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期,受新冠疫情爆发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投资持续降温,投资增速已跌至历史低点。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正面临着新冠疫情冲击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双重挑战,更需要强化制造业优势。有鉴于此,我刊曾在2020年第6期“特别关注”栏目策划“聚焦制造业的信贷支持”主题,从银行业机构的视角剖析制造业的金融支持。本文则从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投资下滑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建议。说到底,制造业实力的增强要依靠技术的创新和要素的全方位赋能。展望后疫情时期,如何促进要素资源向制造业涌动,推动制造业质量提升和效率提高,是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2019年以来,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呈现出持续下滑态势,目前已经跌至历史低点并处于低位延续期。制造业投资是我国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占工业投资的80%以上,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反映经济景气度和活跃度的重要变量。当前,客观认识和把握制造业投资现状,厘清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意义重大。
我国制造业投资现状
制造业投资增速和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
2020年1~5月,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为-14.8%,较去年同期回落17.5个百分点,但较2019年1~2月历史最低點-31.5%收窄16.7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也呈现持续走低趋势,2020年1~5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为-17.37%,较去年同期回落20.05个百分点,但较2019年1~2月历史最低点-33.31%收窄16.61个百分点。从图1中数据可知,2019年以来,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在增长时期,其各月份增速均小于制造业投资增速;2020年年初以来,制造业民间投资的各个月份的降幅均大于制造业民间投资降幅。民间投资是制造业投资的主体,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成为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拖累因素。
制造业重点行业的投资增速明显下降
2019年以来,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投资累计增速出现过负增长的制造业重点行业数量不断增加,涉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制造业的上中下游行业。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三个重点行业2019年以来所有月份累计同比增速均出现负增长。2020年1~5月,随着工业复工复产的加快,工业经济秩序开始恢复,绝大部分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降幅较年初收窄,少数行业甚至出现了正增长(见表1)。
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开始回落
当前,在我国制造业投资构成中,技术改造投资的占比高达50%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促进制造业整体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意义重大。近年来,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显著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从而对于提振制造业投资、稳定和提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以来,伴随着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持续走低,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速也呈现出明显的回落趋势。2019年1~12月,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由2月份的19.5%快速下滑至12月份的7.4%(见图2)。
制造业库存近期有所增加,但仍处于去库存阶段
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国内外订单大幅减少,导致制造业企业库存明显上升,2020年1~5月,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速降为9.0%,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9个百分点;与之对应,新冠疫情下,大量制造企业停工停产,制造业投资也呈现大幅下滑趋势。2020年1~5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降为-14.8%,较去年回落17.5个百分点。当前,我国仍处于制造业库存周期的下行阶段,与之相应,制造业投资也呈现回落趋势(见图3)。
导致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1~5月,我国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7.4%,较去年回落12.5个百分点。2019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各月利润总额增速均为负值,特别是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1~2月利润总额增速甚至下跌至-38.3%,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值;1~5月利润总额增速为-19.3%,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17个百分点。此外,2019年以来,工业企业亏损情况不断加剧,疫情冲击下,2020年1~5月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同比增速为3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4.1个百分点,并且每个月企业亏损额累计同比增速均高达两位以上。企业利润的持续下降一方面导致企业缺乏资金用于后续的扩大再生产投资,另一方面也会给相关制造业企业的投资信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美国关税打压下外贸环境复杂严峻,产业外迁趋势开始显现
2019年以来,伴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兴起,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美国不断对我国外贸实施关税打压。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当前出口形势持续恶化。2020年1~5月,我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回落10.6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增速自2019年5月份以来持续处于低位。疫情影响下出口订单的减少直接对制造业投资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此外,受中美贸易摩擦及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国内开始出现纺织、电子信息等部分产业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趋势,这对国内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也带来一定影响。
经济发展“脱实向虚”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承压下行,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持续低迷并延续至今,造成制造业等实体投资持续下降,特别是近期民间投资增速几乎停滞。据测算,2010~2018年国内非金融上市企业中,实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从30.22%下降至20.81%,而上述企业金融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接近翻倍。2018年我国金融业投资回报率均值高达16.74%,而实业投资回报率均值仅为3.49%。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短期内导致制造业投资的大幅下滑,并不断增加金融风险;长期来看则会动摇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根基,导致“产业空心化”。 对策与建议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制造业技改投入强度
引导企业增强对技术改造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提升技术改造投入强度。同时,提高对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针对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需求,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提高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另外,围绕企业技术改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工作,积极发现和总结技术改造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和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继续推进制造业降成本,不断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
首先,为缓解新冠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应进一步抓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阶段性降低“五險一金”费率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推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的三档并二档以及优化制造业留抵退税的相关政策,增强制造业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的获得感。其次,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推进工业用地供给制度改革,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转让模式,进一步规范工业地产产权分割政策。再次,以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广浙江省“政府事务代表”“最多跑一次”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创新实践经验,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对话平台,以优越的营商环境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普惠金融和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通过制度设计、政策调节、监管规范等手段构建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经营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同时,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充实营运资金和扩大生产投资,鼓励优质民营中小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同时支持和鼓励企业在境内外运用资产证券化产品等进行融资。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加强全面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打造可靠的信用评价平台,重点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等重点产业的资金扶持。
积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企业投资与生产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首先,要适应居民消费从“有”向“好”的转变,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使消费真正成为国内市场发展的“顶梁柱”。其次,应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再次,要加快实物消费提档升级,优化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设计,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引导消费新模式加快孕育成长,加强适应平台型消费等发展需要的制度供给。最后,要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为应对新冠疫情不利影响,通过激发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制造业投资生产的动力。
