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傳统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和“学”都是为“考”而服务的,课堂是说教式的课堂,即老师照着课本驻逐点讲解,而学生则需要安静地听老师讲,做好笔记,教师是整个课堂的统治者,是主宰,而学生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对象,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工具,是客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逐渐凸显出来。在“教育双主体说”理论的影响下,高中政治课堂双主体教学模式逐渐盛行,那么,如何理解双主体,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双主体模式?对此,本文就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实践,对双主体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
一、对“双主体”的理解
在以往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是主宰,是整个课堂的统治者,学生是作为客体存在的,不是学习的主体,是接受知识的对象。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完了,课也就上完了。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说教式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高中政治新课标中明确强调,政治教学要拉近和生活的距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提倡合作探究模式。所谓“双主体”,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统治与被统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首先,教师是整个政治课堂的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自然是主体。以《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教学为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提前备课、了解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要通过活动、问题等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这些离开了教师都是无法实现的。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教学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的,无论是教学目标的预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脱离了学生,课堂也就失去了本有的意义。为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正确理解“双主体”所包含的意蕴,也要切实以双主体理念为导向,实施政治课堂教学。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体性,“上”好课
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为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主体性的引导上,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展又可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既然是教学,就自然包含了“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指向的不仅是“教师”,还包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的朋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通过制定适宜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中通过和谐课堂气氛的创设,用活动、问题引导学生而展开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改造、进化和发展。换言之,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手段而促进学生展开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政治知识,形成技能。
要发挥好教师的主体性,不仅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还得根据教学需要而做好教学设计,尤其是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讲”为“导”和“引”,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以《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为例,在课堂中采用“问”的方式而引导学生探究。如“政府的职能”,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案例,问“政府应履行哪些职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补充,再借助多媒体呈现政府职能,引出张德江案例,结合案例问“这段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那个职能,能从材料中哪些内容具体体现”?由此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政府“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保障人民民主”的职能。教师的主体性所体现的,不是要给学生讲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能通过探究而构建知识。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促进知识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通过平等对话、感情体验和沟通理解,生成了主体间的互识和共识,互识表明交往中的差异性,共识表明交往中的统一性。“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提出,最根本的是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教育服务宗旨。换言之,教育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是构建知识的主体。但在传统的说教式的模式中,学生是依附于教师的,其主体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较为被动,学习效率难以提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能教师要能从学生角度来预设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学习过程中。
要在政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得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高中政治课堂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政治学习。在课堂中,要灵活借助多媒体、活动、案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教学中,以某位官员贪污受贿而致使百姓受害的视频而引出“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的问题,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有所想,在问题引导下展开交流活动,从而理解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是强调在“教育双主体说”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展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教育双主体说”强调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为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主体性的引导上,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展又可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
一、对“双主体”的理解
在以往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是主宰,是整个课堂的统治者,学生是作为客体存在的,不是学习的主体,是接受知识的对象。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完了,课也就上完了。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说教式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高中政治新课标中明确强调,政治教学要拉近和生活的距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提倡合作探究模式。所谓“双主体”,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统治与被统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首先,教师是整个政治课堂的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自然是主体。以《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教学为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提前备课、了解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要通过活动、问题等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这些离开了教师都是无法实现的。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教学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的,无论是教学目标的预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脱离了学生,课堂也就失去了本有的意义。为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正确理解“双主体”所包含的意蕴,也要切实以双主体理念为导向,实施政治课堂教学。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体性,“上”好课
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为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主体性的引导上,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展又可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既然是教学,就自然包含了“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指向的不仅是“教师”,还包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的朋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通过制定适宜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中通过和谐课堂气氛的创设,用活动、问题引导学生而展开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改造、进化和发展。换言之,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手段而促进学生展开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政治知识,形成技能。
要发挥好教师的主体性,不仅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还得根据教学需要而做好教学设计,尤其是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讲”为“导”和“引”,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以《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为例,在课堂中采用“问”的方式而引导学生探究。如“政府的职能”,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案例,问“政府应履行哪些职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补充,再借助多媒体呈现政府职能,引出张德江案例,结合案例问“这段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那个职能,能从材料中哪些内容具体体现”?由此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政府“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保障人民民主”的职能。教师的主体性所体现的,不是要给学生讲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能通过探究而构建知识。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促进知识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通过平等对话、感情体验和沟通理解,生成了主体间的互识和共识,互识表明交往中的差异性,共识表明交往中的统一性。“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提出,最根本的是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教育服务宗旨。换言之,教育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是构建知识的主体。但在传统的说教式的模式中,学生是依附于教师的,其主体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较为被动,学习效率难以提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能教师要能从学生角度来预设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学习过程中。
要在政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得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高中政治课堂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政治学习。在课堂中,要灵活借助多媒体、活动、案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教学中,以某位官员贪污受贿而致使百姓受害的视频而引出“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的问题,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有所想,在问题引导下展开交流活动,从而理解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是强调在“教育双主体说”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展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教育双主体说”强调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为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主体性的引导上,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展又可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