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变
高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相关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及乡土知识等等,完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即从只重纵向思维向纵横交错的立体思维转变。纵向来讲,在本学科之内,不仅要了解学科的过去、现在,还要了解其未来,给学生渗透适量、对路、带有方向性的新知识和成果。不仅要了解应该给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内容,而且要按照教学规律、教育科学去开展教学;横向来讲,就是要了解相关学科、相邻领域的变化和发展。比如史地之间、数理化之间、文史哲之间,各学科和教育学、心理学之间都有吸纳和兼容的特点和关系。其次要走出只重“学历达标”的误区。“学历达标”只能表明自己在一定时间和阶段按照教学要求达到的学历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更新、社会发展,如不实施继续教育,就会落下步子。实施素质教育,要注意结合岗位确定目标,缺什么补什么;要注意把平时挤出来的时间和寒暑假、双休日等整块时间结合起来;把博览和到丰富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当地重大的文化活动、经济活动中去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由知识的单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
未来的学习并不是单纯性的接受知识,因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燃烧的火把”,怎样帮助学生把他们潜在创新的火把点燃起来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我们不应该以一个“模子”来要求学生,刻出一个标准产品。现代化教育的根本特点就是善于启发受教育者的心智,教导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我们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要求,善于结合学生的知识特点、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当今社会的特点开展教育,而不能是年年、月月都一样的“照本宣科”。
科研教研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增添学生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渠道,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学科之间的贯通能力,要完成这样一个高层次、高难度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本在于循循善诱,授之以法,引路架桥,而不是“填鸭式”“灌输式”“背着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应该表现在对教与学的内容和过程的实践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重复”。也就是说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环节和过程,包括备课、考试出题、教学测评、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教学研讨和交流等等,使他们通过转换角度,调整自己的方位,打破教与学的封闭和隔绝,体悟教学的真谛,唤起他们求学上进的精神动力。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扬长避短,多方完善,从而把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的“实践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应改变以往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学生一味服从与执行的局面,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认知水平,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交流、沟通和碰撞,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角色的置换。
三、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
第一,献身教育、甘当人梯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灌注在培养下一代的事业上,用自己智慧的钥匙为青少年打开科学文化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纯净的心灵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标尺,是教师神圣使命的体现。第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教师道德的重要规范。教师的职责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只有严于律己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赢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第四,严谨治学、勤于进取是教师道德素养的主要要求。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是教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表现。要严谨治学,必须和勤于进取结合起来,要“以己昭昭,使人昭昭”。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学习,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习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肩负着引导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使命。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不负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高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相关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及乡土知识等等,完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即从只重纵向思维向纵横交错的立体思维转变。纵向来讲,在本学科之内,不仅要了解学科的过去、现在,还要了解其未来,给学生渗透适量、对路、带有方向性的新知识和成果。不仅要了解应该给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内容,而且要按照教学规律、教育科学去开展教学;横向来讲,就是要了解相关学科、相邻领域的变化和发展。比如史地之间、数理化之间、文史哲之间,各学科和教育学、心理学之间都有吸纳和兼容的特点和关系。其次要走出只重“学历达标”的误区。“学历达标”只能表明自己在一定时间和阶段按照教学要求达到的学历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更新、社会发展,如不实施继续教育,就会落下步子。实施素质教育,要注意结合岗位确定目标,缺什么补什么;要注意把平时挤出来的时间和寒暑假、双休日等整块时间结合起来;把博览和到丰富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当地重大的文化活动、经济活动中去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由知识的单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
未来的学习并不是单纯性的接受知识,因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燃烧的火把”,怎样帮助学生把他们潜在创新的火把点燃起来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我们不应该以一个“模子”来要求学生,刻出一个标准产品。现代化教育的根本特点就是善于启发受教育者的心智,教导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我们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要求,善于结合学生的知识特点、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当今社会的特点开展教育,而不能是年年、月月都一样的“照本宣科”。
科研教研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增添学生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渠道,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学科之间的贯通能力,要完成这样一个高层次、高难度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本在于循循善诱,授之以法,引路架桥,而不是“填鸭式”“灌输式”“背着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应该表现在对教与学的内容和过程的实践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重复”。也就是说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环节和过程,包括备课、考试出题、教学测评、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教学研讨和交流等等,使他们通过转换角度,调整自己的方位,打破教与学的封闭和隔绝,体悟教学的真谛,唤起他们求学上进的精神动力。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扬长避短,多方完善,从而把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的“实践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应改变以往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学生一味服从与执行的局面,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认知水平,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交流、沟通和碰撞,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角色的置换。
三、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
第一,献身教育、甘当人梯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灌注在培养下一代的事业上,用自己智慧的钥匙为青少年打开科学文化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纯净的心灵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标尺,是教师神圣使命的体现。第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教师道德的重要规范。教师的职责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只有严于律己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赢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第四,严谨治学、勤于进取是教师道德素养的主要要求。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是教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表现。要严谨治学,必须和勤于进取结合起来,要“以己昭昭,使人昭昭”。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学习,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习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肩负着引导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使命。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不负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