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原则,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功能。
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逻辑起点,认为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应该转变以往的教育功能,走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灵盛开鲜花。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思想品德不是单纯的客观知识,是人们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真实的理解,反映的是人们深层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的备、教、导、考、改过程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理论,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变化极大,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然而,他们的自控能力、判断能力相对较差,这种反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使初中生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要求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却又难以承担自我行为后果,独立性强而责任感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塑造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
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是每一个家庭和教师的愿望,为了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孩子献出了所有的爱,然而,当我们发现我们倾尽心血培养出来的“才子”竟把“不扬名千古就遗臭万年”奉为人生信条时,能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我们不能不正视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危机,理想与信仰的失落,学问与人格的背离,价值混乱、道德混乱、行为失范。
现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在这个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精神财富却日渐荒芜的时代,我们应给我们学生以感恩教育。教育我们的学生心存感激,感激父母、师长、朋友……如在教师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这些特殊的节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父母、师长的感激之情。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善于关心体贴别人,善于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给予帮助。要让学生知道,一个被他人需要的人是幸福的人,也往往是有向心力和好人缘的人,在助人的过程中,你增加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别人就会喜欢你,所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通过这些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感激父母、感激师长、感激他人、感激自然的品德,有感激,才有回报,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只能导致落后,对于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发表不同见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为此,在教育教学活动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客体,被动地追随。新课改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学生从课堂上的“配角”变为“主角”,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没有疑问就没有发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议、练的时间。
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兴趣是多元的,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是多维度的,这就决定了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决不能一蹴而就,要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心灵之花绽放。
参考文献:
柳菊兴.普通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编 袁 妮)
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逻辑起点,认为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应该转变以往的教育功能,走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灵盛开鲜花。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思想品德不是单纯的客观知识,是人们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真实的理解,反映的是人们深层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的备、教、导、考、改过程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理论,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变化极大,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然而,他们的自控能力、判断能力相对较差,这种反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使初中生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要求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却又难以承担自我行为后果,独立性强而责任感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塑造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
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是每一个家庭和教师的愿望,为了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孩子献出了所有的爱,然而,当我们发现我们倾尽心血培养出来的“才子”竟把“不扬名千古就遗臭万年”奉为人生信条时,能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我们不能不正视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危机,理想与信仰的失落,学问与人格的背离,价值混乱、道德混乱、行为失范。
现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在这个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精神财富却日渐荒芜的时代,我们应给我们学生以感恩教育。教育我们的学生心存感激,感激父母、师长、朋友……如在教师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这些特殊的节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父母、师长的感激之情。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善于关心体贴别人,善于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给予帮助。要让学生知道,一个被他人需要的人是幸福的人,也往往是有向心力和好人缘的人,在助人的过程中,你增加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别人就会喜欢你,所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通过这些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感激父母、感激师长、感激他人、感激自然的品德,有感激,才有回报,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只能导致落后,对于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发表不同见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为此,在教育教学活动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客体,被动地追随。新课改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学生从课堂上的“配角”变为“主角”,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没有疑问就没有发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议、练的时间。
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兴趣是多元的,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是多维度的,这就决定了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决不能一蹴而就,要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心灵之花绽放。
参考文献:
柳菊兴.普通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