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走进了最危险的无人区。红灯亮了:我们所受的核辐射超标了。
乌克兰政府日前宣布,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现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周围地区将变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计划从2011年1月1日起向游客开放。消息一出,一直沉睡的切尔诺贝利又被重新推到了世人眼前。
现在的切尔诺贝利什么样子?这条线路到底安全不安全?
带着兴奋与疑问,《世界博览》特约记者迅速联系了乌克兰的紧急情况部,提出了提前进入景区拍摄采访的要求,并很快得到准许。于是我和同事拿上设备,买了一些可以直接丢弃的新衣服,直接飞往了乌克兰首都基辅。
走进辐射区
从首都基辅到切尔诺贝利还有将近140公里的路程,乌克兰紧急情况部表示将派车子专门来接我们前往核电站。
司机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我们一上车,他就很热情地向我们表示:“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问我!咱们在路上还得走三个多小时呢。”于是我们就立刻把最感兴趣的问题问了出来:“都说切尔诺贝利里面有变异后的大老鼠,能吃人,还有巨型鲶鱼,三五米长……”
司机听完后笑了笑,好像这种问题自己已经被问过了无数遍一样,他像安慰两个担惊受怕的孩子一样对我们说:“你们就放心吧!那都是传说,根本就没有的事情,现在里面很安全。”
出了基辅市区之后我就很难再分辨出方向,因为放眼望去四周都是白茫茫的雪和凋零的树木,一成不变,加之当天有着很浓重的雾气,也看不清远处的景观。就这样行进了三个多小时,就在我昏昏欲睡的时候,司机说:“咱们到了。”
我们到达了无人区的入口哨所。刚一下车,一个全副武装的军人就上来检查我们的证件。在核电站事故后,所有未成年人一律禁止进入切尔诺贝利周边30公里的无人区,成年人则必须在拥有官方许可的情况下才能获准进入。
路两旁已经开始出现了“核辐射危险”字样的警告牌。但是眼中的景象依然是白茫茫的雪和一株株高耸的树木,我和同事却不约而同地感到一股与基辅市区不同的压抑感,我们也把这个感觉告诉了司机,可是这个乌克兰大汉却依然是一副安慰我们的表情:“你们这就是心理作用,再走十公里才正式进入切尔诺贝利呢。”
在沉默中走过这十公里后,路旁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锈迹斑斑的牌子,上面用俄语写着:切尔诺贝利。这时司机很热心地向我们介绍:“我们这就正式进入切尔诺贝利厂区了,这都是当年工作人员的住房……”
但实际上,我已经听不见他在说些什么了,而是紧紧盯着车窗外的景象,曾经无数次在电影里和电脑游戏里所见到的核污染后的景象,就那么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间又一间倒塌的房屋,高大却空空荡荡、阴森恐怖的厂房尽管被大雪覆盖,却依然显露出一股令人窒息的凄凉。这里曾经工作着数万人,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可是现在,四周的寂静让我的头脑变得一片空白。
在切尔诺贝利乌克兰紧急情况部简陋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向导安德烈,一个白胡子小老头。他问我们:“你们是想听我先给你们讲讲呢?还是咱们直接走,一边看一边说?”由于感到进厂之后的景象和司机路上与我们所说的“很安全”似乎不大一样,于是我们强烈要求小老头先给我们打打“预防针”。
从安德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在事故之后这25年中,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事故区道路、房屋以及周围树木的清洗。与此同时,除了当年发生事故的四号机组之外,剩下的反应堆尽管已经陆续关闭,但是大量的核废料依然没有处理掉,因此为保护其余机组的安全,防止外人进入,乌克兰紧急情况部在这里常设了办公室。他们的饮水和饮食全部从外面运输进来,并且每一轮排班儿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周,好让大家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最后安德烈也再次向我们表态:现在去里面参观没有危险,但是必须严格遵照他的向导,不能擅自活动,因为某些区域的辐射量依然高得惊人;另外,我们的整个行程不能超过三个小时,这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以免我们的身体吸收进过多的辐射。
在出发前我问安德烈是否有可以记录辐射值的盖格计数器,以防万一。安德烈随手就从衣服兜里拿出来一个冲我晃晃说:“我随身都带着呢。”
反应堆上的石棺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拍摄行程,破旧的房屋,空空的街道,为纪念牺牲的抢救人员所树立的纪念碑……
一路上安德烈尽职尽责地为我们介绍,并在拍摄上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但是我和同事心里都清楚,就在我们周围,看不到的射线正在被我们的身体所吸收着。
在去往当年发生事故的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的路上,我跟同事正兴奋地谈论着刚才的拍摄,这时我们忽然听到车里有什么东西在“嘀嘀嘀”地响,声音十分刺耳。于是我和同事几乎异口同声地问安德烈:“这是什么声音?”只见安德烈慢悠悠地拿出盖格计数器,看了一眼后丢给我们说:“没啥,就是数值超标了,报警器啊。”
我们立刻拿过计数器,只见上面显示的是57微伦琴,并且数值还在不断攀升。我紧张地问安德烈:“你说高过30就会……”安德烈大咧咧地对我们说:“没事儿啊!咱们就待一会,不过在这个区域你们是不允许下车的,在车上能更安全一些,没事儿……”
我和同事默不作声地看着计数器上的数值不断上升,耳边恼人的报警声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也让我们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知所措。这时候安德烈忽然一把将计数器拿了回去,几秒钟之后,报警声没有了。
“看你们俩怪紧张的,我给你俩关了得了……”我和同事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眼看着距离四号机组越来越近,也没有心情跟他理论,只是达成了一个共识:到了四号机组抓紧拍,抓紧撤!
