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上海曾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基地,也是孕育和产生中国民族企业资本大家的摇篮。民国初年,在“振兴中华 实业救国”的方针政策号召下,上海滩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资本家,涉及纺织、金融、进出口贸易等经济领域,同时也造就出了许多的资本家名人,著名的爱国实业大王刘鸿生便是其中之一。刘鸿生不仅是火柴大王,也是煤炭大王、水泥大王。在火柴业领域,大名鼎鼎的刘鸿生与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的故事,更是中国民族火柴工业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本文拟通过一些少见的实物单证及相关图片,大体展示出一家民国时期的上海中小规模火柴生产制造商——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火公司)的相关历史痕迹。
大半个市场都归它
上海火柴工业初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初设厂的是燮昌火柴厂,尔后有荧昌、裕昌、华氏等。当时的火柴主要依赖进口,为了同洋火厂商竞争,民国十八年(1929年)11月22日,全国各地52家火柴厂商会集上海,联合成立了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选举刘鸿生为主席。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鸿生、荧昌、中华三大火柴厂家合并,联合成立了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刘鸿生任总经理。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成立后,又快速兼并了九江裕生火柴厂、汉口燮昌火柴厂、芜湖大昌火柴厂、扬州耀华火柴厂等火柴企业,强强联合组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集团,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火柴制造厂商。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大中华生产的火柴已占据了大半个中国火柴市场,加上国内其他火柴企业的火柴产销,国人基本上使用的已是国产火柴了。此时期中国制造的安全优质火柴也出口到南洋各地,成为南洋市场上瑞典、日本火柴的强劲对手。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大中华生产的飞轮、名烟、金鸡、金鼠、仙鹤、五蝠、双斧等七大国产品牌火柴集中亮相于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声誉,名扬中外。而此时期也是国产火柴品牌争相斗艳的黄金时段。
抗日战争结束后,上海火柴业一度发展到28户。解放初期,上海火柴工厂有19户,后因产品供过于求而相继停工歇业,至1950年时仅存9户,其中梗片厂占4户。1956年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上海火柴业通过改组,有正丰、荧昌、黎明、大明、华光等5家火柴厂。至1958年,黎明并入康元玩具厂,大明并入协昌缝纫机厂,正丰改为上海塑料制品三厂,荧昌并入华光。尔后华光成为了上海生产火柴的独家工厂。至1966年,华光火柴厂改名为上海火柴厂。
从1952年开始,火柴被列为计划管理商品,国家对火柴所需原料实行计划分配,国营商业对火柴实行全部包销。又根据火柴属危险品不宜长途运输以及木材原料资源适合地产地销的特点,特制定了“经营自给”的方针。因上海火柴的生产与销售有着良好的基础,在一定时期内上海生产的火柴除了自给外,还多数销往外地,最多的时候曾供应全国的18个主要省市。
元老沈星德啥来路
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中国火柴厂,创立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最初建厂时在上海闸北,董事长沈星德。为了抵御日本、瑞典等国洋货的冲击,包括与国内同行业间的相互竞争,并尽快充实资本做大做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时任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协理沈星德与沈祺祥等人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沈星德任公司总经理。“八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该工厂及机械被日军炸毁严重,被迫停产,此阶段似曾租用过上海大陆银行三楼办公;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又在曹家渡另建新厂,同年9月落成,当时的资本金为国币12万元,沈星德任公司董事长。
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开始发行股票,此时资本金已增至国币24万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资本金增至国币72万元,同年又增到600万元。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中火公司资本金再度增加到国币1500万元。历经几度增资扩股后,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时,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竞争力,这在当时的上海中小型火柴厂商中排名可算是靠前的了,其产品镇江牌、鸿福牌、月鹅牌和明星牌等安全火柴分别销往华北、东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和京沪铁路沿线的各大中城市与乡村等。中国股票博物馆收藏有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1日所发行的最初一组壹股、拾股、伍拾股面值的股票,印制精美,现在是难得稀见的收藏珍品。此外,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曾在不同时期生产过多种牌号的火柴,据笔者了解到的即有:猴桃、红壳、天鹅、蜂王、抗敌、明星、鸿福、镇江、多子、双喜等,其中明星牌、高而富牌等较为出名。
