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学生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都有所进步。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学生、教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1 在情境中学数学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等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用书本图画情境导入,让每个学生在观察图中的各种动物和观察教室的各种摆设,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
2 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要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局面。
2.1 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讲“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笔者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以前学习“一位数乘法”一课时,已经明白了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算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算理,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从多种算法中启发学生用笔算,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思想教育,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2 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索交流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教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
4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可以设计“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蕴涵在其中。为此,教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结合点,规划知识的结合周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三小)
1 在情境中学数学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等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用书本图画情境导入,让每个学生在观察图中的各种动物和观察教室的各种摆设,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
2 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要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局面。
2.1 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讲“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笔者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以前学习“一位数乘法”一课时,已经明白了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算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算理,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从多种算法中启发学生用笔算,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思想教育,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2 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索交流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教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
4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可以设计“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蕴涵在其中。为此,教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结合点,规划知识的结合周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