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促进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对食用植物油日益增长的需求。[方法]通过2015年度在国家早熟区组进行冬油菜品种田间区域试验,对油菜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生长一致性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初步筛选出湘油420、青杂12号、黔油早3号、云油杂16号可在云南省保山市示范应用,阳光1418、圣光127、青杂10号(CK)可开展进一步试验。[结论]该研究结果可在云南省保山市和其他类似地区示范应用,以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油菜;品种;筛选试验;国家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7-033-04
The Selection of Winter Rape Varieties in the National Early Maturing Area
YANG La-mei, ZENG Lin*, TAO Jia-jin et al (Longyang Agricultural Technique Extension Station of Baoshan City,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ape industry,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for vegetable oil. [Method] Through carrying out field test of winter rape varieties in the national early maturing area in 2015, the yield, main economic traits, growth period, consistency, stress resistance wer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Result] Xiangyou420, Qingza12, Qianyouzao3, Yunyouza16 could be applied in Baoshan City Yunnan Province, Yangguang1418, Shengguang127, Qingza10(CK) should be further teste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can be demonstratively applied in Baoshan City and other similar regions, so as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rape industry.
Key words Rape; Variety; Selection test; Country
油菜既是产油效率较高的油料作物之一,又是我国传统食用油的主要来源,2009年菜籽油已占国内油料作物产油的57%以上[1],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油菜良种是食用油产业链前端的关键要素,开展油菜品种筛选研究和推广新品种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菜总产,对食用油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有许多学者[2-8]对油菜品种作了长期研究,一些新品种的应用提高了油菜产量。笔者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国家早熟区组冬油菜品种区域筛选试验,旨在鉴定参试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病)性和经济性状等,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品种及来源 参试品种为国内各育种单位新育成的优良早熟油菜新品种(组合),共12个(表1),以青杂10号为对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东部金鸡乡东方村农户王某家责任田,该地地理坐标为99°14′18″ E,25°8′30″ N,海拔1 641 m,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雨量900~1 200 mm,年日照时数2 349 h。试验大田前茬作物为水稻,产量11 100 kg/hm2,土质黏土,pH 8.02,有机质75.49 g/kg,全氮4.36 g/kg,碱解氮328.33 mg/kg,有效磷27.82 mg/kg,速效钾192.22 mg/kg,交换镁2 049.86 mg/kg,有效硫161.65 mg/kg,有效锌5.09 mg/kg,有效锰2914 mg/kg,有效硼1.33 mg/kg,肥力上中等。機耕机收交通便利,排灌方便。
1.3 气象要素实况 国家冬油菜品种筛选试验整个生育过程气象要素实况见表2。
1.4 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按《2014~2015年度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及展示示范实施方案》执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5 m,宽4 m,净面积20 m2,行距45 cm,株距35 cm,每小区播10行,每行15穴,每穴留苗4株,共600株,密度30万株/hm2,小区间走道30 cm,重复间走道80 cm。于2014年10月10日用20%百草枯5 250 mL/hm2对水720 kg进行耕前除草,10月12~13日采用旋耕机碎垡整地开墒,人工打塘。10月17日首先把尿素75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硼肥22 500 kg/hm2混合后干施于塘中作种肥,然后采用裸种(不进行种子处理)打塘点播,播种后盖腐熟的农家肥,之后浇出苗水,用90%乙草胺1 125 mL/hm2对水750 kg喷雾进行芽前封闭化学除草;11月9日第1次定苗每塘留苗5~6株,用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对水浇施提苗肥;11月12~13日第1次人工浅中耕锄草;11月19日查苗补缺,第2次定苗每塘留苗4株,11月24日用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对水浇施;12月8日用尿素225 kg/hm2、硫酸钾75 kg/hm2干施,同时人工第2次深中耕锄草培土,灌蕾薹水;2015年2月9日灌开花水。