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Cl—检验过程中SO2—4是否干扰的实验探究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發现问题
  在教学中普遍认为CO2-3会干扰Cl-的检验,但滴加稀硝酸即可排除干扰。但有SO2-4存在时,应先加过量的Ba(NO3)2,除去SO2-4后,再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
  但是让笔者感到困惑问题是:①为什么教材上在Cl-的检验中回避了SO2-4可能产生的干扰及如何排除干扰的说明。②在大量的习题中也是只要出现加AgNO3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即可得出有Cl-存在。这样处理是不是不够严谨呢?
  二、探究过程
  为了搞清楚问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实验室配好的用来检验Cl-的硝酸银稀溶液(浓度未知),滴加到0.1 mol/L的Na2SO4溶液中,在不断的滴加硝酸银溶液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Ag2SO4白色沉淀。
  对本实验的预计,是会产生沉淀的,但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沉淀出现。难道是0.1 mol/L的Na2SO4溶液的SO2-4浓度太小了?接着做了实验2。
  实验2:用实验室配好的检验Cl-的硝酸银稀溶液(浓度未知),滴加到饱和的Na2SO4溶液中,在不断的滴加硝酸银溶液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沉淀现象。
  这是什么原因?后来用光束照射,发现有丁达尔效应,原来生成了胶体。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明显的沉淀呢?查阅资料后,得到Ksp(Ag2SO4)=1.2×10-5,Ksp(AgCl)=1.56×10-10,既然SO2-4浓度已经足够大,那么难道是实验室用来检验Cl-的硝酸银溶液浓度太小了?于是接着做了如下实验3。
  实验3:配制了2 mol/L、0.5 mol/L、0.1 mol/L、0.01 mol/L的AgNO3溶液,分别滴加2滴~3滴到1 mL 1 mol/L的Na2SO4溶液中。发现滴加2 mol/L的AgN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了大量沉淀,滴加0.5 mol/L的AgNO3溶液的试管中有少量沉淀生成,滴加0.1 mol/L的AgNO3溶液只看到些许的浑浊,滴加0.01 mol/L的AgNO3溶液的试管中基本没有出现沉淀现象。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Ag+浓度对生成Ag2SO4沉淀的影响非常大。由于Ksp(Ag2SO4)=c2(Ag+)·c(SO2-4), Ag+浓度对生成沉淀的影响是平方倍,这个结果与理论是相符的。那么,是否可以得出初步结论:用浓度较小的AgNO3溶液,SO2-4的存在不会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用浓度较大的AgNO3溶液,SO2-4的存在会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见表1。
  以上结果表明,当AgNO3浓度为0.01 mol/L时,SO2-4最小检出浓度为12 moL/L,在一般情况下SO2-4浓度不会达到这么大的值,基本可排除对Cl-的干扰。而当AgNO3浓度为0.1mol/L时,SO2-4最小检出浓度为0.12 moL/L,也就是说把0.1 mol/L的AgNO3溶液滴加到1 mol/L的Na2SO4溶液中时大部分的Ag+应该沉淀下来了, 这与实验3中“只看到些许的浑浊”的现象产生了矛盾。为什么生成的沉淀会不明显呢?
