味菜。一天下来,这些法国学生的本相逐渐显现出来了,昨天刚下飞机时的表情荡然无存,参观也好,就餐也好,个个显得格外“哈皮”。他们当中最小的13岁,最大也才18岁。其实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样,对新鲜的东西有着本能的好奇心,每到一处不停地拍照,包括烤鸭店门口的卡通鸭子。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参观,总可以看到他们打闹嬉戏,晚上在“蒙古人餐厅”就餐时,看了蒙古族歌手的表演后,有几个人情不自禁地跳上台,在现代节奏的音乐中跳起了街舞。此时此刻的他们似乎比中国青年更富激情,更富表现。可以说这是我想象中的法国青年——好奇、活泼的法国青年。毕竟是第一天接触,彼此间的观察了解刚刚开始。
今天与代表团负责人聊天让我颇有感触。据他们讲,此次他们是怀着激动、紧张、担心甚至害怕的心情到中国访问。法国是一个媒体自由的国家,自由到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歪曲事实。来中国前,他们听到很多关于中国“污染”、“人权”、“西藏”的报道,但昨天到北京机场之后所见所闻与在法国听到的不一样,城市清洁,空气清新,人们自由快乐。也许中国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但眼前的中国跟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完全不同。他们表示,这次能亲身感受中国,感受真实是件很幸运的事情。
今天日程进行顺利,感觉温暖。
8月12日(星期二,晴热)
今天上午代表团全体成员和北京第22中学的20多名师生在对外友协举行中法青年交流见面会,陈昊苏会长,李建平副会长,法国卫生、青年、体育、社团生活部长巴舍洛女士,法国驻华大使苏和等出席了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的几个发言让我感到亲切。陈会长用极平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中法青年交流前景的美好期望,巴舍洛部长则以能目睹自己所管事务的具体成果感到荣幸,特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2中一位女同学的致词,她以课堂书本上了解到的法国为引,表达了亲身参与中法青年交流的渴望和期待。看得出,在场同学对这些讲话报以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也许是听多了在正式场合那些略显古板的讲话,我突然悟到,真实的才是最感人的。青年之间的沟通不需要修饰,只要是发自内心就可以引起共鸣。
在自由活动时,中法学生们互赠小纪念品,他们或操着不熟练的英语交谈,或用颇有些稚气的手势比划,气氛格外融洽。从他们轻松自由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同样年轻的脸庞可以露出同样美丽的微笑。
下午,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晚上六时许,代表团乘火车前往甘肃天水。我们一行占据了整个一节车厢。天色已暗,但大家意犹未尽,通道里,成人们绘声绘色地聊天,学生们在上下铺间不知疲倦地攀爬……
8月13日(星期三,晴)
抵达天水进住天水宾馆已是中午12点了。下午1点半出发去清水县郭川乡赵那村参加水窑落成仪式。
赵那村“雨水集流工程”(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水窑工程)是对外友协与法国人民援助会一个合作项目。今年3月,我曾作为工作人员陪该组织一个工作小组到甘肃考察,最后两组织共同决定由法国人民援助会集资在赵那村兴建首批100口水窑,以缓解当地村民饮水困难的状况。项目总投资22万元人民币。当地村民在县乡水利部门帮助下,于今年4月正式动工,8月全部完工。作为该项目第一期工程的竣工,免除了赵那村近三分之一村民每天走4公里山路取水之劳苦。
汽车在沟壑纵横,崎岖颠簸的黄土高原山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赵那村。在村口一块看来是新近铲平的空地上,竖立着一个3米见方的水泥碑,上面写着“雨水集流工程示范点”几个红色大字。来到村口,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干草气味,其中仿佛还夹杂着些许说不清哪种牲畜身上的气味,与此同时,我们分明可以看到站在土坡、路旁等候的村民和孩子们投来的好奇、友好的目光。有的向我们挥手致意,还有不少孩子在我们这群人的两侧边跑边叫。据陪同人员介绍说,这个村是第一次见到外国人。