沈星德曾在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正裕烟号(专营旱烟)、德大生烟号(主营卷烟)工作过,因多年从事烟草经营,沈星德积累起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经营的卷烟十分畅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沈星德当选为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仍以金鼠牌和美丽牌卷烟为主。
烟火联姻抵制洋货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利用火柴商标为香烟作广告宣传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
当时上海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与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决定采用华成生产的“美丽”牌香烟烟标图案及文字作为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生产的火柴火花图案,联袂以烟和火“联姻”来共同抵制洋货,并肩振兴民族火柴和卷烟工业。此举不仅开创了我国火柴工业与烟草企业联袂推出系列化产品的先河,更使“美丽”牌香烟和“美丽”牌火柴名噪一时。自此之后,国内众多的烟草公司与火柴企业纷纷效仿,成为一种营销香烟火柴的时尚方式,而各种款式的配烟火柴也开始层出不穷,行话“烟火不分家”曾成为一句时髦的流行语。
同样,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也有一款配烟火柴令人回味。高尔夫球是20世纪初引入到我国的舶来品。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成立了高尔夫球游戏中心;同年,中、英、美商人合办高尔夫球俱乐部。高尔夫也被称之为“贵族运动”,有趣的是当时国人将高尔夫意译为“高而富”。中国大东南烟公司创办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当时只专门生产白兰地牌高档烟以及蓝色高而富牌中档烟和红色高而富牌低档烟,高而富牌卷烟曾一直生产到公私合营时期。在继美丽牌香烟和美丽牌火柴联姻之后不久,中火公司即为高而富牌卷烟配套出品了“高而富”牌配烟火柴,画面主图为一年轻时尚女子,双手持握球杆,正准备挥杆开球;而该配烟火柴原是用于赠送给购买“高而富”牌香烟客户的,因火柴画面时尚靓丽,很受顾客的青睐,其销量不言而喻。 永远告别历史舞台
安徽芜湖最早的火柴厂是大昌火柴厂,于民国八年(1919年)7月创立,系芜湖火柴厂前身,曾被上海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兼并。至1951年时命名为芜湖市公营火柴厂。国家“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至1957年),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此时候的上海公私合营中国火柴厂内迁至芜湖,与该厂合并之后,改名为公私合营芜湖火柴厂,从此中火公司永远告别了其历史舞台。
1958年,芜湖火柴厂在并入屯溪梗片厂后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中型火柴厂。然而,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火柴行业却遭遇到了市场各种廉价打火机的致命打击,加之现代生活用品的日新月异和更新换代,火柴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故同全国大大小小的众多火柴厂家处境一样,难于转向,芜湖火柴厂接踵而来的命运也是生产滞销、亏损、直至破产,拖延到2001年,安徽省芜湖火柴厂已不存在。
综上所述,笔者拟几点个人推论,作为本文的结尾。
一、关于称谓方面,全称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最初其前身称之为中国火柴厂(注:笔者认为更确切地称呼应为上海中国火柴厂,此种理解可参考早期各地方火柴厂的名称称呼形式)。民国时期最多称呼和最常使用的是中国火柴公司,也多简称中火。上海解放初期,一般仍称其为中火公司,实际上已改为中国火柴厂,公私合营时全称为公私合营中国火柴厂。可以简言之:解放前称为中国火柴公司,解放后称为中国火柴厂。笔者想理顺此称谓,一则因为中火公司毕竟属于中小企业,外界对其了解和称呼均有不同;二则当时中火公司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尚有一定知名度,因在公私合营中期突然消失于公众视野,此后便了无踪影被人淡忘,导致后来概念模糊而说不清该如何正确地称谓了。
二、本文图片中的实物单据主要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即民国三十八年或1949年间,这是一个改写中国历史的年代。上海解放当日即实行军管,随后一些旧的不相适应的东西或事物被即时淘汰,相对于那些确须保留下来的诸如文档资料、金融票证等,为体现出在利用或是沿用时与旧时代方面的区别,于纸上加盖或改写有各种内容形式的标记或标识是当时一种普遍现象。
