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台北人》中欢场女子的悲剧命运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內容摘要:《台北人》是白先勇的经典之作,由十四篇短篇小说构成,描绘了新旧交替时代的众生百态。作品中欢场女子的形象尤其值得赏析,她们的形象充满了宿命色彩,深刻地折射出旧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女子的怜悯和同情。作品中欢场女子的形象不拘一格,面对命运的折磨,有的感时伤怀,有的逆来顺受,有的奋力抗争。在刻画这些形象时,作者大量使用象征描写和暗示手法,表现出这些女子无法逃避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台北人》 欢场女性 悲剧 宿命
   《台北人》是作家白先勇的小说集,作品描绘了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尤其是欢场女子的形象,堪称古今中外欢场女子形象的典范。这类描写集中于《游园惊梦》《一把青》《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孤恋花》几个篇目中。
   所谓的欢场女子,包含了各色娱乐场所中的女性,这些场所有青楼、妓院、舞厅及各类交际场,这些女性群体既有很多共性,又有一些不同,并非完全有关色情,从古迄今,欢场女子的形象都充满了丰厚的意蕴。
   一.欢场女子的形象
   在《台北人》中,欢场女子的形象不拘一格,虽然同是身处欢场,但是她们各自的生存状态、社会地位和人生经历却大相径庭。面对命运的折磨时,她们有的感时伤怀,有的逆来顺受,有的奋力抗争。
   1.感时伤怀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战败的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大批达官显贵四散奔逃,依附于他们的欢场女子也随之逃亡。仓皇出逃中,她们失去了物质上的依靠,曾经的荣华富贵在瞬间化为乌有,加之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于是让她们产生了强烈的今昔之比,形成了感时伤怀的情绪,如《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蓝田玉。
   《游园惊梦》可谓是《台北人》中的精品,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钱夫人在窦夫人家宴上一段插曲。通过钱夫人的心理活动,追忆了一段往事,以钱夫人当下的处境与昔日辉煌相比较,衬出了强烈的今昔之感。钱夫人蓝田玉和窦夫人桂枝香都曾是当红戏子,只因钱将军听了蓝田玉唱的一曲昆腔《游园惊梦》后久久不能忘怀,便娶了她做填房夫人,蓝田玉一跃成为了将军夫人。丈夫在世时,钱夫人在享尽了荣华富贵,“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先占的”。后来,丈夫去世,往日的安富尊荣荡然无存,而当年与她同为戏子的好姊妹桂枝香,成为了显赫的窦夫人。在窦夫人的家宴上,钱夫人时时流露出失落感,服饰的过时、容颜的衰老、席次的变化,与往日相差甚远,强烈的落差感,让她在凄凉中无限地感时伤世、不能自已。
   2.逆来顺受
   与钱夫人这样的贵妇人相比,《台北人》中有一些小人物,她们更是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对命运只能逆来顺受。她们很少有抗争精神,即使抗争,抗争的方式往往也是被动的,为此她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一把青》中的朱青。
   朱青可谓是命运多舛,读书时因为和飞行员郭轸恋爱,被学校开除,后与郭轸结婚。她的婚姻本该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郭轸突然不幸坠机身亡。当朱青来到台北后,她已是空军乐团的一名歌女,衣着妖娆、举止风骚,与曾经羞赧的朱青判若两人。成为歌女的朱青,得到了空军里不少小伙子的爱慕,于是她又有了新的情人小顾,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春,然而命运再次显出无情的一面——小顾也坠机逝世了。令人惊愕的是,这一次朱青的脸上却再也不见悲恸的神色,还若无其事地涂着脚指甲,跟客人搓麻将。爱人的逝去不再引起她内心的波澜,她只剩下了追寻刺激和填补欲望。显然朱青已变得精神麻痹了,她的灵魂在命运的作弄下已被腐蚀耗尽,败在了命运的脚下,以至生命中的灵性消失殆尽,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
   3.奋力抗争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大班金兆丽是一位领班舞女,她刁钻泼辣、精明老练,在舞场叱咤风云了二十多年,但她身上也不乏善意和喜剧色彩。应对夜巴黎经理童得怀的刁难,她从容不迫、妙语连珠,骂得童经理体无完肤;面对为情所伤的年轻舞女朱凤,她毫不犹豫地卸下自己的钻戒,抛给朱凤,然后转身就走。就是这样一位敢爱敢恨的女子,也对命运无可奈何。她常回忆往事,缅怀昔日的无限风光,怀念曾经的几段感情,但最终她选择了年逾六旬的富商陈发荣作为后半生的寄托。金大班嫁给陈发荣是出于物质上的考虑,她曾经也经历过美好的爱情,无论是初次动心的月如,还是真心爱她的船员秦雄,她都放弃了,最后嫁给了金钱。在岁月和命运的折磨下,金大班无奈地背弃了曾经心目中的美好事物。
