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提高自身修养,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用语习惯和语言环境的变化,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而许多同学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有时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学习文言文,为什么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就是读的遍数少了。要理解一篇文言文,应该以诵读,反复诵读为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那么,要学好文言文该怎样着手去诵读呢?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91-01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不了语言环境。文言文教学尤其突出一个“读”字,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在“读”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准读—感知
准读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这是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其他学习环节的基础。首先在学习新课前学生通过预习解决生僻字的读音,认读词语。不少文言词语使用率很低,有些词语可能在其他地方不再接触,因此要強化认读。认读中要注意通假字、多音字等文言现象。读准字音是理解文言词语的基础,要读准节奏把握句子的停顿及情感的处理。语音停顿一般靠语意来确定,也可借助文言虚词进行判断。节奏把握不当就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文言文内容和形式学生都较陌生,学生自行朗读达到准读的要求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后模仿朗读,给学生感染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以范读,通过听读让学生来感知课文,或者点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读文中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准“妻”“妾”“客”在与邹忌对话时的语气。又如《曹刿论战》要读出大王和曹刿语气,还要读出曹刿的自信。读准虽只是停留在学习的表面,但要求学生进行吟诵读出古文的味道。
二、译读——理解
学习文言文教师一般都重视翻译,但翻译过程中往往忽视朗读。我认为,译读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语言。教材一般对难以理解的词句都作了注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按读原文看注释说译文的过程进行译读。译读过程中教师因归纳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如换词法、加字法、推断法等等。译读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即组织对每课的文言词语归类,如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通过归类的比较区别,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合作,学生合作让学生获得理解。如《孔孟论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自主译读,无法解决的问题画出注明,和同组学生进行交流解决,最后教师简单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根据生活实际做出对语句的理解。
三、析读——欣赏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为经典名篇,理解词语字面的意思这只是学习的初步基础,关键的学习还是赏析读课文。从思想内容上,这些文言文或抒情言志,或记述经历,或咏祖国的河山之情,或记事阐明道理等等,表达了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写作手法看,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旨意含蓄丰富,语言通俗形象,气韵生动。学生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透过语言,多角度赏析作品,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艺术探究问题。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挖掘潜在的教育功能。如诵读《劝学》学生能够体味到我们今天仍在强调学习的意义目的所在,知道学习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诵读《岳阳楼记》体味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所以析读时,要读出情感,读出文章的气势。
四、背读——感悟
文言文的学习是需要背诵的。背诵不是简单的记忆,背会就行,它是对文本深化的认识、会贯通的过程。一方面字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熟读成诵来强化。另一方面,背诵可以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做到入口入心。背诵的过程不是反复朗读和机械化的死记硬背,教师应给与必要的引导,如理解背诵、竞赛背诵、分角色背诵、理清思路背诵、词句摘录背诵等。经典名文教师还要进行示范背诵以此来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背诵是读文的最高层次,应该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个性。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用心品味,背诵名篇、名句,形成记忆。
总之,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因此,学好文言文,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怎样阅读古文》 鲍善淳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91-01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不了语言环境。文言文教学尤其突出一个“读”字,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在“读”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准读—感知
准读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这是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其他学习环节的基础。首先在学习新课前学生通过预习解决生僻字的读音,认读词语。不少文言词语使用率很低,有些词语可能在其他地方不再接触,因此要強化认读。认读中要注意通假字、多音字等文言现象。读准字音是理解文言词语的基础,要读准节奏把握句子的停顿及情感的处理。语音停顿一般靠语意来确定,也可借助文言虚词进行判断。节奏把握不当就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文言文内容和形式学生都较陌生,学生自行朗读达到准读的要求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后模仿朗读,给学生感染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以范读,通过听读让学生来感知课文,或者点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读文中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准“妻”“妾”“客”在与邹忌对话时的语气。又如《曹刿论战》要读出大王和曹刿语气,还要读出曹刿的自信。读准虽只是停留在学习的表面,但要求学生进行吟诵读出古文的味道。
二、译读——理解
学习文言文教师一般都重视翻译,但翻译过程中往往忽视朗读。我认为,译读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语言。教材一般对难以理解的词句都作了注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按读原文看注释说译文的过程进行译读。译读过程中教师因归纳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如换词法、加字法、推断法等等。译读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即组织对每课的文言词语归类,如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通过归类的比较区别,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合作,学生合作让学生获得理解。如《孔孟论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自主译读,无法解决的问题画出注明,和同组学生进行交流解决,最后教师简单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根据生活实际做出对语句的理解。
三、析读——欣赏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为经典名篇,理解词语字面的意思这只是学习的初步基础,关键的学习还是赏析读课文。从思想内容上,这些文言文或抒情言志,或记述经历,或咏祖国的河山之情,或记事阐明道理等等,表达了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写作手法看,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旨意含蓄丰富,语言通俗形象,气韵生动。学生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透过语言,多角度赏析作品,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艺术探究问题。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挖掘潜在的教育功能。如诵读《劝学》学生能够体味到我们今天仍在强调学习的意义目的所在,知道学习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诵读《岳阳楼记》体味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所以析读时,要读出情感,读出文章的气势。
四、背读——感悟
文言文的学习是需要背诵的。背诵不是简单的记忆,背会就行,它是对文本深化的认识、会贯通的过程。一方面字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熟读成诵来强化。另一方面,背诵可以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做到入口入心。背诵的过程不是反复朗读和机械化的死记硬背,教师应给与必要的引导,如理解背诵、竞赛背诵、分角色背诵、理清思路背诵、词句摘录背诵等。经典名文教师还要进行示范背诵以此来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背诵是读文的最高层次,应该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个性。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用心品味,背诵名篇、名句,形成记忆。
总之,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因此,学好文言文,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怎样阅读古文》 鲍善淳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