三、上面提到,中火公司于“一五”计划时期间并入公私合营芜湖火柴厂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1950年上海进行公私合营,所示的1951年8月30日中火公司向无锡锡华永记火柴梗片厂采购火柴梗的发票可以佐证中火公司参加到了早期的公私合营运动之中,而在公私合营中期(1956年之前)退出上海遭到淘汰。本文中关于中火公司的这批实物资料,虽然时间跨度不长,但其历史意义很不一般,几乎涉及到了中火公司的增资、扩股、金融、税务等诸多重要方面,并且具有其惟一性,笔者认为系中火公司晚期最后时段的一批历史留存,非常难得。
本文拟通过一些少见的实物单证及相关图片,大体展示出一家民国时期的上海中小规模火柴生产制造商——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火公司)的相关历史痕迹。
大半个市场都归它
上海火柴工业初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初设厂的是燮昌火柴厂,尔后有荧昌、裕昌、华氏等。当时的火柴主要依赖进口,为了同洋火厂商竞争,民国十八年(1929年)11月22日,全国各地52家火柴厂商会集上海,联合成立了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选举刘鸿生为主席。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鸿生、荧昌、中华三大火柴厂家合并,联合成立了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刘鸿生任总经理。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成立后,又快速兼并了九江裕生火柴厂、汉口燮昌火柴厂、芜湖大昌火柴厂、扬州耀华火柴厂等火柴企业,强强联合组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集团,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火柴制造厂商。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大中华生产的火柴已占据了大半个中国火柴市场,加上国内其他火柴企业的火柴产销,国人基本上使用的已是国产火柴了。此时期中国制造的安全优质火柴也出口到南洋各地,成为南洋市场上瑞典、日本火柴的强劲对手。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大中华生产的飞轮、名烟、金鸡、金鼠、仙鹤、五蝠、双斧等七大国产品牌火柴集中亮相于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声誉,名扬中外。而此时期也是国产火柴品牌争相斗艳的黄金时段。
抗日战争结束后,上海火柴业一度发展到28户。解放初期,上海火柴工厂有19户,后因产品供过于求而相继停工歇业,至1950年时仅存9户,其中梗片厂占4户。1956年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上海火柴业通过改组,有正丰、荧昌、黎明、大明、华光等5家火柴厂。至1958年,黎明并入康元玩具厂,大明并入协昌缝纫机厂,正丰改为上海塑料制品三厂,荧昌并入华光。尔后华光成为了上海生产火柴的独家工厂。至1966年,华光火柴厂改名为上海火柴厂。
从1952年开始,火柴被列为计划管理商品,国家对火柴所需原料实行计划分配,国营商业对火柴实行全部包销。又根据火柴属危险品不宜长途运输以及木材原料资源适合地产地销的特点,特制定了“经营自给”的方针。因上海火柴的生产与销售有着良好的基础,在一定时期内上海生产的火柴除了自给外,还多数销往外地,最多的时候曾供应全国的18个主要省市。
元老沈星德啥来路
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中国火柴厂,创立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最初建厂时在上海闸北,董事长沈星德。为了抵御日本、瑞典等国洋货的冲击,包括与国内同行业间的相互竞争,并尽快充实资本做大做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时任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协理沈星德与沈祺祥等人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沈星德任公司总经理。“八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该工厂及机械被日军炸毁严重,被迫停产,此阶段似曾租用过上海大陆银行三楼办公;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又在曹家渡另建新厂,同年9月落成,当时的资本金为国币12万元,沈星德任公司董事长。
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开始发行股票,此时资本金已增至国币24万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资本金增至国币72万元,同年又增到600万元。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中火公司资本金再度增加到国币1500万元。历经几度增资扩股后,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时,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竞争力,这在当时的上海中小型火柴厂商中排名可算是靠前的了,其产品镇江牌、鸿福牌、月鹅牌和明星牌等安全火柴分别销往华北、东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和京沪铁路沿线的各大中城市与乡村等。中国股票博物馆收藏有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1日所发行的最初一组壹股、拾股、伍拾股面值的股票,印制精美,现在是难得稀见的收藏珍品。此外,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曾在不同时期生产过多种牌号的火柴,据笔者了解到的即有:猴桃、红壳、天鹅、蜂王、抗敌、明星、鸿福、镇江、多子、双喜等,其中明星牌、高而富牌等较为出名。
