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纸质期刊的思考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正冲击着传统期刊
  
  网络能同时将文字、声音、图像不受时空限制地传向世界各地,供人们相互交流。在这方面,它兼容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的传播手段。由于互联网的世界性和交互性,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各种光盘、磁盘、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纷纷出现,这些新兴的媒体,分流走了部分较高文化层次的人群,并迅猛向中低文化层次人群渗透。而这些受众群体原本都是属于传统媒体的。因此,就有人断言:人类将很快进入“无纸办公、无纸阅读”的时代,传统的纸质期刊将被无情地淘汰。无论这种预测是否准确、是否科学,但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的确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冲击着传统的纸质期刊,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电子书刊优势明显
  
  电子书刊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支持发展异常迅猛,人们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就可以进入一个有声有色、充满立体动感的三维世界。它满足了现代读者的多种需求,在小小的屏幕上就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所要的资料。除此之外,这些以电子方式存在的书刊还可节省很多储存空间,当然也就没有了清理旧书报的麻烦。电子书刊创造了一种新的阅读理念,也开启了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传统期刊优势尚存
  
  那么,电子书刊的蓬勃发展是否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我们不再需要阅读这种传统纸质报纸杂志了呢?
  1.电子书刊不菲的价格以及相比之下低劣的电脑显示和打印效果,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同时电子书刊作为新兴的出版物,还存在着很多诸如版权纠纷之类悬而未决的问题。
  2.网络化虽已成为潮流,但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还存在着很多瓶颈问题,读者上网的费用也比较高,而网上的电子图书也不能像传统书刊那样阅读方便。
  3.传统书刊携带方便,一本杂志、一份报纸,可以随看随买,看完也可随手放个地方,而台式电脑一般携带不方便,况且高昂的价格也不是每个老百姓都买得起的。
  4.人们已经习惯了手捧书刊和轻翻书页的阅读感觉,这种千百年来培养成的感觉,对读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这种感觉,阅读的兴趣也就大大降低了,而且喜欢藏书和读书的人往往更喜欢伴着淡淡的墨香进入梦乡。这些都是电脑网络无法给予读书人的。
  5.纸质书刊能够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几百年前的书刊到现在还能正常阅读,而目前市场上质量最好的光盘也只能保存几十年。几年前的5英寸软盘,往往因为找不到驱动器的支持而不得不成为垃圾。这一切都使得传统纸质书刊的地位不可能被替代。
  
  利用网络谋求发展
  
  策划选题,追踪热点。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搜集到新资料,很快就能掌握和了解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诸方面的最新发展动向,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切中期刊市场的脉搏,从而策划出读者喜欢的选题,办出读者喜爱的杂志来。这样,期刊社就可以省去很多调研费用。
  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办公。员工可以通过网络在家直接与期刊社及作者保持联络,稿件的传递、稿费的支付、意见的交流等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这就可以提高编辑效率,节约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通过网络发行杂志。杂志可以上网发行,网上书店的销售方便又快捷,只要将期刊的图、文、声、像等资料贴到网上,网站就会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展示给读者。这将改变我们传统的期刊发行方式和运作方法。
  如今越来越多的报刊社和图书发行公司都已和网络公司合作,我国目前有上千家的期刊社和出版社上网销售其出版的传统期刊和图书。国际上在这方面的发展更快,仅德国就有近600家传统的出版社和图书发行公司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交易网站,还有更多的出版发行商把其公共网站作为自己的宣传阵地。
  世界上最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书店其实连一本书也没有,但它搭建的这个图书销售平台每天都有几百万读者光顾。书店主页设计一目了然,书目信息每天更换,除可以阅读其提供的新书目和出版信息外,顾客还可以按书名、作者名、主题词、出版商、出版时间等进行检索。还有专业评论家及普通读者对该书的评述供参考。除此之外,顾客还可以把自己的要求及网址贴上,书店会定时按要求给你传递有关的书目及相关的信息供你参考。顾客一经选取其中的一种书刊,就可在网上直接购买,网上电子交易也非常方便。
  实行管理网络化。期刊社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内部网,对内部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网络化管理,稿件审核、传递、编辑、审校、签发、排版、印刷、发行、财务、日常交流、目标考评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社领导可以全面掌握了解各项工作的进程,各部室可以在网上进行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这样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管理费用,降低整个杂志的出版成本。
  
