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提琴作品的发展及艺术家的特征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527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提琴低沉的声音是最接近人声音调的乐器,其浑厚的音色,温暖生动的声调,往往能带给听者美的享受。经过一系列的文化变迁和不断改进,大提琴已经成为西方音乐的一大主流乐器。从古至今在大提琴的发展中,演奏这门乐器的大提琴艺术家们不计其数。本文拟对大提琴作品的发展进行简要概述,再通过结合波佩尔、卡萨尔斯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对大提琴的艺术内涵进行探索。
  【关键词】 大提琴艺术家;演奏;作品;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102-02
  大提琴作为西洋乐器的独奏乐器之一,有着“音乐贵妇”之称,大提琴总是以美丽的音色给人们带来快乐,特别是能给心灵带来一种流动的美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响乐的乐器备受人们的欢迎。其中大提琴更是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音乐家将大提琴独特的声音融入自己的音乐作品中,把大提琴的藝术技巧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大提琴的音色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开放的个性,能演奏抒情的旋律,抒发深沉复杂的感情,体现出独特的艺术内涵与意义。
  一、大提琴作品的发展简史
  (一)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大提琴作为伴奏声部基本保留在低音区,当时的大提琴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也没有被人普遍认可和接受,专门为大提琴创作的作品少之又少,巴赫和亨德尔在康塔塔、清唱剧等为大提琴专门创作了助奏段,当时巴赫已创作出六首无伴奏组曲只是还未被演奏家们所发掘。
  (二)古典主义时期
  到了古典时期,大提琴的演奏区域得到拓宽,专门为大提琴所创作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音乐作品相继出现其独奏地位也有了显著提高,而此时也涌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大提琴艺术家,在此之前盛行的是小提琴独奏的表演模式,直到博凯里尼“发现了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可能性,提琴家族中这只毛毛虫才蜕变成蝴蝶”。
  (三)浪漫主义时期
  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大提琴发展更盛,经过两个音乐时期的发展,欧洲大提琴家们的不断完善总结,各种形式的大提琴协奏曲、奏鸣曲、练习曲等相继问世,形成了成熟的大提琴表演体系。勃拉姆斯《e小调协奏曲》、德沃夏克《b小调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埃尔加《e小调协奏曲》等多部大提琴传世经典均诞生于此时。波佩尔、卡萨尔斯等著名大提琴艺术家也在此时光芒绽放。
  (四)近现代时期
  19世纪末至今,大提琴的发展则是靠作曲家推陈出新,他们在创作时,通常会和演奏家进行探讨切磋,技法上达成共识再由演奏者进行传播。此时期活跃的大提琴艺术家有皮亚蒂、保罗·托特里埃、罗斯特洛波维奇以及活跃至今的国际著名的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中国著名大提琴家秦立巍等。此时期的大提琴作品也大大区别于古典、浪漫时期,节奏不再统一规整,一首作品往往出现多次拍号的转换;速度快慢转换更加夸张往往超出常规,常用极快的速度展现演奏者高超的技巧;曲调更为包容,各种民族调式穿插其中,无规律的旋律走向和超越调性的和声运用。如皮亚佐拉《自由的探戈》、肖斯塔科维奇《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等。现代大提琴也是为电影配音的重要乐器之一,国内《卧虎藏龙》,国外《黄金三镖客》《海上钢琴师》其中的《Playing Love》等经典配乐都是由大提琴主奏。这些曲目基本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古典浪漫风格,散板、流行旋律充斥其中,这些现代曲目也往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不再是曾经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的器乐曲。
  二、大提琴艺术家的创作与演奏特征
  (一)大提琴艺术家的诞生
  大提琴发展至今,出色的大提琴家不计其数,但通过他们的履历不难发现这些能者在十几岁甚至几岁就能做到普通同龄人做不到的成就,其天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追溯远至18世纪的博凯里尼,5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上了生平第一堂大提琴课,启发了他对音乐的喜爱,到了9岁时,博凯里尼的大提琴演奏技巧在当时的城市已经无出其右者;19世纪的大提琴家波佩尔,自幼就显露出超人的音乐才华,六岁之前就可以坐在钢琴前即兴演奏,能熟练地唱起从教堂听来的赞美诗和圣歌;又或是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卡萨尔斯,五岁便在教堂合唱队里唱歌,后来学会钢琴和小提琴,在双脚能碰到踏板时就开始弹管风琴了,七岁便会自如地移调并帮助父亲编写乐曲。
