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卯节到三月三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家乡——偏远的水族山乡,除了国家法定节日外,还有一些水族独特的节日,像端节、卯节、霞节、苏宁喜节等,略感遗憾的是,在这么多节日中却偏偏没有“三月三”这个节日。这究竟是水族人家与“三月三”没有渊源,还是以另一种方式去拥抱这个节日?抑或这个节日被冠以另外的名称?关于这些疑问和可能性,我都未能有时间去仔细考证,但当我把水族的诸多节日一一与之加以比较的时候,我发现水族的卯节与壮族的“三月三”颇有些相似之处。
  卯节,是水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号称“东方情人节”,也叫“歌节”,水族人俗称“借卯”。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的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路途遥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从此这一古老的节日便世世代代一直沿袭至今,而且这个节日还有个明显的特点,各地的水族人基本上都是同宗同姓的在一起过节。
  卯节的日期是根据水族的历法来推算的,每年的水历九十月份,也就是农历的五六月份的辛卯日开始过节,一般要过三四天,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春节。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除了打扫庭院、杀猪宰羊、祭天供祖、宴请亲朋好友之外,年轻人还要上卯坡对歌选择意中人。每年的卯坡上都会有很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很像壮族的“三月三”歌节。
  水族与古代骆越人有历史渊源,是由其中一支发展而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唐宋时与壮侗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獠”,而水族人则以“睢人”自称。水族主要集中在龙江、都柳江上游的黔桂两地交界处,历史上的水族先民们是因为逃避战乱从中原地区南迁到江西等地后再向广西转移的,最后顺江而上来到上述地区定居下来。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语又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因此,尽管水族的卯节与壮族的“三月三”在时间上有差异,但我常常想,是不是水族先民们往上游地区迁移后,因为气候等原因,便以向后推移的方式来传承“三月三”的习俗,并改称为卯节?虽然我这样的推测不一定符合历史事实,但水族卯节与壮族的“三月三”确实有许多相同之处。
  如今,我在城市里工作、生活,虽然远离了水族山乡,远离了记忆中的卯节,但是我所在的桂林市每年都在秀峰区的鲁家村举行“三月三”歌圩活动,使我身在都市里也能分享到类似家乡卯节的快乐。
  壮族的“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自治区政府已经将“三月三”确立为法定节日,每年都有两天的法定假日,更有人大代表建议要设立五天的假期,以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消费,不管这些代表、委员的建议最终结果如何,身在广西能享受到别的地方的朋友无法享受的待遇,无疑是十分幸福的。
  去年的三月三,趁着有两天的假期,我前往南丹向生活在那里的瑶族朋友黎先生请教制作铜鼓的一些技术。黎先生是制作铜鼓的行家里手,尤其擅长铜鼓声音的调制,凡是将木桶放入铜鼓,敲击一声后抽出木桶时不能带出“呜——嗚——”声音的(俗称“不吃桶”),一经黎先生调制后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抵达南丹的时候,黎先生正在率领他的铜鼓队参加当地举办的“三月三”庆祝活动,黎先生一整天兴致颇高,晚上我们酒足饭饱之后,便开始切磋起铜鼓技艺来。
  在广西的众多少数民族中,我发现白裤瑶玩铜鼓的方法与我们水族有些相似,他们在敲击铜鼓时也是用木桶调制声音的节奏,但又不尽相同,白裤瑶抽木桶一般是在铜鼓的侧面,调出的声音也相对水族的来得单调,而我们水族抽木桶是在正对铜鼓尾部方位,还通过实敲虚击、木桶有节奏地移动调出“一寸金、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韵律来,黎先生也大赞特赞其中的精妙。通过相互交流,彼此都学到了一些宝贵的知识,都觉得这个“三月三”不仅收获了诸多快乐,也很有意义。
  受去年“三月三”的启发,我萌生了以后每年到一个世居民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欢度“三月三”的想法。幸运的是我在广西朋友众多,各民族都有。今年我就去了南宁武鸣的壮族朋友处过“三月三”,我坚信被确立为法定节日后的这个壮乡传统节日,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我今后的每一次“三月三”假期都将是个快乐之旅。
