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晚饭后,香兰照例跟着陈老师在田野上散步。
天气已经比先前凉快了许多,田野上的稻谷也已是一片金黄。香兰知道,秋天来了。一阵阵凉爽的山风吹来,山坡上渐渐泛黄的树叶簌簌地飘落而下,溪边的芦苇擎着初出的白色花穗在摇曳曼舞,田野上缥缈着淡蓝色的烟雾,草丛里的虫儿们以多声部的唧唧鸣唱,完全取代了夏蝉们的锐声聒噪……香兰便觉得,秋天是随着这一阵阵凉风,有声有色地到来的。
香兰跟着陈老师不紧不慢地走着。一钩新月已挂在了蓝色的天幕上,陈老师停了下来,对香兰说:“月亮圆了的时候,中秋节就到了。香兰,我们今年要过一个特别的、有趣的中秋节。”
香兰看着那弯弯的月牙儿,觉得很美,但她对过中秋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所以对陈老师说的,不知怎样回答。
陈老师接着说:“想起来,像你那么大的时候,我们中秋节过得真快乐呀!”
陈老师充满了感慨。“那时候,我们还常常唱着一首歌。那歌写得真好呀。”陈老师兴奋地说着,不禁轻声地唱了起来: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香兰认真听着陈老师的歌唱,她从来没有听过老师唱过这么好听的歌。可正听得入迷,陈老师的歌声却忽然停止了。
香兰疑惑地看着陈老师:“老师,你再唱下去呀。”
陈老师笑着说:“很久没唱了,有些不记得了。”她伸手揽着香兰的肩膀:“中秋节晚上再唱。现在我们该回去了。”
香兰便依偎着陈老师往学校走去。
(二)
山村的秋夜是静谧而安闲的。
陈老师和香兰回到学校,在宿舍里各自看了一阵书后,便早早地睡下了。
香兰静静地躺在床上,却许久也没有睡着。屋外那“唧唧”的虫鸣,“瑟瑟”的风声,还有“潺潺”的溪水声,她都听得那么真切,那么清晰。她知道,那条溪水就是从连云山上流下来的。
香兰的家就在连云山的半山腰里,离学校有十多里山路。香兰的父母都在南方打工,每年只回来一次,她跟着爷爷长大,到七岁多了才来上学。刚开始的时候,爷爷早上送她一程,中午让她自己带饭在学校吃,下午爷爷又来接她一程。到第二年,爷爷因身体不好不能接送她了,她就一个人在这山路上来回跑着。
第三年,陈老师对她说:“香兰,你每天这样走太累了。以后周一到周五,你就陪老师一起住校吧。”
陈老师用了一个“陪”字,而且跟香兰解释说,她女儿到广州上大学去了,她丈夫刘老师又在三十里外的镇中学教书,家里要操心的事少了,她便决定住校。但她一个人又太寂寞,就想让香兰跟她做个伴儿。
当时快满十岁的香兰已经很懂事了。她心里清楚,不是她陪陈老师住校,而是陈老师用这种方式来关心她,照顾她。
香兰便跟着陈老师住进了山村小学校。两年多来,香兰除了放假回去陪爷爷以外,其余时间都是跟陈老师一起生活着。陈老师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尤其是那份她过去很少享受的母爱。
香兰想着这些,心底里不由默默地叫了一声:“妈妈。”
而这时,天空传来一阵“嘎——嘎——”的雁叫声。香兰听陈老师讲过,南去的大雁每年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片天空,那领头的雁不时发出几声高亢的鸣叫,鼓励着群雁一齐振翅向千里之外飞去。
香兰忽然想着大雁飞向的南方,是否就是父母亲打工的地方呢。
香兰的心绪便不由随着远去的雁叫声,飞向远方。
(三)
第二天晚饭后,陈老师说:“香兰,从今晚开始,我们就要为中秋节的活动做准备了。”
香兰答应一声:“好”。
陈老师有点不悦地说:“你呀,就只会说‘好’。”陈老师觉得香兰聪明懂事,诚实勤快,就只一点不好,不太爱说话,用一个词评价是“内向”。陈老师常常有意反逼她多说话,比如这中秋节到底有什么活动,陈老师一直没有说出来,就想让香兰多问。可这孩子偏偏不问,对老师让她做的事,一如既往地只说一个字——“好”。
陈老师学着香兰的口吻,笑道:“好。我们出发。”
香兰不好意思地微微一笑,然后跟着陈老师出了学校,穿过一片稻田,来到山坡下一栋倒塌了半边的旧屋前。
香兰知道,这是村上方爷爷家的老屋。他们一家去年搬到新楼房住了,这老屋就闲置下来,而今年春天的一场暴雨又将它冲垮了一半。
站在这旧屋前,陈老师指点着地上的老式砖块和灰黑的碎瓦片说:“我们要将它们搬一些回去。”
香兰这回开口问了:“搬它们做什么用呢?”
