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汉代陶楼的彩绘艺术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两汉时期人们“事死如生”,因此有较多的陪葬器物,其中有一种根据现实中的建筑按比例缩小烧制而成的陶制明器,我们称之为陶楼。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陶楼的墙体上常有大量的彩绘出现,有些是简单的几何纹饰,有些是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这种装饰手法和表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甚至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无疑为我们研究两汉时期的绘画风格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民俗等多方面的情况提供了重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河南地区 汉代 陶楼 彩绘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2-0174-03
  传统儒家思想讲求“孝道”,对待父母要做到“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①因此,推崇儒家思想的两汉时期就十分重视人们去世之后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场所,希望能延续生前所有的美好幸福生活,这种厚葬的思想使人们重视陪葬品的选择。两汉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曾一度出现“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②的局面,使庄园经济得到大力的发展。因此,很多人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财力去购买随葬品,陶楼这种建筑明器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尤其在东汉时期十分兴盛。
  河南地区在两汉时期是全国的优势地区,自建国以来,在此地发现发掘汉墓100余座,其中有文献资料记载的诸侯王墓就多达15座,出土的陶楼几乎遍布了河南省全境,其中包括陶仓楼、陶望楼、陶楼院组合、陶阙楼、陶水榭楼、陶百戏楼等几乎所有的陶楼类型,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地方特色。
  陶楼大多数为灰陶,有些会涂以绿色或红色的釉料。还有一部分陶楼,在其墙面、斗拱、屋檐、门框、窗框等处,用彩色颜料涂画装饰纹样,甚至有些以壁画的形式出现。河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陶楼中,虽有一部分彩绘因年代久远已严重损毁,但仍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其颜色鲜艳,画面完整,产生很强烈的装饰性和审美性,为我们研究陶楼的彩绘艺术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通过资料的调查与整理,笔者将陶楼上的彩绘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几何纹
  几何纹相对简单易绘,清晰明了,并且大多较为规整,与建筑庄重稳健的风格相融合,因此在陶楼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我们常见的几何纹饰有8种,分别为:直线纹、竖线纹、斜线纹、网面纹、菱格纹、斜网纹、三角纹以及曲线纹。这些几何纹饰大多使用黑、白、红、黄、蓝等颜色,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以及各种色彩的交叉运用,形成了虽然简单却极具装饰效果的纹饰和装饰带。中国古代多使用矿物质颜料,因此色彩种类并不丰富,再加上汉代有五行五色之说,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正是白、青、黑、赤、黄这五种颜色,这是陶楼中出现这几种颜色的主要原因。
  在这些几何纹中,直线纹和竖线纹最为简单,基本不单独使用,常常通过排列组合的形式出现。比如焦作市西郊出土的东汉中晚期的“五层彩绘陶仓楼”,其第三层的下部附有一个平座,平座三面均绘有排列整齐的白色的直线纹,看起来仿佛是木制的栏杆。由此可见,简单的直线纹在这里充当了建筑中的一个构件,既美观又省力。
  斜线纹在彩绘纹饰中出现的频率不太多,一般绘于窗户的周围、屋檐下等处,并常常和云气纹、网状纹等结合使用。
  网状纹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像斜线纹一样单独排列,形成装饰带绘于窗户周围和檐枋上下,这种形式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另一种是和菱形纹相结合,形成像窗棂一样的装饰效果。如上文所提到的“五层彩绘陶仓楼”,其简单朴素的墙面上并没有门扉,但在门框的两侧则用红线各画一个长方形的外框,内部使用黑色颜料画菱格网状的纹饰,菱格内部用黄色颜料点画圆点。从视觉上看,就像是门框左右开设了两扇精致的窗户,窗框与门齐高,窗棂清晰整齐,整体造型精致典雅、疏密有致。网状纹和菱形纹相结合充当窗框的这种装饰手法在汉代陶楼中经常出现,为造型大多粗犷的建筑模型增添了精致细腻的部分。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陶楼中使用彩绘几何纹饰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鲜艳的颜色和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等排列手法,对陶楼起到装饰的作用;二是起代替门框、窗框、栏杆等建筑构件的作用,是对真实建筑物的补充,用来弥补陶楼在形象方面的不足;三是寄托人们的希望和思想。彩绘中大量红色几何纹的使用,应与当时谶纬迷信的兴盛有关,人们认为这些涂绘于窗框门口的纹饰,像门神一样,能起到一定的辟邪作用。
