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厌学已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学生一提到数学就“烦”,学生普遍的厌学情绪给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针对高中学生厌学心理,寻找有效缓解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途径,让教育教学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来谈谈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克服厌学心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厌学心理,厌学成因,方法对策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然而,近几年来,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定向切块把优秀学生切走,普通高中生的生源越来越差,录取分数线一年比一年低,老师们的普遍认识就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中的厌学现象日益严重,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学习。
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掉队,便难以赶上。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学生成绩较差,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1.厌学的主要表现
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越来越难。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在初中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是对高中数学望而生畏。所以,部分高中生对数学是由难而烦,甚至由烦而放弃。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满意,上课不认真听讲、打瞌睡、作业拖拉、对考试不重视、对学业成绩好坏无所谓,若有不良诱因,甚至旷课、逃学等。
2.产生厌学的原因
学生产生厌学行为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存在的原因。因此要想对症下药,使教育、转化工作取得成效,必须作具体的分析。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主观原因。
学生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上模糊,缺乏恒心,缺乏毅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如有些学生沉迷于上网,觉得课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习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习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2.1.1 基础比较薄弱。由于普通高中生一般没有达到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他们的初中基础知识不牢固、不扎实,有的严重偏科,对自已薄弱学科感到畏惧,学习欠方法。久而久之必定失去自信,出现厌学情绪。
2.1.2 激烈的就业竞争,出现新的“读书无用”的模糊认识。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感到困难,认为考一所本科院校较难,从而错误认为读书无多大意义,还不如趁早随父母打工算了,从而过早的辍学进入了社会,失去读书的机会。
2.1.3 学习目的不明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在长辈的弱爱下,养了很多坏习惯,有的父母有赌博的恶习,势必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有的家长只要求学生在学校里上课不捣乱,学业成绩怎么样从不过问,只是为了不让孩子过早地步入社会,学校成了他们孩子的监护场所,老师成了学生的保姆。家长向孩子们承诺:高中毕业后会想办法为其谋求一份职业。因而这部分学生在学校里问题很多,他们成天混世度日,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出现厌学心理在所难免。
2.1.4 青春期的影响。身体正在发育,必然在心理、性格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产生情绪波动,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害怕别人窥探心中的秘密,遇到做不来的题目既不问老师,又不问同学。久而久之,知识缺漏越来越多,影响了继续学习。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2.2 外在因素。
2.2.1 社会因素。主要有:①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②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③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④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
2.2.2 家庭因素。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2.2.3 学校因素。主要有:①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此外,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如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无味等。
此外,教师在教育有过错学生,处理违纪的学生过程中,方法拙劣简单。如上课时对学生讽刺、挖苦,有的动辄采用训斥、停课、写检查,家访告状甚至罚款、罚抄书、罚劳动、罚站等。这样做必然使学生在感情上难以承受,觉得无脸见人,容易引起对老师的反感,学生与老师之间容易形成对立情绪,学生从不喜欢该老师而转移到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情绪。
3.疏导方法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应作十分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的了解,找出不同的病因,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地进行疏导。
3.1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高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精力充沛,易兴奋,兴趣容易发生转移。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旺盛精力投放到学习上去。对于基础薄弱,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应与任课老师配合,具体分析情况,热情鼓励他们,加强对他们薄弱环节的辅导。指导其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当学生有所进步或获得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学习,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走出困境,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走上一条通向成功的坦途。
此外,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因为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3.2 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3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主动关心,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从而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自然就过渡到喜爱数学学科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4 坚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自信。
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标准。实行因材施教,而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兴趣。作业可分层次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上课提问可让学困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内容可适当降低,教学进度可适当放慢,让大多数学生“吃得下”、“吃得饱”。对作业不能单独完成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4.1 分层要求,各有所得。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在每个班级里,差异总是存在的。教师应力求做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并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每一单元乃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掌握好恰当的要求,而不使学生觉得偏难或偏易。试行作业分档制度。无论是课内练习,还是课外作业或单元测验,一般都分两三个档次:基本题约占六分之三,一般题占六分之二;选做题约占六分之一,后者只要求少数学生完成,做对的均给予鼓励。这样,每次作业或练习,好中差生都有收获,所以全体学生都满意,且大大减少了抄袭作业的现象。抓优补差,同时并举从初一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就应当注意抓优补差。抓两头,带中间,而且重点要抓差的一头。对他们不断鼓励,逐渐消除其自卑感,使之树立起信心,逐步赶上一般水平。