伴着震耳欲聋的锣鼓、鞭炮声,我们来到一户村民家门口一个不大的空地。足足有上百名村民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水窑落成仪式开始了,我突然发现有几个法国青年在流泪,低头询问,他们含泪悄悄问是不是可以给在场的孩子一些钱。莫非这就是法国人认为最直接表达激动和感慨之情的方式?我试图用这种疑问诠释当他们看到这里的同龄人后产生的复杂心情。在法国,他们属于法国标准的贫困家庭子女。赵那村100口水窖的捐建资金中,有一部分是他们通过勤工俭学募捐来的。
在随后参观赵那村小学时的场面同样令人感动。代表团团长布莱斯女士和全体法国青年分别向学校和在场的学生赠送了体育和学习用品。关爱、诚恳、真切的表情交织成一幅让人眼睛发热的画面。在我眼里,此时的法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其实没有区别,同样的纯真和虔诚已经把肤色和发色的差异淹没。当看到这么多双小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怀疑它们有足够的力量共同撑起未来和平美好的世界。记得布莱斯团长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们现在也许还不能真正理解我们所说的法中友谊的全部含义,但他们现在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赵那村,我们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贫困和艰辛,也感受到了真诚和热情。
8月16日(星期六,多云)
坐了一夜火车,今天一早从西安回到北京,四川东汽中学和北京22中共30名师生在车站与我们会合,至此,我们这支60个成员组成的中法青年“奥运交流”团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日程。上午全体人员一起参观了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公园,一起观看了田径和体操比赛,大家无不对奥运场馆建设和各国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而赞叹。
今天最令人开心的恐怕还是下午5点在北京22中举办的中法青年联谊活动。22中校长和布莱斯团长简短的致词后,大家兴致勃勃地欣赏了22中“金帆交响乐团”演奏。随后在学校篮球馆进行联欢,先后进行了趣味游戏、篮球和乒乓球友谊赛,一阵阵掌声,一张张笑脸感染了每一个人。在这时,语言已经不是障碍,北京、四川和法国的学生们分成若干联队进行各种趣味比赛,他们合作默契,奋力争先,齐心协力完成比赛,不时出现的滑稽表情或动作,引得大家不禁开怀大笑。看着他们投入的表情和有些夸张的动作,看着他们为胜利互相击掌相贺的喜悦,我不由想到,当初担心这些互不相识的学生在一起互不讲话出现冷场的想法完全是多余的。友谊只与真诚有关。
8月18日(星期一,晴)
机场送行时我没能兑现昨晚的诺言,我哭了。一个老师与我拥抱,用有些颤抖的声音与我告别时,我终于忍不住了,因为这声再见与我以往听到的太不一样了,沉重很多,更因为我周围每个人眼里都涌满了泪水。
一个法国同学握着昨天结为对子的四川学生的手说:五年后我一定会再来中国。这是一个承诺,一个法国青年对中国朋友的承诺,一个延续中法友谊的承诺。我在想:这不是一次再见,而是一次相约,我们所有人所做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这个相约。就像布莱斯团长相约我们2012年伦敦奥运再相会一样,或许不用四年我们可以再一次握手。播种下一种信念,收获一种感动,我想这就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吧。
下一次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別,我还选择微笑。
昨天很晚才睡。但一早就醒了,脑子里不时浮现奥运会开幕式恢宏的场面,但同时还有一种不安之情挥之不去,明天,我将参加接待法国人民援助会青年代表团的工作。代表团共有30人,其中有18人是青年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当然也是第一次观看奥运。
这次接待工作头绪多,参加活动人数多,而且绝大多数是青年学生。参加工作一年多来第一次接待人数这么多的外国代表团,深感责任重大。
8月10日(星期日,阴霾,晚有雨)
飞机准点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
当见到他们推着行李走出机场时,特别是看到这些法国孩子时,我好像没有找到预先的感觉。代表团带队的是成年人,他们见到我们就会主动上前握手,打招呼,彬彬有礼。可那些学生却沉默寡言、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显得有些冷漠,莫非是长途旅行所致或是别的什么原因?
