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数学的创新教学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再也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就此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小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小学教育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使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些体会: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通过听听、看看、做做等,让学生充分的"活"起来、"动"起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多点拨、多引导,使学生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内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尽可能的提出独特、流畅、变通的观点,以非常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智慧。
2、增强学生创新欲望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性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引发他们学习的情趣,增进他们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快感。这样长而久之,就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兴趣提高了,既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又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潜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课堂教学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并且发动大家讨论。
4、增加开放性课后练习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必须将重点放在开放练习方面。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总结概括,不但获取了知识,也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重视设计结构不全,条件不明,需要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要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有开放性才有选择性,才有灵活性,才可能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
5、培养学生创新信心
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捕捉他们的创新点,要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说一声"很好!"当学生回答问题与众不同时,教师要说:"你真聪明!"当学生一时作不出或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说一声:"你好好想一想,一定能答出来。"这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信心大有裨益。
6、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正互动共同体验到教与学的快乐,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7、指导学生善于联系、举一反三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运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促使知识内化,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一门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在设计时,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操作与思考的关系,还要设计认知与评价、知识与生活、知识与人文情感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把新知识纳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8、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数学有很多审美因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和喜探究的天性。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认识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的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树立人人都能创新的意识,把自主探索教学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闵长江.数学的一般化教学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2(5)
[2]周高田,储昌国,骆洪才.中学数学方法与问题解决[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小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小学教育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使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些体会: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通过听听、看看、做做等,让学生充分的"活"起来、"动"起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多点拨、多引导,使学生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内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尽可能的提出独特、流畅、变通的观点,以非常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智慧。
2、增强学生创新欲望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性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引发他们学习的情趣,增进他们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快感。这样长而久之,就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兴趣提高了,既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又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潜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课堂教学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并且发动大家讨论。
4、增加开放性课后练习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必须将重点放在开放练习方面。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总结概括,不但获取了知识,也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重视设计结构不全,条件不明,需要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要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有开放性才有选择性,才有灵活性,才可能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
5、培养学生创新信心
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捕捉他们的创新点,要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说一声"很好!"当学生回答问题与众不同时,教师要说:"你真聪明!"当学生一时作不出或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说一声:"你好好想一想,一定能答出来。"这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信心大有裨益。
6、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正互动共同体验到教与学的快乐,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7、指导学生善于联系、举一反三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运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促使知识内化,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一门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在设计时,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操作与思考的关系,还要设计认知与评价、知识与生活、知识与人文情感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把新知识纳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8、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数学有很多审美因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和喜探究的天性。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认识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的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树立人人都能创新的意识,把自主探索教学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闵长江.数学的一般化教学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2(5)
[2]周高田,储昌国,骆洪才.中学数学方法与问题解决[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