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也好“色”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邢瓷类银”、“邢瓷类雪”的色调形容,唐人李肇《国史补》中又有“内丘白瓷瓯”的关于白瓷器的描述,唐代元稹《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中还有“烘透内丘瓶”的关于透影白瓷记载。这些都是唐人对邢窑的赞誉与评价,当然,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邢窑是白瓷的代表。
  然而,从实际的考古发掘材料来看,邢窑对于中国陶瓷的影响还不止于其为白瓷的缔造者。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在临城、内丘发现多处窑址,当这些窑址被确认为是历史上的唐代邢窑所在地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当地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
  出人意料的是,先前很少人知道的青釉、黑釉、酱釉、黄釉、棕红釉、绿釉等器物,与白釉瓷一起纷纷面世。这充分展现了邢窑陶瓷丰富的釉装饰艺术和清新活泼的施釉技巧,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这一北方白瓷名窑曾经的欣欣向荣与朝气勃发。邢窑陶瓷装饰艺术中的釉色如此丰富,真是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去认识这个曾以白瓷名垂青史的历史名窑。
  辉煌的白釉
  白釉是邢窑最重要的高温釉品种,出现于北朝时期。北朝的白釉瓷显然处于初创期,由于刚刚脱胎于青釉瓷器,故而胎质粗、釉色杂、白度低,多数釉色白中泛青。如果说当时的白釉瓷是青白釉,可能更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也似乎更恰当,因此有专家将其定名为“原始白瓷”。
  这时的白釉瓷器只有碗、高足盘和罐等简单的造型。为了遮盖胎质的粗糙与胎体的颜色,有的瓷胎上还施有白色化妆土。如邢窑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北朝时期的白釉高足盘,高7.3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9.1厘米。盘为浅式,直口,平底,下为喇叭状高足。胎表施白色化妆土不及底,半透明状的白釉亦不及底。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施有白色化妆土的釉面洁白细腻,带有细小开片;未施有白色化妆土的釉面呈灰白色;而露胎处则为浅土黄色。三色一体的天然造化,令这件单调的白釉器物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隋代,邢窑白釉烧造不仅技术成熟,而且出现了“高端”产品。说它成熟,是指这时瓷胎细腻,釉色洁白,产量增加,造型也丰富多了。除了碗、罐、盘、盆、钵、杯、壶这些日常生活用具外,还出现了砚台类的文具和小动物类的玩具,足以说明白釉瓷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程度。
  说它“高端”,是指这时出现了透光白瓷。这种白瓷似乎有点像时下正流行的“穿越”,它超越了制瓷工艺的时空限制,成为令人叹为观止、极为特殊而又珍奇的品种。如收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隋代白瓷杯,于河北省内丘县城西关北出土,残高8厘米,口径10.2厘米,胎釉极为细腻洁白,不仅具有玲珑透彻的特点,而且遮光而视,无论液体或物体均能透影可见。这种透光白瓷由于烧造难度极大,故而产量极低,目前也只发现数例。
  到了唐代,随着整个国家的强大与繁荣,邢窑的瓷业生产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李肇在《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文献上的记载恰恰得到了窑址发掘的证实。目前发现,唐代邢窑烧造白釉瓷器的窑址跨州连郡,规模十分庞大。从窑址或墓葬中出土的白釉瓷器看,既有碗、盘、杯、钵、盆、壶、罐、瓶、唾盂等日常生活器皿,也有玩具、文玩等用品,还有净瓶、佛珠、塔式罐这类与佛教、丧葬等文化有关的用器。如现收藏于河北省临城县文物保管所的一件唐代白釉带托塔形盖罐,1984年出土于河北省临城县射兽村唐墓,高59厘米,底径19厘米,由基座、罐体和罐盖组成。塔式罐应是佛教文化与丧葬文化的结合产物,而邢窑所产的各式塔式罐为今天的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丧葬文化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资料。
