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杜振龙,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中学英语特级教师,现任灵宝市实验高中副校长。曾获第四届全国外语教师园丁奖、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河南省首届中原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出版专著《教育,坚持做细微的事》,主编《准备做一个高中生——英语(初高中衔接教材)》《高中总复习——英语(“三轮渗透,整体推进”)》等。
记者:我曾采访过您,当时,您的教学主张“不当教学进度的随从,不当教辅材料的奴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反映了您的教育自信。请问,这份自信来自于哪里?
杜振龙:教育教学是有规律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有规律的,而且有很强的差异性。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的是“塑造人的灵魂”。就像《可爱的你》里面说的,“做教师是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实现“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这是终极目标,不能急功近利。就具体的教学工作而言,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差异性,特别是学习力、学习品格等方面的差异,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差异,关注个性。而从统一的应对考试的教学进度划分,刻舟求剑般要求教学任务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完成,班情学情不统一,能真正适用吗?教师、学校一味赶进度,三年高中学习,一年半都在复习,学习的趣味性、教育的功能都受到影响。因此,我一再呼吁“要以学生学会为进度”,自己也自觉践行。高中三年,最终的成绩是关键。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的慢,有的快。教育需要等,教育的具体形态——教学也需要等,要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关注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生命成长。学生的能力提升了,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另外,教师的价值体现要从长远看,从学生的发展来看,而不是通过平时一次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来体现。
坦率地讲,借着应试教育之风,“教育商人”大行其道,在一些地方,他们摸准了一线教师和领导出成绩、求效益、要政绩的思想。尤其是习题化教辅资料,绝大部分不会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编写,若全盘接受,那学校就沦为培训机构了!而且,教辅资料有详尽的解题思路,教师版甚至有详尽的教学设计,这些东西禁锢了师生思维,容易让人失去思考,变成教辅资料的奴隶。1998年任教研组长以后,我就极力主张要依据学生实际编写教学辅助资料,和同事们先后编写了《英语作业优化设计》(高一、高二)、《英语阅读优化设计》、《阅读微技能训练》等校本教材,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些资料一直用到教材改版,效果比较理想。
我想,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就完全可以排除干扰,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实现“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记者:据了解,近年来您一直坚持带普通班。那么,您是如何让学生都变得优秀起来的呢?
杜振龙:比尔·盖茨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教师的职业与使命,决定了你是不能选择教育对象的。1990年我参加工作,2013年成为首届中原名师。2013年前,一直带的是生源较好的班级,个人的教育理念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被评为中原名师后,我更加注重培养年轻人,让位给他们,我去带普通班。说实话,两类学生在学习习惯及其他方面有较大的差别。面对教育对象的变化,我通过座谈、沟通,努力找到其短板,放慢教学进度,以学会为标准,增强学生信心,再解决学法问题。课下,狠抓自主预习;课上,以学生展示为主,充分暴露其学习漏洞和薄弱环节,然后因材施教,适时点拨,促进学生在“享受英语,享受生活”中发展思维和学习力。事实证明,我所带学生最终学习成绩都比预期要好很多。而且学生认为,我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人——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记者:你们英语组关于“三气”精神的组训很有意思,请您详细解读一下好吗?
