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博物馆进行纸质文物批量消毒的方法选择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物库房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纸质文物初次入库,还是出库的纸质文物归库,都会遇到是否需要对纸质文物进行集中消毒以及如何选择消毒方法的问题。不少中小博物馆由于消毒设备不齐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文物保管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等因素,直接忽略了对“外来”文物进行消毒的程序,而直接入库。如此,文物库房的整体环境面临极大的污染风险,也给库房内的文物清洁与安全带来严峻的考验。
  纸质文物化学成分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常见有机文物,加之纸质文物在装订、装裱过程中所使用的浆糊、胶水是害虫所喜爱的食料,因此易遭受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损害和昆虫、鼠类等动物损害。生物病害对纸质文物本体的损害速度之快、程度之深、蔓延之广,是难以想象的,也是很难修复的。有研究显示,长霉的纸张在几个月内酸性即可增加2倍,从而加快纸张老化;害虫则主要通过啃食、钻蛀、分泌物及尸体污染纸张,直接破坏书籍文献。可以说,纸质文物一旦受到生物病害的威胁,将会面临不可逆转的损失,从而给文物价值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纸质文物在征集、展览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污染,沾染灰尘、虫害或霉菌,故而在每次入库前十分有必要进行程序严格、方法合理、操作严谨的消毒过程,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和动物,并及时清除尸体和残留物。
  ●   纸质文物消毒方法
  在对文物的保护性防治工作中,应以不产生新的损害为前提,从而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就目前比较常用且有效的纸质文物消毒方法而言,既要灭菌,又能杀虫,总体上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酒精清理法、低温冷冻法、绝氧法、干燥失水法、微波辐照杀毒等,化学方法主要是熏蒸法,利用有毒的化学药剂进入呼吸系统来杀灭活虫及虫卵、虫蛹,以环氧乙烷熏蒸为主要代表(1)。
  中小博物馆文物保管实践中面临场地小、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等困境,在纸质文物批量消毒方法的选择中应以原料来源简单、安全易操作、耗资少为优。
  ●   中小博物馆可选纸质文物批量消毒方法
  1.低温冷冻杀虫法
  一般是将批量纸质文物置于低温冷冻柜中,设置温度-20℃至-30℃,通电一周左右时间,昆虫体液结成冰晶无法进行新陈代谢而死亡(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柜体容量,柜内温度降低到可以杀死害虫时放入有包裹的纸质文物,不可一次性堆积太多,以免影响纸质文物中心区域的杀虫效果。杀虫结束后,纸质文物应继续保留在冷冻柜内几天,以便慢慢回温适应。
  该方法无毒无害,设备易购置,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广受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欢迎。
  不过,纸质文物放入和取出冷冻柜时遭受温度由高变低和由低变高的剧烈变化,且温度变化又会引起湿度变化,这种频繁的温湿度变化对纸张的危害不可小觑。因此,纸张破损严重、酸化脆化严重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选择此方法进行消毒。另外,带有彩绘颜料的纸质品、油画等文物在低溫下会受到较大影响,发生脆化。
  中小博物馆在资金和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采购一台低温冷冻柜用于纸质文物小批量的消毒工作,是可行并且方便的。
  2.环氧乙烷熏蒸法
  纯环氧乙烷易燃易爆、有毒,在一些地区和行业被禁止用于熏蒸消毒。二氧化碳或氟利昂等惰性气体与环氧乙烷混合后,不但降低了燃烧爆炸性,而且可以增强穿透力,减少残留气体(3),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纸质文物的消毒杀虫,尤其是大批量纸质文物或整体库房的消杀。环氧乙烷混合气体杀虫灭菌彻底,包括孢子、虫蛹、虫卵、成虫与幼虫,消杀迅速,效果彻底。
  采用环氧乙烷熏蒸法,原料的采购并不昂贵,消毒过程中需要配备钢瓶、文物消毒箱、水箱、气压表、真空泵等设备,操作技术难度较高,单是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密闭性已属不易(4),更重要的是须时刻注意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环氧乙烷会改变纸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5)。对人体的伤害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来,但从长期来看却是致癌性的。不推荐没有专业人员与专业技术设备的中小博物馆自行建立熏蒸室进行消毒杀虫,可以作为最后的选择方案,并最好送出馆外由专门的公司进行消毒操作,纸质文物回馆之前和之后要置于通风良好的洁净环境中,几周之后再入库,以充分释放其残留物,同时保证与之接触的库房管理员全程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3.低氧法