整个试验全程防虫不防病,2014年10月26日用22%削刺2 250 mL/hm2对水720 kg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及跳甲,并于当天傍晚用6%密达6 kg/hm2撒于田中防治蜗牛;11月25日用2.2%削刺3 750 mL/hm2对水720 kg喷雾防治菜青虫;2015年 2月6日用2.2%削刺3 750 mL/hm2对水720 kg喷雾防治菜青虫;3月1日用2.2%削刺4 500 mL/hm2对水720 kg喷雾防治蚜虫;4月20日整个小区不去边行分重复、小区和品种用晒网收获,经后熟后5月10~15日脱粒晒干称重计产,6月1日室内考种结束。 1.5 观察记载项目 按照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方案,对供试品种3个重复定时定点进行观察记载,每隔7 d观察1次,记载项目有产量、生育期、苗情长势、不育株、抗逆性和经济性状等。收割前每小区取10株单收单打,进行考种分析。
1.6 数据分析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9],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差异 由表3可知,湘油420产量在供试品种中居1位,较CK(青杂10号)产量增长12.19%,与青杂12号比较,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黔油早3号比较,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云油杂16号、青杂10号(CK)、阳光1418、圣光127、沣油320、川早油2号、川早油1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青杂12号产量在供试品种中居第2位,较青杂10号(CK)产量增长6.10%,与黔油早3号、云油杂16号比较,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青杂10号(CK)、阳光1418、圣光127比较,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沣油320、川早油2号、川早油1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黔油早3号、云油杂16号产量在供试品种中分别居第3位和第4位,与青杂10号(CK)、阳光1418、圣光127比较,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沣油320、川早油2号、川早油1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 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4可知,参试油菜12个品种中云油杂16号株高最高,为202.6 cm,与川早油1号、圣光127比较,株高差异呈显著水平,与黔油早3号、黔油早2号比较,株高差异呈极显著水平;云油杂16号有效分枝部位高最高,为122.9 cm,与川早油2号、沣油320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川早油1号、青杂12号、大地69、湘油420、黔油早2号、黔油早3号、青杂10号(CK)、圣光127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黔油早2号第1次有效分枝数最多,为9.1个,与川早油2号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青杂12号、云油杂16号、大地69、青杂10号(CK)、川早油1号、沣油320、湘油420、阳光1418、圣光127、黔油早3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圣光127主花序有效长66.5 cm,与青杂10号等11个品种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沣油320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最多,为78.8个,与大地69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川早油1号、云油杂16号、圣光127、川早油2号、青杂12号、湘油420、阳光1418、青杂10号(CK)、黔油早3号、黔油早2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黔油早2号、云油杂16号主花序角果密度最高,为1.8,与沣油320、青杂12号、阳光1418等10个品种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青杂12号单株有效角果数最多,为284.2個,与阳光1418、湘油420、沣油320、川早油2号、黔油早3号、川早油1号、圣光127、青杂10号(CK)、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湘油420每角粒数最多,为189粒,与川早油1号、川早油2号、阳光1418、青杂12号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圣光127、黔油早2号、大地69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圣光127千粒重最高,为4.17 g,与青杂10号(CK)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大地69、湘油420、黔油早3号、青杂12号、黔油早2号、阳光1418、川早油2号、云油杂16号、川早油1号、沣油320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湘油420、青杂12号单株产量分别是16.1、15.9 g,分别居供试品种第1、2位,与圣光127、云油杂16号、黔油早3号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阳光1418、沣油320、川早油2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圣光127、青杂10号(CK)、黔油早3号单株产量分别是14.9、148、14.7 g,居供试品种第3、4、5位,与沣油320、川早油2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综上可知,湘油420、青杂12号、黔油早3号、云油杂16号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青杂10号。