   表面上金大班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女人,然而在她强势的背后,却是内心的空虚和无力,是对命运的无奈和决绝。昔日的辉煌已成为一段往事,如今她必须打起精神面对现实。一切看似积极进取的搏击命运,实则是一次次的放弃和割舍:青春的消逝、容颜的衰老、爱情的失去把她一步步逼向绝境,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精于算计、内心强大的女子,也难免被命运牵绊,内心中充满了挣扎。
   二.悲剧命运的暗示
   《台北人》中对欢场女子的描写不仅是写实的,还有浓厚的暗示意味。作品中的暗示手法分为神秘色彩的象征描写和悲凉氛围的烘托渲染,暗示手法使小说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意味,众多象征的使用和悲凉氛围的烘托,把欢场女子的命运凸显得更加身不由己、扑朔迷离。
   1.神秘色彩的象征描写
   《台北人》中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象征描写,小说中人物的衣着服饰、神情样貌、人物对话和旁白叙述均有象征色彩,其中《永远的尹雪艳》中尹雪艳的形象就充斥着“神秘”和“死亡”的象征。
   尹雪艳本是旧上海的当红舞女,有着勾魂摄魄的魅力,因此尹雪艳被同行们妒忌,谣传她是“八字带着重煞”的不祥女子。随后,沾染尹雪艳的王老板和洪处长先后家破人亡,更是印证了她“煞气重”的传闻。到台北后,尹雪艳依旧魅力不减,尹公馆成为她“旧雨新知”的会所。在筵席上,她结识了是一位年轻的实业巨子徐壮图。徐壮图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尹雪艳却想方设法勾引他,徐壮图在她的攻势下渐渐把持不住,流连于尹公馆,对家庭也疏离了。最后,徐壮图意外身亡,成为又一个倒在尹雪艳石榴裙下的风流鬼。结束了对徐壮图的哀悼后,尹公馆又开始了一如既往的歌舞升平。    如此一位詭异的女子本身就颇具神秘色彩。对尹雪艳的描写,从神情肖貌,到动作语言,无一不笼罩着神秘色彩:“尹雪艳总也不老”“尹雪艳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到她自己的均衡”;尹雪艳的衣着服饰更给她蒙上一层幽灵般的面纱:“一身白色的衣衫,双手合抱在胸前,像一尊观世音”“像个通神银白的女祭司,替那些作战的人们祈祷和祭祀”等等,加之任何沾惹她的人都难免厄运,如此看来尹雪艳更像一尊神明,而非一个凡人。
   2.悲凉氛围的烘托渲染
   除了神秘的象征描写,《台北人》中还有很多对悲凉气氛的渲染,烘托出悲凉的基调,暗示欢场女子的悲剧命运。《孤恋花》这篇,叙述者的是一位陪酒女,负责管理年轻酒女,被戏称“总司令”。“总司令”有同性恋倾向,与酒女“娟娟”有暧昧关系并同居。娟娟生于乡下,小时候还被疯子母亲咬伤,脖子上留下了一道伤疤。十来岁时,娟娟还被自己的父亲强奸,并为其堕胎。后来,娟娟被黑社会头目柯老雄纠缠上,他对娟娟万般施虐,最终在中元节的晚上,娟娟忍无可忍,用一只铁熨斗砸死了柯老雄。杀死柯老雄后,娟娟也彻底疯掉,被送进了疯人院。
   《孤恋花》情节离奇、骇人听闻,作者传达的是对命运的无奈,在叙事中极力渲染悲剧的氛围,这种氛围在文中俯拾皆是:故事开始,当“总司令”再次做了陪酒女,碰见了老顾客卢根荣,卢先生一见她便惋惜道:“阿六,你怎么又落到这种地方来了?”“总司令”回答:“九爷,那也是各人的命吧?”然后,回忆在上海时同事五宝遭受虐待,“总司令”劝五宝离开,可她却说“这是命,阿姐”。另外,作者还一再强调娟娟的“薄命相”:她唱歌神情“悲苦”,像在“诉冤”、她三角脸上“一抹笑容,竟比哭泣还要凄凉”、“这副相长得实在不祥”、“拿娟娟的生辰八字去批过几次,都说是犯了大凶”。这些描写极力渲染悲凉的氛围,暗示了娟娟必然遭遇的命运,作者之所以运用如此多的渲染,就是想表达他的宿命观: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一切反抗和挣扎都是徒劳的。
   白先勇在《台北人》中对欢场女子的书写可谓多姿多彩,丰富了古今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虽然他笔下的欢场女子各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她们的命运大都是悲凉的。作家还大量运用了象征描写,这些描写充满了暗示意味、冤孽情结和神秘色彩,仿佛这些女子的遭遇早已命中注定。能够如此淋漓细致的描画出欢场女性的命运和哀愁,是作家深刻关切女性的结果。对欢场女子性悲剧命运的书写,向世人传递出欢场女子不为人知的一面,使人们更加同情和了解这些女性,改变世俗对她们的偏见。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台北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白先勇.树犹如此[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
   [3]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陈铎.白先勇笔下的欢场女子形象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11).
