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挥洒创业路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金来简介:
  郭金来,男,1972年8月出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
  现任中国研究生人才网CEO,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创始人。
  武汉市青年联合会常委。
  武汉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副会长(共青团武汉市委主管)。
  湖北省人才行业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人事局主管)。
  2002年,荣获第四届“武汉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
  获“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04年,荣获“武汉首届工厂青年十大新锐”的荣誉称号。
  获“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01年9月17日,一个名为“研究生就业网”的求职网站悄然出世。这天,在7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领导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处长陈曦郑重宣布“研究生就业网”正式开通。
  当时,它是全国第一家面向研究生就业的求职网站,规模却还很有限。
   2002年,该网站年访问量有100万人次,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注册量10万人,用人单位注册量1万余家。转眼到了2006年12月底,网站年访问量已达到2000万人次,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注册量已突破40万人,用人单位注册量10万余家,先后提供了120多万个有效职位。
  如今,“研究生就业网”已更名为“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在全球网络排行alexa中,最高访问量达1.6万位,平均在2万位左右,居全国同类毕业生服务网站访问量排名之首。
  华山论剑,谁与争锋?
  为何该网站影响力一路飙红?记者将探询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研究生人才网的创办人郭金来。
  他,在读大学时就不同寻常
  当年,几个跟着郭金来一起做暑假零工的同学,拍着他肩膀感慨:“如果不是你,我们肯定都是坐在教室里死读书的。” 成就大事的人,总有些与众不同。
   郭金来读计算机本科时就是班里“活跃分子”,别的同学学习按部就班,而他却思维活跃、目光敏锐、与众不同。如何将计算机专业课学扎实,又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在他看来,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太强,因此,培养动手能力对学习这个专业的人来说就太重要了。于是,整整一个假期,他跑遍三镇街头,毛遂自荐,给电脑科技公司打零工。90年代初,还是286、386机型盛行的时期,没有奔腾系列,操作比较麻烦。
  炎炎三伏,郭金来从一台台地推销显示器,到组装电脑、组网,常常是马不停蹄、大汗淋漓……闲暇时,他就去书店看编程书籍,废寝忘食。
  硕士毕业后,郭金来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科研能力和过人的凝聚力和领导艺术,将一批重点大学的优秀研究生、本科生聚集起来,组建了一家IT高新技术企业武汉晶振电子有限公司,迈出了创业艰辛的第一步,并开始承担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你怎么这么喜欢折腾?”当过红军、晚年享福的老舅妈曾不止一次地问他,他笑而不答,相信舅妈总有一天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其实,学生时代的郭金来未曾谋划过“创业”,因为, 90年代的“天之骄子”、拥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找工作容易,压根儿感受不到就业的压力。身边同学要么选择做公务员,要么去做高级白领。而他,同样是与众不同——他决定练就过硬的本领,去最基层的职场打拼。
  提及走上互联网创业这条路,他笑称,纯属“阴差阳错”,没有刻意追求,创建晶振电子有限公司也只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作。
  郭金来说,互联网创业的冲动最初源自一个念头,一个不乏创意的瞬间“灵感”。
   所谓“灵感”总是和长期的积累联系在一起的,积累无疑是他创业激情的发源地。
   2000年,郭金来作为武汉市赴美代表团成员,前往美国硅谷访问。他第一次亲眼看到充溢着创业激情的硅谷是何等地富有挑战性,第一次领略到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是何等地时尚。硅谷的创业激情连同信息化的生活状态强烈地震撼了他。
  此后,他不止一次地联想起一次在国内参加招聘会的经历。一名名研究生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地到处塞简历,为了工作,疲于奔命。用人单位更是应接不暇,供求双方毫无了解和沟通可言,结果是,相中的不多,签约的较少,最后成功率更是少之又少。“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人才的损失!”他评论说。
  何不搭建一个信息化的桥梁?把求职需求和招聘信息对接起来,让毕业生们进入后能及时获得有效信息。
  一条改变人生命运之路展现在郭金来面前。
  
  他,在起步时开拓出新路
  
  “从商和做企业不一样,商人关注的是利润,比如一支铅笔,他进货是3角6分,卖出去是4角,赚的就是这个差价,天天都要赚;做企业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要有一种做事业的欲望,才能有开阔的眼界,要不为短期利益所影响,才能把企业做起来,继而往大、强发展。”
  郭金来有着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那代人所特有的使命感,关注国家、民族的的命运,关心万千学子的前途,若非如此,他也不会选择在很多人“谈互联网色变”的2001年,在互联网陷入“严冬期”时,义无返顾地加入到“决战互联网”的大军之中。那时,互联网经济在全球经历了痛苦的泡沫破裂期,许多知名网站纷纷倒闭,不少人深信这时介入互联网无异于“烧钱”。
  对此,郭金来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认识:在泡沫破裂期,破灭的是经济泡沫,优质而高效的服务却永远会有市场需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需要网络。同时,他敏锐地发现,此时在全国还没有一家高校研究生就业网,如果能创建这个网站,不仅仅能帮助高级人才寻找就业出路,也能帮助国家节约一大笔人力资源的开发费。这项有前途的事业,怎么会失败?