2.3 生育期与一致性 由表5可知,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天数在169~183 d,品种熟期相差14 d,最早的为圣光127,全生育期169 d,最迟的青杂12号为183 d。青杂12号生育期与湘油420、青杂10号、圣光127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其他品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湘油420苗期、薹期生长势强,生长与成熟表现一致;青杂12号苗期生长势强,薹期生长势中等,生长与成熟表现一致;云油杂16号苗期生长势中等,薹期生长势强,生长一致性与成熟期一致性表现中等;黔油早3号苗期、薹期生长势中等,生长与成熟表现一致。
2.4 抗逆性 由表6可知,参试油菜品种受冻率为2.7%~18.3%,冻害指数1.0~12.2,不育株率0.10%~14.67%,所有参试油菜品种均未发生菌核病、病毒病。其中,湘油420耐旱渍性强,成熟时植株倾斜,白粉病中,白锈病无,受冻率3.2%,冻害指数1.6,不育株率0.21%;青杂12号耐旱渍性中等,成熟时植株倾斜,白粉病重,白锈病无,受冻率13.5%,冻害指数7.8,不育株率0.32%;黔油早3号耐旱渍性中等,成熟时植株倾斜,白粉病中,白锈病轻,受冻率5.1%,冻害指数2.6,不育株率0.66%;云油杂16号耐旱渍性中等,成熟时植株倾斜,白粉病轻,白锈病无,受冻率18.3%,冻害指数122,不育株率0.33%。
3 讨论与结论
在对如何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研究上,蔡承智等[10]提出了作物产量的“系统潜力”理念,将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归纳为育种手段、栽培措施、优化投入、控制逆境和改善环境等方面。1960~2010年的50 a间,我国甘蓝型油菜品种选育、双低油菜育种等技术获得突破,到了2010年,全国油菜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增长了315.1%、327.6%和1 617.0%[11-12]。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油菜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3]。技术指标、生态类型以及在参试期间对不同年份气候差异的适应情况等是新品种审定、繁殖、推广的重要依据[14-15]。云南省隆阳区油菜良种的推广历经了3次飞跃,至今双低油菜云花油9号和云油杂10号成为核心主推品种。2015年全区种植油菜4 784.3 hm2,产量2 679.4 kg/hm2,高产田块不断涌现,通过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百亩连片产量达3 796.5 kg/hm2。研究表明,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在此次试验的品种中,湘油420、青杂12号、黔油早3号、云油杂16号可在云南省保山市示范应用,阳光1418、圣光127 、青杂10号(CK)可开展进一步试验,其余组合全部终止试验。然而该试验仅进行了1 a,并且是在田块中种植油菜,所得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在山地和田块开展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并进行肥料、密度等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最终试验与大面积示范结果一致的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方可上报国家或云南省审定。 参考文献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顧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02):300-302.
[2] GU Y S,CAI D H,CHEN L L,et al.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for rape in Leiyang County,2013-2014[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5(8):1322-1325.
[3] 陈虹夙,李万里,肖书华.湘中地区油菜新品种适应性研究[J].作物研究,2012,26(5):469-470.
[4] 邱启生,林忠秀,祝平洋.早熟油菜品种筛选与高产栽培技术集成[J].作物研究,1015,29(3):250-253.
[5] 范成林,谢云,胡绪琴.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13(6):32-33.
[6] 杨玉珠,段海春,张朝钟,等.油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7-100.
[7] 杨和团,杨家贵,牛文武,等.杂交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中国种业,2013(9):76-78.
[8] 廖春花,高建彬,杨佑兵,等.棉田双低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80-81,177.
[9] 马育华.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46-150.
[10] 蔡承智,陈阜,徐杰,等.作物产量潜力及其提高途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6):465-468.
[1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2):300-302.
[12] 殷艳,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成就、问题与科技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14(4):1-7.
[13] 赵小光,张耀文,韦世豪,等.甘蓝型油菜在不同生态区的净光合速率随外界条件变化的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43-47.
[14] 熊秋芳,文静,李兴华,等.中国油菜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3):14-22.
