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想让学生能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情感活动中引发独立的思考和感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并在课外阅读中广泛应用,只有把课内的习得的方法和课外大量的阅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有效利用课堂,提高阅读效率
1.正确指导,“设疑”引导。老师在教学时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既能提高了阅读兴趣,又能达到基本读懂课文的目的。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这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学生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这样做,能够引导他们在阅读课文同时,捕捉发现关键字眼,反复进行推敲,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训练默读,提高能力。为了训练学生默读,我在时间上给予限制,要求学生默读要眼到心到,要做到边看边思考,最后要说出所默读文章的大致内容。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虽然能一目十行,其实是走马观花的情况。
3.引导朗读,提高审美情趣。在阅读教学中,为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如学习《骆驼和羊》一课,我让学生戴上头饰,装扮成骆驼、羊和老牛,分别朗读争论高和矮以及老牛语重心长的劝告等内容。这样引导,学生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4.引导勾画,培养摘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式的阅读,在课文中留下自己“钻研”过的痕迹。如在阅读《桂林山水》时,提醒学生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波澜壮阔、危峰兀立、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峰峦雄伟、怪石嶙峋等。如果学生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方法,能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积累素材更加丰富,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
1.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我在上课时,经常给学生讲有趣的故事,利用其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当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我戛然而止,并告诉学生,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我也经常在课堂上讲述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感受,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2.传授方法,指导阅读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更多、更好、更有效。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略读、精读和浏览,一般的文章浏览即可,稍微喜欢的可以采用略读,而对于经典的文章,要精读,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不仅学习其遣词造句,还要学习篇章布局,领悟其思想内核。
3.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放在班里,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更合适学生阅读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沟通。经常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组织诗歌朗诵会等,通过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4.立足课堂,延伸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让学生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种种幻想其实都是作者的想象,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
5.搭建平台,激励阅读
老师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积累的舞台,才能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如:词语接龙、朗读擂台赛、故事大王等。课外活动中专门开辟了“读书郎”这一专栏,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和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美语段等摘抄上去,进行互相交流学习。
三、鼓励自主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人
老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1.自主選择阅读内容。比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变化,自主选择描写某一季节的自然段来学,然后举一反三,这样就把长课文转化成短课文,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更容易,学起来很轻松。
2.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学生选择学习漓江的水这部分,我顺势引导:“你准备怎样去欣赏漓江的水呢?”待学生提出许多办法后,引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效率明显。
3.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可以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还可以选择和家长交流等。这样,学生选择喜欢的交流方式,让观点得以碰撞,情感得以交流。
课内外的适度延伸和拓展,既可以让语文更加丰富多彩,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积累的意识和习惯。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教育局教研室)
一、有效利用课堂,提高阅读效率
1.正确指导,“设疑”引导。老师在教学时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既能提高了阅读兴趣,又能达到基本读懂课文的目的。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这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学生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这样做,能够引导他们在阅读课文同时,捕捉发现关键字眼,反复进行推敲,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训练默读,提高能力。为了训练学生默读,我在时间上给予限制,要求学生默读要眼到心到,要做到边看边思考,最后要说出所默读文章的大致内容。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虽然能一目十行,其实是走马观花的情况。
3.引导朗读,提高审美情趣。在阅读教学中,为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如学习《骆驼和羊》一课,我让学生戴上头饰,装扮成骆驼、羊和老牛,分别朗读争论高和矮以及老牛语重心长的劝告等内容。这样引导,学生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4.引导勾画,培养摘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式的阅读,在课文中留下自己“钻研”过的痕迹。如在阅读《桂林山水》时,提醒学生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波澜壮阔、危峰兀立、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峰峦雄伟、怪石嶙峋等。如果学生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方法,能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积累素材更加丰富,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
1.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我在上课时,经常给学生讲有趣的故事,利用其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当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我戛然而止,并告诉学生,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我也经常在课堂上讲述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感受,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2.传授方法,指导阅读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更多、更好、更有效。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略读、精读和浏览,一般的文章浏览即可,稍微喜欢的可以采用略读,而对于经典的文章,要精读,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不仅学习其遣词造句,还要学习篇章布局,领悟其思想内核。
3.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放在班里,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更合适学生阅读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沟通。经常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组织诗歌朗诵会等,通过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4.立足课堂,延伸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让学生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种种幻想其实都是作者的想象,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
5.搭建平台,激励阅读
老师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积累的舞台,才能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如:词语接龙、朗读擂台赛、故事大王等。课外活动中专门开辟了“读书郎”这一专栏,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和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美语段等摘抄上去,进行互相交流学习。
三、鼓励自主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人
老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1.自主選择阅读内容。比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变化,自主选择描写某一季节的自然段来学,然后举一反三,这样就把长课文转化成短课文,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更容易,学起来很轻松。
2.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学生选择学习漓江的水这部分,我顺势引导:“你准备怎样去欣赏漓江的水呢?”待学生提出许多办法后,引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效率明显。
3.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可以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还可以选择和家长交流等。这样,学生选择喜欢的交流方式,让观点得以碰撞,情感得以交流。
课内外的适度延伸和拓展,既可以让语文更加丰富多彩,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积累的意识和习惯。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