陈老师说:“我们要用它们砌一座塔,一座宝塔。”
“砌一座宝塔?”香兰不解,她从书本上和电视上看到过北京的白塔,西安的大雁塔,还有延安的宝塔……可陈老师说的宝塔是什么样子的,它跟中秋节又有什么关系呢?
陈老师将所要砌的宝塔描述了一番,又解释说,中秋节和端午节一样都是传统节日,就像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中秋节要烧宝塔吃月饼和赏明月,都是传统的习俗。
香兰还是觉得比较模糊。
陈老师去方爷爷家借来了箢箕和扁担,然后,便叫香兰挑拣那些大一点儿的碎瓦片,装到箢箕里。
不一会儿,她们便装满了两箢箕的碎瓦片,香兰抢先拿起扁担,说:“我来挑。”
陈老师看着她,没做声,心想,香兰从小就跟着爷爷干农活,十岁就能挑四五十斤的担子,现在快十二岁了,力气比以前更大了。但陈老师看着这两箢箕的碎瓦片,估计有七八十斤重,不由担心香兰力所不能。
香兰将扁担放在肩上,身子微蹲着,往上一使劲儿,将两箢箕瓦片挑起来了。
陈老师看见香兰的脸都涨红了,忙叫着:“快放下!” 香兰将担子放下了。陈老师接过扁担,挑起来试试,觉得比她估算的还要重,也赶快放下了。
“你这孩子,”陈老师抚摸着香兰的肩,“疼吧,看看伤了没有……”
陈老师准备解开香兰的衣领看看,但香兰不让,忙说:“我不疼,真的不疼。”
陈老师叹息着:“是老师不知轻重。”停了一下,又认真说:“香兰,以后也不许这样冒失了。”
陈老师将箢箕里的碎瓦片卸掉几乎一半,说:“香兰,今天第一担瓦片由老师挑,明天再由你挑啦。”
香兰点了点头,跟着陈老师返回学校。
(四)
接下来的每天晚饭后,香兰和陈老师都去方爷爷家的旧屋处挑碎瓦片。直到学校小操坪的旁边有了一堆小山似的瓦片,她们又挑了十多块旧砖。这时,天上的月亮也开始饱满起来,陈老师便说,不挑了,瓦片够了,可以砌一座大宝塔了。
学校里的两棵桂花树,一夜之间竟开满了金黄色的花朵,小小的校园便沉浸在一种浓香里。
中秋节便随着这浓香来了。
吃过早饭,陈老师兴奋地说:“香兰,我们现在开始砌宝塔啦。”
同学们都放中秋假了,学校里很安静。香兰这时才明白,陈老师等到今天才开始砌宝塔,是免得同学们干扰或者毁坏。
香兰仍然是说声“好”,跟着陈老师来到那堆砖瓦前。
陈老师领着她先将砖块搬到操坪的中间,然后将它们围成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圆圈。
这时,陈老师的丈夫刘老师骑着一辆摩托来了,他将带来的几袋子东西提到屋里后,马上笑眯眯地跑过来帮忙。
刘老师看着地上用砖块铺砌的塔基,说:“不对呀,你们没有留出门洞。”
陈老师连忙说:“是呀,怎么忘记了。幸好你及时来了。”说着,便拆了塔基。
刘老师也蹲下来,和陈老师一起重新铺砌塔基。
香兰在一旁不知该做什么,就说:“我去搬瓦片。”
陈老师抬起头忙说:“你来学着砌塔,让你刘老师去搬,大男人该干体力活。”
刘老师起身搬碎瓦片去了。
陈老师边干边对香兰说:“我们要砌四个门洞,到时要从这些门洞放柴火进去,用来烧塔。”
香兰“嗯”了一声,照着陈老师的样子做着。
塔基做好了,刘老师已提来了两箢箕瓦片。陈老师便教香兰,先选那些比较大的瓦片,一块块成品字形叠架。
香兰不敢随便动手,她一边给陈老师选着瓦片,一边看着怎么叠架。不一会儿,她看懂了,就是每两块瓦片上叠一块,这样一圈圈叠起来,所有的瓦片便都相互连接着,支撑着。
香兰跟着陈老师像喜鹊造窝一样,认真细致地将一块块瓦片错落有致地叠砌着。塔身一层层慢慢升高,而且一圈圈地缩小。
临近中午,一座一米多高的圆锥形的宝塔建成了。
(五)
西边的山岭还笼罩着夕阳的余晖,那圆圆的月亮,便急不可耐地从东方天边升了起来。
而这时,香兰忽然看到她的十多个同学,一齐欢笑着跑到学校来了。
香兰拉着和她相处最好的同学鲜菊,惊讶地说:“你们怎么来了?”