杜振龙: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认为都需要一种精神鼓舞与支撑。自实验高中成立以来,我先后培养出四任教研组长,一个优秀教研组团队,都是在“三气”精神的引领下实现的。所谓的“三气”精神,就是“洋气、大气、硬气”。“洋气”,是指英语水平上,特别是发音方面一定要苦练,要说得洋腔洋调,在气质上要洋气,思想观念上要洋气,要善于思变,要与时俱进。“大气”,是指同事关系上,要和谐大气,不能小家子气,工作上有好的东西大家要分享,不能单打独斗,要打造专业成长的共同体。诸如改卷子等集体工作大家都要抢着干,不能拈轻怕重,不能有小我的思想。“硬气”,就是每个人的业务水平要过硬,要能独当一面,并具有不同于别人的特色。出校外赛课,参赛选手要勇夺一等奖。每个人的教学成绩要过硬,同头课中,平均分、聚焦率也必须名列前茅。各年级的英语成绩必须争取在各学科中拿第一。事实上,同事们也养成了勤奋努力、高标准严要求的作风。英语组一直是全校文明教研组,成绩绝大部分时间在所有学科中名列第一。在我的策划与推动下,高一的衔接教学、高三的“三轮渗透,整体推进”应考策略、报刊阅读辅助教学、历届“英语秀”活动等,都成为我们一直以来的特色。学生在县域、市域甚至更广范围,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同事们在“三气”精神的引领下,勤奋工作,阳光大气,幸福指数比较高。
记者:您曾说,教师不努力提升自己,就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作为首届中原名师,您是如何引领大家一起成长的?
杜振龙:做任何工作,一定要注重效率,找巧劲儿。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重不断思考、总结、改革,总是想方设法追求教育教学的高效率。我也一直强调,有作为的教师一定是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的,有思想的教师才会有成长与发展的空间。结合我的成长经历,我注重思想引领和精神激励,促进教师反思总结,提炼教学主张。至于具体的教学手段、课堂模式、教学风格,我鼓励因人而异,形成个性特色。
被评为首届中原名师以后,我积极组建“中原名师杜振龙高中英语工作室”,吸纳本校英语教师30余人,以及县域内其他4所高中的9人参与活动。成员通过写博客进行教育反思,并互相链接,共同学习成长。其间,我还曾邀请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彩琴教授开展课例研讨活动等。而对于5名省级名师培养对象、10名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我采取撰写“我的教学主张”、建立个人博客、展示读书报告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基础培训。同时,开展轮流主持的微信研讨活动。首期微信研讨活动由我主持,活动题是“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实践运用”。焦作市第十二中学刘应军老师主持的主题是“高考书面表达,如何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河南师范大学附中杨楠老师主持的主题是“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力”。这项活动要持续开展下去,16个人每人要主持一期,通过研讨,大家提高很快。此外,我还准备要学员们录制示范课视频,展示每一位学员的教学风采,以便大家研讨学习交流。培训方面,除在市域内如灵宝、陕州区等外,学员们还曾9次到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院校进行国培讲座。2017年高考结束后,學员们还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新疆哈密市“送教”活动。
从培养四任教研组长,到逐渐形成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从校内市内的自觉行为,到省内外的交流研讨组织推动,个人对名师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为切实的理解,那就是“独行快,众行远”。
记者:您认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怎样做才能尽快成为一位好教师、一位名师呢?
杜振龙:我们做教师的干的是技术活,吃的是专业饭,因此,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做一个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同时我们又是育人的,是要塑造人的灵魂的,“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因此,还必须有高尚的师德。这两方面都具备了,才能成为一位好教师。如果既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又能将其无私地与别人分享,让更多的人像你一样优秀,这时你就成为名师了。我想,这就是一名教师应该终其一生要追求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牢记这个目标和追求,不忘初心,不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的影响与外界干扰,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朝着做一名优秀教师乃至名师的目标奋进。
记者:作为多年教育心得的积淀,您出版了首部专著。它与您心目中名师的著作标准是否还有距离?
杜振龙:2015年6月,我将博客中部分内容整理,以博客写作时间为序编写了一本《教育,坚持做细微的事》。它基本上是实践案例与工作反思,是比较碎片化的思想合集,尚未形成系统,也没有完全上升到理论层面,离一本教育著作的要求相差很远。中原名师最终要成为豫派教育家,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伴随着持续积极的培训与深入不断的学习。回顾以前的工作状态,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激情在支撑。现在,则需要平心静气,认真地提炼、总结个人的教学得失,也更好地丰厚个人的积淀与储备,进而把个人的教学主张、教育理念系统化地付诸文字,以便更好地发挥领头雁作用。中原名师,不是我的教育历程的终点,梦想永远在远方,我还要继续追寻……
(责 编 欣 航)
杜振龙,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中学英语特级教师,现任灵宝市实验高中副校长。曾获第四届全国外语教师园丁奖、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河南省首届中原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出版专著《教育,坚持做细微的事》,主编《准备做一个高中生——英语(初高中衔接教材)》《高中总复习——英语(“三轮渗透,整体推进”)》等。
记者:我曾采访过您,当时,您的教学主张“不当教学进度的随从,不当教辅材料的奴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反映了您的教育自信。请问,这份自信来自于哪里?