  此类例子数不胜数,由此可以发现从古至今这些优秀的艺术家自幼便能显现出过人的天分,当然这些天分可能来源于自身音乐世家的氛围熏陶,又或是来自当时西方音乐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但不得不承认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这一份天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这远远不够,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奏者,后天的勤奋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艺术家波佩尔
  “大提琴今天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奏乐器,永远要归功于波佩尔,他突破了大提琴从前在技巧上的局限性,并用有趣的且有效果的作品扩充了大提琴的演奏曲目,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成为世界各地大提琴家的演奏曲目。”此话出自1866年维也纳报纸上刊载的一篇文章,那时的维也纳人是欧洲最挑剔的听众。
  波佩尔出生于布拉格,师从德国大提琴学派传人戈特曼,他曾创作了百余首大提琴乐曲,四首协奏曲,三首大提琴、管弦乐安魂曲和大量的独奏曲,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有《塔兰泰拉舞曲》《匈牙利狂想曲》《精灵之舞》等,还有把他创作推向顶峰的《高级练习曲40首》,这些练习曲至今都是学习专业大提琴演奏的必用教材。而他所创作的小曲经常会被其他著名的小提琴家所改编,这与当时演奏者通常是改编小提琴曲的状况完全不同。
  作为布达佩斯皇家匈牙利音乐学院管弦系第一任大提琴教授,他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还是需要全方位地掌握好大提琴的演奏技巧,才能真正胜任演奏中的各种需求,才能完美地呈现出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于是他写出了以全面系统训练高级技巧为主的高级练习曲40首。波佩尔本人有着对大提琴这一乐器技巧的超强掌握,所以他编写的这本教材能让学习者从中学到很多未知的把位、不规则的弓法,这些技巧的总结是来自于他演奏中表现音乐的需要,同时对练习者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有良好的听音能力,能把握好音跟音之间的关系,要能精心分配弓子的使用,对节奏有非常强的把控等。由于难度较大,学习者无不为他的才能所折服。波佩尔的作品无论从风格、音乐性、技术难度上看都涉及广泛,这足以看出他登峰造极的技艺和才能。   (三)艺术家卡萨尔斯
  卡薩尔斯生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父亲是管风琴师,从小就教他学弹各种乐器。5岁的小卡萨尔斯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已经能帮助父亲演奏管风琴了。罗曼·罗兰把卡萨尔斯称作“保持人道主义和始终如一地为了大众而捍卫人类信念的伟人”。
  在大提琴艺术史上,卡萨尔斯的艺术体现了19世纪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音乐演奏拉开了华丽的篇章,20世纪正是现代音乐开始流行风潮的时候,他的音乐会节目往往会与当时另一批演奏家的节目背道而驰,当时流行演奏一些沙龙风格,只有表面效果实则内容贫乏的音乐,卡萨尔斯却始终保持了他对古典音乐的追求与热爱。他是第一位发现并演奏《巴赫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人,他曾说:“随着我对组曲研究地深入,在我眼前展现出了一个绚丽辉煌的世界,在这样的工作中,我所经受到的感情是我一生中最纯正和最强烈的感情。”而现在,《巴赫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被奉为大提琴作品中的经典。
  卡萨尔斯的风格纯朴,擅长使用rubato,他坚守严格的节奏但是在音乐要求固定节奏的地方,在散板、乐句生动行进或悠扬婉转的地方他便会使用rubato,这使得他的演奏十分流畅自然、灵巧自如。卡萨尔斯把技巧当作呈现完美音乐的手段,而不是为了技巧,他认为过分追求完美的演奏、过快的速度在根本上是和艺术相抵触的,合适的速度不应受固定规则的限制,谱面上的速度标记只是一种提示,乐谱是无法记录作曲家的精神和感情,演奏者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家的精神和感情,应当按自己的风格感觉来找到合适的速度,而不是古板行事。从卡萨尔斯演奏的巴赫无伴奏版本,能听出他经常采取非常自由的速度,虽然这样的速度让人无法理解,但卓越无比的音准及其原理是非常值得人们去研究的。
  三、结语
  音乐艺术是一门高深又没有标准答案的学问,器乐演奏是人需要一生追求来不断进步的技能,无论艺术家诞生之时是否拥有学习音乐的天赋,他们的才能和技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都离不开后天勤奋的练习。当然那些传世经典之所以能被创作出来离不开当时音乐发展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但如今也有很多成功的作品在诞生,优秀的艺术家在成长。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一种审美的特殊创造方式,本文仅从几个简单的方面简述大提琴作品和艺术家,这只是大提琴发展史的冰山一角,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大提琴的兴趣和重视,也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谢丽娜依·沙依木.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的有效融合路径探寻[J].今古文创,2021,(17):79-80.