当天的四号机组被浓雾笼罩着,但是用来封锁反应堆的水泥石棺还是清晰可见,上面锈迹斑斑。在那淡蓝色的石棺下面就是当年爆炸后的反应堆,数十万吨的放射性核物质被封存在那里。现在机组被远远地隔离开,无法靠近,而在隔离墙的外面依然有军人在巡逻。
在拍摄完四号机组后,安德烈说周围的其他机组任何人都不允许拍摄,因为里面依然有大量放射性核物质,“万一你们的素材被恐怖分子掌握,用来设计对其他机组的袭击,那后果不堪设想,谁知道你们是不是间谍。”于是,我们将所有拍摄的内容让四号机组外的安保人员检查过一遍之后才被允许离开。
在离开四号机组的时候,我问安德烈现在附近的辐射数值大概有多少,他淡淡地说一千多微伦琴左右吧。我问他以后这里向游人开放了,这么高的辐射值对游人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吗?
安德烈说:“我们之前都会告知游人,哪个地区有什么可以看的,辐射值都是多少,游客说去,那我们就陪着去。不过这四号机组基本上所有人都要
乌克兰政府日前宣布,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现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周围地区将变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计划从2011年1月1日起向游客开放。消息一出,一直沉睡的切尔诺贝利又被重新推到了世人眼前。
现在的切尔诺贝利什么样子?这条线路到底安全不安全?
带着兴奋与疑问,《世界博览》特约记者迅速联系了乌克兰的紧急情况部,提出了提前进入景区拍摄采访的要求,并很快得到准许。于是我和同事拿上设备,买了一些可以直接丢弃的新衣服,直接飞往了乌克兰首都基辅。
走进辐射区
从首都基辅到切尔诺贝利还有将近140公里的路程,乌克兰紧急情况部表示将派车子专门来接我们前往核电站。
司机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我们一上车,他就很热情地向我们表示:“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问我!咱们在路上还得走三个多小时呢。”于是我们就立刻把最感兴趣的问题问了出来:“都说切尔诺贝利里面有变异后的大老鼠,能吃人,还有巨型鲶鱼,三五米长……”
司机听完后笑了笑,好像这种问题自己已经被问过了无数遍一样,他像安慰两个担惊受怕的孩子一样对我们说:“你们就放心吧!那都是传说,根本就没有的事情,现在里面很安全。”
出了基辅市区之后我就很难再分辨出方向,因为放眼望去四周都是白茫茫的雪和凋零的树木,一成不变,加之当天有着很浓重的雾气,也看不清远处的景观。就这样行进了三个多小时,就在我昏昏欲睡的时候,司机说:“咱们到了。”
我们到达了无人区的入口哨所。刚一下车,一个全副武装的军人就上来检查我们的证件。在核电站事故后,所有未成年人一律禁止进入切尔诺贝利周边30公里的无人区,成年人则必须在拥有官方许可的情况下才能获准进入。
路两旁已经开始出现了“核辐射危险”字样的警告牌。但是眼中的景象依然是白茫茫的雪和一株株高耸的树木,我和同事却不约而同地感到一股与基辅市区不同的压抑感,我们也把这个感觉告诉了司机,可是这个乌克兰大汉却依然是一副安慰我们的表情:“你们这就是心理作用,再走十公里才正式进入切尔诺贝利呢。”
在沉默中走过这十公里后,路旁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锈迹斑斑的牌子,上面用俄语写着:切尔诺贝利。这时司机很热心地向我们介绍:“我们这就正式进入切尔诺贝利厂区了,这都是当年工作人员的住房……”
但实际上,我已经听不见他在说些什么了,而是紧紧盯着车窗外的景象,曾经无数次在电影里和电脑游戏里所见到的核污染后的景象,就那么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间又一间倒塌的房屋,高大却空空荡荡、阴森恐怖的厂房尽管被大雪覆盖,却依然显露出一股令人窒息的凄凉。这里曾经工作着数万人,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可是现在,四周的寂静让我的头脑变得一片空白。
在切尔诺贝利乌克兰紧急情况部简陋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向导安德烈,一个白胡子小老头。他问我们:“你们是想听我先给你们讲讲呢?还是咱们直接走,一边看一边说?”由于感到进厂之后的景象和司机路上与我们所说的“很安全”似乎不大一样,于是我们强烈要求小老头先给我们打打“预防针”。