3.4.2 重视学习过程。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3.4.3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1)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些学生平时练习还可以,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边看答案边做题,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盲目追求做题数量。有时题不会做时,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于是归结于自己的粗心,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地去找答案而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
(2)培养同遗忘作斗争。对数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和规律当然要记牢,这些属一级基础。还应记住的是一些常用的结论、方法,这些属于二级基础。如果到用的时候再去推导,费时又易出错,不如干脆记住。
(3)培养善于归纳总结。当每章每节复习结束,可借助课堂笔记和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和知识网络,理清前后知识联系;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典型题型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尤其在考试前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在一起,考前用很少时间看一遍,增加取胜的信心。
(4)重视方法指导。在学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学生务必重视对各种解题思路和思想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如何付诸实施:①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②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③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④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⑤联系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⑥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⑦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是一项更高层次、有更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5)培养做好错题分析习惯。学生可以在每章复习结束时,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感悟解题思路。
(6)加强限时训练。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7)强化规范意识。自己在解题时严格要求。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量;应用定理、定律列方程等都要用文字说明列式依据。要把重要关系式写在一行中间突出位置,写成“诗歌”的格式。对于多过程、多状态的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
3.5 组织多种课外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培养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自觉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厌学情绪的产生。
因此,在教学中,一是竭力使每一部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还数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本来面目,使枯燥的数字游戏变得生动起来,提高学生接受数学、爱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消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激励学生勤学好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和共鸣感。
3.6 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学风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发言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创设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3.7 改变测验方式。每一章节结束后,由学生每人出一份考卷,要求学生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收集平时容易出错的题,或者观摩其他同学的试卷格式,给出解答。然后老师选取一些知识点,由教师重新组合,并注明出处,使学生对题目感到亲切;对答卷中的错误,老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自己查找、改正,每次帮助十几人,进行轮换。
总之,当前高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文海山.《让学校成为每位学生的乐园——谈厌学情绪》(http://www.edu.cn/20060207/3171971.shtml).
[2] 《新课程下教师怎样教学更精彩》,方国才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厌学心理,厌学成因,方法对策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然而,近几年来,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定向切块把优秀学生切走,普通高中生的生源越来越差,录取分数线一年比一年低,老师们的普遍认识就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中的厌学现象日益严重,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学习。
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掉队,便难以赶上。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学生成绩较差,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1.厌学的主要表现
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越来越难。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在初中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是对高中数学望而生畏。所以,部分高中生对数学是由难而烦,甚至由烦而放弃。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满意,上课不认真听讲、打瞌睡、作业拖拉、对考试不重视、对学业成绩好坏无所谓,若有不良诱因,甚至旷课、逃学等。
2.产生厌学的原因
学生产生厌学行为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存在的原因。因此要想对症下药,使教育、转化工作取得成效,必须作具体的分析。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主观原因。
学生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上模糊,缺乏恒心,缺乏毅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如有些学生沉迷于上网,觉得课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习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习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2.1.1 基础比较薄弱。由于普通高中生一般没有达到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他们的初中基础知识不牢固、不扎实,有的严重偏科,对自已薄弱学科感到畏惧,学习欠方法。久而久之必定失去自信,出现厌学情绪。
2.1.2 激烈的就业竞争,出现新的“读书无用”的模糊认识。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感到困难,认为考一所本科院校较难,从而错误认为读书无多大意义,还不如趁早随父母打工算了,从而过早的辍学进入了社会,失去读书的机会。
2.1.3 学习目的不明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在长辈的弱爱下,养了很多坏习惯,有的父母有赌博的恶习,势必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有的家长只要求学生在学校里上课不捣乱,学业成绩怎么样从不过问,只是为了不让孩子过早地步入社会,学校成了他们孩子的监护场所,老师成了学生的保姆。家长向孩子们承诺:高中毕业后会想办法为其谋求一份职业。因而这部分学生在学校里问题很多,他们成天混世度日,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出现厌学心理在所难免。
2.1.4 青春期的影响。身体正在发育,必然在心理、性格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产生情绪波动,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害怕别人窥探心中的秘密,遇到做不来的题目既不问老师,又不问同学。久而久之,知识缺漏越来越多,影响了继续学习。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2.2 外在因素。
2.2.1 社会因素。主要有:①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②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③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④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
