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的提法值得商榷”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时,我刊和别的刊物曾发表过“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的文章。哲学系研究生徐永祥来稿不同意这一观点。
其他文献
雪莱的《诗辩》写于1821年,即诗人溺海的前一年,那时雪莱最重要的作品已经问世。这篇带有纲领性的文章就成了诗人一生诗歌创作的总结,它也常常被看作是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尽管这篇论文并未最后完成,但如果我们将此残稿同诗人其它儿部长诗的序言相互参照起来看,就可看出雪莱的美学思想在《诗辩》里被阐述得最全面、最系统。
《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发表的《谈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的文章(简称《谈意识》)指出:“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起主要的决定作用。”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人的意识在任何情况下对实践都不能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二是人的意识在任何情况下对物质都不能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三是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客观规律相比永远不能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我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讨论。
我国要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就应以扩大内需为立足点。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广大农村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启动农村消费,就成为目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 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的文艺又回复到了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道路上来了。一批以揭露“四人帮”的暴政以及这种暴政造成的种种社会痼疾和严重内伤的小说如《班主任》、《伤痕》、《神圣的使命》、《献身》等相继出现。
经济发展过程,是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或者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相结合的经济,这不是我们主观意志可以任意决定的,而是经济发展过程自身所决定的。我们所能做的,在于认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并从中找出规律,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六书本义》是明初文字学家赵撝谦的代表作,自刊行以来,学界对该书的评论毁誉不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六书基本理论、文字孳乳理论、文字拆分理论三个方面对《六书本义
2015年12月18日,由乌鲁木齐市奶业协会发起的乌鲁木齐奶吧、奶店调查汇报暨乌昌地区奶吧、奶店发展经验交流会在乌市召开。自治区奶业办公室、乌鲁木齐市农牧局、昌吉州畜牧
正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变的前夕,1947年5月20日,南京、天津、北平的爱国学生,在我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示威游行。在南京和天津,国民
建立适宜的绩效评价机制对公共教育单位内部的高知识型员工具有重要的激励意义。文章从一些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高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知
陈独秀在一九二三年发表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他说:“产业幼稚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中国最大多数的工人,还没有自己阶级的政治斗争之需要与可能,”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徙被难苟安,这三种环境是违成农民难以加入革命运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