从安德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在事故之后这25年中,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事故区道路、房屋以及周围树木的清洗。与此同时,除了当年发生事故的四号机组之外,剩下的反应堆尽管已经陆续关闭,但是大量的核废料依然没有处理掉,因此为保护其余机组的安全,防止外人进入,乌克兰紧急情况部在这里常设了办公室。他们的饮水和饮食全部从外面运输进来,并且每一轮排班儿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周,好让大家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最后安德烈也再次向我们表态:现在去里面参观没有危险,但是必须严格遵照他的向导,不能擅自活动,因为某些区域的辐射量依然高得惊人;另外,我们的整个行程不能超过三个小时,这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以免我们的身体吸收进过多的辐射。
在出发前我问安德烈是否有可以记录辐射值的盖格计数器,以防万一。安德烈随手就从衣服兜里拿出来一个冲我晃晃说:“我随身都带着呢。”
反应堆上的石棺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拍摄行程,破旧的房屋,空空的街道,为纪念牺牲的抢救人员所树立的纪念碑……
一路上安德烈尽职尽责地为我们介绍,并在拍摄上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但是我和同事心里都清楚,就在我们周围,看不到的射线正在被我们的身体所吸收着。
在去往当年发生事故的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的路上,我跟同事正兴奋地谈论着刚才的拍摄,这时我们忽然听到车里有什么东西在“嘀嘀嘀”地响,声音十分刺耳。于是我和同事几乎异口同声地问安德烈:“这是什么声音?”只见安德烈慢悠悠地拿出盖格计数器,看了一眼后丢给我们说:“没啥,就是数值超标了,报警器啊。”
我们立刻拿过计数器,只见上面显示的是57微伦琴,并且数值还在不断攀升。我紧张地问安德烈:“你说高过30就会……”安德烈大咧咧地对我们说:“没事儿啊!咱们就待一会,不过在这个区域你们是不允许下车的,在车上能更安全一些,没事儿……”
我和同事默不作声地看着计数器上的数值不断上升,耳边恼人的报警声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也让我们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知所措。这时候安德烈忽然一把将计数器拿了回去,几秒钟之后,报警声没有了。
“看你们俩怪紧张的,我给你俩关了得了……”我和同事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眼看着距离四号机组越来越近,也没有心情跟他理论,只是达成了一个共识:到了四号机组抓紧拍,抓紧撤!
当天的四号机组被浓雾笼罩着,但是用来封锁反应堆的水泥石棺还是清晰可见,上面锈迹斑斑。在那淡蓝色的石棺下面就是当年爆炸后的反应堆,数十万吨的放射性核物质被封存在那里。现在机组被远远地隔离开,无法靠近,而在隔离墙的外面依然有军人在巡逻。
在拍摄完四号机组后,安德烈说周围的其他机组任何人都不允许拍摄,因为里面依然有大量放射性核物质,“万一你们的素材被恐怖分子掌握,用来设计对其他机组的袭击,那后果不堪设想,谁知道你们是不是间谍。”于是,我们将所有拍摄的内容让四号机组外的安保人员检查过一遍之后才被允许离开。
在离开四号机组的时候,我问安德烈现在附近的辐射数值大概有多少,他淡淡地说一千多微伦琴左右吧。我问他以后这里向游人开放了,这么高的辐射值对游人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吗?
安德烈说:“我们之前都会告知游人,哪个地区有什么可以看的,辐射值都是多少,游客说去,那我们就陪着去。不过这四号机组基本上所有人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