  考虑到硝酸银是强酸弱碱盐,检测了0.1 moL/L的AgNO3溶液的pH约为4~5之间,难道溶液的酸度,对生成沉淀有影响?查阅资料可知,硫酸的二步电离是不完全的,其Ka2=1.0×10-2,猜测有可能因为部分生成了AgHSO4导致生成的Ag2SO4沉淀量减少,于是又做了实验。
  实验4:往实验3生成的沉淀中滴加稀硝酸,发现滴加0.5mol/L的AgNO3溶液的试管中沉淀基本消失,滴加2mol/L的AgNO3溶液在加了较多稀硝酸后沉淀也大量溶解
  ,改为滴加浓度较大的硝酸后沉淀很快消失。
  从实验4可看出,滴加浓度较大的硝酸,更容易使沉淀溶解,因此进行了如下计算:
  滴加2滴1 mol/L的AgNO3溶液到1 mL 1 mol/L的Na2SO4溶液中,要使沉淀溶解,H+浓度必须达到多大?[设此时Ag+浓度稀释为0.1 mol/L, SO2-4浓度与HSO-4浓度之和为1 mol/L,已知硫酸的Ka2=1.0×10-2,Ksp(Ag2SO4)=1.2×10-5]
  Ag2SO4沉淀恰好溶解时的c(SO2-4)= 1.2×10-5/0.12=1.2×10-3,由
  HSO-4 H+ + SO-4
  1-1.2×10-3c(H+)1.2×10-3
  得:c(H+)≈0.83 moL/L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近似得出滴加2滴1 mol/L的AgNO3溶液到1 mL 1 mol/L的Na2SO4溶液中,要使生成的Ag2SO4沉淀溶解,H+浓度要达到0.83 mol/L以上,大致是此时溶液中Ag+浓度的8.3倍。按以上方法可以粗略的估算,当溶液中H+浓度是Ag+浓度的10倍左右时,可使生成的Ag2SO4沉淀溶解。
  三、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得出了对Cl-检验过程中SO2-4是否会产生干扰的初步结论:当AgNO3浓度较小,如0.01 mol/L时,SO2-4对Cl-检验的干扰基本可以忽略,因为SO2-4浓度必须很大才会有Ag2SO4沉淀出现;当AgNO3浓度大于0.01 mol/L时,可通过加适量的稀硝酸或少量浓度稍大的硝酸溶液,即可排除SO2-4对Cl-检验的干扰。至此,考虑到Ag+对Cl-检验的灵敏度很高,实验室配制的用来检验Cl-的硝酸银溶液浓度一般较小,所以笔者认为SO2-4对Cl-检验的干扰是完全可以排除的,因此教材上在Cl-的检验过程中回避SO2-4可能产生的干扰,也是合理的。
  (收稿日期:2017-01-10)
其他文献
笔者在初中化学习题讲评课中采用“同伴互助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现将关于实施 “同伴互助学习”模式的实践方法、实施过程、实施情况调查等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什么是“同伴互助学习”  在国外,英国的托平(Topping, K.)教授和美国的尔利(Ehly, S.)博士在1998 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
期刊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内容,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考点一 考查对基本概念的深层理解  考向点击 常考查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反应与条件的关系等内容。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才能引发产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  B.吸熱反应的速率一定小于放热反应的速率  C.H2(g)+Cl2(g)2HCl(g) ΔH,则氢气的燃烧热为ΔH  D.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某些难以
期刊
在化学教学和教科书中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将化学知识的引入、描述和应用融入情境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便于其进行知识运用和拓展。同时,情境的引入利于学生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有助其关键能力的提升和必备品格的发展,促进教学对象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以下将结合化学教学和教科书中的实例,从情境的定义与分类,情境的呈现、情境创设时要注意的问题与改进建议等几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化学教学及教科书的编写
期刊
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易挥发的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的本质: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  2.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離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
期刊
水解常數的考查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考题中多有出现,现举例说明其常见考查方式。  一、考查水解常数的概念  水解常数(Kh)是描述盐类水解平衡的主要参数。对于多元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其水解是分步的,水解常数依次减小。水解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故K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期刊
在中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分子式的求算问题。对此问题,若能靈活运用所学知识,把握有机物的组成规律,根据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反应原理等思想,便可快速、准确确定相应的有机物的分子式。
期刊
所谓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含电化学中的反应)是指题目涉及的反应是教材中没有的,需要学生通常分析题给信息并结合相应理论知识才能解答的一类问题,此类问题的解答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  从知识贮备、信息运用角度上看,正确分析此类问题有赖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心理因素,不能因为素材的新颖就认为无法解答出来而在心理上“未战先降”;二是有效信息的筛选与转化,即要筛选出与化学方程式书写
期刊
考点二:硝酸的性质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氮的化合物,也是化学三大酸之一,以其知识点命制的考题形式多样,涉及到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分析、硝酸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以硝酸为基础的化工流程等。学习硝酸内容除了需要掌握硝酸的特性外(不稳定性、强氧化性),还需要掌握硝酸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浓度关系和解题方法,对于该知识点的学习可以结合具体的化学方程式,绘制相应的反應过程图来理解。
期刊
试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计算型选择题。设置了常见的铁及其化合物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都能正确写出;但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守恒(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守恒、溶液中的离子电荷守恒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守恒)要能熟練运用,也就是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重点并不在计算,而在于能应用化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期刊
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一定量物质所含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此类试题涉及面广,常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考题有意识设置一些易错易混的“陷阱”,考生一不留神便會成为命题设计者的“猎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