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学习的反思等,其实,总结起来一句话,课改就是叫学生学会开口说话。一堂课,如果学生不说话,只是老师唱"独角戏"可能就称不上是好课。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契机,让学生勤于说,乐于说、善于说呢?本文就此谈谈我的点滴想法和做法。
  在谈如何培养之前,我们要先解除一个障碍,也就是要先消除学生对待说话训练的不良心里状态。一是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无师可以自通,没什么可练的;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试,只考笔头书写,不考口头表达,能说会道也不给增加分数,练不练说话没有关系。二是心理不想说或者胆小不敢说。大部分人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说话,有些想说话的人又担心别人议论而不敢多说,都在奉行"沉默是金"的规定。这在今天看来不但没有与时俱进,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不合格的。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首先应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去认识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提高说话能力的特殊性,从而引起学生对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视,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其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必须要先排除其思想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障碍,培养其敢于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胆量。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排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例如,要求学生说话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思路,拟好提纲,增强信心;起初可以"目中无人"地训练,就是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注意听众的反应上,而是集中精力想着自己所要说的内容,保证自己的发言顺利进行而不受干扰等。
  具体而言,想让学生开金口,其实也不是很难。作为高中老师,要了解到中学生由于年龄增长带来的发育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到了高中变得没话说,语言情境不佳或者对话题不感兴趣,他们就懒得说这一现象,并寻找其根本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相关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去把握学生的动态。在课堂上老师创设的话题,除了要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外,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就能找到感觉,就有话可说,也会实话实说。说完之后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许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创设了课前三分钟的训练。想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对此不失去兴趣并积极参与的话,我想只有不断更新话题,才可能达到目的。比如,学习议论文时,可以采用"我喜欢的名人名言"的话题,说出其喜欢的名人或名言,再加上他们的评论就可以为写议论文提供论据;学新闻时,就让采用"一分钟新闻"的话题;学生比较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向大家推荐;在比如写人的作文设一个"夸夸我的同学"的话题,就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生会有很多话要说,写完之后,再把它变成有声的语言流利地说出来,就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的目的了。我想,老师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话题,学生就会乐于说了。
  巧妙地设置话题是关键,但接下来的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创设良好的语境和气氛,培养学生平时愿意主动多说话的兴趣。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平时上课时不原多说话,一是怕说错,让人笑话或挨批评。他们奉行"言多必失""少说为佳"的"真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应多鼓励多说。平时上课,允许学生质说错、修正、补充、辩解等。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错误,教师不要每次急于批评,频繁指正,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可以搜集这些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作为一般人可能出现的毛病加以评析,提出纠正的方法。这样既能不让学生练习说话的积极性受到伤害,又能达到教育帮助的目的。其次老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语境,营造多说的氛围。要观察学生在各个时期普遍关注的话题,也可以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间寻找联系较为密切的话题。比如语文教材中,穿插了一些听说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要说得清楚简洁"在语文活动课上,我事先将话题分为几类,组织漫谈讨论,在宽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多说。
  与此同时,平时我还要要求学生多积累词汇,培养学生注意说话文明和仪态大方的良好习惯。众所周知,不敢说话和不愿说话的学生,一般都很难说得好。有胆量敢说话和有兴趣多说话的学生,也未必都能说好。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说话时没注意文明礼仪和说话的相关艺术,所以有的说话粗俗,语态不雅;有的词不达意;有的口头禅多;有的拖泥带水,啰里啰嗦;有的语无伦次,条理不清。等等。这些现象既与习惯有关,也有基础知识的原因。作为老师既要发现和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又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具体的做法有:介绍和提供一些典范的读物和录音带、录像带等,并跟着去模仿好的说话习惯。要求学生平时勤于积累语汇,充实思想内涵,使自己说话言之有物;还要要求学生凡事先想清楚以后再说,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一定得分出主次前后,语速宜慢不宜快,要言之有序。知道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词,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且适当配合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说会道能力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留心于此,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进行长期训练。我觉得,课堂上应适时地、巧妙地设置一些趣味性的话题,并且设置愉悦的情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时时留心教学中说话训练的契机,并有效地把握它,利用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都得益于课文的学习,从而勤于说、乐于说、善于说,最终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我们应该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说话能力实实在在地做些事。
其他文献
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打开知识的宝库。  一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
期刊
[摘要]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自被提出以来,它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热点。"语文教学中是否需要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等,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通过逻辑思辨,进行理论论证。试图廓清人们的认识,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字]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当今中国语文教育,适应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新的时代特、呈现新的面貌;当今中国语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竞赛,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老师能够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有效的进行课堂活动。同时,在小组竞赛的过程中,对于积极、正面的行为习惯通过加分,让每个组员感觉到自己在小组中存在的意义,并潜移默化地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积极态度在班级活动中树立起来。  【关键词】学生 小组竞赛 语文课堂 讲评练习 考试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学生有了兴趣,应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陶行知语)因此,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学文生趣。  语文课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语文人教版教科书作为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所选的课文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面对这丰富的课
期刊
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情景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小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加深记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情景教学适应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贯彻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
期刊
摘 要:作为国际通用的交际手段,英语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才能创造英语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由实践得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融入整个过程教学,而教师的肢体动作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肢体语言 英语课堂教学  1.引言  众所周知,肢体语言包括人的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有向他人展示许多信息的作用。肢体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工具,它不需要使用我们的发声器官
摘要:小学识字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识字的能力,并将为学生扩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服务。鉴于此,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音形义"识字教学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音形义"教识字教学法 探究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往教师凭借一张卡片来让学生死读硬记的传统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
高考语文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探究,成为我们语文学习一个时间段的热门话题.探究题的解读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却不能限以时日,应该渗透在
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包容德育、美育、创造教育、思维教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要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首先要净化语文课堂,其次是提升教师素养,最后是重视师生情感的共鸣。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语文味了。  一、初中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