其他文献
“阿宝快餐店”开张了,地点是跛脚阿宝精心选的,靠近建筑工地。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是建筑工人,他们一身泥一身灰,去酒店或者大饭店不受人待见。“阿宝快餐店”像春天的小树苗一样从地里钻出来,正好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  阿宝炒的菜很合大家的口味,油盐味够足,更有从老家收购来的红辣椒,有家乡的味道。快餐店生意红火,阿宝就扩租了两个门面。  一天,店里来了个食客,又高又壮,穿着中山服,眉毛像板刷,一根根戟指着。
期刊
十几年前,县城老街的一家裁缝铺里来了位姑娘,手里拿着一块红布要做衣服,说是相亲用的,姑娘再三叮嘱裁缝做紧身点。相亲对象是个好人家,也是附近有些家底的种养户。姑娘家里穷,弟弟和妹妹还在读书,如今父母连上学的学费都凑不齐了,就靠她这次能嫁到家境好的人家了。  裁缝上下打量着姑娘,心里有了数,也不多说,帮姑娘量了身,说四天后来取衣服。  四天后,姑娘来取衣服了,新衣服穿上一试,姑娘不满意了,因为裁缝把衣
期刊
摘 要:古琴在中国源远流长,深受历代文人喜爱,并成为极具中国文化代表的一个音乐器物,它的魅力亦征服了外国友人高罗佩。高罗佩一生酷爱古琴,其《琴道》一书更是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了古琴的种种风貌,并且第一次具体而系统地提出了“琴道”的概念。高罗佩讲述了古琴与梅、松、剑、鹤的关联性,本文择取琴与鹤的相关性,深入解读琴鹤的相通性,以及琴鹤关联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古琴;鹤;关联;意象  中图分类号:J632
期刊
梁婶的男人老早就走了,靠着放牛,她硬是一个人把儿子梁建拉扯到上大学。现在梁建在城里安家落户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他刻骨铭心地记着妈妈曾经受过的苦,便再三恳求妈妈到城里享清福。可梁婶就是不肯,说自个儿一辈子风风火火、高声大嗓,城里实在住不惯。娘儿俩“斗争”的最终结果是梁婶可以不进城,但不许再放牛了。因为梁建舍不得妈妈再受风吹日晒之苦。  这天,梁婶接到儿媳妇林娟的电话,林娟的声音听上去无奈极了:“
期刊
朱彩虹喜欢旅游,在一次到云南丽江旅游的时候,邂逅了上海小伙子高天亮,他们一见钟情,相爱了。就在他们的爱情越来越甜蜜的时候,朱彩虹突然昏倒在地,送医院一检查,竟然得了脑瘤。  宛如一个晴天霹雳,一下把朱彩虹击溃了。一次次的化疗,让朱彩虹瘦得就跟风中的柳枝似的,却阻挡不住瘤子越长越大,压迫了视觉神经,朱彩虹失明了。朱彩虹向高天亮提出想出门旅游,她希望在自己的余生里能够再拥有一趟旅行。高天亮不忍心拒绝,
期刊
小杨开了家美容店,他是男美容师,女顾客不敢用他,男顾客也不愿用他,因为生意不大好,就增加了上门美容的服务。  这天一大早,有人打电话预约上门美容。小杨一听是位老大爷,就觉得奇怪,老大爷美什么容?于是推說太忙推掉了。中午,老大爷又打电话来预约,还很急切,要求下午一定要去给他美容。  小杨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他觉得好笑,听老大爷说话那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还要美容,有钱人真是任性!  按照预约的时间,小杨来
期刊
这是一个男乞丐,三十多岁的样子,此刻正在火车站广场上乞讨。不过与别的乞丐不同的是,他浑身上下并不算太脏,他坐着而不是跪着,也不抱着行人的大腿死缠烂打,当有人往他面前的破钵子里扔上五角、一块钱时,他神情漠然,并没有一个劲地叩头。  这时,有个老者拖着一个沉重的拉杆箱蹒跚而来,拉杆箱的轮子估计不灵光了,与地面摩擦时发出难听的“哧啦哧啦”声,这使得老者相当吃力。当走到这个乞丐面前时,意外发生了,老者口袋
期刊
这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哆哆嗦嗦地走进派出所,民警老葛赶紧扶他坐下。老人说他姓黄,是本镇黄花菜村的村民,他要告快递公司。  老葛问他为什么要告快递公司,黄大爷气哼哼地说:“我让他们送一份快递给我儿子,可他们就是不肯接单!”  老葛奇怪了,快递员不肯接单,应该去快递公司的服务部投诉,黄大爷为什么到派出所來告状呢?  “我打投诉电话了,没用!所以我只好来找你们。”黄大爷激动地说。  瞧黄大爷那神情,老
期刊
中国上下五千年,  祖训永远记心间;  勤劳致富靠双手,  荡起幸福万年船。  劳动最光荣  三皇五帝史长久,  劳动光荣分国忧;  务耕田来重桑养,  伏羲先皇带好头。  红旗飘扬九大州,  数我华夏第一流;  黑人白人身上褂,  哪样不是中华绸。  建筑工  万丈高楼平地起,  好比燕子含春泥;  燕子做窝为了仔,  你今为人做嫁衣。  红砖青瓦拔地起,  建筑工人最给力;  筑起亮丽风景线,
期刊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是广西壮、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米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地方持续两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