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一篇文章——《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令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读文章后的感触,浅显的谈谈自己的见解。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新时期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生发展为目的建立起来的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正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但是,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一方面,师生关系尚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评价制度、师道尊严等陈旧观念对师生关系依然产生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又面临着新问题的困扰,出现了许多有悖于理和情的异化现象。比如:信息时代,教师角色出现错位;教师淡漠法律知识;缺乏人格魅力;社会人际关系经济化的侵润,使师生关系染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实现21世纪的教育理想,我们需要构筑一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时期的师生关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然而,我们只有充分认清阻碍建立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因素,进而排除这些阻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进行。
师生关系的紧张与对立。虽大多是通过教师的个人行为表现出来的,可我认为这绝非全部是教师的个人责任,当然,不排除个别教师素质低下,但更多的是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在这个富于变化的时代中,早已落伍了。下面大致谈谈我的见解:
一、 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学生的民主意识出现冲突。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曾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教师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师道尊严”比法律所赋予学生的平等权力更具有影响力,因而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平等、民主的原则,在“师道尊严”的面孔下总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教师与学生形成对立的双方,关系非常紧张。如我以前同事班有位“差生”,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调到讲台跟前,远离学生群体,这位“差生”不但上课时不听老师讲课,而且在每天放学后“光顾”教师停车场,用小刀扎老师汽车轮胎,以破坏的方式对抗老师,师生关系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平等交往的互助。在现代社会民主、开放的环境中,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在拓宽,民主意识在增强,很多学生早已隐隐地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一来,学生要追求民主,教师要维持“尊严”,很容易造成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
二、 应试教育阴影下的评价制度无法摆脱。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障碍,师生关系的紧张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应试教育下不科学的评价制度,师生间感情缺乏交流,情感淡化。正如上海市教科院顾泠元教授所分析的,现在中小学师生关系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感情沟通的大门在缩小”。
前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结果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学生的分数做为唯一标准来评价教师,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校,因而教师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考试上,所以教师往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这样一来,学生一出问题,教师就要严管,一严管教育就容易失误,就会出现体罚与变相体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慧珍老师认为:“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做为考察教师工作的成绩,这种把一个方面的东西移植过来代表教师的教育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就直接造成了教师十分焦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后学习不努力的情况,教师很多时候不能正确地评价他,只是觉得你落后了,你就会影响班级的名次,最后还影响学校里大家对我的评价,甚至还会影响到我拿奖金的多少,使教师不能更多地去注意造成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和障碍的具体原因,而简单地把学生学习差归结为学习态度不好、不愿学习、不努力。这些外在的强大压力造成了教师很焦虑。因此,师生关系紧张固然有教师品德修养的问题,也有我们国家传统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我认为现行管理制度一些不合理的规则也是造成教师很难比较公正地、比较耐心地去对待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教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阴影下的评价制度,所以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分数关系。
三、 信息时代教师角色发生错位。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书华说:“因为有了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超出了他自己狭隘的生活境界,开阔了眼界,使他装下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世界,更深远的理想。所以,过去的很多教师在人格上、学识上都能让学生敬仰。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在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方面很多时候比教师还强。教师在课上讲的,有些信息可能已经滞后了,学生觉得教师的见解很多时候还不如自己,所以学生很难在学识上再那么崇拜老师了。教师不再是知识化的“化身”、知识的权威,教师角色的错位,是新时期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变化,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中,必然会影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 人际关系经济化使师生关系染上了功利的色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也日渐经济化,过去教师对学生那种纯粹的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现在也染上了浓浓的功利色彩,开始商业化了。教师对一些有特殊“职权”的家长提出了一些过分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时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以前的家长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某学生的爸爸经营装修材料,近几年装修市场不很景气,买卖一直亏损。一天,他的老师对其爸爸说:“我家准备装修,给我准备点装修材料。”教师的一句话,害苦了家长,在亏损的情况下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把装修材料给了教师。
教师装修时脸上堆满了笑,而家长心里却在流血,孩子呢?幼小稚嫩的心灵里记下了教师极不光彩的一页,埋下了一颗师生对立的种子,同时也埋藏了师生真情。 五、 教师“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在学生中的声威、信誉;教师的人格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
我们在熟悉的校园里,常常会见到这样的镜头:有的教师,学生不仅喜欢上他(她)的课,而且总喜欢接近他(她),总是一呼百应,“惟命是从”;又有的教师,学生不仅不喜欢他(她)的课,还总是躲着他(她),尽管他(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声嘶力竭,不断地发号施令,却总是没有几个人响应。
同样的教师,为什么反差会如此之大?这就是教师的威信、人格的魅力在起作用。
孔丘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也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有的教师对此不以为然,不注意自身修养,没有做到“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失去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引导力、感召力、鼓舞力和凝聚力。从而就失去了人格魅力,学生素来是亲师信道,不亲师怎么能信道?又怎么读得上师生关系融洽?
