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方言黎族“不落夫家”习惯法的新阐释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杞方言黎族传统上妻子结婚后就回到娘家,一直要到怀孕临产才落夫家。这期间夫妻无同居义务,无忠实义务,无固定家庭住所的选择权。学者们对"不落夫家"的看法不一,包括"母系制度遗留说"、"性自由说"、"劳动力补偿说"以及"恋母惧嫁说"等,主要从女性地位、经济、个人情感的视角来解释这一现象,而没有从婚姻的本质来考虑问题,因此多有偏颇。这种习惯法的主要社会功能有三:一是丈夫考察妻子是否有生育的能力;二是妻子控制生育,考察丈夫;三是妻子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做准备。
其他文献
词汇教学究竟有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否应该有词汇教学的一席之地,这个问题近年来在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背景中引起了学界争议。笔者认
百年来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在激发华侨爱国精神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辛亥记忆在20世纪前期加速了华侨民族精神的合一和民族主义的形成,在日本侵华时期成为华侨支援抗战的
胡塞尔晚期现象学将生活世界理解为一种普全的视域,并以此作为科学批判的基础。自此以后,生活世界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哈贝马斯在批判吸收现代语言哲学的成就基础上,实现了
20世纪第一个10年,梁启超以极大的兴趣创作了近百万言的传记作品,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新旧传记的各种类型;其所开创的中国现代新体评传体式,成为“新文体”家族中社会影响和创作数
现在孩子的课余生活很单一,他们的情感体验不够丰富。而新课程越来越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而乡土文化中寓美于情、以情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