鲜菊狡黠地笑着:“这是秘密,不能说。”
香兰有点儿不高兴,问旁边的叶青,叶青很神气地不紧不慢说:“是陈老师邀请我们来的。”
鲜菊便晃着香兰的手说:“不生气啦,我们是来和陈老师一起过节的,不许你独享贵宾待遇哟。”
陈老师听到同学们的欢笑声,忙和刘老师走出屋来,笑着说:“欢迎,欢迎同学们。”
同学们拥上去,异口同声地叫着:“陈老师好,刘老师好!”
陈老师说着:“好,好。”便叫大家先参观了宝塔,然后,安排大家搬出几张课桌,摆在小操坪上。又叫香兰进屋去帮刘老师拿果品。
香兰看见刘老师从早上带来的几个袋子里,拿出了苹果、香蕉、月饼,还有花生和瓜子。香兰觉得老师弄得太丰盛了。
当香兰跟着刘老师将这些果品摆放到课桌上时,同学们都“哇塞”叫起来。
天空渐渐变成了深蓝色,皎洁的圆月也越升越高,整个大地都沐浴在一片柔和的银光之中。
这时,陈老师大声地说:“今天是中秋节,我和刘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赏月,吃月饼,特别是还有一个大家没有玩过的节目——烧宝塔。大家尽情吃,尽情玩。中秋晚会现在开始,烧塔!”
“哦,烧塔哟,烧塔哟!”同学们欢呼着,虽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烧塔,但都热烈地拥向那座宝塔。
香兰和刘老师抱来了柴火,从宝塔下的那四个门洞塞进去一些。陈老师则将一枝干枯的松枝和打火机递给香兰。
“香兰,你点火吧。”
“老师……”香兰推让着。
陈老师说:“今晚你是主角,快点吧。”
香兰迟疑了一下,才将松枝点燃,塞进宝塔里。
宝塔里的柴火冒着一缕青烟,一会儿就燃烧起来。
香兰又添了些柴火,当她站起来时,同学们忽然都向着她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鲜菊捧着一个漂亮的蛋糕站在了她的面前。蛋糕上插着十二枝跳跃着火苗的小蜡烛。
香兰怔怔地站着,看着微笑着的陈老师,她蓦然明白了:烧宝塔,跟同学们过一个特别的中秋节,这一切原来都是陈老师精心安排的,就是给香兰她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陈老师走近香兰,满怀慈爱地说:“香兰,许个愿吧。”
香兰已是泪水盈眶。当她正准备吹蜡烛时,刘老师却叫住了她。刘老师走过来将他的手机递给香兰说:“先跟你妈妈说几句话。”
香兰拿着手机,看见了妈妈出现在屏幕上,正对她叫着:“香兰,香兰……”
香兰却不作声。妈妈又关切地叫:“香兰,你在干什么,怎么这么热闹……”
香兰欲言又止。鲜菊却冲着手机大声说:“香兰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 同学们也附和起来:“过中秋节!”
