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正在探索阶段,文章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适合广东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从而提高高职大学生整体素质,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廖克玲(1962- ),湖南衡阳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广东 广州 510300)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155-02
一、构建广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确保校园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广东高职院校已经占领了广东高校的半壁江山,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学校数量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力量。因而,研究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色和体系结构,对高职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对高职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广东省的技术骨干力量,对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繁荣,都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竞争的良好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广东省毗邻港澳,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职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实践性、选择性、开放性、差异性逐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正在加大。因此,必须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高职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心理成长、社会实践能力、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异同,构建区别于本科教育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二、广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在探索阶段,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认识还不够统一。有的认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的认为是纯心理理论课程;有的认为是纯生理卫生课。总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较为偏颇,几乎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一项具体和持久的系统工程来建设。
从实践来看,高职院校还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强调学科化,忽略实践运用,课堂脱离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实际,忽略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和心态的形成。有的高职院校偏重于医学心理学科,过分强调心理治疗,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纯医学问题,而将心理咨询设立在医务所等;有的院校过于依赖心理测验,只对学生进行测量,不去分析和接触学生,不去综合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有的学校偏重于学生个别咨询,忽略课程教学过程及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研究。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73%的高职院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成选修课程,开课率只有13.11%;近年来有12%的高职院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成必修课,这样的学校开课率也只有10.13%;15%的高职院校只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只开设部分讲座,开课率不到3.2%;很多高职院校生员多,教师少,心理教师没有做到专兼结合,不注重师资综合素质的提高,只强调学生而忽略教师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师压力大。
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不少问题,可概括为系统性、整合性、开放性、实效性不够,真正体现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还未形成。
三、构建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框架和步骤
(一)构建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框架
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框架可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对高职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进行自我认识教育,强化认知能力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强化爱的能力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幸福素质教育,强化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口才、交往)人际关系教育,强化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品质(责任、毅力、耐心、独立能力)教育,强化意志品质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教育,通过分析就业形势、分析就业面试心理、分析创业心理等,强化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训练。
(二)构建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步骤
1.整合课程体系结构。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注重开放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全面整合有关课程类别。
2.加强大学生能力培养。要根据社会需求,着力培养高职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潜能;着力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3.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将个别咨询与团体训练结合起来,将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校园与社会结合起来。
4.灵活地整合教材和分配师资。要将有声和无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教材结合起来;要建立一支配置合理的心理教师队伍,对专任教师、任课教师、实训教师、兼职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潜能开发、危机干预等内容的定期培训和专题讲座。
5.扩大课堂范围。不仅要开设选修课,而且要开设全校性的必修课,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深入人心,要将团体辅导、教育讲座与班会、专业课与公共课、理论与实践课结合起来,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氛围结合起来,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效果。
6.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要采取重能力和素质的多样考核形式,设立多项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才能。
四、构建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
1.实效性。能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职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具有实效性。
2.针对性。能突出应用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程与课堂之外实践之中,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校园与社会结合起来,服务经济,服务社区。
3.灵活性。能灵活地整合教材和分配师资,灵活地建立一个课程系统平台。
4.开放性。能将课堂范围扩大,选修与必修相结合,专业课与公共课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打造一个开放性的课程系统。
5.创新性。能打破常规,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还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发展关系,深入分析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经济学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区域经济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普通高校的异同;要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从根本上明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实践培养途径,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高职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其对课程系统的渗透,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在工学结合中、在服务社会中锻炼成才。要根据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发展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主线、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紧密互动,在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途径中实现用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来培养人才的效果。
要注重训练高职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把培养团队精神渗透于社会服务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卢宁.构建应用能力的培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2]谭华生,叶怀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J].重庆山峡学院学报,2006(5).
[3]李庆.以就业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课程体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3).
[4]肖池平,张小清.论大学生就业课程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廖克玲(1962- ),湖南衡阳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广东 广州 510300)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155-02
一、构建广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确保校园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广东高职院校已经占领了广东高校的半壁江山,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学校数量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力量。因而,研究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色和体系结构,对高职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对高职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广东省的技术骨干力量,对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繁荣,都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竞争的良好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广东省毗邻港澳,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职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实践性、选择性、开放性、差异性逐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正在加大。因此,必须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高职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心理成长、社会实践能力、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异同,构建区别于本科教育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二、广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在探索阶段,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认识还不够统一。有的认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的认为是纯心理理论课程;有的认为是纯生理卫生课。总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较为偏颇,几乎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一项具体和持久的系统工程来建设。
从实践来看,高职院校还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强调学科化,忽略实践运用,课堂脱离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实际,忽略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和心态的形成。有的高职院校偏重于医学心理学科,过分强调心理治疗,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纯医学问题,而将心理咨询设立在医务所等;有的院校过于依赖心理测验,只对学生进行测量,不去分析和接触学生,不去综合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有的学校偏重于学生个别咨询,忽略课程教学过程及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研究。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73%的高职院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成选修课程,开课率只有13.11%;近年来有12%的高职院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成必修课,这样的学校开课率也只有10.13%;15%的高职院校只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只开设部分讲座,开课率不到3.2%;很多高职院校生员多,教师少,心理教师没有做到专兼结合,不注重师资综合素质的提高,只强调学生而忽略教师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师压力大。
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不少问题,可概括为系统性、整合性、开放性、实效性不够,真正体现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还未形成。
三、构建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框架和步骤
(一)构建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框架
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框架可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对高职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进行自我认识教育,强化认知能力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强化爱的能力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幸福素质教育,强化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口才、交往)人际关系教育,强化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品质(责任、毅力、耐心、独立能力)教育,强化意志品质训练;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教育,通过分析就业形势、分析就业面试心理、分析创业心理等,强化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训练。
(二)构建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步骤
1.整合课程体系结构。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注重开放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全面整合有关课程类别。
2.加强大学生能力培养。要根据社会需求,着力培养高职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潜能;着力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3.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将个别咨询与团体训练结合起来,将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校园与社会结合起来。
4.灵活地整合教材和分配师资。要将有声和无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教材结合起来;要建立一支配置合理的心理教师队伍,对专任教师、任课教师、实训教师、兼职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潜能开发、危机干预等内容的定期培训和专题讲座。
5.扩大课堂范围。不仅要开设选修课,而且要开设全校性的必修课,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深入人心,要将团体辅导、教育讲座与班会、专业课与公共课、理论与实践课结合起来,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氛围结合起来,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效果。
6.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要采取重能力和素质的多样考核形式,设立多项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才能。
四、构建广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
1.实效性。能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职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具有实效性。
2.针对性。能突出应用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程与课堂之外实践之中,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校园与社会结合起来,服务经济,服务社区。
3.灵活性。能灵活地整合教材和分配师资,灵活地建立一个课程系统平台。
4.开放性。能将课堂范围扩大,选修与必修相结合,专业课与公共课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打造一个开放性的课程系统。
5.创新性。能打破常规,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还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发展关系,深入分析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经济学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区域经济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普通高校的异同;要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从根本上明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实践培养途径,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高职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其对课程系统的渗透,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在工学结合中、在服务社会中锻炼成才。要根据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发展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主线、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紧密互动,在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途径中实现用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来培养人才的效果。
要注重训练高职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把培养团队精神渗透于社会服务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卢宁.构建应用能力的培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2]谭华生,叶怀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J].重庆山峡学院学报,2006(5).
[3]李庆.以就业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课程体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3).
[4]肖池平,张小清.论大学生就业课程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