听团长布莱斯讲,这些学生来自法国北方大区的贫困家庭,每个人在竞技体育项目上都有一技之长,有的是当地体育俱乐部中的佼佼者,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哼,骄人的成绩也不能人也骄傲吧……我真的很不喜欢那种上前跟他们打招呼却被对方忽略成空气的感觉,再说我比他们年长好几岁呢……
8月11日(星期一,晴)
今天代表团参观了天坛、前门,并安排他们品尝北京烤鸭和内蒙古风味菜。一天下来,这些法国学生的本相逐渐显现出来了,昨天刚下飞机时的表情荡然无存,参观也好,就餐也好,个个显得格外“哈皮”。他们当中最小的13岁,最大也才18岁。其实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样,对新鲜的东西有着本能的好奇心,每到一处不停地拍照,包括烤鸭店门口的卡通鸭子。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参观,总可以看到他们打闹嬉戏,晚上在“蒙古人餐厅”就餐时,看了蒙古族歌手的表演后,有几个人情不自禁地跳上台,在现代节奏的音乐中跳起了街舞。此时此刻的他们似乎比中国青年更富激情,更富表现。可以说这是我想象中的法国青年——好奇、活泼的法国青年。毕竟是第一天接触,彼此间的观察了解刚刚开始。
今天与代表团负责人聊天让我颇有感触。据他们讲,此次他们是怀着激动、紧张、担心甚至害怕的心情到中国访问。法国是一个媒体自由的国家,自由到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歪曲事实。来中国前,他们听到很多关于中国“污染”、“人权”、“西藏”的报道,但昨天到北京机场之后所见所闻与在法国听到的不一样,城市清洁,空气清新,人们自由快乐。也许中国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但眼前的中国跟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完全不同。他们表示,这次能亲身感受中国,感受真实是件很幸运的事情。
今天日程进行顺利,感觉温暖。
8月12日(星期二,晴热)
今天上午代表团全体成员和北京第22中学的20多名师生在对外友协举行中法青年交流见面会,陈昊苏会长,李建平副会长,法国卫生、青年、体育、社团生活部长巴舍洛女士,法国驻华大使苏和等出席了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的几个发言让我感到亲切。陈会长用极平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中法青年交流前景的美好期望,巴舍洛部长则以能目睹自己所管事务的具体成果感到荣幸,特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2中一位女同学的致词,她以课堂书本上了解到的法国为引,表达了亲身参与中法青年交流的渴望和期待。看得出,在场同学对这些讲话报以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也许是听多了在正式场合那些略显古板的讲话,我突然悟到,真实的才是最感人的。青年之间的沟通不需要修饰,只要是发自内心就可以引起共鸣。
在自由活动时,中法学生们互赠小纪念品,他们或操着不熟练的英语交谈,或用颇有些稚气的手势比划,气氛格外融洽。从他们轻松自由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同样年轻的脸庞可以露出同样美丽的微笑。
下午,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晚上六时许,代表团乘火车前往甘肃天水。我们一行占据了整个一节车厢。天色已暗,但大家意犹未尽,通道里,成人们绘声绘色地聊天,学生们在上下铺间不知疲倦地攀爬……
8月13日(星期三,晴)
抵达天水进住天水宾馆已是中午12点了。下午1点半出发去清水县郭川乡赵那村参加水窑落成仪式。
赵那村“雨水集流工程”(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水窑工程)是对外友协与法国人民援助会一个合作项目。今年3月,我曾作为工作人员陪该组织一个工作小组到甘肃考察,最后两组织共同决定由法国人民援助会集资在赵那村兴建首批100口水窑,以缓解当地村民饮水困难的状况。项目总投资22万元人民币。当地村民在县乡水利部门帮助下,于今年4月正式动工,8月全部完工。作为该项目第一期工程的竣工,免除了赵那村近三分之一村民每天走4公里山路取水之劳苦。
