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论下的高校班级建设探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其中班级建设作为基本的职业技能被列入其中。通知也将“育人为本”列为辅导员的职业守则。通知指出,辅导员应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人隐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于班级建设是辅导员应有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需求。
  一、人本理论概述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和管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乔治·埃尔顿·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他否定了之前对人的假定,指出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否定了“经济人”的假设,提出人是“社会人”。由于考虑到人们的行为动机并不仅是追求物质层面的丰富,还涉及社会地位、心理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单纯的由物质驱动对人的定义是不全面的,全面的定义人必须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考虑[1]。同时,企业中除了管理者规定的正式组织外,还存在因利害关系和人际关系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中存在自己的领袖和大家公认的规章制度。
  二、高校班级建设的意义
  1.班级建设有助于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学生步入大学后,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较高中阶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需要尽快调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班级熏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中的先进模范和“反面教材”都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为了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级建设应尽可能地树立优秀模范典型,引导大家积极向上[2]。
  2.班级建设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学风可以促进班级的建设,同时班级建设也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一个富有凝聚力的班级,每一名学生都有极强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将个人的成就与班级的荣誉联系在一起,在学业上容易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班级建设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班级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良好的班风能够感染和熏陶班级同学,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他们在参与组织班级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充实自我,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人本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
  高校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着力于解决学生日常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究其本质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个体生活氛围,加强班级建设管理,以教育人、培养人为己任,最终达到解放人,发展人的目标。
  1.专注倾听,以学生骨干为抓手全面了解班级情况
  学生骨干是班级的核心,对学生骨干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有助于发现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培养骨干处理班级事物与问题的能力。在辅导过程中专注倾听,不打扰、不争论,关注学生骨干想说什么、不想说什么。帮助骨干将真实情况客观地表达出来,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班级存在问题,引导学生骨干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倾听中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形成班级凝聚力
  班级是学生的小家,是学生在学校的心灵归宿。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家”的概念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尤为重要,需要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班级活动,也要引导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把自己当成家的主人,逐渐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将个人的成就感转化为集体荣誉感,在激励的氛围中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3.发挥非正式组织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班级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如自习团、购物团等,这些自发形成的群体有自己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重视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并给予他们足夠的肯定,对非正式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认同和理解班级目标,尽可能地将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吻合,使其有利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尤其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者,将其视为学生骨干中的一员,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再通过他们去感染非正式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形成合力,使之成为班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统筹网络资源,全方位了解学生动态
  学生是班级的最基本元素,只有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才能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开展班级各项工作。
  网络作为20世纪的产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更是“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分享生活的必备工具。近年来,网络交友软件层出不穷,目前备受大学生追捧的微信、QQ、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朋友圈分享新闻资讯、生活贴士和人生哲理,抑或发表即时感悟和生活状态,已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学生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这些网络资源,通过学生的动态信息来全面掌握学生的生活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学生工作,促进班级建设。
  以人本理论为核心的人际关系理论为高校班级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能够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相关工作。班级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方式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专注倾听,贴近学生,统筹网络资源多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以此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注重发挥非正式组织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以此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亚莉,安 琨.以人为本——梅奥人际关系理论[J].IT经理世界,1999(9).
  [2]廖元新,胡邦宁,涂 冰,等.试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的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7-4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很多的精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越来越高。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注重方式方法,甚至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和孩子相处,这也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所以,家长也要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长;陪伴;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一、家长的错误教育思想、观念及方法  家庭教育环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引入其中,不仅有利于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识码:A  一、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优势
一、学生核心素养从小学教育抓起的原因和必要性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开端,是发扬文化的始基,所以比中学、大学教育更加重要。”国家的发展、青年的前途,全在小学教育的改进。我国小学教育的性质、小学教育的作用以及小学教育的发展史都昭示着小学教育主抓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特性与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教育的特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全民性、基础性、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