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心理疏导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的教学目标是发展综合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认真学习,积极学习,培养学生冷静客观的态度,自信乐观的的性格,增强小学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科与心理素质构建结合起来,通过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兴趣,面对小学生容易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学生的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为载体,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语文知识;相关班会;家校合作
小学教师要增强德育教育,巩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小学教师应当促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有效结合,通过结合语文知识、开展相关班会以及进行家校合作的措施,提升心理教学的教学课堂质量。
一、结合语文知识,增强心灵教育素质
所谓“言传身教”指的就是心理品德教育要从自身做起,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心里教化,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在家还应该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多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当代社会物质发展过快,很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学生难以养成家庭美德,所以这也是道德品质教学中一个重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自己与父母、师长和孩子的故事,减少与学生的距离感,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德育教化。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相关图片、音乐,电影片段在最短时间内带领学生回溯历史,体会感情。视觉与听觉等多角度冲击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诗词的兴趣,体会其中深远的内涵,为课堂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这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心里素质,增强了品德建设。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以及课文文字中渗透国学知识,进行阶段性、趣味性、生动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国学传统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行培养,例如学生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些国学经典都可以为学生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这样的语文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好奇心,更重要的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助于促进学生尊老爱幼、孝敬师长、自省自察、知書达理等多种优秀美德与良好心理健康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达到知、情、行、意的有机统一。
二、开展相关班会,提升学生心里素质
心理健康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应该将其落实到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展开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形式,将课本与实际相融合,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比如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的讲述活动,邀请每一位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为大家讲解你遇到过的具有高心理素质的人,也可以讲解身边那些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的人的故事。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为学生放映一些电影,并让学生写下观后感,让学生进行积极高效的讨论。与学生探讨德育的意义,感悟理想对人生的启发作用,学会学习,好好成长,加深学生重视心理健康素质的意识,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进行家校合作,构建校园良好环境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想落实到位,需要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进行家校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家长,努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做好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相关表现。形成学校、班主任、家长的三方合力,定会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提升综合素养,构建校园良好环境。
一切教育都是爱的教育,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要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最认真的教学,最无私的奉献精神陪伴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例如,在一些农村家庭,因为经济较落后,出现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变成“留守儿童”的状况,所以有个别学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小学教师应该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鼓励学生与家长进行更多的活动,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进行家校合作可以构建校园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快乐,收获自信,感受轻松愉悦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结合语文知识开展相关班会以及进行家校合作,使学生重视心理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过程性的教学任务,教师要走好各项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推进家校联合。
参考文献:
[1]高书雅.如何做好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125.
[2]张丽.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心理,2018(1):63-64.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语文知识;相关班会;家校合作
小学教师要增强德育教育,巩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小学教师应当促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有效结合,通过结合语文知识、开展相关班会以及进行家校合作的措施,提升心理教学的教学课堂质量。
一、结合语文知识,增强心灵教育素质
所谓“言传身教”指的就是心理品德教育要从自身做起,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心里教化,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在家还应该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多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当代社会物质发展过快,很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学生难以养成家庭美德,所以这也是道德品质教学中一个重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自己与父母、师长和孩子的故事,减少与学生的距离感,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德育教化。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相关图片、音乐,电影片段在最短时间内带领学生回溯历史,体会感情。视觉与听觉等多角度冲击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诗词的兴趣,体会其中深远的内涵,为课堂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这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心里素质,增强了品德建设。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以及课文文字中渗透国学知识,进行阶段性、趣味性、生动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国学传统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行培养,例如学生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些国学经典都可以为学生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这样的语文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好奇心,更重要的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助于促进学生尊老爱幼、孝敬师长、自省自察、知書达理等多种优秀美德与良好心理健康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达到知、情、行、意的有机统一。
二、开展相关班会,提升学生心里素质
心理健康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应该将其落实到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展开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形式,将课本与实际相融合,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比如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的讲述活动,邀请每一位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为大家讲解你遇到过的具有高心理素质的人,也可以讲解身边那些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的人的故事。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为学生放映一些电影,并让学生写下观后感,让学生进行积极高效的讨论。与学生探讨德育的意义,感悟理想对人生的启发作用,学会学习,好好成长,加深学生重视心理健康素质的意识,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进行家校合作,构建校园良好环境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想落实到位,需要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进行家校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家长,努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做好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相关表现。形成学校、班主任、家长的三方合力,定会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提升综合素养,构建校园良好环境。
一切教育都是爱的教育,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要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最认真的教学,最无私的奉献精神陪伴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例如,在一些农村家庭,因为经济较落后,出现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变成“留守儿童”的状况,所以有个别学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小学教师应该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鼓励学生与家长进行更多的活动,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进行家校合作可以构建校园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快乐,收获自信,感受轻松愉悦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结合语文知识开展相关班会以及进行家校合作,使学生重视心理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过程性的教学任务,教师要走好各项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推进家校联合。
参考文献:
[1]高书雅.如何做好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125.
[2]张丽.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心理,2018(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