  这时的白釉瓷器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用具,受到了各个阶层的青睐与喜爱。尤其是精美之作,不但被官府列为贵品,还大量运往京师,甚至成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热门商品输往海外。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阿拉伯人编写的《印度中国见闻录》中,就记载了阿拉伯商人苏林曼(Suleinman)对中国瓷器的赞誉,原话说:“中国人持有白色黏土制作的碗,它像玻璃一样,可以看见里面盛的液体。”另外,唐代沉船中也往往发现有邢窑白釉瓷器,如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水了一批邢窑白釉瓷器,从带有“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的一件长沙窑碗,可知这批白釉瓷器生产于9世纪上半叶。亦可证之,唐代晚期,邢窑仍在盛烧,且为外销瓷的重要组合商品之一。
  五代以后,邢窑白瓷的生产受战乱的摧残与优质原料枯竭的影响,质量明显下降,规模骤缩。但邢窑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和环境变化继续烧造。宋金时期,因受临近地区定窑与井陉窑影响较大,故自身独特的风格不复存在。
  稚拙的青釉
  相对于南方青釉瓷器的悠久历史与完美工艺,邢窑的青釉瓷器则是起步晚、技术稚拙。从传续脉络看,邢窑的青釉技术应是源于南方越窑,但由于制瓷原料的不同、烧造环境的改变,邢窑青釉与越窑青釉有着明显的区别,并开启了属于它自己的新的发展道路。
  北朝时期,邢窑窑火初燃,烧造出了青釉瓷器。因是刚刚创烧,故做工较为原始,修坯较为粗糙,釉面虽青翠晶透,但缺乏南朝青瓷幽玄深邃的气质。从窑址出土资料看,北朝时期的邢窑青釉瓷器多为灰胎,胎体厚重。其釉面青绿肥厚,带有开片。为打破造型的单调,也有个别器物带有简单的装饰。
  隋代,由于市场方向标的强大作用,邢窑白釉瓷器异军突起,青釉产量则大大减少,做工也不及以往。而到了唐代,邢窑青釉虽仍有烧造,但做工更加粗糙,并渐渐为黄釉瓷所取代。
  跨越多个朝代的黑釉
  邢窑虽然以白釉瓷器著称于世,但它的黑釉产品同样精美绝伦。随着烧瓷技术的进步,邢窑工匠们掌握了烧造黑釉瓷器的方法,即将青釉中的氧化铁含量提高到8%左右,瓷器的釉面就呈现出黑色。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至迟在东汉时就能烧制黑釉瓷器了。东晋南朝时期,以浙江德清窑烧造的黑釉瓷器为楷模,釉面光泽,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隋唐时期,北方能够烧造黑釉瓷器的窑场逐渐增多,如山东的淄博窑、陕西的黄堡窑、河南的巩义窑等。河北的邢窑也是当时生产黑釉瓷器的重要窑场之一。   邢窑的黑釉瓷器出现于隋,发展于唐,延烧于五代,盛烧于宋、金、元时期。与白釉发展脉络稍有不同的是,邢窑黑釉瓷器在隋唐时期产量较低。但值得一提的是,隋代的邢窑已经能够生产黑釉板瓦、筒瓦等建筑用瓷。这些制作精美的黑色建筑用瓷,庄重、典雅、高贵、稀少,应是名门望族或官府衙署的专用瓷。
  唐代以后,邢窑黑釉瓷器产量增加,一般胎质较粗,胎体厚重,以民用生活用瓷为主,精品高档瓷则不多见。
  并不华丽的酱釉
  酱釉同青釉、黑釉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窑场所烧造的酱釉瓷器也各不相同,自成体系。东汉晚期,酱釉瓷器出现在南方江浙地区,两晋时期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以北贾璧窑为代表的北方瓷窑也开始烧造酱釉瓷,隋、唐以后,酱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唐代的黄堡窑、邢窑、巩义窑和宋金时期的定窑、耀州窑、当阳峪窑等均堪称其楷模。
  从邢窑窑址发掘资料看,酱釉瓷器在隋代就已出现,唐代生产规模扩大,窑场增多,产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如今在内丘西关、礼堂(步行街)、临城陈刘庄、祁村窑址等处都有出土。发现的器物有钵、罐、瓶等。这些酱釉瓷器,虽然总体呈棕黄色系,但并不色泽一致,而是有的偏赭,有的偏紫,有的偏红,也有的偏褐。它们虽无华丽的装饰,但却以纯正、光润、典雅的釉色成为了邢瓷新宠。
  交融变幻的茶叶末釉
  茶叶末釉其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颇似茶叶细末,因此而得名。一般绿者称茶,黄者称末,二者相互交融,显得古朴清丽。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当时陕西黄堡窑、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等多有烧造。邢窑茶叶末釉产品以现收藏于河北省临城县文物保管所的一件灯笼形罐为代表。此器出土于河北省临城县刘王寨遗址,高9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7.8厘米,整体呈灯笼形。罐身施茶叶末釉,釉面光润,釉色典雅。