  网络时代传统期刊依然看好
  
  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一种新事物或一种新技术的出现是正常的。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一种新出版物的出现,无疑也是正常的。认为它的出现就必将彻底取缔传统报刊业的看法是绝对不科学的。
  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将很快进入“无纸办公、无纸阅读”时代这一看似流行的看法,是因为片面夸大了新技术浪潮对传统期刊业的冲击,导致人们有认识的误区,方得出这样一种错误的结论。其根源是因为对新技术惧怕而产生了盲目对新技术的崇拜。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技术不会对传统期刊业构成冲击。相反,新型的电子图书只能在较小的语言范围和较小的专业领域内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新的信息时代,期刊业将不断受到来自新技术的冲击,但以纸质为载体的传统期刊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并不断从新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取得技术支持,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妇女生活杂志社)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直播报道是记者向主持人和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直播报道过程中,部分记者由于缺乏对表达与发声以及肢体语言等技巧的合理运用,导致语音不标准、缺乏可变性、声音过于挤压、肢体语言过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目前,虽然记者和主持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强,甚至有记者主持人化的倾向,但是对于多数记者而言,并没有因为交流的加强,而汲取主持艺术中可以使直播报道锦上添花的技能,更多的只是拘囿于所
“细节决定成败”。电视新闻要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效果,离不开细节镜头的运用。自从光电技术运用到新闻传播中以来,图像动作、图像表情、图像声音三者有机地
随着新闻直播的常态化,摄像记者“成片”意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求现场高质量地完成拍摄任务,而无法依靠后期的剪辑修补。“成片”意识,就是要在“一次过、不出错”的基础上追求画面的生动感和表现力,摄像记者能够做到这些,必须培养以下四种能力。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电视节目是由导播、现场记者、摄像、技术等多个工种综合完成的一项工作,各个工种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比一般媒体要高得多、紧密得多。在突发新闻现场进行直
日子过的好快,在忙碌的步伐中,似乎还没有感觉到停留的轻松,不经意间就到了收获季节。这一路的长途跋涉,我无暇去回顾它的辛酸与峥嵘,而为接下的秋收做最后的探索。语文课的复习,必须有章可循,按照一定的层次及规律来全面的,系统的复习,才会在这一时段有的放矢,不致手忙脚乱。  本次期中复习我个人做法是:  一、注意几个方面,提高复习效率  做好复习计划。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复习效率,应
摘要:广播电视现代信息技术驱动、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内在要求、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源的特性必将对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培养产生新的效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 信息技术 社会资源 新闻与传播 背景 问题    广播电视信息技术驱动是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就业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
摘要:深度访谈的过程常因访谈者与被访者的互动而变化。在深度访谈的互动过程中,常见的障碍有以下几种:一、偏见性障碍;二、习惯性障碍;三、顾虑性障碍;四、环境性障碍;五、经验性障碍。深度访谈的引导原则为适时、中立、适度。针对深度访谈存在的障碍,深度访谈的引导策略主要是铺设访谈架构,参与访谈建构。  关键词:访谈 深度访谈 引导    所谓深度访谈,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深度访谈是一种常用的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研究、实践直至理论升华的结果。它的实施有利于缓解东西差距 ,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减轻就业压力 ,维护社会稳定 The strategy of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中央十分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目前,一方面是教育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成绩确实很大;但另一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教育人文质量有所下降,教育价值有所失衡,教育行为有所失范,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已成为普遍性问
色彩体现了十分深邃的情感世界,不同的色彩有着各自不同的表情,红的吉祥、注目,黄的华贵、磊落,蓝的宁静致远,白的纯洁无瑕,黑的庄重沉稳……借助于色彩,人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观察各种事物,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报刊版面对色彩的运用非常讲究,在考虑形式感和时代感的同时,更侧重研究和分析设计主题的创意给接受者带来的心理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色彩是影响公众对新闻作品接受的关键。梁一儒先生在《民族
在媒介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品牌栏目成为各媒介长期关注的问题。比如,哪些栏目是自己的品牌栏目,哪些栏目可以发展为未来的品牌栏目?竞争对手的品牌栏目是什么?从差异化竞争的角度来看,哪些栏目是可以与竞争对手的品牌栏目相抗衡的栏目?  笔者在对媒介栏目的研究中,力求突破品牌栏目策划经营中的主观经验主义倾向,对媒介栏目设置、策划、运营的规律作出了一些新的探索,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以抛砖引玉,使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