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沉迷于SNS社交型网络社区中构建的大型人际关系网络,满足于虚拟人际关系的扩散,过多的精力投入,一方面丧失现实人际交流的时机,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对现实世界的隔离。SNS网站在本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价值偏离是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SNS 人际关系 社会隔离
一、交际泛滥:形式上的“天涯若比邻”
大学生具有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国内IT界引入了美国风靡校园的SNS模式,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使这一社交型网络服务走进校园,深受学生的欢迎。
以地缘、学缘为基础,圈出个人交际范围,满足膨胀的交往欲望。研究证实,一个人更愿意和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接近,在选择交往对象时,颇为注意对方与自己是否相似。SNS网站也以相似性作为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但是这种“共性”更多地归纳到“共同地域”、“共同学习经历”和“认识同一个人”。正是通过地域相似性和经历一致性,大学生只要置身其中,小型人际关系网便可迅速扩为大型人际关系圈,在这个庞大的类似“地球村”的范围里,无论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有效互动,SNS毕竟通过客观相似性对用户群进行类划分,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属的“类”,很容易从中获得群体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对“人缘”的虚弱心和对交际的渴望。
逃避现实,利用网络弥补现实交际的缺失。另有一些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后不能及时突破中学阶段的人际交往模式,现实中存在较大人际关系压力,在现实交往中个体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在现实中得不到人际沟通的满足,于是逃避现实,期望在虚拟世界中重建人际关系网络以弥补现实世界的心理缺失。正如史华兹说:“网民进入互聯网最主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他人,以便与之进行互动”。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成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场所,而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则变成了自娱自乐的手段”。
缺乏对交往对象的充分认知导致“泛滥交际”。中国是礼仪之邦,早在古代就重视人际往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反映出古人对朋友到访的重视和喜悦。但自古以来,诗书中都很强调“择友而交”。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损矣。”(《论语
【关键词】SNS 人际关系 社会隔离
一、交际泛滥:形式上的“天涯若比邻”
大学生具有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国内IT界引入了美国风靡校园的SNS模式,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使这一社交型网络服务走进校园,深受学生的欢迎。
以地缘、学缘为基础,圈出个人交际范围,满足膨胀的交往欲望。研究证实,一个人更愿意和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接近,在选择交往对象时,颇为注意对方与自己是否相似。SNS网站也以相似性作为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但是这种“共性”更多地归纳到“共同地域”、“共同学习经历”和“认识同一个人”。正是通过地域相似性和经历一致性,大学生只要置身其中,小型人际关系网便可迅速扩为大型人际关系圈,在这个庞大的类似“地球村”的范围里,无论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有效互动,SNS毕竟通过客观相似性对用户群进行类划分,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属的“类”,很容易从中获得群体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对“人缘”的虚弱心和对交际的渴望。
逃避现实,利用网络弥补现实交际的缺失。另有一些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后不能及时突破中学阶段的人际交往模式,现实中存在较大人际关系压力,在现实交往中个体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在现实中得不到人际沟通的满足,于是逃避现实,期望在虚拟世界中重建人际关系网络以弥补现实世界的心理缺失。正如史华兹说:“网民进入互聯网最主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他人,以便与之进行互动”。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成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场所,而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则变成了自娱自乐的手段”。
缺乏对交往对象的充分认知导致“泛滥交际”。中国是礼仪之邦,早在古代就重视人际往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反映出古人对朋友到访的重视和喜悦。但自古以来,诗书中都很强调“择友而交”。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损矣。”(《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