  色泽娇艳的黄釉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以“寿州瓷黄”的记载,让人们记住了生产黄釉瓷器的安徽淮南寿州窑,而实际上,唐代生产黄釉瓷器的窑场还有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义窑、密县窑等。
  从烧造工艺上考察,邢窑黄釉有两种:一种是以三价铁离子为着色剂的石灰釉,属高温釉瓷。邢窑的这种高温黄釉瓷,出现于隋代,唐代开始普及生产,基本在初唐时期就取代了传统青釉瓷的地位。第二种是在白色化妆土上施以铁的着色剂,由铅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并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的一种低温釉陶。邢窑的这类低温黄釉陶,较具时代特色与地域风格。
  从发现的实物看,邢窑黄釉瓷造型较为丰富,有玉璧底碗、盘、独流盂、鼓钉纹罐、三足炉、执壶等。如邢窑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唐代黄釉“盈”字款执壶,高12.3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圆唇,短颈,溜肩,鼓腹,饼状实足。通体施黄釉,外底无釉,并阴刻“盈”字款。它虽为釉陶,但制作精美,釉层晶莹,色泽艳丽,尤其惹人喜爱。
  异域风情的绿釉
  绿釉陶在汉代就已较为普及。隋唐时期,邢窑生产的绿釉器物除杯、三足炉等日常生活用品外,墓葬中还出土了带流勺、熨斗、铲、三足釜等明器。
  这些器物的胎上均施有白色化妆土,釉色纯净。它们大多数为素面,不带花纹装饰,但也有少量器物带有刻花、印花或堆塑等装饰。如河北省威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一对绿釉杯,2003年出土于河北省威县侯贯镇后郭固村隋代贵族墓葬。杯的造型均为侈口,深腹,饼形足,器身满饰涡旋纹,具有西方玻璃器装饰风格,明显受到了萨珊和栗特文化的影响。
  造型取胜的棕红釉
  所谓棕红釉,也是今人给出的感官色彩名词,大概是类似棕榈叶枯萎后的颜色吧。邢窑的棕红釉器造型有钵、三足炉、凤首壶等。仔细观察这些器物,就会发现它们的胎上均施有白色化妆土,因此釉色深沉、古朴、匀润。此类器物多为素面,很少有花纹装饰,仅以造型取胜。
  如邢窑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凤首壶,广口略外侈,颈略长,深腹,平底,鸟形短嘴,弯把。此壶造型饱满、优雅,颇具盛唐气象。而仔细端详,它似乎与伊斯兰流行的某些陶器颇为相似,强烈的异域风格仿佛又充满其中。
  此外,邢窑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釉色,难以明确归类。比如窑变橄榄绿釉、酱红釉、土黄釉、赭褐釉、赭红釉以及黑白二色釉、黄绿二色釉等等,可谓名目繁多,五彩缤纷。
  值得注意的是,邢窑的许多器物底部还带有款识,主要有纪事款、窑工款或窑场款(陶人款)、主人款、进奉款、吉祥款、诗词款等。纪事款主要位于器体露胎处,目前仅见墨书,而且数量较少。窑工款、窑场款(陶人款)和进奉款数量最多,涉及的器物类型也最丰富。带有“官”、“盈”、“大盈”、“翰林”款的瓷器,被认为是邢窑瓷器曾经供奉宫廷与官府的有力证据。
其他文献
高剑父与陈树人,一生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既是同乡同门,一同游学日本;又是革命同志,共同追随孙文;他们还有共同的艺术主张,最终同为岭南画派的领袖。但他们的迥异性格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提刀杀贼,冲锋在前;后又潜心作画,革创新风。另一个却一面吟诗作画,独善其身;一面出入政界,兼济天下。  而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作品目前在艺术品市场上被地域性定位,其价位明显偏低。其中,高剑父作为在
期刊
在钱币行情暴涨后普遍遇冷的当下,很多收藏者似乎不再竭力追求高、精、稀币种,而是将目光转移到了一些存世量较少但又能充分见证历史的普通钱币上,比如伪满洲国铸造过的大量镍、铝、镁硬币。  为侵略做准备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9日,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就任“执政”,年号大同,定都长春,改称“新京”。其实,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
期刊
扬州文人画坛中善画菊花者,远有康乾盛世时期“扬州画派”中的华新罗、李复堂借菊抒情,近有同光中兴时期的吴笠仙、臧谷这样的画菊名手为菊留影,若论现存收录菊花名品最多、最全的菊谱,就当推吴砚耕于上世纪50年代所绘制的《百菊图——扬州菊谱》册页。  吴砚耕(1910年至2006年),名芸,字砚耕,江苏扬州人。其父吴笠仙为清末民初扬州著名画家,人物、花鸟皆精,尤以画菊见长,时人尊称其“吴菊仙”。吴砚耕是吴笠
期刊