  [2]倪涛.分析大提琴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艺术品鉴,2021,(12):183-184.
  [3].于施洋.白鸟乎?百鸟也——巴勃罗·卡萨尔斯的大提琴人生[J].书城,2019,(05):75-77.
  [4]谢丽娜依·沙依木.微探音色在大提琴演奏中表现技巧与意义[J].艺术大观,2021,(09):14-15.
  [5]倪涛.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跳弓技法[J].明日风尚,2021,(06):21-22.
  [6]武林.现代大提琴演奏音色与发音技巧的研究[J].艺术品鉴,2020,(36):172-173.
  [7]李建华.练琴那些事·卡萨尔斯,十年磨一剑[J].琴童,2019,(12):28-29.
  作者简介:
  郑恋,女,湖南人,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大提琴研究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 专题片的创作要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将人物故事、情感及价值观传达给受众。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创作主体在选题前就要认识到受众的心理要素,分析受众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推理,创作出能够符合绝大多数受众心理的作品,展现出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好客山东》为例,探讨齐鲁文化专题片在选题策略上与受众心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心理;受众;选题;齐鲁文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在唐朝以来不断人口南迁中,在梅州地区形成了保有中原特色以及本土地区特色的客家文化,即客家文化。其实质是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不同时代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借鉴,对梅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极为重要的软实力支持。在本文中,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梅州客家地区近代以来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为近代以来的梅州客家文化做出概述性的论述,得出梅州的历史文化特征变现为:勇于闯荡、重视乡情、着眼大局的特点。  【关
期刊
【摘要】 《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恩格斯的平等观对于解决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两个人”的“平等公理”以及暴力是不平等起源的思想,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是驳斥西方“普世价值”思想的有力武器,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期刊
【摘要】 费尔巴哈在人本主义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论断,虽然超越了前人,却并不算彻底。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阐释,提出了“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扬弃与超越。  【关键词】 费尔巴哈;马克思;人本主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A8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了当代区域民俗题材雕塑创作的概念、创作思路方法以及当代价值与意义,并以岭南民俗题材雕塑创作为例,从岭南文化背景、民俗特点及当代语境下试析岭南民俗雕塑创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区域民俗;岭南民俗;当代雕塑;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J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94-02  民俗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是千百年
期刊
【摘要】 谷文昌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理论与实践意蕴。从文化层面分析,谷文昌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从理论层面分析,谷文昌精神对加强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文化建设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及生态价值观。从实践层面分析,通过创新内容与形式、实践养成及机制保障等
期刊
【摘要】 “万物有灵”是苗族原始宗教观念的思想基础,在这种观念下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多种崇拜融入并成了苗族的风俗。作为湘西苗族服饰之一的童帽,因其属于面向儿童的服饰,故而在原始宗教观念中相比苗族其他服饰而言展现出了更为强烈的生命意识,“护魂”则是这种生命意识下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透过童帽纹饰可以看见苗族原始宗教观念对于保护儿童成长的具体表现,也能进一步了解湘西苗族丰富的精神生活。  【关
期刊
【摘要】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逐渐成为重要的话题,研究国画的构图以及其设色对推展国家文化传播以及大众对文化认可度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以中国山水画经典作品《桃源仙境图》为例,较为详细地分析其构图的构成、布局、装饰意味等安排的合理性,为读者品读古画时提供其构图韵味分析的新思路。  【关键词】 《桃源仙境图》;构图;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音乐的起源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人的需要及行为活动的多样性致使人们对于音乐的起源出现众说纷纭的现状。结合激发音乐起源的内外因素,现代学者们从音乐起源中人类的主体精神与客观物质、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等方面加以推测音乐产生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音乐从萌芽至产生的不同时期,人类的生活需要及精神观念,对音乐产生的过程中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音乐起源论;感性;理性  
期刊
【摘要】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以和为贵”思想是人民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品格。通过对“以和为贵”思想发展的了解,使得对现代人与人、人与自然和民族与民族的关系更加紧密,彰显“以和为贵”的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思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描述,旨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表现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