香兰妈妈说:“哦,中秋节,你们好快乐啊。香兰,你怎么不说话,叫声妈妈呀……”
香兰的泪水顺着脸颊流着。
陈老师抚着香兰的肩,说:“傻孩子,跟妈妈说话呀,快叫妈妈,叫啊……”
“妈——”香兰忽然一下扑在陈老师肩头,失声痛哭起来。
手机里香兰妈妈的声音还在响着:“香兰,怎么啦,香兰……”
陈老师从香兰手中拿过手机,关了。
香兰不一阵儿停了哭泣。她抬起头来,抹着眼泪,羞赧一笑,说:“我没事儿。谢谢大家。”说着,径自去给那烧着的宝塔添柴了。
手机又响了起来,陈老师看了看,边往校舍走去,边跟香兰的妈妈通着话。
过了好一阵儿,陈老师走过来,对香兰说:“你妈妈要老师转达,说她对不起你。她给你买了生日礼物,明天就寄给你。”
香兰很认真地往宝塔里添着柴火,只轻声说着:“谢谢老师。”
陈老师看着香兰被火光映红的脸上,神情很平和,才轻轻地吁了口气。
(六)
圆锥形的宝塔有如烟囱一样抽风,那一块块瓦片叠砌形成的一个个孔眼,也纷纷吐着妖娆的火苗。
香兰将地上最后几块木柴添入塔内后,便走到陈老师身边,亲昵地挽着陈老师的手。陈老师正为香兰这突然的举动感到意外时,香兰便大声向同学们说:“我们欢迎陈老师和刘老师唱首歌吧。”
正坐在那里剥花生的刘老师慌忙说:“我免啦,请同学们别让我出丑了。”
陈老师则笑着说:“唱什么呢。”
香兰对大家说:“你们不知道,陈老师有首歌唱得特别好听,我们就欢迎陈老师唱这首吧。”
同学们叫着“好”,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陈老师说:“是首老歌了,一些歌词都不记得了,老师就给你们唱几句吧。”陈老师清了清嗓子,便舒缓而深情地唱起来。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同学们一下子就被陈老师的歌声感染了,大家随着那优美的旋律,有节奏地轻轻拍着手。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陈老师的歌声停下来了。校园里一时静静的,大家还沉浸在陈老师的歌声所带来的那份情境之中。
宝塔内的柴火已燃透了,变成了一堆红红的炭火,依然热烈灼灼。而那宝塔,香兰这时定睛一看,不由激动地叫了起来:“红宝塔!快看,宝塔红了!”
大家一惊,都看着那宝塔。
果真,宝塔的每一块瓦片都红了,整个宝塔已是通红透亮。
同学们都激动不已地欢呼起来:“红宝塔!红宝塔……”
而香兰则幸福地依偎着陈老师,心里说着:“谢谢老师,谢谢您给了我一座红宝塔。”
晚饭后,香兰照例跟着陈老师在田野上散步。
天气已经比先前凉快了许多,田野上的稻谷也已是一片金黄。香兰知道,秋天来了。一阵阵凉爽的山风吹来,山坡上渐渐泛黄的树叶簌簌地飘落而下,溪边的芦苇擎着初出的白色花穗在摇曳曼舞,田野上缥缈着淡蓝色的烟雾,草丛里的虫儿们以多声部的唧唧鸣唱,完全取代了夏蝉们的锐声聒噪……香兰便觉得,秋天是随着这一阵阵凉风,有声有色地到来的。
香兰跟着陈老师不紧不慢地走着。一钩新月已挂在了蓝色的天幕上,陈老师停了下来,对香兰说:“月亮圆了的时候,中秋节就到了。香兰,我们今年要过一个特别的、有趣的中秋节。”
香兰看着那弯弯的月牙儿,觉得很美,但她对过中秋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所以对陈老师说的,不知怎样回答。
陈老师接着说:“想起来,像你那么大的时候,我们中秋节过得真快乐呀!”