  将纸质文物批量放置在密封环境中,通过长时间降低其中的氧气而使霉菌和害虫脱水死亡的消毒方法就是低氧杀虫法。害虫在氧气浓度低于3%的环境下即可死亡,而杀灭细菌、霉菌等则需在1%以下。氧气浓度在1%左右时,杀灭虫菌需至少三周时间,氧气浓度越低,用时越短。现在市场上有一些专业的除氧杀虫高科技设备可以达到氧气浓度低于0.1%甚至更低,提高了虫菌的死亡率,同时缩短消毒的时长。
  3.1真空低氧法
  在过去,中小博物馆库房条件普遍比较简陋的情况下,不乏有些博物馆直接将纸质文物装袋抽真空密封保存,也是早期的低氧杀虫法理念的运用。这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防止害虫和霉菌的生长及存活,但长期真空负压状态下,纸张会严重脱水,出现收缩、脆化、翘曲变形等损伤,其抗张强度、耐破强度和耐折度都会降低。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文物保管员素质的提高,此方法正不可避免地走向淘汰。
  3.2脱氧剂除氧法
  也有一些中小博物馆使用放置脱氧剂来降低纸质文物所处密封小环境内的氧气浓度,操作时需要计算所需脱氧剂剂量,量少直接影响消毒效果。在氧气浓度稳定在0.3%以下时,该方法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消毒效果,但氧气含量降低至理想状态的过程十分漫长,有实验观察甚至长达一个多月之久,而且消毒完成之后会有脱氧剂残留及污染的问题(6)。由于这种除氧法比较难以控制,并不容易收到理想的成效,常常也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杀虫手段,放置一些脱氧剂在囊匣、柜具中,起到降低一定的氧气浓度的作用,影响虫菌的生存环境。   3.3充氮除氧法
  当下在大型博物馆中比较常用的是充氮除氧杀虫法,或采用制氮机,或配备制氮低氧消毒柜,造价相对较高,经常用于纸质文物的日常小微环境储存和保管中,经年运行,耗费不小。简易的塑料薄膜加上充氮装置也可以满足中小博物馆纸质文物的单次批量消毒需要,过程操作简便,只需抽气、充气、检测,反复几次至氧气浓度达标,每日观察及检测即可。
  在低氧的环境中充入氮气,压力增加,虫体细胞快速遭到破坏而加速死亡,可缩短消毒时长。但压力的增加会给纸质文物带来一定的影响,且过程中保持纸质文物所需要的温湿度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项。
  上个世纪尚有用敌敌畏等化学药品对文物进行杀虫防治的现象,随着人们对化学品危害认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安全易操作的物理方法来解决纸质文物的消毒问题。中小博物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可选择的消毒方法并不多。若是追求高效快速又彻底的消杀效果,环氧乙烷熏蒸法具有出色的表现。在消毒时间允许的条件下,低温冷冻杀虫法足以应对小批量不含颜料的纸质文物消毒工作。对大批量纸质文物消毒时,低氧法,尤其是充氮除氧法日益受到文博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小博物馆从自身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消毒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尽可能合理且合适的方法,甚至几种方法形成组合互相补充,以便更好地应对纸质文物在批量消毒中的各类问题,从而达到文物和人员都安全、文物和环境都洁净的目的。
  (作者陈爱丽,助理馆员,工作于广州鲁迅纪念馆)
  参考文献
  (1) 甄丛爱、赵丹萍,纸质文物生物病害研究进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5)32—37;
  (2)閆智培、易晓辉、田周玲、任珊珊、龙堃、张铭,影响纸张老化的因素及缓解措施初探[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2)110—120;
  (3)刘忍迪、田金英、陆寿麟,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在文物上应用条件的探讨[J],文博,1986(1)62—67;
  (4)张志勇,关于馆藏文物使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消毒设备的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1)61—63+38;
  (5)刘家真,纸质藏品防治虫霉技术的评价[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6)71—82;
  (6)周征、万陶、赵平、苏晨阳,磷化氢熏蒸和除氧剂降氧及制氮机充氮降氧三种杀虫技术在烟草仓储防虫中的应用对比[J],农业科学,2018(8)7—8。
其他文献