[15] 许鲲,李锋,吴金锋,等.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法与国家冬油菜区试指纹鉴定平台的构建[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2):150-159.
责任编辑 李占东 责任校对 况玲玲
关键词 油菜;品种;筛选试验;国家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7-033-04
The Selection of Winter Rape Varieties in the National Early Maturing Area
YANG La-mei, ZENG Lin*, TAO Jia-jin et al (Longyang Agricultural Technique Extension Station of Baoshan City,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ape industry,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for vegetable oil. [Method] Through carrying out field test of winter rape varieties in the national early maturing area in 2015, the yield, main economic traits, growth period, consistency, stress resistance wer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Result] Xiangyou420, Qingza12, Qianyouzao3, Yunyouza16 could be applied in Baoshan City Yunnan Province, Yangguang1418, Shengguang127, Qingza10(CK) should be further teste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can be demonstratively applied in Baoshan City and other similar regions, so as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rape industry.
Key words Rape; Variety; Selection test; Country
油菜既是产油效率较高的油料作物之一,又是我国传统食用油的主要来源,2009年菜籽油已占国内油料作物产油的57%以上[1],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油菜良种是食用油产业链前端的关键要素,开展油菜品种筛选研究和推广新品种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菜总产,对食用油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有许多学者[2-8]对油菜品种作了长期研究,一些新品种的应用提高了油菜产量。笔者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国家早熟区组冬油菜品种区域筛选试验,旨在鉴定参试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病)性和经济性状等,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品种及来源 参试品种为国内各育种单位新育成的优良早熟油菜新品种(组合),共12个(表1),以青杂10号为对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东部金鸡乡东方村农户王某家责任田,该地地理坐标为99°14′18″ E,25°8′30″ N,海拔1 641 m,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雨量900~1 200 mm,年日照时数2 349 h。试验大田前茬作物为水稻,产量11 100 kg/hm2,土质黏土,pH 8.02,有机质75.49 g/kg,全氮4.36 g/kg,碱解氮328.33 mg/kg,有效磷27.82 mg/kg,速效钾192.22 mg/kg,交换镁2 049.86 mg/kg,有效硫161.65 mg/kg,有效锌5.09 mg/kg,有效锰2914 mg/kg,有效硼1.33 mg/kg,肥力上中等。機耕机收交通便利,排灌方便。
1.3 气象要素实况 国家冬油菜品种筛选试验整个生育过程气象要素实况见表2。
1.4 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按《2014~2015年度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及展示示范实施方案》执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5 m,宽4 m,净面积20 m2,行距45 cm,株距35 cm,每小区播10行,每行15穴,每穴留苗4株,共600株,密度30万株/hm2,小区间走道30 cm,重复间走道80 cm。于2014年10月10日用20%百草枯5 250 mL/hm2对水720 kg进行耕前除草,10月12~13日采用旋耕机碎垡整地开墒,人工打塘。10月17日首先把尿素75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硼肥22 500 kg/hm2混合后干施于塘中作种肥,然后采用裸种(不进行种子处理)打塘点播,播种后盖腐熟的农家肥,之后浇出苗水,用90%乙草胺1 125 mL/hm2对水750 kg喷雾进行芽前封闭化学除草;11月9日第1次定苗每塘留苗5~6株,用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对水浇施提苗肥;11月12~13日第1次人工浅中耕锄草;11月19日查苗补缺,第2次定苗每塘留苗4株,11月24日用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对水浇施;12月8日用尿素225 kg/hm2、硫酸钾75 kg/hm2干施,同时人工第2次深中耕锄草培土,灌蕾薹水;2015年2月9日灌开花水。整个试验全程防虫不防病,2014年10月26日用22%削刺2 250 mL/hm2对水720 kg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及跳甲,并于当天傍晚用6%密达6 kg/hm2撒于田中防治蜗牛;11月25日用2.2%削刺3 750 mL/hm2对水720 kg喷雾防治菜青虫;2015年 2月6日用2.2%削刺3 750 mL/hm2对水720 kg喷雾防治菜青虫;3月1日用2.2%削刺4 500 mL/hm2对水720 kg喷雾防治蚜虫;4月20日整个小区不去边行分重复、小区和品种用晒网收获,经后熟后5月10~15日脱粒晒干称重计产,6月1日室内考种结束。 1.5 观察记载项目 按照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方案,对供试品种3个重复定时定点进行观察记载,每隔7 d观察1次,记载项目有产量、生育期、苗情长势、不育株、抗逆性和经济性状等。收割前每小区取10株单收单打,进行考种分析。