陈老师充满了感慨。“那时候,我们还常常唱着一首歌。那歌写得真好呀。”陈老师兴奋地说着,不禁轻声地唱了起来: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香兰认真听着陈老师的歌唱,她从来没有听过老师唱过这么好听的歌。可正听得入迷,陈老师的歌声却忽然停止了。
香兰疑惑地看着陈老师:“老师,你再唱下去呀。”
陈老师笑着说:“很久没唱了,有些不记得了。”她伸手揽着香兰的肩膀:“中秋节晚上再唱。现在我们该回去了。”
香兰便依偎着陈老师往学校走去。
(二)
山村的秋夜是静谧而安闲的。
陈老师和香兰回到学校,在宿舍里各自看了一阵书后,便早早地睡下了。
香兰静静地躺在床上,却许久也没有睡着。屋外那“唧唧”的虫鸣,“瑟瑟”的风声,还有“潺潺”的溪水声,她都听得那么真切,那么清晰。她知道,那条溪水就是从连云山上流下来的。
香兰的家就在连云山的半山腰里,离学校有十多里山路。香兰的父母都在南方打工,每年只回来一次,她跟着爷爷长大,到七岁多了才来上学。刚开始的时候,爷爷早上送她一程,中午让她自己带饭在学校吃,下午爷爷又来接她一程。到第二年,爷爷因身体不好不能接送她了,她就一个人在这山路上来回跑着。
第三年,陈老师对她说:“香兰,你每天这样走太累了。以后周一到周五,你就陪老师一起住校吧。”
陈老师用了一个“陪”字,而且跟香兰解释说,她女儿到广州上大学去了,她丈夫刘老师又在三十里外的镇中学教书,家里要操心的事少了,她便决定住校。但她一个人又太寂寞,就想让香兰跟她做个伴儿。
当时快满十岁的香兰已经很懂事了。她心里清楚,不是她陪陈老师住校,而是陈老师用这种方式来关心她,照顾她。
香兰便跟着陈老师住进了山村小学校。两年多来,香兰除了放假回去陪爷爷以外,其余时间都是跟陈老师一起生活着。陈老师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尤其是那份她过去很少享受的母爱。
香兰想着这些,心底里不由默默地叫了一声:“妈妈。”
而这时,天空传来一阵“嘎——嘎——”的雁叫声。香兰听陈老师讲过,南去的大雁每年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片天空,那领头的雁不时发出几声高亢的鸣叫,鼓励着群雁一齐振翅向千里之外飞去。
香兰忽然想着大雁飞向的南方,是否就是父母亲打工的地方呢。
香兰的心绪便不由随着远去的雁叫声,飞向远方。
(三)
第二天晚饭后,陈老师说:“香兰,从今晚开始,我们就要为中秋节的活动做准备了。”
香兰答应一声:“好”。
陈老师有点不悦地说:“你呀,就只会说‘好’。”陈老师觉得香兰聪明懂事,诚实勤快,就只一点不好,不太爱说话,用一个词评价是“内向”。陈老师常常有意反逼她多说话,比如这中秋节到底有什么活动,陈老师一直没有说出来,就想让香兰多问。可这孩子偏偏不问,对老师让她做的事,一如既往地只说一个字——“好”。
陈老师学着香兰的口吻,笑道:“好。我们出发。”
香兰不好意思地微微一笑,然后跟着陈老师出了学校,穿过一片稻田,来到山坡下一栋倒塌了半边的旧屋前。
香兰知道,这是村上方爷爷家的老屋。他们一家去年搬到新楼房住了,这老屋就闲置下来,而今年春天的一场暴雨又将它冲垮了一半。
站在这旧屋前,陈老师指点着地上的老式砖块和灰黑的碎瓦片说:“我们要将它们搬一些回去。”
香兰这回开口问了:“搬它们做什么用呢?”
陈老师说:“我们要用它们砌一座塔,一座宝塔。”
“砌一座宝塔?”香兰不解,她从书本上和电视上看到过北京的白塔,西安的大雁塔,还有延安的宝塔……可陈老师说的宝塔是什么样子的,它跟中秋节又有什么关系呢?
陈老师将所要砌的宝塔描述了一番,又解释说,中秋节和端午节一样都是传统节日,就像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中秋节要烧宝塔吃月饼和赏明月,都是传统的习俗。
香兰还是觉得比较模糊。
陈老师去方爷爷家借来了箢箕和扁担,然后,便叫香兰挑拣那些大一点儿的碎瓦片,装到箢箕里。
不一会儿,她们便装满了两箢箕的碎瓦片,香兰抢先拿起扁担,说:“我来挑。”