汽车在沟壑纵横,崎岖颠簸的黄土高原山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赵那村。在村口一块看来是新近铲平的空地上,竖立着一个3米见方的水泥碑,上面写着“雨水集流工程示范点”几个红色大字。来到村口,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干草气味,其中仿佛还夹杂着些许说不清哪种牲畜身上的气味,与此同时,我们分明可以看到站在土坡、路旁等候的村民和孩子们投来的好奇、友好的目光。有的向我们挥手致意,还有不少孩子在我们这群人的两侧边跑边叫。据陪同人员介绍说,这个村是第一次见到外国人。
伴着震耳欲聋的锣鼓、鞭炮声,我们来到一户村民家门口一个不大的空地。足足有上百名村民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水窑落成仪式开始了,我突然发现有几个法国青年在流泪,低头询问,他们含泪悄悄问是不是可以给在场的孩子一些钱。莫非这就是法国人认为最直接表达激动和感慨之情的方式?我试图用这种疑问诠释当他们看到这里的同龄人后产生的复杂心情。在法国,他们属于法国标准的贫困家庭子女。赵那村100口水窖的捐建资金中,有一部分是他们通过勤工俭学募捐来的。
在随后参观赵那村小学时的场面同样令人感动。代表团团长布莱斯女士和全体法国青年分别向学校和在场的学生赠送了体育和学习用品。关爱、诚恳、真切的表情交织成一幅让人眼睛发热的画面。在我眼里,此时的法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其实没有区别,同样的纯真和虔诚已经把肤色和发色的差异淹没。当看到这么多双小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怀疑它们有足够的力量共同撑起未来和平美好的世界。记得布莱斯团长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们现在也许还不能真正理解我们所说的法中友谊的全部含义,但他们现在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赵那村,我们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贫困和艰辛,也感受到了真诚和热情。
8月16日(星期六,多云)
坐了一夜火车,今天一早从西安回到北京,四川东汽中学和北京22中共30名师生在车站与我们会合,至此,我们这支60个成员组成的中法青年“奥运交流”团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日程。上午全体人员一起参观了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公园,一起观看了田径和体操比赛,大家无不对奥运场馆建设和各国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而赞叹。
今天最令人开心的恐怕还是下午5点在北京22中举办的中法青年联谊活动。22中校长和布莱斯团长简短的致词后,大家兴致勃勃地欣赏了22中“金帆交响乐团”演奏。随后在学校篮球馆进行联欢,先后进行了趣味游戏、篮球和乒乓球友谊赛,一阵阵掌声,一张张笑脸感染了每一个人。在这时,语言已经不是障碍,北京、四川和法国的学生们分成若干联队进行各种趣味比赛,他们合作默契,奋力争先,齐心协力完成比赛,不时出现的滑稽表情或动作,引得大家不禁开怀大笑。看着他们投入的表情和有些夸张的动作,看着他们为胜利互相击掌相贺的喜悦,我不由想到,当初担心这些互不相识的学生在一起互不讲话出现冷场的想法完全是多余的。友谊只与真诚有关。
8月18日(星期一,晴)
机场送行时我没能兑现昨晚的诺言,我哭了。一个老师与我拥抱,用有些颤抖的声音与我告别时,我终于忍不住了,因为这声再见与我以往听到的太不一样了,沉重很多,更因为我周围每个人眼里都涌满了泪水。
一个法国同学握着昨天结为对子的四川学生的手说:五年后我一定会再来中国。这是一个承诺,一个法国青年对中国朋友的承诺,一个延续中法友谊的承诺。我在想:这不是一次再见,而是一次相约,我们所有人所做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这个相约。就像布莱斯团长相约我们2012年伦敦奥运再相会一样,或许不用四年我们可以再一次握手。播种下一种信念,收获一种感动,我想这就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吧。
下一次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別,我还选择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