摘要:女性艺术是展览设计中可深入研究的一大亮点,承载着宗教、民俗、艺术等一系列综合文化元素。女性艺术的起源,我们从历史文献上可得知,在原始社会早期,就已存在由早期人类所创作的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或图形。女性艺术的发展是伴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  关键词:建筑 展览 女性艺术 元素  展览环境中的女性艺术研究主要是通过女性观念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状态分析。通过对女性艺术这一分支研究从而获悉,在建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对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遗保护工作中,基层地区工作是重点和难点。基于该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经历,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传承进行简单阐述与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溯源  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如下定义: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
期刊
(四)民间收藏资料  2020年1月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鱼纹化吉”展览。此次展览的展品均为个人收藏家所珍藏,共展出元代盆类标本160余件。经专家鉴定,全部为元代彭城窑产品,其中以鱼藻纹为主纹饰的盆为101件,均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典型标本介绍如下:  图1,元代鱼藻纹盆底标本,安际衡藏,残,底径19、残高10厘米。盆斜腹,灰白胎,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
期刊
吴承恩撰刘公墓志铭,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刘园村出土,为灌南县博物馆馆藏二级文物。墓志铭分志盖和志铭两方,志盖阴刻篆书 “明故刘公偕配孙氏合葬之墓”,志铭为吴承恩对刘公生平简介及评价。两方均呈正方形,边长60、厚10厘米。吴承恩撰墓志铭比较少见,十分珍贵,墓志铭以云纹饰边,十分精美,对研究灌南历史沿革以及明代文章书法和装饰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吴承恩(约1500—1583年,一说1506—15
期刊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用白银铸造货币的通称,银币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就有国外的银元流入我国。1890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在世界收藏门类中,银元是钱币门类中的一项主流品种,近30年来,中国银元已成为国内外近代收藏中的重要币种之一。  ● 流入中国的外洋  早期在
期刊
明清两代名家手制紫砂壶,流传至今的皆为吉光片羽,得一便足以额手称庆。我有缘偶遇这样一把好壶,春去冬来,苦盼300个日日夜夜,终得抱入独羊居。  记得还是2013年晚春时节,忽一日,侄子来电话,说是看见“醴陵桥头堡老瓷器店”貨架上,搁着把开价18000元的紫砂壶,感觉古旧香色逼人,于是多侧面拍了七八张照片微信传给我,问我是否感兴趣。  原来是把八棱紫砂壶(图1),双系软提梁,泥色紫黑,八面模压寓意牡
期刊
草庵,位于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麓。传说宋绍兴十八年(1148),宋室赵紫阳在此修龙泉书院,夜间常见院后石壁五彩光华,文佛现影,蔚为奇观。于是僧人吉祥募资琢佛容于石壁而建寺,曰摩尼寺。元时改建石亭,称草庵寺。草庵于明正统十年(1445)、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民国十二年(1923)三度重修,仍称草庵,沿用至今,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摩尼教于公元3
期刊
八闽第一书院——松洲书院是陈元光及其子陈珦运用儒家思想开漳建漳的实践成果,完成了儒学在漳州传播的奠基性工作。本文从历史意义、建筑布局、建筑特点为切入点,对松洲书院做些简要介绍和研究。  松洲书院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松洲村,创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珦所创立的教化乡民的学校,是漳州创办最早的官办书院,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早的书院之一,有“八闽第一书院”的美誉。 
期刊
摘要:3D打印技术起源于美国,其随着计算机处理系统升级、信息产业革命的推进以及新材料的广泛应用,而获得突飞猛进的成长并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现在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零部件制造和现代模型模具制造等领域的龙头技术,其基于计算机叠层技术和材料累加技术实现制作对象的快速成形,具备不受模型复杂程度影响和数字化控制的优势。  关键词:传统文物复制、修复;3D打印技术;新材料的结合应用  引言: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
期刊
中国古代绘画,有一些长幅手卷需要静心细读,像是阅读一函数卷的话本小说或史册,如知名度颇高的《清明上河图》,把繁复的世事娓娓道来。也有一些立轴山水,记载着画家人生或心灵的感悟,痛彻人心;此类表现方式比较典型的莫过于髡残那幅图轴《雨洗山根图》,将生命的禅意与心的省思化于山石木叶之间。在这些类型之外,中国书画中还有相当大数量的画卷,山水也好,花鸟也罢,却在画卷一尺尺、一寸寸地展开之时为我们吟诵出一曲高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