陈老师看着她,没做声,心想,香兰从小就跟着爷爷干农活,十岁就能挑四五十斤的担子,现在快十二岁了,力气比以前更大了。但陈老师看着这两箢箕的碎瓦片,估计有七八十斤重,不由担心香兰力所不能。
香兰将扁担放在肩上,身子微蹲着,往上一使劲儿,将两箢箕瓦片挑起来了。
陈老师看见香兰的脸都涨红了,忙叫着:“快放下!” 香兰将担子放下了。陈老师接过扁担,挑起来试试,觉得比她估算的还要重,也赶快放下了。
“你这孩子,”陈老师抚摸着香兰的肩,“疼吧,看看伤了没有……”
陈老师准备解开香兰的衣领看看,但香兰不让,忙说:“我不疼,真的不疼。”
陈老师叹息着:“是老师不知轻重。”停了一下,又认真说:“香兰,以后也不许这样冒失了。”
陈老师将箢箕里的碎瓦片卸掉几乎一半,说:“香兰,今天第一担瓦片由老师挑,明天再由你挑啦。”
香兰点了点头,跟着陈老师返回学校。
(四)
接下来的每天晚饭后,香兰和陈老师都去方爷爷家的旧屋处挑碎瓦片。直到学校小操坪的旁边有了一堆小山似的瓦片,她们又挑了十多块旧砖。这时,天上的月亮也开始饱满起来,陈老师便说,不挑了,瓦片够了,可以砌一座大宝塔了。
学校里的两棵桂花树,一夜之间竟开满了金黄色的花朵,小小的校园便沉浸在一种浓香里。
中秋节便随着这浓香来了。
吃过早饭,陈老师兴奋地说:“香兰,我们现在开始砌宝塔啦。”
同学们都放中秋假了,学校里很安静。香兰这时才明白,陈老师等到今天才开始砌宝塔,是免得同学们干扰或者毁坏。
香兰仍然是说声“好”,跟着陈老师来到那堆砖瓦前。
陈老师领着她先将砖块搬到操坪的中间,然后将它们围成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圆圈。
这时,陈老师的丈夫刘老师骑着一辆摩托来了,他将带来的几袋子东西提到屋里后,马上笑眯眯地跑过来帮忙。
刘老师看着地上用砖块铺砌的塔基,说:“不对呀,你们没有留出门洞。”
陈老师连忙说:“是呀,怎么忘记了。幸好你及时来了。”说着,便拆了塔基。
刘老师也蹲下来,和陈老师一起重新铺砌塔基。
香兰在一旁不知该做什么,就说:“我去搬瓦片。”
陈老师抬起头忙说:“你来学着砌塔,让你刘老师去搬,大男人该干体力活。”
刘老师起身搬碎瓦片去了。
陈老师边干边对香兰说:“我们要砌四个门洞,到时要从这些门洞放柴火进去,用来烧塔。”
香兰“嗯”了一声,照着陈老师的样子做着。
塔基做好了,刘老师已提来了两箢箕瓦片。陈老师便教香兰,先选那些比较大的瓦片,一块块成品字形叠架。
香兰不敢随便动手,她一边给陈老师选着瓦片,一边看着怎么叠架。不一会儿,她看懂了,就是每两块瓦片上叠一块,这样一圈圈叠起来,所有的瓦片便都相互连接着,支撑着。
香兰跟着陈老师像喜鹊造窝一样,认真细致地将一块块瓦片错落有致地叠砌着。塔身一层层慢慢升高,而且一圈圈地缩小。
临近中午,一座一米多高的圆锥形的宝塔建成了。
(五)
西边的山岭还笼罩着夕阳的余晖,那圆圆的月亮,便急不可耐地从东方天边升了起来。
而这时,香兰忽然看到她的十多个同学,一齐欢笑着跑到学校来了。
香兰拉着和她相处最好的同学鲜菊,惊讶地说:“你们怎么来了?”
鲜菊狡黠地笑着:“这是秘密,不能说。”
香兰有点儿不高兴,问旁边的叶青,叶青很神气地不紧不慢说:“是陈老师邀请我们来的。”
鲜菊便晃着香兰的手说:“不生气啦,我们是来和陈老师一起过节的,不许你独享贵宾待遇哟。”
陈老师听到同学们的欢笑声,忙和刘老师走出屋来,笑着说:“欢迎,欢迎同学们。”
同学们拥上去,异口同声地叫着:“陈老师好,刘老师好!”
陈老师说着:“好,好。”便叫大家先参观了宝塔,然后,安排大家搬出几张课桌,摆在小操坪上。又叫香兰进屋去帮刘老师拿果品。
香兰看见刘老师从早上带来的几个袋子里,拿出了苹果、香蕉、月饼,还有花生和瓜子。香兰觉得老师弄得太丰盛了。
当香兰跟着刘老师将这些果品摆放到课桌上时,同学们都“哇塞”叫起来。
天空渐渐变成了深蓝色,皎洁的圆月也越升越高,整个大地都沐浴在一片柔和的银光之中。
这时,陈老师大声地说:“今天是中秋节,我和刘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赏月,吃月饼,特别是还有一个大家没有玩过的节目——烧宝塔。大家尽情吃,尽情玩。中秋晚会现在开始,烧塔!”