在近日落幕的2011年上海天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弘一法师的“华严集联三百”以6095万元成交,刷新了其本人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而从2011年的拍卖市场上来看,弘一法师的墨宝成交价一路走高,特别是带有其鲜明风格的作品,更是屡创佳绩。  诸艺俱废 惟书法不辍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是近代著名高僧,擅长书法。其书风风格凝练、简淡,极具个性,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年他出家的时候,原本打算从
期刊
陈文泽先生,1957年出生于福建漳州,祖籍长乐,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曾于国立华侨大学任教8年,曾任美国亚特兰大华裔艺术家协会主席,被美国画坛及评论家誉为“全美优秀的油画刀画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其出版了《海外中国油画家陈文泽》专辑。1993年迄今,已有上百幅作品被美国各界藏家珍藏。作品曾被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国画圣吴道子博物馆收藏,还多次被选入美国“蒙哥马利”博物馆双年展。曾接受过美国
期刊
秋风肃杀,万物凋零,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却是热闹非凡。今年春季,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与成交率相较上年度均大幅度缩水。当时曾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言,中国艺市即将过冬,各大拍卖公司也纷纷推出新策略、新举措,力求温饱。  如今夏尽秋来,冬天已近,迎来的将是寒风瑟瑟还是冬日暖阳?整个市场将延续春拍的调整还是会峰回路转、重新振作?从目前各大拍卖公司的“备战”状况来看,拍场上依旧是琳琅满目、精品迭出。
期刊
2012年,11月,我的电影顺利杀青。  电影的名字叫《1942》。  起初决定要拍这部电影,是有意想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撞车。  但如今看来,影片的拍摄全因那一年—  有太多人,值得我们留念;  有太多事,值得我们反思;  有太多物,值得我们收藏。  所以,1942年,不只有冯小刚影片中的河南大饥荒。  在我的电影中,一件件遗存至今的藏品,展示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史实。而我也将更多重心放在了文化方面
期刊
折扇是谁的发明?有朝鲜说、日本说和中国说,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折扇是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由朝鲜传入中国的。但笼统地讲制扇,无论是团扇还是羽扇,中国肯定是最早的。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上就讲,制扇“起于殷世商宗时”。到了汉代,一种圆形的扇子又兴盛起来,称为纨扇,用绢素制成。汉无名氏所撰《怨歌行》一诗中有“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话扇之识  汉唐的扇
期刊
今年春拍刚落幕,就爆出内地几家知名拍卖行将在香港举行拍卖的消息。就在大家纷纷将目光聚焦香港时,苏富比却抢先在北京打响了“北上战役”。  9月27日晚,由歌华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歌华美术公司与苏富比集团旗下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注册的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了揭牌仪式。作为首家在中国内地经营的国际艺术品拍卖行,随后还举办了首拍,当代著名艺术家王怀庆的观念雕塑作品《自己和
期刊
10月7日,香港苏富比和首度进军的香港的中国嘉德同时举起了2012年度秋拍的拍槌。作为今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头炮,此次香港苏富比秋拍和中国嘉德香港首拍备受关注。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受到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艺术品关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次秋拍依旧延续着调整的趋势,整体表现稍显平淡,不过也不乏亮点。  在为期5天的拍卖中,香港苏富比共计推出了14个专场、3600余件拍品,总成交率为8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