   说来也巧,教育部2000年批准成立的“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正好有意组建协作高校的就业信息网,且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当时,武汉一个较成熟的网站也在竞争这个合作项目,大有志在必得之势。然而,当郭金来把一份事先准备好的、有充分可行性的建设方案交到“协作组” 时,合作的天平明显偏向了郭金来。
  郭金来最终与“协作组” 签订了合作建设协议。由此,高校协作就业信息化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个网站的建立,开创了一个在全国唯一没有高校经费投入、未依靠政府拔款的高校联合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先例。
  不曾料想,困难接踵而来。高校联合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搭建完后开始调研,可郭金来及所带领团队越调研心里越紧张:难题不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而在于无法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当时上网求职的研究生并不多,加之互联网缺乏可靠的盈利模式,“烧钱”似乎无法避免!不过网站建立伊始,七位股东中的三个合伙人就不愿意继续“烧”下去了,他们提出撤资。当时,有人提出异议:投资人既然投资,就不能再撤资,因为,投资行为本身就应承担风险。
   但是,郭金来力排众议,出人意料地同意了“撤资”请求,他决定把这笔投资划到自己名下,并把投资款改为借款。“我宁愿自己独自担当这个风险,也不愿让更多的人也来承担这个后果。”当时的网站资金紧缺,员工走了大半,他带着五六个员工吃住在办公室,还将自己的薪水从2800元降至1500元,可就这般标准的薪水,一年多都未兑现一分钱。
   郭金来眼光独特,见解独到:自己是要做企业,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经商”,不能为短期效益的瓶颈所限制。他提出:“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对研究生人才永远免费”。
  
  他,在发展中一切以人为本
  
   一年以后,网站的影响力出来了,一些单位纷纷写来感谢信。宁波市委党校信中说:“02年通过中国研究生人才网,我们招到了3名教授、2名博士,实现了博士引进‘零’的突破”;外企上海汉略在信中说:“04年通过中国研究生人才网,我们在全国招聘到了300个研究生。中国研究生人才网人才信息覆盖面广,服务专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人事处长说:“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对毕业研究生确实有影响力”。
  最初的困难期过去了,但要做好、做稳、做大、做强,依然任重道远。
  2002年,在高校就业生源上报时,要求必须使用两套系统,这是典型的重复劳动。郭金来综合两套版本的优点,自行开发了《高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一个系统,解决了两个系统上报中存在信息无法充分共享的问题。同时,他还把生源上报的信息与中国研究生人才网的后台数据库进行对接,充分实现了联合高校的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网站的运营,网站已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普通网站。具有深厚计算机理论和实际开发能力的他很快注意到,信息管理、远程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是构建一个高度信息化网络平台不可缺少的要素。
  郭金来秉承“一切以人为本”的宗旨,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开发团队,在技术开发上不断改进,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紧跟网络技术前沿发展的步伐。
  2001年12月,研究生就业网开通了“在线招聘”平台,从此,每年都举行一次在线招聘会。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与用人单位进行“亲密接触”。
   记者亲眼目睹了改进中的可视在线招聘系统,可视面板可以同时开五个视频窗口,一个应聘者可同时与四个主考官对话,登陆后台就像登陆博客一样方便快捷。
   “在线招聘技术还在开发中,将来的目标是要做成一个集SP短信、互联网为一体的可视系统”,郭金来介绍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应聘者收到服务短信后,在一个时段集中上网,配合以短信服务实时跟踪,不受时空限制。”
  “这个系统面临的问题就是有些网段不畅通,比如,我这辆大车开出去,碰到小路段就通不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网速慢了”,郭金来信心十足地说:“不过,3G网络一旦铺开,就可提前步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
  同时,网站还开发了远程在线人才测评系统(91student TOS)以及人才信息智能匹配系统(91student HRIMS)。这些技术集网上信息发布、职位信息查询、网络招聘会、网上视频招聘、网上就业政策资讯、网上人才测评等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立体、全程的毕业生就业与人才资源服务系统。真正的以人为本,就是围绕人做文章,紧盯最好的服务。
  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国研究生人才网有个“项目资金”的栏目。“这个‘点子’,还是一个到这儿应聘的人提出的,也许是他启发了我,因为,这个点子太有创意了。”项目资金的服务真正启动将在年底。目前,已经有过一个成功的案例:2004年,有个做凉席的厂家找来网站,要求推介拥有科研成果的合作伙伴。该厂编制凉席需用聚乙烯做胶线,但聚乙烯成本高,厂家便改用聚丙烯,可它做出来的胶线,容易起毛,想看看有没有解决起毛问题的科研成果,顺便寻求合作伙伴。恰好武大化学系的一位教授已有此项成果。经网站介绍,他看到了厂家登出的信息,比较满意,通过接洽,达成了合作协议。
  目前,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已经和多家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180所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多个省市人事局、组织部建立了合作关系,其影响力辐射全国。
   “我们创业时是全国第一家,以后也要继续做同类网站的第一。”这是郭金来的自信,也是全体中研网人的自信!
