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模块教学,教材的编写有了重大变化,教学中必然带来新的问题。经过高中新课改推进一年多的实践,作者就语文模块教学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 高中语文模块式教学 教学难点 应对措施
早在2003年4月,教育部就推出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除思想政治以外的高中各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模块”这一概念,且全文达18次之多。新课改以模块的方式设计、组织课程内容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是推行新的高中课程理念的基础。本文就高中语文模块式教学谈一些认识。
一、认识模块课程
要认识模块课程,首先要认识模块。“模块”一词最初是建筑、家具、计算机等行业的术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技术领域。最先将模块引入课程的是职业技术教育,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和加拿大的CBE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最早的“模块课程”。其内涵为:模块课程是以课程目标为线索的一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其宗旨就在于打通科目之间的壁垒,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的小型化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其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模块理论。1993年我国引进模块教学后,也首先应用于职业教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模块课程的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本世纪初,发达国家,比如英国、芬兰、德国、美国、法国、加拿大,他们的普通高中课程一个普遍重点是突出学习领域和模块设计,在共同基础上设置多样化课程,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保证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我国是借鉴了外国课程改革的经验,为高中新课程设计了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模块课程也因此成为区别于以往课程的最大特点。
二、单元式教学与模块式教学的比较
单元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都有其不足。每册教材基本都是按照诗歌、散文、说明文、小说、文言文六个单元加上几个语文知识短文构成,册册循环。每种文体和形式也是单一的,根本谈不上百花齐放,不能多侧面地展示它们的各种风采。就整体六册课本而言,又构不成知识、能力、审美诸方面的循序渐进,特别是谈不上以文学艺术为基础的文艺熏陶。因此,就学生接受来看,每册书都好像是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很难形成一种文体的审美底蕴的深层认识,提高艺术素养从何说起呢?而册册简单循环,又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陈旧感,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教材还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册册皆配有详尽的教学参考书和繁琐的学生练习册。这样,教师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学生唯书是从,闭目塞听。年年如是,磨灭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滋长了教师的学习惰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个性和语文素养的个性。
基于以上不足,新课改提出了“模块式教学”的命题。模块式教学,是将千头万绪的语文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模块,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模块分为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五个子模块,分别对应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和第五册。选修模块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每个系列下又分了若干个子模块。人教社审编周正奎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则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语文知识、生活体验和文化教养为基础,以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为指导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必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教师要从“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大目标着手,设计模块目标、子模块目标及课目标,精心编制模块材料,确实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到实处。
三、高中模块教学难点及应对措施
在高中新课改推进一年多的实践中,我对语文模块的教学有了几点体会。
1.解决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安排不足的矛盾。
新课改实施不久,我就感觉课时严重不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得加快课堂教学节奏,留给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时间很少。结果,我和学生都感觉压力很大。
对此,我和备课组同仁探讨,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一是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控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将教学活动适当的延伸至课外,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的预习、自学提供帮助,减少新课导入时间。三是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难点。在同一专题的文章中选择一两篇典型文章进行重点讲解,在一篇文章中选择一些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内容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把握核心概念,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的课堂里,虽然我极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但学生要么提不出问题,要么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没有讨论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的做法是:一是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二是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没有太大价值或个性化太强的问题,我尝试在课后与学生交流;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我经常在学生自学时巡回指导,收集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将问题一一呈现在黑板上,并注明提出问题的学生姓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被重视,很受鼓舞,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更高了。
总之,普通高中新课程是对现行教育体系全面的变革,它需要每个实施者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也应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当然,在实施中也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给实施者的教学实践带来许多困惑,带来极大的挑战。但相信只要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课改中的具体问题,寻求更有效地解决对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扎扎实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就一定会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魏吕成.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王心敏.多维语文素养启示录[J].文学教育(下),2010,(02).
[3]韦美日.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4]刘莉莉.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才智,2010,(02).
关键词: 高中语文模块式教学 教学难点 应对措施
早在2003年4月,教育部就推出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除思想政治以外的高中各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模块”这一概念,且全文达18次之多。新课改以模块的方式设计、组织课程内容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是推行新的高中课程理念的基础。本文就高中语文模块式教学谈一些认识。
一、认识模块课程
要认识模块课程,首先要认识模块。“模块”一词最初是建筑、家具、计算机等行业的术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技术领域。最先将模块引入课程的是职业技术教育,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和加拿大的CBE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最早的“模块课程”。其内涵为:模块课程是以课程目标为线索的一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其宗旨就在于打通科目之间的壁垒,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的小型化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其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模块理论。1993年我国引进模块教学后,也首先应用于职业教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模块课程的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本世纪初,发达国家,比如英国、芬兰、德国、美国、法国、加拿大,他们的普通高中课程一个普遍重点是突出学习领域和模块设计,在共同基础上设置多样化课程,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保证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我国是借鉴了外国课程改革的经验,为高中新课程设计了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模块课程也因此成为区别于以往课程的最大特点。
二、单元式教学与模块式教学的比较
单元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都有其不足。每册教材基本都是按照诗歌、散文、说明文、小说、文言文六个单元加上几个语文知识短文构成,册册循环。每种文体和形式也是单一的,根本谈不上百花齐放,不能多侧面地展示它们的各种风采。就整体六册课本而言,又构不成知识、能力、审美诸方面的循序渐进,特别是谈不上以文学艺术为基础的文艺熏陶。因此,就学生接受来看,每册书都好像是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很难形成一种文体的审美底蕴的深层认识,提高艺术素养从何说起呢?而册册简单循环,又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陈旧感,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教材还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册册皆配有详尽的教学参考书和繁琐的学生练习册。这样,教师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学生唯书是从,闭目塞听。年年如是,磨灭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滋长了教师的学习惰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个性和语文素养的个性。
基于以上不足,新课改提出了“模块式教学”的命题。模块式教学,是将千头万绪的语文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模块,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模块分为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五个子模块,分别对应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和第五册。选修模块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每个系列下又分了若干个子模块。人教社审编周正奎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则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语文知识、生活体验和文化教养为基础,以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为指导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必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教师要从“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大目标着手,设计模块目标、子模块目标及课目标,精心编制模块材料,确实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到实处。
三、高中模块教学难点及应对措施
在高中新课改推进一年多的实践中,我对语文模块的教学有了几点体会。
1.解决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安排不足的矛盾。
新课改实施不久,我就感觉课时严重不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得加快课堂教学节奏,留给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时间很少。结果,我和学生都感觉压力很大。
对此,我和备课组同仁探讨,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一是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控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将教学活动适当的延伸至课外,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的预习、自学提供帮助,减少新课导入时间。三是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难点。在同一专题的文章中选择一两篇典型文章进行重点讲解,在一篇文章中选择一些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内容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把握核心概念,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的课堂里,虽然我极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但学生要么提不出问题,要么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没有讨论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的做法是:一是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二是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没有太大价值或个性化太强的问题,我尝试在课后与学生交流;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我经常在学生自学时巡回指导,收集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将问题一一呈现在黑板上,并注明提出问题的学生姓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被重视,很受鼓舞,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更高了。
总之,普通高中新课程是对现行教育体系全面的变革,它需要每个实施者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也应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当然,在实施中也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给实施者的教学实践带来许多困惑,带来极大的挑战。但相信只要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课改中的具体问题,寻求更有效地解决对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扎扎实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就一定会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魏吕成.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王心敏.多维语文素养启示录[J].文学教育(下),2010,(02).
[3]韦美日.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4]刘莉莉.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才智,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