1.6 数据分析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9],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差异 由表3可知,湘油420产量在供试品种中居1位,较CK(青杂10号)产量增长12.19%,与青杂12号比较,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黔油早3号比较,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云油杂16号、青杂10号(CK)、阳光1418、圣光127、沣油320、川早油2号、川早油1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青杂12号产量在供试品种中居第2位,较青杂10号(CK)产量增长6.10%,与黔油早3号、云油杂16号比较,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青杂10号(CK)、阳光1418、圣光127比较,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沣油320、川早油2号、川早油1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黔油早3号、云油杂16号产量在供试品种中分别居第3位和第4位,与青杂10号(CK)、阳光1418、圣光127比较,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沣油320、川早油2号、川早油1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 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4可知,参试油菜12个品种中云油杂16号株高最高,为202.6 cm,与川早油1号、圣光127比较,株高差异呈显著水平,与黔油早3号、黔油早2号比较,株高差异呈极显著水平;云油杂16号有效分枝部位高最高,为122.9 cm,与川早油2号、沣油320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川早油1号、青杂12号、大地69、湘油420、黔油早2号、黔油早3号、青杂10号(CK)、圣光127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黔油早2号第1次有效分枝数最多,为9.1个,与川早油2号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青杂12号、云油杂16号、大地69、青杂10号(CK)、川早油1号、沣油320、湘油420、阳光1418、圣光127、黔油早3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圣光127主花序有效长66.5 cm,与青杂10号等11个品种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沣油320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最多,为78.8个,与大地69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川早油1号、云油杂16号、圣光127、川早油2号、青杂12号、湘油420、阳光1418、青杂10号(CK)、黔油早3号、黔油早2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黔油早2号、云油杂16号主花序角果密度最高,为1.8,与沣油320、青杂12号、阳光1418等10个品种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青杂12号单株有效角果数最多,为284.2個,与阳光1418、湘油420、沣油320、川早油2号、黔油早3号、川早油1号、圣光127、青杂10号(CK)、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湘油420每角粒数最多,为189粒,与川早油1号、川早油2号、阳光1418、青杂12号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圣光127、黔油早2号、大地69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圣光127千粒重最高,为4.17 g,与青杂10号(CK)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大地69、湘油420、黔油早3号、青杂12号、黔油早2号、阳光1418、川早油2号、云油杂16号、川早油1号、沣油320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湘油420、青杂12号单株产量分别是16.1、15.9 g,分别居供试品种第1、2位,与圣光127、云油杂16号、黔油早3号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与阳光1418、沣油320、川早油2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圣光127、青杂10号(CK)、黔油早3号单株产量分别是14.9、148、14.7 g,居供试品种第3、4、5位,与沣油320、川早油2号、大地69、黔油早2号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水平。综上可知,湘油420、青杂12号、黔油早3号、云油杂16号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青杂10号。