  采访手记:采访郭总不易,记者从预约中就感到了这一点。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实在太忙了。
  刚刚从北京开会回来,郭总路上还带着我们传真过去的采访提纲细看。他做任何事都那么认真。单看外貌,别人也许会认为他不到三十岁——他一脸的阳光和朝气,并且风趣健谈。
   外在环境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追求。天蓝色为基调的办公室,简洁明亮,那些线条和色块让人联想到高效。
   “激情·创造·分享”——研网人的价值观。这一条最吸引来访者的视线,一个有激情的团体,一个有创造力的队伍,一个注重分享的企业,它们预示着一个光明灿烂的前景。
  “ monster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怪吧?但人家是全球最强的人才网站。我们的 ‘91student’,乍看上去也怪,也可以说是‘就要学生’,或者‘就业学生’,或者‘教育学生’,不过名字的具体阐释也并不重要,我们看重的是做事。”
  这话看似平常,但足以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激情火种撒满了创业之道!
  这话听似平常,但完全能诠释一个创业的CEO的成功之道!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培养目标与职业需求出发,探讨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实施,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专业 课程体系    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以“本科压缩型”或“专科型”的模式办高职教育,这导致其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不能适应高职人才的培养需求。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其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强,知识更新
期刊
本刊记者郑波实习生辜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就今年的招生政策,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该校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钱建国。    继续按“大类”招生    据钱处长介绍,武大自2002年起就开始在部分学院试行按大类招生。近几年,武大加大学科调整与整合力度,进一步推进按大类招生。  按大类招生是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
期刊
[摘 要]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中,本人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角色扮演法 示范练习教学法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临床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急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护理技能,重点介绍了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对
期刊
民族特色专业保证——访中南民族大学招生办钟文勇  本刊记者 张兵兵成良田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座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绿树成荫、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乃全国高校第一家。日前,本刊记者采访招了招生就业工作处钟文勇,获悉了学校今年高考招生的最新信息。     停“一”增“四”  钟文勇介绍,今
期刊
特色专业特色培养——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办主任严嘉郭玉宝喻晨琪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重点大学。  2007年,该校招生有些什么变化?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办主任严嘉。    实行“大类”培养  从今年起,该校实行按专业招生,按大类培养:即学生按专业招入后,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相衔接,建立以选课制为中心,学务指导制为辅助,
期刊
完善“资助体系”吸纳优秀考生——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招办主任周勇  本刊记者胡旺生晓 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近日,本刊记者就今年高招资讯专访了该校招办主任周勇。    新增六个专业招生  “在保持去年招生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今年将新增六个专业招生”招办主任周勇介绍
期刊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先修课。是机械类实践课程三个层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综合创新實习)中的第二层次,也是实习时间最长、学生人数最多的基本实践环节。新形势下,应重视该环节的改革。    一、 改革现有金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转变教学思想,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在金工实习中过去那种只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已不能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需要
期刊
走进坐落在风光旖旎的道观河之滨的新洲区第四中学,记者不禁为这里的美丽风景而感叹。该校始建于1956年,当时定名为新洲县第四中学,属县重点初中,1999年正式将名称改为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54人,教职工235人,专任教师224人。  近几年来,该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体思想,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项管理工作,推进各项改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均取得了和谐发展。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对以“字字落实”为目标、以串讲为手段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本文以《劝学》的教学为例子,对这一目标作初步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课标思想和文化现代观念    一、案例背景    《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苏教版《语文》把它列在了必修专题的第一篇,目的在
期刊
编者按:党的创新理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支撑和核心动力,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始终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多年来,他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党的理论,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度政治觉悟和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赞誉。日前,教育部党组下发通知,号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方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