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对象、目标上的一致性及教育内容上的交叉性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可行性;高校重视程度上的差异及各自创新发展上的互补需要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应从教育观念、教师队伍、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现高校心理健康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62-01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一)二者融合的可行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目标上的一致性及教育内容上的交叉性决定了二者的融合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都以多数正常的大学生为研究、教育对象,以少数疑似存在或明确存在心理、思想问题的大学生为重点照顾、关注对象[1],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均是二者策划、开展教育活动的中心和依据,目的都指向于以塑造良好的心理、思想素质为抓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二者的教育内容既各有侧重和特色,同时又在价值观念教育等方面归于统一,因而存在交叉性。同一对象指向上的殊途同归决定了凝聚二者合力开展心理、思想教育活动,十分可行。
  (二)二者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由来已久,历来深受党和高校的重视,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后来者,尚未引起高校的普遍、重点关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不够系统和完善,而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教改,已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教育体系,因而有必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搭乘思想政治教育的快车,实现快速地发展和完善。第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及发展面临的心理学困境需要心理学的学科指引和支撑[2-3]。综上,高校重视程度上的差异及二者各自创新发展上的互补需要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十分必要。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教育观念上的融合
  教育观念是开展工作的思想引领,决定着融合的进度及后续工作的成效,因此,教育观念的融合十分关键。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避免遭受当前较为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要、不受重视这一错误观念的侵蚀,认清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摆脱困境、实现创新发展中的指引和支撑作用,树立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教育观念,将二者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理论、经验积累投身教育实践。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对于心理学发展的带动作用及众多心理问题的思想价值观念归因,本着协同促发展的目标和观念,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华,积极推进高校心理、思想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师资上的融合
  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依托,因而师资上的融合非常重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的融合现存有诸多有利条件。首先,心理健康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份本质上的相通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资融合中的角色转换和定位。其次,各高校在招聘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时越来越注重对于其心理技能掌握情况的考察,因而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具有心理学背景或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越来越多的格局,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技能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上述有利条件为基础,一方面要注重双方师资间的学术交流,实现在融洽、和谐的沟通氛围中彼此带动、优势互补,尽快适应新格局下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妥善安排必要资质的考取计划,促进双面人才的养成。比如尽快安排思想政治工作者考取心理咨询师资质,并鼓励已具备资质的工作者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心理技能的专业化发展。此外,还要促进双方共同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对于彼此理论知识、工作体系的理解。
  (三)教育方法上的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但在教育开展形式上尚不够丰富,且进一步的创新发展需要心理学的指引和支撑。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后兴起的事物,教育体系正处于亟待完善的状态,但已形成了团体辅导、心理咨询、沙盘等较为丰富的活动形式。因此,教育方法上的融合上,可将心理学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移植、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指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可搭乘思想政治教育的快车,借鉴其分专题开展研究,以研促教的发展模式,实现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冯改花,刘振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89-91+95.
  [2]黄宗芬,刘社欣.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J].广西社会科学,2018(01):208-211.
  [3]李忠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心理学支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142-146.
  作者简介:
  丰竹丽(1989.10-),女,汉族,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硕士在讀,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自我提升、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家国情怀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45-02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新考纲特别注重高中历史学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方式转变了传统模式,促使学生参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项目任务之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力,同时完成项目任务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成就感,随着成就感增加,能促使学生的兴趣逐步得到激发,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语文素养。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 语文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47-02  项目教学
期刊
【摘要】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是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残疾人本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由于残疾人存在着身体或心理上的残疾原因,再加之社会环境对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意识不高,残疾人在社会参与中长期处于障碍的局面,而这些障碍的出现也导致他们不能与其他正常群体一样及时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层面的共同关心和帮助。本文在于对残疾人的平等性存在及其社会参与的环境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高校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来创新管理工作,从而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科学、更有效率。为进一步探究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笔者从思政教育工作相关含义解析入手,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难点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数
期刊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代先贤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风貌在历史演进中沉淀下来的精华,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当代意义。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校园工匠精神培养提供支撑和资源,并从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四个方面进行实施路径探讨。  【关键词】红色资源 高校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实践  【基金项目】本
期刊
【摘要】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仍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中高等职业院校在内部教育教学质量诊断改进中,应切实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资源。  【关键词】职业院校 创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培养途径  【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46-01  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小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确读写汉字是学生能够长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习了汉字的学生才能继续完成接下来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動识字、写字的欲望,到了五六年级便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应当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培养。口语是最为基本、便携的交流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看得懂、读得会外,还要让学生表达清楚。小学阶段是其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力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期刊
【摘要】生命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没有生命,一切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帮助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本文首先深入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必然性;然后在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37-0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而启发式教学法的出现则为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