采取优惠政策改善市场主体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实体经济领域投资者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产品的购买与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价值链迈向高端化,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尽快调整制造业相关领域的进口关税政策,如天然橡胶等制造业稀缺原材料的进口关税。针对未来中美贸易摩擦面临的不确定性,应未雨绸缪,保持战略定力,做好相关应对政策的储备,以有效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工业经济所研究室主任)
2019年以来,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呈现出持续下滑态势,目前已经跌至历史低点并处于低位延续期。制造业投资是我国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占工业投资的80%以上,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反映经济景气度和活跃度的重要变量。当前,客观认识和把握制造业投资现状,厘清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意义重大。
我国制造业投资现状
制造业投资增速和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
2020年1~5月,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为-14.8%,较去年同期回落17.5个百分点,但较2019年1~2月历史最低點-31.5%收窄16.7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也呈现持续走低趋势,2020年1~5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为-17.37%,较去年同期回落20.05个百分点,但较2019年1~2月历史最低点-33.31%收窄16.61个百分点。从图1中数据可知,2019年以来,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在增长时期,其各月份增速均小于制造业投资增速;2020年年初以来,制造业民间投资的各个月份的降幅均大于制造业民间投资降幅。民间投资是制造业投资的主体,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成为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拖累因素。
制造业重点行业的投资增速明显下降
2019年以来,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投资累计增速出现过负增长的制造业重点行业数量不断增加,涉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制造业的上中下游行业。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三个重点行业2019年以来所有月份累计同比增速均出现负增长。2020年1~5月,随着工业复工复产的加快,工业经济秩序开始恢复,绝大部分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降幅较年初收窄,少数行业甚至出现了正增长(见表1)。
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开始回落
当前,在我国制造业投资构成中,技术改造投资的占比高达50%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促进制造业整体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意义重大。近年来,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显著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从而对于提振制造业投资、稳定和提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以来,伴随着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持续走低,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速也呈现出明显的回落趋势。2019年1~12月,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由2月份的19.5%快速下滑至12月份的7.4%(见图2)。
制造业库存近期有所增加,但仍处于去库存阶段
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国内外订单大幅减少,导致制造业企业库存明显上升,2020年1~5月,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速降为9.0%,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9个百分点;与之对应,新冠疫情下,大量制造企业停工停产,制造业投资也呈现大幅下滑趋势。2020年1~5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降为-14.8%,较去年回落17.5个百分点。当前,我国仍处于制造业库存周期的下行阶段,与之相应,制造业投资也呈现回落趋势(见图3)。
导致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1~5月,我国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7.4%,较去年回落12.5个百分点。2019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各月利润总额增速均为负值,特别是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1~2月利润总额增速甚至下跌至-38.3%,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值;1~5月利润总额增速为-19.3%,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17个百分点。此外,2019年以来,工业企业亏损情况不断加剧,疫情冲击下,2020年1~5月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同比增速为3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4.1个百分点,并且每个月企业亏损额累计同比增速均高达两位以上。企业利润的持续下降一方面导致企业缺乏资金用于后续的扩大再生产投资,另一方面也会给相关制造业企业的投资信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美国关税打压下外贸环境复杂严峻,产业外迁趋势开始显现
2019年以来,伴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兴起,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美国不断对我国外贸实施关税打压。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当前出口形势持续恶化。2020年1~5月,我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回落10.6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增速自2019年5月份以来持续处于低位。疫情影响下出口订单的减少直接对制造业投资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此外,受中美贸易摩擦及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国内开始出现纺织、电子信息等部分产业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趋势,这对国内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也带来一定影响。
经济发展“脱实向虚”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承压下行,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持续低迷并延续至今,造成制造业等实体投资持续下降,特别是近期民间投资增速几乎停滞。据测算,2010~2018年国内非金融上市企业中,实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从30.22%下降至20.81%,而上述企业金融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接近翻倍。2018年我国金融业投资回报率均值高达16.74%,而实业投资回报率均值仅为3.49%。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短期内导致制造业投资的大幅下滑,并不断增加金融风险;长期来看则会动摇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根基,导致“产业空心化”。 对策与建议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制造业技改投入强度
引导企业增强对技术改造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提升技术改造投入强度。同时,提高对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针对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需求,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提高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另外,围绕企业技术改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工作,积极发现和总结技术改造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和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继续推进制造业降成本,不断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
首先,为缓解新冠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应进一步抓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阶段性降低“五險一金”费率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推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的三档并二档以及优化制造业留抵退税的相关政策,增强制造业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的获得感。其次,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推进工业用地供给制度改革,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转让模式,进一步规范工业地产产权分割政策。再次,以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广浙江省“政府事务代表”“最多跑一次”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创新实践经验,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对话平台,以优越的营商环境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普惠金融和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通过制度设计、政策调节、监管规范等手段构建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经营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同时,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充实营运资金和扩大生产投资,鼓励优质民营中小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同时支持和鼓励企业在境内外运用资产证券化产品等进行融资。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加强全面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打造可靠的信用评价平台,重点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等重点产业的资金扶持。
积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企业投资与生产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首先,要适应居民消费从“有”向“好”的转变,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使消费真正成为国内市场发展的“顶梁柱”。其次,应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再次,要加快实物消费提档升级,优化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设计,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引导消费新模式加快孕育成长,加强适应平台型消费等发展需要的制度供给。最后,要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为应对新冠疫情不利影响,通过激发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制造业投资生产的动力。
采取优惠政策改善市场主体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实体经济领域投资者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产品的购买与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价值链迈向高端化,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尽快调整制造业相关领域的进口关税政策,如天然橡胶等制造业稀缺原材料的进口关税。针对未来中美贸易摩擦面临的不确定性,应未雨绸缪,保持战略定力,做好相关应对政策的储备,以有效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工业经济所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