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5日,“全面改革、绿色发展——中国民商[黔西南]2014年度论坛”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隆重召开。
全国政协原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北京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惠鲁生,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协会会长张景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宏瑞,中国民商编委会主任黄文夫等多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会长徐刚,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晓等来自北京、四川、广东、香港、贵州、云南等各地的数十名企业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得到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黔西南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代表州委、州政府致辞说,这次论坛以“全面改革、绿色发展”为主题,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行动,为黔西南州学习借鉴各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与会代表围绕紧紧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针对企业家比较关注的宏观经济情况,国务院参事陈全生用大量数据和图表曲线的方式,与企业家们分享了他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分析。
陈全生介绍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最新数字,称经过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总结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有五大亮点:一是产业结构在孕育着新的突破;二是需求结构有积极的变化;三是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四是区域结构有所改善;五是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但是同时,盛来运指出,三季度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这句话在国内外引起特别关注。
“超出预期,这也正是证明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比较明显能说明问题的数字就包括国内发电量,往年作为夏季用电高峰的8月份,发电量竟然同比下降了2.2%。公路运输量、铁路运输量、工业增加值等一系列下行的数字,都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经济下行的态势。”陈全生强调,四中全会之前,在介绍四中全会决定起草过程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这两个“前所未有”至少说明了中国目前的一些状况:GDP持续十个季度走低,将很多在高速发展中被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低迷、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银行的危机、土地财政的捉襟见肘、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受限,甚至是官商勾结、贪腐窝案等都暴露出来了。在这样的形势和局面下,我们提出经济“新常态”是非常明智的。
他说,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考虑到人工成本上涨、“421结构”老龄化的压力、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不再是高速度,而是高质量和高效益;不能依靠大量的物资投入,而是要依靠创新科技。
陈全生分析认为,虽然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未来还是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他说,基本格局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国GDP增长的总体趋势没有变,中国GDP每年增加7.5%,就相当于阿根廷全部GDP的1.41倍。目前全球经济形势还比较低迷,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庞大。二是,中国的“五大”基本优势没有改变:第一个优势是强大的居民储蓄,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第二个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就是社会消费者零售总额,这项包括13亿人衣食住行的数据在2001年时是4.3万亿,目前是23.4万亿,增长了5.5倍,年均增长14.9%;第三是中国城镇化进程,每年都有将近两千万人进城;第四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制造业要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迈进,但那并不意味着现在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盘放弃,这是需要一个过渡的;第五是专业技术人才的低成本,虽然目前人口数量红利在逐渐减弱,但人口质量的红利依然存在,现在跨国公司都纷纷在中国布局研发中心,看重的不是中国设备或技术水平,而是大量低成本的科技人才。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徐刚赞同陈参事的分析,他发言指出,2014年全球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达经济体已经率先走出连续三年下滑的趋势,并实现了企稳复苏。对于中国来说,目前尚未脱离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外需对经济的影响或将由负转正。同时,投资也可能将形成底部,资金利率的回落对于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有拉动作用。因此,他判断,2015年总体经济增速可能优于2014年。预计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将达到7.6%,而明年整体经济增速或将达到7.8%。他同时指出,“如今的改革速度确实太慢,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还并不够强大,甚至可以说,国企央企还垄断着整个经济。因此,更需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迎接挑战。”对于企业家如何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科瑞集团总裁郑跃文有着一定的思考。他说,“一直以来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任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都面临着的同样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是否可持续?”从全球历史角度来看,美国、日本、欧洲等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经济高速发展后的瓶颈期,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这里面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但也有着一些自身需要改革的地方,这是不能忽视的。他提出,美国极力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签订,这让国际贸易秩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的贸易体系和规则在酝酿中,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却被排除在外。最近几年,很多中国企业希望“走出去”,而这条路其实障碍重重。他说:“如今中国有那么数量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不能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给一些政策和资本支持?比如说马云欲在国内上市被拒绝,被迫转战美国,那么我们的政策、体制到底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这都需要我们深刻思考的。”
