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职业学校;机械基础理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110—01
我们都知道《机械基础》的课程主要是介绍机械中常用的基本原理、运动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职高的学生由于综合知识的基础比较差,对课程内的名词、概念、原理等抽象东西都不太容易理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对一些常用的机构、机械零件、机械转动、轴系部件等运用技能有一个了解,并在认识与了解这些构件与运动原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合理利用工具,进行正确的拆装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后,他的学习不但总是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而且还会主动地获取未知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此,在《机械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1. 巧用“趣”字。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少不了一个“趣”字。“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带领学生学习“槽轮机构”时,我借用了学生都熟悉的电影放映机,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所以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等等。电影学生都看过,但是运作原理学生却不甚了解,学生听到这些相关的内容兴趣自然就提起来了,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2. 巧用“奇”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会采用比较新奇的教学方法,因为“奇”是学习动力,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所以,在学习“变速机构”时,我把学生熟悉的素材用新奇的方法讲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如,我给学生介绍驾驶员根据路况掌握汽车行驶或快或慢的速度;倒车时,是如何通过拨杆的操作,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和转向。学生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恍然大悟,这些内容不但使学生觉得新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3. 巧用“疑”字。设置难点或者疑问也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教学过程,能调动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带着解疑的需要,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在学习中思考、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或者技巧。比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我问学生:“骑自行车倒转踏板时自行车为什么不倒行?”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对以后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提起兴趣,力求在听讲中获得有力的证明,增加自己的知识。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但是如何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并让这种动力不断地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与拓展,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把听、说、读、写等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达到我们教学的要求。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 把理论放到生活中去实践,才能学有所用。我们通过书本学习了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可是你不把这些理论知识放到实际中去实践,它就永远只是一些条条框框的理论,是书本上的生涩、枯燥的所谓的知识,不能为我们所用。所以,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虽然学生记住了概念的大意,却还是一知半解。于是我结合生活,把生涩的概念跟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放在一起来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2. 现场参观教学,增长学生的见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样可以使學生真实地接触到实际事物,也可以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可触可感的学习过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完曲柄摇杆机构后,为了让学生对曲柄摇杆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我就组织学生到工厂去参观,让学生认真观察往复式运输机、牛头刨床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这样的参观学习,不但升华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些机械运用的原理,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任务是为国家输送技术型、综合型、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大纲,紧扣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使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以后的不断学习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110—01
我们都知道《机械基础》的课程主要是介绍机械中常用的基本原理、运动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职高的学生由于综合知识的基础比较差,对课程内的名词、概念、原理等抽象东西都不太容易理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对一些常用的机构、机械零件、机械转动、轴系部件等运用技能有一个了解,并在认识与了解这些构件与运动原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合理利用工具,进行正确的拆装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后,他的学习不但总是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而且还会主动地获取未知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此,在《机械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1. 巧用“趣”字。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少不了一个“趣”字。“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带领学生学习“槽轮机构”时,我借用了学生都熟悉的电影放映机,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所以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等等。电影学生都看过,但是运作原理学生却不甚了解,学生听到这些相关的内容兴趣自然就提起来了,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2. 巧用“奇”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会采用比较新奇的教学方法,因为“奇”是学习动力,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所以,在学习“变速机构”时,我把学生熟悉的素材用新奇的方法讲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如,我给学生介绍驾驶员根据路况掌握汽车行驶或快或慢的速度;倒车时,是如何通过拨杆的操作,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和转向。学生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恍然大悟,这些内容不但使学生觉得新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3. 巧用“疑”字。设置难点或者疑问也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教学过程,能调动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带着解疑的需要,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在学习中思考、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或者技巧。比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我问学生:“骑自行车倒转踏板时自行车为什么不倒行?”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对以后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提起兴趣,力求在听讲中获得有力的证明,增加自己的知识。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但是如何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并让这种动力不断地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与拓展,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把听、说、读、写等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达到我们教学的要求。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 把理论放到生活中去实践,才能学有所用。我们通过书本学习了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可是你不把这些理论知识放到实际中去实践,它就永远只是一些条条框框的理论,是书本上的生涩、枯燥的所谓的知识,不能为我们所用。所以,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虽然学生记住了概念的大意,却还是一知半解。于是我结合生活,把生涩的概念跟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放在一起来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2. 现场参观教学,增长学生的见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样可以使學生真实地接触到实际事物,也可以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可触可感的学习过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完曲柄摇杆机构后,为了让学生对曲柄摇杆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我就组织学生到工厂去参观,让学生认真观察往复式运输机、牛头刨床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这样的参观学习,不但升华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些机械运用的原理,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任务是为国家输送技术型、综合型、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大纲,紧扣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使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以后的不断学习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