  二、云气纹
  云气纹是陶楼中一种虽简单但却十分抽象的纹饰,和几何纹有一定的差别。
  它经常被涂绘于墙壁之上,充满了流动性,带有弯曲迂回的美感,因此人们又常常把这种纹饰称为“流云纹”,为整个装饰风格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从上文中我们发现,几何纹简单易绘,统一整齐,而云气纹则抽象难懂,那么为什么在陶楼中还会大量出现这种纹饰呢?其实,从两汉时期出土的文物中我們就可以发现,无论是帛画、壁画、漆画还是画像石、画像砖中,都曾出现过这种纹饰。因为汉代人憧憬神仙生活,向往长生不老,在装饰内容上就常常出现与羽化升仙相关的各种题材。古人认为要想成仙升天,云气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条件之一。云气纹应该就是人们借以表达升仙思想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纹饰。河南出土的汉代陶楼中,云气纹有几种不同的形态,有些简单如随笔描绘,有些则相对繁缛复杂,流动性和蜿蜒性更强,可见汉代人随性自由的绘画风格。
  三、壁画
  中国建筑上出现绘画的历史大约有三千余年。春秋战国时期,不但已经出现壁画,而且还有顶画。在汉代厚葬思想的影响下,随葬品也必定尽装饰之所能。从河南出土的陶楼中我们看到一些壁画出现,它们大多绘于陶楼的墙体上或屋檐下,极具艺术色彩。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壁画由于年代久远都已剥落。笔者通过调查,整理归纳出现存相对完整的壁画,其内容大致有收租、饲马、斗鸡、乐舞等几大类,还有一些单独出现的人物和动物,姿势各异,表情丰富,充满了故事性和戏剧性,且大多是贴近百姓现实生活的题材。   1963年密县后士郭村发现了一座汉墓,其中发掘出的一座二层彩绘陶仓楼上就绘有一幅《收租图》。这座陶仓楼的四壁均绘有壁画,《收租图》是画在正面较靠下部的地方。壁画的左侧绘有四个人,两两相对。其中一人穿着黑色长袍,头戴高冠,面庞肥胖,端坐于绘有红边的方形席上。从他的服饰、表情、动作看来,应是一名地主。他对面坐着一位身着黑衣,头戴尖顶冠,双手捧面小旗的人,一幅对地主毕恭毕敬的神态,应是其管家。左边站立的两人,其中一人身体瘦弱,面带愁容,两只手正在张着一口粮袋,应该是贫苦的佃农。而他对面的一人则肥胖高大,双手像是正向袋内装倒粮食,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整幅《收租图》大约有13厘米高,宽也不过38.5厘米,但却描绘了四个人物及各类物品,用笔十分简练概括,体现出较强的构图能力和绘画功底,生动地表达出了当时的场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在陶仓楼的两侧和背面也分别有壁画存在,应该是东汉晚期地主剥削农民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和贫苦农民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
  荥阳出土的“二层彩绘陶仓楼”的正面墙体上绘有一幅乐舞题材的壁画。整个壁画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画有五个人,身体微微前倾,有一定的动态。下部的壁画中画有四个人,动态更为明显。其中有一名女子,身体向左,脸却朝右,身体的扭转幅度很大,举足踏盘,如正在婆娑起舞。从女子盘起的黑发和妆容上看,有可能是一名舞伎;女子身后的两名男子,则看似正配合女子起舞。而最后一个手持一棒正在敲击鼓形器物的人,应是一名乐人。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流行乐舞百戏,在两汉时期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东汉时期甚至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陶楼的壁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题材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座陶仓楼的背面,没有开设任何门窗,因此形成一面较为完整的墙体。墙体上画了一副生动的《斗鸡图》。此幅壁画虽不十分清晰,但还是隐约可以看出其内容和风格。画面中绘有几只脖颈很长,雄姿勃勃,专门用来供人们玩耍比赛的斗鸡。这几只斗鸡均伸直脖子,瞪圆双眼,双翅展开,一副雄赳赳、随时准备向对方发起攻击的气势。整个画面的气氛紧张激烈,给人在现场观看比赛之感。寥寥几笔,可谓形神兼备。
  彩绘艺术为陶楼增色许多,无论是简单的几何纹饰,还是抽象的云气纹,除了装饰功能之外,还蕴含了深刻地寓意,承载着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而精美的壁画作品则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汉代绘画的风格和水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从前文所述这些壁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无论是人物的着装打扮、形态姿势,还是绘画时线条的把握和色彩的运用,都与同时期墓室壁画、帛画、漆画等绘画风格有相似之处。它符合汉代雄浑豪放的气势,具有博大崇高之美,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的典范。同时,从各种壁画的内容上,我们也窥探到两汉时期人们游戏、竞技的意识以及整个社会的风貌,展示出豪门贵族为了彰显个人地位身份和追求死后继续享乐的思想,这都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经济发展、社会现状、民俗风俗、美学思想等提供了直观且珍贵的的资料,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注释:
  ①参见《礼记·中庸》。
  ②参见《史记·平准书》。
  参考文献:
  [1]河南博物院.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2]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01).
