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中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思考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的基本构成,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成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实践发现,很多高中美术鉴赏中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状况并不良好,多种因素影响下,相应能力培养存在一些十分显著的问题。文章对相应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评价能力;问题;策略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成为一种具体的教学选择。高中美术教学的创新性较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教学理念越发成熟,教学创新环境越发良好。新时期,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成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而美术鉴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也要看到,在美术鉴赏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并不简单,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鉴于此,探寻出美术鉴赏中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有效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高中美术鉴赏中学生评价能力培养的概述
  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形式[1]。从教师教的角度看,评价能力的培养可以为新时期美术鉴賞教学指明新的方向;从学生学的角度看,评价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美术表现力、审美能力的提高等都有很大帮助。可以看出,在美术鉴赏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意义十分深远,且美术鉴赏逐渐成为高中美术教学的基本构成后,提高评价能力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目标之一。但联系教学实际可以发现,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在美术鉴赏中培养与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难度较大。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对新时期美术鉴赏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更多思考。
  二、高中美术鉴赏中学生评价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不高
  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存在的问题较为多样,其中,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较低是不争事实,也是十分显著的问题表现。
  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中,美术鉴赏教学是一个有效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鉴赏教学状况会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产生很大影响[2]。很多教师虽然给予了美术鉴赏及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足够的重视,但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与单一,机械地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讲解美术鉴赏知识,教学趣味性不足。当学生群体无法充分参与到美术鉴赏教学中时,想要依托美术鉴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自然有很大难度。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学生对参与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学习美术鉴赏知识失去兴趣,那么教师在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过程中会十分被动。
  (二)艺术评价技巧讲解不到位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对艺术评价技巧的讲解并不到位,影响了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影响学生评价能力的因素较为多样,其中,相应技巧的掌握与应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评价能力。部分教师在美术鉴赏中未重视评价技巧的讲解,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在美术鉴赏中讲解了艺术评价技巧,但对艺术评价技巧讲解不到位的现象十分明显。美术教师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讲解艺术评价技巧,并未对学生的技巧掌握状况进行有效评估,未强化学生的技巧应用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对美术鉴赏与艺术评价的认识十分浅显,而教师在教学中对相应技巧讲解得不到位,加大了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难度。
  (三)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相对固化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相对固化,在提高学生评价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大多数高中美术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十分固化,美术鉴赏模式固化的问题也普遍存在。教师机械地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被动学习成为教学常态。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中,与美术鉴赏或艺术作品评价相关的互动、交流较少,教师在培养与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十分被动。更为严重的是,教学模式固化容易导致教学方法机械化以及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单一。诸如此类的教学不足堆积在一起且无法得到有效破解时,想要通过美术鉴赏稳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会有更大难度。这也表明,在诸多教学不足中,教学模式固化这一不足对学生评价能力培养的制约最为显著。
  (四)专项的评价能力培养活动较少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与学生评价能力培养直接相关的专项教学活动较少,这也是培养学生评价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个具体不足[3]。在美术鉴赏中,教师通过对美的解读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美,通常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虽然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但与学生评价能力培养相关的专项活动依然较少。由于缺乏相应的专项活动作为支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评价的机会较少,教师就很难对学生的艺术评价能力水平、差异等进行有效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与提高的学生评价能力带有明显的盲目性。教师单纯结合教材中某一作品机械地要求学生进行艺术评价,效果十分低下。
  三、高中美术鉴赏中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
  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需要以创设趣味情境为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教师在培养与提高学生艺术评价能力中才能掌握更多主动权。
  例如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相关的美术鉴赏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博物馆技术和相应软件,创设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相关作品的鉴赏情境,尽可能模拟逼真的情境,增强学生在美术鉴赏中的代入感。诸如联系VR视频、全息投影技术进行的美术鉴赏,科技感更强,仿真程度更高,学生在美术鉴赏中的代入感也会更为明显。形式越发新颖时,学生接受美术鉴赏教育、接受评价能力培养引导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更好提升。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在美术鉴赏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时的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二)借助微课等形式精细化讲解艺术评价技巧
  学生对艺术评价技巧的掌握与应用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艺术评价能力。为了更好地在美术鉴赏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评价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等形式精细化讲解相应技巧。   例如在学习了“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联系建筑美的美术鉴赏教学,制作微課视频,对建筑艺术美评价中的风格评价、文化评价、美学表现手法评价等技巧进行精细化解读。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建筑手办、模型等进行艺术评价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技巧后,对艺术评价的切入点与基本流程等知识有一定了解。教师精细化地讲解艺术评价技巧,适当地结合相应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技巧进行艺术评价尝试,自然可以很好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三)构建多维互动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
  构建多维互动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十分重要,这也是高中美术鉴赏中培养与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重要事宜[4]。在多维互动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中,生本互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的过程都可以成为不断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匠心之用——雕塑艺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空间中的实体艺术”“雕塑的美感”“公共空间里的雕像”等主题创设一些与美术鉴赏、艺术评价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艺术评价的思考、探讨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式的探讨与交流,要求学生将自身想法表达出来,将生生互动的探讨与师生互动的指导有效联系在一起。这种更为灵活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更多支持。
  (四)联系具体作品开展专项的评价能力培养活动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具体艺术作品开展专项的评价能力培养与提升活动,避免美术鉴赏教学糅杂在一般意义的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了“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结合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中艺术创作、艺术表现上的变化,开展专项的评价能力培养活动。在相应的专项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文化背景、文化与艺术关系、传统美术形式传承与发展中受到的文化交融影响等相关介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艺术评价技巧,并通过扮演“主讲人”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艺术评价与表达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观察学生的美术鉴赏与艺术评价表现,在学生艺术评价存在偏差时给予有效指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艺术评价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评价能力培养与提高更多的关注,并积极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动态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且预期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这要求教师定期对美术鉴赏中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变动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审视与分析相应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紧密联系新课标,尝试构建单元教学评价体系也应当成为学生评价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林伟立.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析[J].新智慧,2020(08):131-132.
  吴林.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3):131-132.
  谢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J].牡丹,2018(04):118-119.
  陈冬青.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9):51-53.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实力的增长,各行各业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过程的联系也日益密切,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展高效的高中数学课程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以及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者们的普遍共识.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们学习高阶数学知识的前提.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探索提高数学解题质量的方法极具重要意义.下文将重点介绍转化思想、逆向思维类比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施路径  一、转化思想在初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给小学阶段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理解难度,也增加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难度.课堂展示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明确了课堂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并点明了课堂展示教学的目的,分析了课堂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运用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这一模式逐渐被采用.在自主学习这一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作为辅导者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可以在这种氛围中得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教师要逐渐提升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占的比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摘要】德育是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小学数学教学在深化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塑造他们的独立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性是每位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策略初探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将品德教育同各门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
【摘要】近些年来,受到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较大影响,很多新型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当中得到了普遍运用.特别是伴随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逐渐深入,各界对于教育教学的整体关注度有了明显提高.现阶段,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得到普遍运用.为有效突出初中生具有的主体性,发挥出支架作用,教师需要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积极探究,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基于此,本文在对“支架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