六、 法制观念淡漠,不能依法从教。
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保护学生的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比如个人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有规定,未成年人有隐私权,没经本人同意和家长许可,任何教师、管理人员都不能私拆他(她)的信件。可是教师往往很少从法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违法的。
在以前的学校,我曾对赶学生出课堂的某些教师做过调查:“你为什么让他回家?”“他上课不好好听、又不写作业!”“你想没想过他要从此不来了怎么办?”“不来就不来。”“你知道《义务教育法》赋予孩子受教育的权力吗?”老师沉默。可见,她丝毫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已涉及到法律问题,也不了解学生应拥有的权力,更不会想到由此所带来的后果:或师生关系对立,甚至孩子辍学。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以法行事,教育当然也不会例外。但有的领导或教师法制观念淡漠,忽视了学生应有的正常的权力,不能依法从教,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我们来探讨师生关系这样一个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发现新时期有许多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新世纪来临之际,教育做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将对我们国家新时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师生关系则恰恰是教育当中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如教育家赞克夫所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屏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排除新时期影响师生关系的阻碍,以全新的理念来构筑新时期的师生关系,那么,摆在我们国家和民族面前的,将是一条充满光明的大道。
以上就是我看完这篇文章的感想,也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新时期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生发展为目的建立起来的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正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但是,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一方面,师生关系尚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评价制度、师道尊严等陈旧观念对师生关系依然产生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又面临着新问题的困扰,出现了许多有悖于理和情的异化现象。比如:信息时代,教师角色出现错位;教师淡漠法律知识;缺乏人格魅力;社会人际关系经济化的侵润,使师生关系染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实现21世纪的教育理想,我们需要构筑一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时期的师生关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然而,我们只有充分认清阻碍建立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因素,进而排除这些阻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进行。
师生关系的紧张与对立。虽大多是通过教师的个人行为表现出来的,可我认为这绝非全部是教师的个人责任,当然,不排除个别教师素质低下,但更多的是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在这个富于变化的时代中,早已落伍了。下面大致谈谈我的见解:
一、 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学生的民主意识出现冲突。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曾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教师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师道尊严”比法律所赋予学生的平等权力更具有影响力,因而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平等、民主的原则,在“师道尊严”的面孔下总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教师与学生形成对立的双方,关系非常紧张。如我以前同事班有位“差生”,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调到讲台跟前,远离学生群体,这位“差生”不但上课时不听老师讲课,而且在每天放学后“光顾”教师停车场,用小刀扎老师汽车轮胎,以破坏的方式对抗老师,师生关系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平等交往的互助。在现代社会民主、开放的环境中,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在拓宽,民主意识在增强,很多学生早已隐隐地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一来,学生要追求民主,教师要维持“尊严”,很容易造成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
二、 应试教育阴影下的评价制度无法摆脱。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障碍,师生关系的紧张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应试教育下不科学的评价制度,师生间感情缺乏交流,情感淡化。正如上海市教科院顾泠元教授所分析的,现在中小学师生关系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感情沟通的大门在缩小”。