  [3]张勇.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J].中原文物,1999,(02).
  [4]贾峨.荥阳汉墓出土的彩绘陶楼[J].文物参考资料,1958,(10).
  [5]河南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队.密县汉墓陶仓楼上所绘的地主收租图[J].文物,1966,(03).
  [6]朱顺龙.从汉墓明器看汉代农业经济[J].文物世界,2008,(04).
  [7]周学鹰.汉代建筑明器探源[J].中原文物,2003,(03).
  [8]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项城县老城汉墓出土陶楼[J].中原文物,1984,(03).
  [9]武炜.试析河南汉墓出土陶倉楼的分期及区域特征[J].中原文物,2011,(02).
其他文献
摘要:洞头文化北承瓯越文化,南取闽南文化。在历史的变迁和民众的辛勤劳作中,又融入了海洋文化和道教文化。洞头仪式音乐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对洞头仪式音乐文化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意义,又对现实有积极地指导意义。洞头仪式音乐的历史虽然不长,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已经包容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对于洞头的仪式音乐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洞头多元文化视野下所蕴含的包容性、开放性。  关键词:仪式音
主要综述了麸皮粒度对全麦面制品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面制品品质改良的研究提供参考。
距离检测方案的设计是在超声波传感器基础上,实现自行检测、自动判断、短信自动通知等功能。通过超声波进行距离检测并给出信号,由单片机对采集信号进行整理,针对采集结果对
我学妹看中一个我们学校的帅哥,于是走上前和人家搭讪。  帅哥,你有女朋友了吗?  有了。  那你介意换一个吗?  介意。  好吧,那你介意多一个吗?  两个月后,我学妹顺利上位……    大学时,一天去自习,有个陌生的男生叫住我,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  “没事,你好白啊,我就是想看看你好不好看。”  晕倒。  一会儿,他又走过来说:“你觉得我黑吗?”  “黑!”我说。  他说:“大家都说我黑。”
期刊
本文通过研究“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安塞姆·基弗及其艺术作品,浅析基弗所寻求的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表现手法;对于颜料以外的各种特别材料的运用;并探寻基
期刊
摘要:照片歌曲《爸爸赠我鸭舌帽》的创作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希望通过对这一有益的艺术实践进行有效的创意分析,能启发更多的词曲作者把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时期歌曲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照片歌曲 《爸爸赠我鸭舌帽》 创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018-02  2017年3月,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徐湘教授及其团队创作的国内
Linda和Mary是六学同学兼闺蜜,毕业之后又都在同一家公司做行政助理,只是分在不同的部门。Linda工作很努力,却总有做不完酌事。眼看Mary每天早早下班逛街“血拼”,自己却加班不断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VT)通气策略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儿呼吸力学指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治疗的AHRF患儿106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
1.“其他店都是差不多价钱。而且我们保证是原装正品的。”  (无论你走到哪一家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口头保证。)  2.“这品牌的主板绝对容易出问题,而且不稳定,返修率高,我推荐……”  (推荐的永远不会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而是手上代理的油水最足的品牌。)  3.“你的装机预算是多少?我帮你配个最好用的。”  (看看你带了多少钱,能赚你多少。)  4.“这个价格已经不可能低了,可能晚点有缺货,有涨价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