全国政协原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北京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惠鲁生,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协会会长张景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宏瑞,中国民商编委会主任黄文夫等多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会长徐刚,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晓等来自北京、四川、广东、香港、贵州、云南等各地的数十名企业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得到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黔西南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代表州委、州政府致辞说,这次论坛以“全面改革、绿色发展”为主题,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行动,为黔西南州学习借鉴各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与会代表围绕紧紧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针对企业家比较关注的宏观经济情况,国务院参事陈全生用大量数据和图表曲线的方式,与企业家们分享了他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分析。
陈全生介绍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最新数字,称经过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总结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有五大亮点:一是产业结构在孕育着新的突破;二是需求结构有积极的变化;三是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四是区域结构有所改善;五是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但是同时,盛来运指出,三季度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这句话在国内外引起特别关注。
“超出预期,这也正是证明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比较明显能说明问题的数字就包括国内发电量,往年作为夏季用电高峰的8月份,发电量竟然同比下降了2.2%。公路运输量、铁路运输量、工业增加值等一系列下行的数字,都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经济下行的态势。”陈全生强调,四中全会之前,在介绍四中全会决定起草过程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这两个“前所未有”至少说明了中国目前的一些状况:GDP持续十个季度走低,将很多在高速发展中被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低迷、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银行的危机、土地财政的捉襟见肘、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受限,甚至是官商勾结、贪腐窝案等都暴露出来了。在这样的形势和局面下,我们提出经济“新常态”是非常明智的。
他说,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考虑到人工成本上涨、“421结构”老龄化的压力、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不再是高速度,而是高质量和高效益;不能依靠大量的物资投入,而是要依靠创新科技。
陈全生分析认为,虽然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未来还是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他说,基本格局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国GDP增长的总体趋势没有变,中国GDP每年增加7.5%,就相当于阿根廷全部GDP的1.41倍。目前全球经济形势还比较低迷,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庞大。二是,中国的“五大”基本优势没有改变:第一个优势是强大的居民储蓄,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第二个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就是社会消费者零售总额,这项包括13亿人衣食住行的数据在2001年时是4.3万亿,目前是23.4万亿,增长了5.5倍,年均增长14.9%;第三是中国城镇化进程,每年都有将近两千万人进城;第四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制造业要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迈进,但那并不意味着现在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盘放弃,这是需要一个过渡的;第五是专业技术人才的低成本,虽然目前人口数量红利在逐渐减弱,但人口质量的红利依然存在,现在跨国公司都纷纷在中国布局研发中心,看重的不是中国设备或技术水平,而是大量低成本的科技人才。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徐刚赞同陈参事的分析,他发言指出,2014年全球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达经济体已经率先走出连续三年下滑的趋势,并实现了企稳复苏。对于中国来说,目前尚未脱离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外需对经济的影响或将由负转正。同时,投资也可能将形成底部,资金利率的回落对于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有拉动作用。因此,他判断,2015年总体经济增速可能优于2014年。预计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将达到7.6%,而明年整体经济增速或将达到7.8%。他同时指出,“如今的改革速度确实太慢,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还并不够强大,甚至可以说,国企央企还垄断着整个经济。因此,更需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迎接挑战。”对于企业家如何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科瑞集团总裁郑跃文有着一定的思考。他说,“一直以来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任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都面临着的同样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是否可持续?”从全球历史角度来看,美国、日本、欧洲等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经济高速发展后的瓶颈期,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这里面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但也有着一些自身需要改革的地方,这是不能忽视的。他提出,美国极力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签订,这让国际贸易秩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的贸易体系和规则在酝酿中,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却被排除在外。最近几年,很多中国企业希望“走出去”,而这条路其实障碍重重。他说:“如今中国有那么数量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不能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给一些政策和资本支持?比如说马云欲在国内上市被拒绝,被迫转战美国,那么我们的政策、体制到底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这都需要我们深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