2.2.2 家庭因素。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2.2.3 学校因素。主要有:①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此外,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如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无味等。
此外,教师在教育有过错学生,处理违纪的学生过程中,方法拙劣简单。如上课时对学生讽刺、挖苦,有的动辄采用训斥、停课、写检查,家访告状甚至罚款、罚抄书、罚劳动、罚站等。这样做必然使学生在感情上难以承受,觉得无脸见人,容易引起对老师的反感,学生与老师之间容易形成对立情绪,学生从不喜欢该老师而转移到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情绪。
3.疏导方法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应作十分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的了解,找出不同的病因,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地进行疏导。
3.1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高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精力充沛,易兴奋,兴趣容易发生转移。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旺盛精力投放到学习上去。对于基础薄弱,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应与任课老师配合,具体分析情况,热情鼓励他们,加强对他们薄弱环节的辅导。指导其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当学生有所进步或获得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学习,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走出困境,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走上一条通向成功的坦途。
此外,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因为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3.2 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3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主动关心,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从而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自然就过渡到喜爱数学学科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4 坚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自信。
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标准。实行因材施教,而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兴趣。作业可分层次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上课提问可让学困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内容可适当降低,教学进度可适当放慢,让大多数学生“吃得下”、“吃得饱”。对作业不能单独完成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4.1 分层要求,各有所得。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在每个班级里,差异总是存在的。教师应力求做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并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每一单元乃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掌握好恰当的要求,而不使学生觉得偏难或偏易。试行作业分档制度。无论是课内练习,还是课外作业或单元测验,一般都分两三个档次:基本题约占六分之三,一般题占六分之二;选做题约占六分之一,后者只要求少数学生完成,做对的均给予鼓励。这样,每次作业或练习,好中差生都有收获,所以全体学生都满意,且大大减少了抄袭作业的现象。抓优补差,同时并举从初一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就应当注意抓优补差。抓两头,带中间,而且重点要抓差的一头。对他们不断鼓励,逐渐消除其自卑感,使之树立起信心,逐步赶上一般水平。
3.4.2 重视学习过程。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3.4.3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1)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些学生平时练习还可以,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边看答案边做题,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盲目追求做题数量。有时题不会做时,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于是归结于自己的粗心,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地去找答案而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
(2)培养同遗忘作斗争。对数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和规律当然要记牢,这些属一级基础。还应记住的是一些常用的结论、方法,这些属于二级基础。如果到用的时候再去推导,费时又易出错,不如干脆记住。
(3)培养善于归纳总结。当每章每节复习结束,可借助课堂笔记和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和知识网络,理清前后知识联系;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典型题型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尤其在考试前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在一起,考前用很少时间看一遍,增加取胜的信心。
(4)重视方法指导。在学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学生务必重视对各种解题思路和思想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如何付诸实施:①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②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③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④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⑤联系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⑥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⑦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是一项更高层次、有更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5)培养做好错题分析习惯。学生可以在每章复习结束时,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感悟解题思路。
(6)加强限时训练。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7)强化规范意识。自己在解题时严格要求。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量;应用定理、定律列方程等都要用文字说明列式依据。要把重要关系式写在一行中间突出位置,写成“诗歌”的格式。对于多过程、多状态的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
3.5 组织多种课外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培养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自觉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厌学情绪的产生。
因此,在教学中,一是竭力使每一部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还数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本来面目,使枯燥的数字游戏变得生动起来,提高学生接受数学、爱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消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激励学生勤学好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和共鸣感。
3.6 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学风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发言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创设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3.7 改变测验方式。每一章节结束后,由学生每人出一份考卷,要求学生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收集平时容易出错的题,或者观摩其他同学的试卷格式,给出解答。然后老师选取一些知识点,由教师重新组合,并注明出处,使学生对题目感到亲切;对答卷中的错误,老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自己查找、改正,每次帮助十几人,进行轮换。
总之,当前高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文海山.《让学校成为每位学生的乐园——谈厌学情绪》(http://www.edu.cn/20060207/3171971.shtml).
[2] 《新课程下教师怎样教学更精彩》,方国才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