2.3 生育期与一致性 由表5可知,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天数在169~183 d,品种熟期相差14 d,最早的为圣光127,全生育期169 d,最迟的青杂12号为183 d。青杂12号生育期与湘油420、青杂10号、圣光127比较差异呈显著水平,其他品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湘油420苗期、薹期生长势强,生长与成熟表现一致;青杂12号苗期生长势强,薹期生长势中等,生长与成熟表现一致;云油杂16号苗期生长势中等,薹期生长势强,生长一致性与成熟期一致性表现中等;黔油早3号苗期、薹期生长势中等,生长与成熟表现一致。
2.4 抗逆性 由表6可知,参试油菜品种受冻率为2.7%~18.3%,冻害指数1.0~12.2,不育株率0.10%~14.67%,所有参试油菜品种均未发生菌核病、病毒病。其中,湘油420耐旱渍性强,成熟时植株倾斜,白粉病中,白锈病无,受冻率3.2%,冻害指数1.6,不育株率0.21%;青杂12号耐旱渍性中等,成熟时植株倾斜,白粉病重,白锈病无,受冻率13.5%,冻害指数7.8,不育株率0.32%;黔油早3号耐旱渍性中等,成熟时植株倾斜,白粉病中,白锈病轻,受冻率5.1%,冻害指数2.6,不育株率0.66%;云油杂16号耐旱渍性中等,成熟时植株倾斜,白粉病轻,白锈病无,受冻率18.3%,冻害指数122,不育株率0.33%。
3 讨论与结论
在对如何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研究上,蔡承智等[10]提出了作物产量的“系统潜力”理念,将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归纳为育种手段、栽培措施、优化投入、控制逆境和改善环境等方面。1960~2010年的50 a间,我国甘蓝型油菜品种选育、双低油菜育种等技术获得突破,到了2010年,全国油菜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增长了315.1%、327.6%和1 617.0%[11-12]。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油菜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3]。技术指标、生态类型以及在参试期间对不同年份气候差异的适应情况等是新品种审定、繁殖、推广的重要依据[14-15]。云南省隆阳区油菜良种的推广历经了3次飞跃,至今双低油菜云花油9号和云油杂10号成为核心主推品种。2015年全区种植油菜4 784.3 hm2,产量2 679.4 kg/hm2,高产田块不断涌现,通过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百亩连片产量达3 796.5 kg/hm2。研究表明,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在此次试验的品种中,湘油420、青杂12号、黔油早3号、云油杂16号可在云南省保山市示范应用,阳光1418、圣光127 、青杂10号(CK)可开展进一步试验,其余组合全部终止试验。然而该试验仅进行了1 a,并且是在田块中种植油菜,所得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在山地和田块开展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并进行肥料、密度等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最终试验与大面积示范结果一致的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方可上报国家或云南省审定。 参考文献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顧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02):300-302.
[2] GU Y S,CAI D H,CHEN L L,et al.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for rape in Leiyang County,2013-2014[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5(8):1322-1325.
[3] 陈虹夙,李万里,肖书华.湘中地区油菜新品种适应性研究[J].作物研究,2012,26(5):469-470.
[4] 邱启生,林忠秀,祝平洋.早熟油菜品种筛选与高产栽培技术集成[J].作物研究,1015,29(3):250-253.
[5] 范成林,谢云,胡绪琴.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13(6):32-33.
[6] 杨玉珠,段海春,张朝钟,等.油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7-100.
[7] 杨和团,杨家贵,牛文武,等.杂交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中国种业,2013(9):76-78.
[8] 廖春花,高建彬,杨佑兵,等.棉田双低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80-81,177.
[9] 马育华.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46-150.
[10] 蔡承智,陈阜,徐杰,等.作物产量潜力及其提高途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6):465-468.
[1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2):300-302.
[12] 殷艳,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成就、问题与科技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14(4):1-7.
[13] 赵小光,张耀文,韦世豪,等.甘蓝型油菜在不同生态区的净光合速率随外界条件变化的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43-47.
[14] 熊秋芳,文静,李兴华,等.中国油菜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3):14-22.
[15] 许鲲,李锋,吴金锋,等.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法与国家冬油菜区试指纹鉴定平台的构建[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2):150-159.
责任编辑 李占东 责任校对 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