“哦,烧塔哟,烧塔哟!”同学们欢呼着,虽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烧塔,但都热烈地拥向那座宝塔。
香兰和刘老师抱来了柴火,从宝塔下的那四个门洞塞进去一些。陈老师则将一枝干枯的松枝和打火机递给香兰。
“香兰,你点火吧。”
“老师……”香兰推让着。
陈老师说:“今晚你是主角,快点吧。”
香兰迟疑了一下,才将松枝点燃,塞进宝塔里。
宝塔里的柴火冒着一缕青烟,一会儿就燃烧起来。
香兰又添了些柴火,当她站起来时,同学们忽然都向着她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鲜菊捧着一个漂亮的蛋糕站在了她的面前。蛋糕上插着十二枝跳跃着火苗的小蜡烛。
香兰怔怔地站着,看着微笑着的陈老师,她蓦然明白了:烧宝塔,跟同学们过一个特别的中秋节,这一切原来都是陈老师精心安排的,就是给香兰她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陈老师走近香兰,满怀慈爱地说:“香兰,许个愿吧。”
香兰已是泪水盈眶。当她正准备吹蜡烛时,刘老师却叫住了她。刘老师走过来将他的手机递给香兰说:“先跟你妈妈说几句话。”
香兰拿着手机,看见了妈妈出现在屏幕上,正对她叫着:“香兰,香兰……”
香兰却不作声。妈妈又关切地叫:“香兰,你在干什么,怎么这么热闹……”
香兰欲言又止。鲜菊却冲着手机大声说:“香兰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 同学们也附和起来:“过中秋节!”
香兰妈妈说:“哦,中秋节,你们好快乐啊。香兰,你怎么不说话,叫声妈妈呀……”
香兰的泪水顺着脸颊流着。
陈老师抚着香兰的肩,说:“傻孩子,跟妈妈说话呀,快叫妈妈,叫啊……”
“妈——”香兰忽然一下扑在陈老师肩头,失声痛哭起来。
手机里香兰妈妈的声音还在响着:“香兰,怎么啦,香兰……”
陈老师从香兰手中拿过手机,关了。
香兰不一阵儿停了哭泣。她抬起头来,抹着眼泪,羞赧一笑,说:“我没事儿。谢谢大家。”说着,径自去给那烧着的宝塔添柴了。
手机又响了起来,陈老师看了看,边往校舍走去,边跟香兰的妈妈通着话。
过了好一阵儿,陈老师走过来,对香兰说:“你妈妈要老师转达,说她对不起你。她给你买了生日礼物,明天就寄给你。”
香兰很认真地往宝塔里添着柴火,只轻声说着:“谢谢老师。”
陈老师看着香兰被火光映红的脸上,神情很平和,才轻轻地吁了口气。
(六)
圆锥形的宝塔有如烟囱一样抽风,那一块块瓦片叠砌形成的一个个孔眼,也纷纷吐着妖娆的火苗。
香兰将地上最后几块木柴添入塔内后,便走到陈老师身边,亲昵地挽着陈老师的手。陈老师正为香兰这突然的举动感到意外时,香兰便大声向同学们说:“我们欢迎陈老师和刘老师唱首歌吧。”
正坐在那里剥花生的刘老师慌忙说:“我免啦,请同学们别让我出丑了。”
陈老师则笑着说:“唱什么呢。”
香兰对大家说:“你们不知道,陈老师有首歌唱得特别好听,我们就欢迎陈老师唱这首吧。”
同学们叫着“好”,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陈老师说:“是首老歌了,一些歌词都不记得了,老师就给你们唱几句吧。”陈老师清了清嗓子,便舒缓而深情地唱起来。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同学们一下子就被陈老师的歌声感染了,大家随着那优美的旋律,有节奏地轻轻拍着手。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陈老师的歌声停下来了。校园里一时静静的,大家还沉浸在陈老师的歌声所带来的那份情境之中。
宝塔内的柴火已燃透了,变成了一堆红红的炭火,依然热烈灼灼。而那宝塔,香兰这时定睛一看,不由激动地叫了起来:“红宝塔!快看,宝塔红了!”
大家一惊,都看着那宝塔。
果真,宝塔的每一块瓦片都红了,整个宝塔已是通红透亮。
同学们都激动不已地欢呼起来:“红宝塔!红宝塔……”
而香兰则幸福地依偎着陈老师,心里说着:“谢谢老师,谢谢您给了我一座红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