杜振龙:教育教学是有规律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有规律的,而且有很强的差异性。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的是“塑造人的灵魂”。就像《可爱的你》里面说的,“做教师是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实现“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这是终极目标,不能急功近利。就具体的教学工作而言,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差异性,特别是学习力、学习品格等方面的差异,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差异,关注个性。而从统一的应对考试的教学进度划分,刻舟求剑般要求教学任务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完成,班情学情不统一,能真正适用吗?教师、学校一味赶进度,三年高中学习,一年半都在复习,学习的趣味性、教育的功能都受到影响。因此,我一再呼吁“要以学生学会为进度”,自己也自觉践行。高中三年,最终的成绩是关键。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的慢,有的快。教育需要等,教育的具体形态——教学也需要等,要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关注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生命成长。学生的能力提升了,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另外,教师的价值体现要从长远看,从学生的发展来看,而不是通过平时一次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来体现。
坦率地讲,借着应试教育之风,“教育商人”大行其道,在一些地方,他们摸准了一线教师和领导出成绩、求效益、要政绩的思想。尤其是习题化教辅资料,绝大部分不会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编写,若全盘接受,那学校就沦为培训机构了!而且,教辅资料有详尽的解题思路,教师版甚至有详尽的教学设计,这些东西禁锢了师生思维,容易让人失去思考,变成教辅资料的奴隶。1998年任教研组长以后,我就极力主张要依据学生实际编写教学辅助资料,和同事们先后编写了《英语作业优化设计》(高一、高二)、《英语阅读优化设计》、《阅读微技能训练》等校本教材,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些资料一直用到教材改版,效果比较理想。
我想,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就完全可以排除干扰,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实现“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记者:据了解,近年来您一直坚持带普通班。那么,您是如何让学生都变得优秀起来的呢?
杜振龙:比尔·盖茨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教师的职业与使命,决定了你是不能选择教育对象的。1990年我参加工作,2013年成为首届中原名师。2013年前,一直带的是生源较好的班级,个人的教育理念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被评为中原名师后,我更加注重培养年轻人,让位给他们,我去带普通班。说实话,两类学生在学习习惯及其他方面有较大的差别。面对教育对象的变化,我通过座谈、沟通,努力找到其短板,放慢教学进度,以学会为标准,增强学生信心,再解决学法问题。课下,狠抓自主预习;课上,以学生展示为主,充分暴露其学习漏洞和薄弱环节,然后因材施教,适时点拨,促进学生在“享受英语,享受生活”中发展思维和学习力。事实证明,我所带学生最终学习成绩都比预期要好很多。而且学生认为,我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人——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记者:你们英语组关于“三气”精神的组训很有意思,请您详细解读一下好吗?