前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结果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学生的分数做为唯一标准来评价教师,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校,因而教师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考试上,所以教师往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这样一来,学生一出问题,教师就要严管,一严管教育就容易失误,就会出现体罚与变相体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慧珍老师认为:“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做为考察教师工作的成绩,这种把一个方面的东西移植过来代表教师的教育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就直接造成了教师十分焦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后学习不努力的情况,教师很多时候不能正确地评价他,只是觉得你落后了,你就会影响班级的名次,最后还影响学校里大家对我的评价,甚至还会影响到我拿奖金的多少,使教师不能更多地去注意造成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和障碍的具体原因,而简单地把学生学习差归结为学习态度不好、不愿学习、不努力。这些外在的强大压力造成了教师很焦虑。因此,师生关系紧张固然有教师品德修养的问题,也有我们国家传统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我认为现行管理制度一些不合理的规则也是造成教师很难比较公正地、比较耐心地去对待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教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阴影下的评价制度,所以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分数关系。
三、 信息时代教师角色发生错位。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书华说:“因为有了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超出了他自己狭隘的生活境界,开阔了眼界,使他装下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世界,更深远的理想。所以,过去的很多教师在人格上、学识上都能让学生敬仰。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在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方面很多时候比教师还强。教师在课上讲的,有些信息可能已经滞后了,学生觉得教师的见解很多时候还不如自己,所以学生很难在学识上再那么崇拜老师了。教师不再是知识化的“化身”、知识的权威,教师角色的错位,是新时期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变化,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中,必然会影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 人际关系经济化使师生关系染上了功利的色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也日渐经济化,过去教师对学生那种纯粹的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现在也染上了浓浓的功利色彩,开始商业化了。教师对一些有特殊“职权”的家长提出了一些过分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时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以前的家长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某学生的爸爸经营装修材料,近几年装修市场不很景气,买卖一直亏损。一天,他的老师对其爸爸说:“我家准备装修,给我准备点装修材料。”教师的一句话,害苦了家长,在亏损的情况下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把装修材料给了教师。
教师装修时脸上堆满了笑,而家长心里却在流血,孩子呢?幼小稚嫩的心灵里记下了教师极不光彩的一页,埋下了一颗师生对立的种子,同时也埋藏了师生真情。 五、 教师“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在学生中的声威、信誉;教师的人格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
我们在熟悉的校园里,常常会见到这样的镜头:有的教师,学生不仅喜欢上他(她)的课,而且总喜欢接近他(她),总是一呼百应,“惟命是从”;又有的教师,学生不仅不喜欢他(她)的课,还总是躲着他(她),尽管他(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声嘶力竭,不断地发号施令,却总是没有几个人响应。
同样的教师,为什么反差会如此之大?这就是教师的威信、人格的魅力在起作用。
孔丘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也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有的教师对此不以为然,不注意自身修养,没有做到“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失去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引导力、感召力、鼓舞力和凝聚力。从而就失去了人格魅力,学生素来是亲师信道,不亲师怎么能信道?又怎么读得上师生关系融洽?
六、 法制观念淡漠,不能依法从教。
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保护学生的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比如个人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有规定,未成年人有隐私权,没经本人同意和家长许可,任何教师、管理人员都不能私拆他(她)的信件。可是教师往往很少从法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违法的。
在以前的学校,我曾对赶学生出课堂的某些教师做过调查:“你为什么让他回家?”“他上课不好好听、又不写作业!”“你想没想过他要从此不来了怎么办?”“不来就不来。”“你知道《义务教育法》赋予孩子受教育的权力吗?”老师沉默。可见,她丝毫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已涉及到法律问题,也不了解学生应拥有的权力,更不会想到由此所带来的后果:或师生关系对立,甚至孩子辍学。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以法行事,教育当然也不会例外。但有的领导或教师法制观念淡漠,忽视了学生应有的正常的权力,不能依法从教,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我们来探讨师生关系这样一个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发现新时期有许多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新世纪来临之际,教育做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将对我们国家新时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师生关系则恰恰是教育当中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如教育家赞克夫所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屏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排除新时期影响师生关系的阻碍,以全新的理念来构筑新时期的师生关系,那么,摆在我们国家和民族面前的,将是一条充满光明的大道。
以上就是我看完这篇文章的感想,也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