沈星德曾在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正裕烟号(专营旱烟)、德大生烟号(主营卷烟)工作过,因多年从事烟草经营,沈星德积累起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经营的卷烟十分畅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沈星德当选为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仍以金鼠牌和美丽牌卷烟为主。
烟火联姻抵制洋货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利用火柴商标为香烟作广告宣传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
当时上海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与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决定采用华成生产的“美丽”牌香烟烟标图案及文字作为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生产的火柴火花图案,联袂以烟和火“联姻”来共同抵制洋货,并肩振兴民族火柴和卷烟工业。此举不仅开创了我国火柴工业与烟草企业联袂推出系列化产品的先河,更使“美丽”牌香烟和“美丽”牌火柴名噪一时。自此之后,国内众多的烟草公司与火柴企业纷纷效仿,成为一种营销香烟火柴的时尚方式,而各种款式的配烟火柴也开始层出不穷,行话“烟火不分家”曾成为一句时髦的流行语。
同样,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也有一款配烟火柴令人回味。高尔夫球是20世纪初引入到我国的舶来品。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成立了高尔夫球游戏中心;同年,中、英、美商人合办高尔夫球俱乐部。高尔夫也被称之为“贵族运动”,有趣的是当时国人将高尔夫意译为“高而富”。中国大东南烟公司创办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当时只专门生产白兰地牌高档烟以及蓝色高而富牌中档烟和红色高而富牌低档烟,高而富牌卷烟曾一直生产到公私合营时期。在继美丽牌香烟和美丽牌火柴联姻之后不久,中火公司即为高而富牌卷烟配套出品了“高而富”牌配烟火柴,画面主图为一年轻时尚女子,双手持握球杆,正准备挥杆开球;而该配烟火柴原是用于赠送给购买“高而富”牌香烟客户的,因火柴画面时尚靓丽,很受顾客的青睐,其销量不言而喻。 永远告别历史舞台
安徽芜湖最早的火柴厂是大昌火柴厂,于民国八年(1919年)7月创立,系芜湖火柴厂前身,曾被上海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兼并。至1951年时命名为芜湖市公营火柴厂。国家“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至1957年),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此时候的上海公私合营中国火柴厂内迁至芜湖,与该厂合并之后,改名为公私合营芜湖火柴厂,从此中火公司永远告别了其历史舞台。
1958年,芜湖火柴厂在并入屯溪梗片厂后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中型火柴厂。然而,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火柴行业却遭遇到了市场各种廉价打火机的致命打击,加之现代生活用品的日新月异和更新换代,火柴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故同全国大大小小的众多火柴厂家处境一样,难于转向,芜湖火柴厂接踵而来的命运也是生产滞销、亏损、直至破产,拖延到2001年,安徽省芜湖火柴厂已不存在。
综上所述,笔者拟几点个人推论,作为本文的结尾。
一、关于称谓方面,全称中国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最初其前身称之为中国火柴厂(注:笔者认为更确切地称呼应为上海中国火柴厂,此种理解可参考早期各地方火柴厂的名称称呼形式)。民国时期最多称呼和最常使用的是中国火柴公司,也多简称中火。上海解放初期,一般仍称其为中火公司,实际上已改为中国火柴厂,公私合营时全称为公私合营中国火柴厂。可以简言之:解放前称为中国火柴公司,解放后称为中国火柴厂。笔者想理顺此称谓,一则因为中火公司毕竟属于中小企业,外界对其了解和称呼均有不同;二则当时中火公司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尚有一定知名度,因在公私合营中期突然消失于公众视野,此后便了无踪影被人淡忘,导致后来概念模糊而说不清该如何正确地称谓了。
二、本文图片中的实物单据主要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即民国三十八年或1949年间,这是一个改写中国历史的年代。上海解放当日即实行军管,随后一些旧的不相适应的东西或事物被即时淘汰,相对于那些确须保留下来的诸如文档资料、金融票证等,为体现出在利用或是沿用时与旧时代方面的区别,于纸上加盖或改写有各种内容形式的标记或标识是当时一种普遍现象。
三、上面提到,中火公司于“一五”计划时期间并入公私合营芜湖火柴厂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1950年上海进行公私合营,所示的1951年8月30日中火公司向无锡锡华永记火柴梗片厂采购火柴梗的发票可以佐证中火公司参加到了早期的公私合营运动之中,而在公私合营中期(1956年之前)退出上海遭到淘汰。本文中关于中火公司的这批实物资料,虽然时间跨度不长,但其历史意义很不一般,几乎涉及到了中火公司的增资、扩股、金融、税务等诸多重要方面,并且具有其惟一性,笔者认为系中火公司晚期最后时段的一批历史留存,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