杜振龙: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认为都需要一种精神鼓舞与支撑。自实验高中成立以来,我先后培养出四任教研组长,一个优秀教研组团队,都是在“三气”精神的引领下实现的。所谓的“三气”精神,就是“洋气、大气、硬气”。“洋气”,是指英语水平上,特别是发音方面一定要苦练,要说得洋腔洋调,在气质上要洋气,思想观念上要洋气,要善于思变,要与时俱进。“大气”,是指同事关系上,要和谐大气,不能小家子气,工作上有好的东西大家要分享,不能单打独斗,要打造专业成长的共同体。诸如改卷子等集体工作大家都要抢着干,不能拈轻怕重,不能有小我的思想。“硬气”,就是每个人的业务水平要过硬,要能独当一面,并具有不同于别人的特色。出校外赛课,参赛选手要勇夺一等奖。每个人的教学成绩要过硬,同头课中,平均分、聚焦率也必须名列前茅。各年级的英语成绩必须争取在各学科中拿第一。事实上,同事们也养成了勤奋努力、高标准严要求的作风。英语组一直是全校文明教研组,成绩绝大部分时间在所有学科中名列第一。在我的策划与推动下,高一的衔接教学、高三的“三轮渗透,整体推进”应考策略、报刊阅读辅助教学、历届“英语秀”活动等,都成为我们一直以来的特色。学生在县域、市域甚至更广范围,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同事们在“三气”精神的引领下,勤奋工作,阳光大气,幸福指数比较高。
记者:您曾说,教师不努力提升自己,就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作为首届中原名师,您是如何引领大家一起成长的?
杜振龙:做任何工作,一定要注重效率,找巧劲儿。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重不断思考、总结、改革,总是想方设法追求教育教学的高效率。我也一直强调,有作为的教师一定是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的,有思想的教师才会有成长与发展的空间。结合我的成长经历,我注重思想引领和精神激励,促进教师反思总结,提炼教学主张。至于具体的教学手段、课堂模式、教学风格,我鼓励因人而异,形成个性特色。
被评为首届中原名师以后,我积极组建“中原名师杜振龙高中英语工作室”,吸纳本校英语教师30余人,以及县域内其他4所高中的9人参与活动。成员通过写博客进行教育反思,并互相链接,共同学习成长。其间,我还曾邀请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彩琴教授开展课例研讨活动等。而对于5名省级名师培养对象、10名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我采取撰写“我的教学主张”、建立个人博客、展示读书报告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基础培训。同时,开展轮流主持的微信研讨活动。首期微信研讨活动由我主持,活动题是“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实践运用”。焦作市第十二中学刘应军老师主持的主题是“高考书面表达,如何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河南师范大学附中杨楠老师主持的主题是“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力”。这项活动要持续开展下去,16个人每人要主持一期,通过研讨,大家提高很快。此外,我还准备要学员们录制示范课视频,展示每一位学员的教学风采,以便大家研讨学习交流。培训方面,除在市域内如灵宝、陕州区等外,学员们还曾9次到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院校进行国培讲座。2017年高考结束后,學员们还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新疆哈密市“送教”活动。
从培养四任教研组长,到逐渐形成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从校内市内的自觉行为,到省内外的交流研讨组织推动,个人对名师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为切实的理解,那就是“独行快,众行远”。
记者:您认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怎样做才能尽快成为一位好教师、一位名师呢?
杜振龙:我们做教师的干的是技术活,吃的是专业饭,因此,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做一个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同时我们又是育人的,是要塑造人的灵魂的,“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因此,还必须有高尚的师德。这两方面都具备了,才能成为一位好教师。如果既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又能将其无私地与别人分享,让更多的人像你一样优秀,这时你就成为名师了。我想,这就是一名教师应该终其一生要追求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牢记这个目标和追求,不忘初心,不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的影响与外界干扰,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朝着做一名优秀教师乃至名师的目标奋进。
记者:作为多年教育心得的积淀,您出版了首部专著。它与您心目中名师的著作标准是否还有距离?
杜振龙:2015年6月,我将博客中部分内容整理,以博客写作时间为序编写了一本《教育,坚持做细微的事》。它基本上是实践案例与工作反思,是比较碎片化的思想合集,尚未形成系统,也没有完全上升到理论层面,离一本教育著作的要求相差很远。中原名师最终要成为豫派教育家,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伴随着持续积极的培训与深入不断的学习。回顾以前的工作状态,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激情在支撑。现在,则需要平心静气,认真地提炼、总结个人的教学得失,也更好地丰厚个人的积淀与储备,进而把个人的教学主张、教育理念系统化地付诸文字,以便更好地发挥领头雁作用。中原名师,不是我的教育历程的终点,梦想永远在远方,我还要继续追寻……
(责 编 欣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