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问答式课堂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ti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测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情况不好,说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一定存在不少的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在接下来的一节校内公开课上,我反其道而行,“今天老师将课堂交给你们,由你们来问老师,经过你们看书、讨论,将你们的问题汇总,看今天能不能将老师问倒。”学生积极的看书、讨论,但在提问环节,竟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问题,即使被迫点名提问,也提出的是一些知识性的、是非性的问题,课堂气氛很压抑。无奈之下,我回到了以前的“我问学生答”的形式,学生的表情一下轻松了许多,学生开始积极地讨论、分析我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逆转。虽然最后本节课的目标达成了,效果也较好,而我却很沮丧,伤心于我的学生只会解决问题,而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到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施教,这样的教学才有效。
  、
  教师在现在教学改革的冲击下不断更新着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的课堂形式,将问答式教学变成现实课堂教学的主流,而现在教师普遍采用的是教师用预设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是从教师的角度、以教师多年教学的经验得出的教师认为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不是教师当时所面对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呢?教师预设的问题有可能学生已经会了不成为他们的问题;也可能学生的水平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于是会“启而不发”;还有,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及时发现,或不能从学生的视角发现更新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倡的“问答式”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问答式”教学,也就是“学生的问答式课堂”。
  如何有效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答式”教学形式呢?我想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三点:
  1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一个过程
  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再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交流讨论明晰问题的实质、拓展看问题的视角、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的提问信心,敢于面对教师说“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学习内容提出设问、反问和质问。从提问的具体内容来看,可以逐渐让学生减少是非问、描述问、肯否问等,而多些因果问、探究问、做法问等,也就是多些创造性思考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快乐,体验到身心力量的发挥和增长。
  2 教师主导行为是解答、设问、指导等多种行为的综合。教师的以上行为要体现人文的关怀,哲理的启悟,潜能的诱发,生命的助长
  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尽量避免直接给学生答案,而应给学生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条主线,让学生自己顺着这条线走,一步一步的得到问题的答案,并逐渐构成学生自己的合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
  教师的设问是建立在学生问答基础上的深入和拓展活动,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搭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考,缩小学生的探究范围与探究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较快地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教师的设问切勿不间断的提问,这样常常会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路,使之难以完整地和连贯地进行阅读和思考。学生无论是听教师讲还是独立阅读教材,都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以便整体地和深入地进行思维加工。而频频地发问割裂了这种完整性。
  3 课堂信息传输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样就形成了反馈渠道,有利于效果诊断和教学调整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提倡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保证学习过程的充分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先学后教,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基础和潜力。先思后问,就是让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行作出思考,思之不得再向别人发问。先问后讲,就是要求教师先通过问题摸底或问题启发,了解学生的现状与可能,在学生实在解决不了、非要教师讲才行的时候才去讲解。
  为了使“学生的问答式课堂”的教学形式更有效,我在平时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形成了由以下四个阶段组成的教学思路:
  第一阶段:个体独立自学阶段。以教材、必备的实验器材和教师预设的导学案为基本学习材料,学生独立自学,学生在自学中根据导学案的学习思路进行以下的学习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列举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推导。本阶段是以下学习的基础,没有学生独立自主充分有效的学习,学生就不能深入的理解所学的内容,也无法提出针对自身实际情况的问题。要使“学生的问答式课堂”有效地进行下去,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材料自学。
  第二阶段:组内交流互问阶段。在此阶段组内进行生生互问互答及必要的生问师答的活动。此过程中主要交流的内容有:学生在阅读教材时遇到的不理解的知识或语句、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组内不统一的观点和实验结论等,还包括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实例的列举及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等。本阶段是第一阶段学生学习内容的第一次信息反馈和交流,对个体学生来说,既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反馈与巩固,也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深入,是触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的关键阶段。
  第三阶段:组间展示交流阶段。在此阶段进行组间的生问生答和生问师答活动。教师预先将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分组成几个板块,由各组抽签决定展示内容。本阶段分成两个过程:一是展示过程,由展示组展示本组内讨论交流后的成果。二是答辩过程,主要由其他组就展示组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提问,由展示组进行解答;同时也可由展示组就自身在第二阶段未解决的问题或其他组发问中的问题向指定组提问,由指定组回答;还可以由展示组和其他组就答辩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回答。本阶段是在全班范围内对问题的全面铺开和深化的过程,在生生、生师的互问互答的过程中,不断的相互激发思维的视角和灵感,使学生真正体验思维的快乐。
  第四阶段:整合达标反思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师问生答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过程:
  一是教师总结性提问过程,教师主要就以下问题提出:
  1 第一、二阶段中个别学生、个别组提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但在第三阶段未呈现出的问题。
  2 第三阶段中展示组呈现出的但未被其他组发现的问题。
  3 在整个交流讨论中值得再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4 让学生进一步进行知识应用的分析,以此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是练习巩固过程,教师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课前制定题目难易程度和数量适宜的试卷,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反馈结果,使学生及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本阶段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提问和学生答卷的形式,使学生能整体的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思路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以后学习思路的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状态,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凸现出来。我想:通过“学生的问答式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地独立自学、组内和组间的相互问答式交流中更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清楚自己的学习状态,更明晰学习的思路,更有助于拓展自己的视角和学习的深度。而对于教师也更能明确所教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补漏、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使教学有效率、效果的同时,更有效益。
其他文献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事实上,未必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书中学到其应得的知识。英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柯勒律治曾将读者分为四类:  第一类读者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就像沙注入沙漏,又从沙漏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第二类读者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然而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  第三类读者就像那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是豆渣:  第四类读者就是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