   [5]尤作勇.隔海犹唱后庭花——《台北人》中"风尘女性系列"的叙述学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2009(3).
   [6]张丽.无可奈何花落去——论《台北人》的悲剧意识[J].苏州:苏州大学,2007(10).
   [7]胡明龙.《台北人》女性形象探析[J].陕西安康:安康职业技术学院,2018(10).
   [8]许艺桐.论白先勇小说的命运书写[J].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9(5).
   [9]李倩.落进尘埃的寂寞——白先勇小说的悲剧意蕴[J].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6).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讽刺是对丑的事物的揭露和嘲笑,是鞭挞与指责的升华,是一种特别的表现方式。鲁迅曾经定下一个这样的基调:“喜剧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1]钱钟书在《围城》中揭露了抗战期间中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并深刻剖析了此类知识分子病态人生的历史原因,运用独特的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及微妙的心理讽刺,灵活深刻全方位的展示了“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劣根性及其内涵——“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
岭南的春天似乎被时光折叠过。它了无痕迹地跳进这万物吐纳旺盛的初夏。黄铃木、三角梅、木棉把花开得到处都是,尽显绽放之美。穿单衣,趿塑料拖鞋骑辆共享单车在花荫里穿行,后背微微地出汗,细细的风把人的骨头吹得酥软。黄金般的时节,只是太短。我是都虚掷了啊。回忆过往的春天,居然没有值得记住的人和事,眼前浮现的不过是花花绿绿的皮囊之乐。年后一上班,单位就开始改制,目前的归属未定。手上的事,做与不做都不太打紧了。
期刊
“符力是一个典型的纯正的抒情诗人,他的特别在于他将海南岛的清新湿润气息带进了诗歌,当然也有一些忧伤.一个经常被遗忘的岛屿上的诗歌,呈现出的特殊优雅面貌,无疑会让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在这里,李少君首先肯定符力诗歌的抒情特质;其次,指出其诗歌写作带有地域性特点,从而凸显出了他个人化的诗歌面貌.
期刊
内容摘要:由于中国悲剧和西方悲剧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自然会衍生出不同理念的悲剧作品,如果以西方悲剧理论为参照,中国古典悲剧则表现出了很大的特殊性。本文将以《赵氏孤儿》为例,探析中国古典悲剧在人物设定和情节冲突上的特殊性。   关键词:中国古典悲剧 西方悲剧理论 《赵氏孤儿》   自20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引入西方悲剧理论探讨《红楼梦》的悲剧精神以来,悲剧美学和悲剧精神开始在近代中国兴起,并引起了之后
内容摘要:“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儿时的两种生活场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又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情景,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两种教育模式。分析两种教育情景的利弊,对语文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百草园 三味书屋 教育情景 语文教育   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谓是百读不厌的经典作品,在这篇散文中,鲁迅先生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从教育的角
内容摘要:阿里斯托芬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喜剧家,其作品诙谐有趣,往往引人发笑,而在这些令人发笑的内容下包含着强烈的讽刺意味,理解其中的讽刺意味对于我们更好读懂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读懂阿里斯托芬对教育和道德的看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矛盾与冲突。   关键词:阿里斯托芬 《云》 《蛙》 讽刺意味   阿里斯托芬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喜剧家,其作品诙谐有趣,往往引人发笑,而在这些
人工智能(AI)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促进体育产业的壮大。为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厘清现状之下两者融合的机遇与困境,探索体育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用品智能化制造、体育赛事数字化发展和体育场馆智慧化应用进行了审视,两者融合发展的机遇包括政策支持、体育产业需求旺盛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助力发展;存在的困境主要为人工智能产业化技术不成熟、体育人工智能产业社会环境尚未形成、体育人工智能产业链有待完善、体育人工智能发展不平衡。提出:体育产业与
内容摘要: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白话文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章,内容涉及到小说、散文、杂文等。其中杂文内容丰富、颇具时代性特征,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设问是鲁迅杂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種语句形式,鲁迅通过各种设问的方式将隐藏在其中的一种预设或作者内心所想、自身的态度表现出来。文章将以设问的含义作为出发点,重点围绕
内容摘要:80年代的刘恒以其出色的启蒙叙事成就了自己的辉煌;90年代的刘恒风格突变,但本质相通;21世纪的刘恒跨步影视界,编剧导演两不误。作家、编剧、导演的三重身份展现了刘恒不同的侧面。改编自己的作品、改编他人的作品、走向原创,每一步都是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刘恒 编剧之路 改编   刘恒影视编剧之路的第一步是从改编自己的小说开始的。1988年步入影视创作领域,担任由他的小说《黑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学欣赏属于高校开设的专门课程,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构建文学欣赏教学高校课堂模式展开了探究分析,期望经过本研究可以为将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文学欣赏 高校 课堂模式   由于时代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