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99-01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阅读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延伸和非常必要的补充。如何上好阅读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我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发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看书前没有什么计划,很盲目,有什么看什么;看书过程中,走马观花,只在意故事情节是否精彩;看书后不作读书笔记,看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当一离开书本时,才发现自己脑海中空空如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力,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教材。”笔者认为,要在保质的前提下达到上百万字的阅读量,必须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在课内应上好课外的阅读指导课。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积累了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的能力。
一、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上述理念和要求为指导,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在领悟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扩展延伸。
二、阅读教学的方法
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第一读。
接下来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本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圈画出来,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学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
第三步,我们再回归到教师的角色,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从我们刚才发现的众多点中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来一番筛选,明确本课教学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2.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結合,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渗透主要落实在传授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两方面。
3.阅读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思维空间,创设宽松自由的对话环境,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老师传授方法引导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对课文发表不同的见解,能够抓住文章中语段或句子进行学习,培养从小着眼去把握大局,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4.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虽然让学生学会阅读,会花费我们很多精力,但学会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拟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1.有序阅读的习惯。
学习一篇文章,都需经过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等几个环节,环节之间有序排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映了阅读能力的层次不断提高。我们平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阅读的习惯。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靠别人。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应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工具书,如《古汉语字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
这样,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不是本文能够穷尽的。要学会好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需恒心,靠勤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思想,切切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努力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内化,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99-01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阅读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延伸和非常必要的补充。如何上好阅读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我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发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看书前没有什么计划,很盲目,有什么看什么;看书过程中,走马观花,只在意故事情节是否精彩;看书后不作读书笔记,看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当一离开书本时,才发现自己脑海中空空如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力,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教材。”笔者认为,要在保质的前提下达到上百万字的阅读量,必须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在课内应上好课外的阅读指导课。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积累了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的能力。
一、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上述理念和要求为指导,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在领悟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扩展延伸。
二、阅读教学的方法
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第一读。
接下来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本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圈画出来,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学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
第三步,我们再回归到教师的角色,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从我们刚才发现的众多点中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来一番筛选,明确本课教学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2.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結合,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渗透主要落实在传授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两方面。
3.阅读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思维空间,创设宽松自由的对话环境,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老师传授方法引导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对课文发表不同的见解,能够抓住文章中语段或句子进行学习,培养从小着眼去把握大局,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4.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虽然让学生学会阅读,会花费我们很多精力,但学会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拟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1.有序阅读的习惯。
学习一篇文章,都需经过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等几个环节,环节之间有序排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映了阅读能力的层次不断提高。我们平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阅读的习惯。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靠别人。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应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工具书,如《古汉语字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
这样,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不是本文能够穷尽的。要学会好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需恒心,靠勤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思想,切切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努力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内化,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