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更广阔的空间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秋日的夜晚,万籁俱寂的北京城已经进入梦中。此时,楼群中的一扇窗户还在亮着灯光,看来房间的主人还在那里忙碌。原来,这亮着灯光的房间正是“泥人张工作室”,房间的主人正是“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昌先生。
  此时的张昌,正伏案、执笔,为一件探索性的作品勾勒着构思草图。一张张变体草图,重叠交错地摆放在案头,张昌审视着草图,在漫漫的沉思中,将其中一件绘有竖琴与月、人组合形成的草图放在雕塑台前,并迅即取泥依图捏塑立体小稿。同时不停地摆放着人、月、琴的空间位置并调整着虚、实形体的空间布局。这时的时钟已指向了12的中心点,但张昌并无倦意,他随着时钟一分一秒的渐进,依然推敲着雕塑立体小稿的构图形式……
  张昌之所以如此倾注心力,反复推敲,是因为这是张先生运用“泥人张”彩塑技法与石雕工艺的结合,探索性地将“泥人张”彩塑的软质材料,拓宽为硬质材料的汉白玉,所做的第一次实验性的艺术尝试。
  是的,160多年来,“泥人张”几代一直是与经过特殊加工的胶泥打交道,塑造时也是使用木制或竹制的“压子”等工具。而今天,张昌先生面前摆放的是一块汉白玉石,使用的工具也变成了锤子和金属凿子。工艺也一改过去可做加或减的塑形方法,而成为只能做雕刻的减法。无疑,这将增加创制的工艺难度。因为用泥创作的时候,出现失误时可以补上泥重新创作,石材则不行,要求准确无误,哪一部分出现失误,都将无法弥补。
  但是工艺实践的难关,并没有磨灭他的探索热情,张昌反而凭着他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并遵循已初步掌握的石雕艺术规律,依已有的立体初稿,创作完成1比1泥塑放大定稿。最后,也许是他那再硬的骨头也要啃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也许是多年的技艺厚积薄发发挥了作用,这次,他在师傅的配合下,用点线机顺利地将其初试的汉白玉作品打造完毕。这件汉白玉石雕作品名叫《心声》。它高2米、宽2米、厚0.6米。这件作品是将一位弹奏竖琴的少女组构于半月形的适形空间里。从少女低首、凝神的表情与轻弹慢奏的动姿中,似表现在寂静的月夜中,少女发自心底的心声与心曲。她那思念亲人的微妙情感表达,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圆的造型,更增添了少女祈愿如牛郎织女样的团圆重逢。
  一件尝试性的新材料之作,聚集了张昌的智慧与执著,也记录了张昌为掌握、适应石雕工艺的限定性,所走的实践——认识——实践之路,更为“泥人张”彩塑艺术在继承的基础上拓宽题材、拓展材料、延伸空间,走创新之路,增添了很大的信心。
  
  “泥人张”的代代传承
  
  清朝道光年间,浙江绍兴有个叫张万全的书吏,丢掉官职后,辗转到天津谋划生计。在他的临时住地有一烧制砖行的窑场,他就试探性地取泥塑形,并经烧制,添绘简单颜色,成为一件造型粗犷的动物玩具,拿到市场售卖,竟然得到顾主的认定,换回了银钱,于是他就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落户京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儿子张明山,不仅学会了捏玩具,而且经过苦心钻研,勤奋学习,逐渐掌握了捏塑人像的方法,而且手艺达到“对人捏像,谈笑自若,顷刻捏就,逼肖其人”的程度,名声也越传越远。
  有一次,天津名丑刘赶三来到戏楼准备演戏。上台后忽然看见台下坐着张明山,随即抱头跑回后台,生怕张明山把他的丑态捏下来,于是招来满堂大笑。由此,可见张明山出神入化般的泥塑手艺与其技艺在百姓当中的深刻影响。由于他为人正直,手中的泥塑疾恶扬善,得到百姓极高赞誉。于是老百姓便送给张明山一个亲昵的称谓——“泥人张”。
  第二代“泥人张”张玉庭,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善于人物肖像的塑造。其代表作品有表现下层民众的《360行》《吹糖人》《钟馗嫁妹》。作品风格趋向动中求变,形体衣纹刚劲奔放,强调造型对比、有张有弛。而《360行》《吹糖人》《钟馗嫁妹》均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泥人张”第三代张景祜,分新中国成立前与新中国成立后两个时段。1949年前继承叔叔张玉庭的彩塑技艺和方法。1949年后参加天津美术工作队,1950年调到北京,先后工作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其间张景祜已经逐步吸收外来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从天津美术工作队,来到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在这里,他既有工作室又有助手,还荣幸地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张景祜时,称赞他的《惜春作画》好。另外,周总理在一次接见他时语重心长地说:“‘泥人张’是民族艺术瑰宝,你只有1个徒弟不行,要有10个人。你找不到我帮你找……”其后,小平同志和温家宝总理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问及“泥人张”的情况。这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间艺术的关爱之情。在这160余年,几代“泥人张”名扬海内外,从国外捧回了巴拿马、东京等博览会的二十几个大奖,为中国赢得了荣誉,也为民族民间艺术增光添彩。如今承传了六代的泥人张彩塑艺术已如郭沫若先生题词那样得以发展:用泥造人首女娲,名山泥人锦上花,明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幼年张昌的泥土情
  
  在张昌居室入门处挂着一副由著名学者曹宏年题写的对联,上联是“捏神绝技传中外”,下联是“塑像奇才贯古今”。是的,幼年的张先生是在一个充溢着艺术氛围的环境中长大的。“泥人张”几代人工作、生活在天津西北角韦驮庙东街的小院,而这小院也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从小他就迷上了泥土和用泥捏制的那些小泥人。幼年的张昌充满童真、童趣,有时竟会和那些自制的小泥人玩儿起过家家,他会认真地为他们安排好各自的角色,这个小人头发长,那就当妈妈;那个小人头发短那就当爸爸;当他拿起一个特别小的泥人时,想了一想就自言自语地说道:“你的个儿小,就当他们的孩子吧。”
  9岁那年,张昌的第一件泥人问世了,这件习作是在父亲的指导下临摹的仕女头像。张先生回忆,那是一个星期天,繁忙的父亲正好有时间。于是平时经常缠着父亲要学捏小人的张昌,这回如愿以偿地与父亲郑重其事地坐到了泥塑案子前开始学艺。首先父亲仔细地讲了一遍泥塑的基本方法,随后,张昌要把摆放在台前的泥塑仕女头像对临下来。
  平时随意捏泥人儿,张昌比其他小伙伴捏的都快,而今天在父亲的注视下,自己的手怎么就不灵便了呢?仅仅一个头像就做了好几遍,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当捏塑眼睛的时候,怎么越看越像睡眼朦胧呢!好不容易把五官捏塑完了,可是摆好了一看,连他自己都笑了,本来临的是一位清秀少女,一下变成了爱斯基摩人的猩猩脸。
  这时候,父亲拿过工具,迅速地在泥像上捏捏、压压,他一面修改一面讲解为什么修改、怎样修改。经过父亲的现场操作和讲解,张昌很快就领会了其中的奥妙,那就是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观察和塑造,这样才能避免平面化的猩猩脸。于是他连忙接过工具,重新捏塑临摹头像,经过三塑三改,改了又塑地不断反复,直到捏塑的头像让父亲基本满意,父子二人才高兴地去吃饭。
  
  兼收并蓄创新发展
  
  在张昌的彩塑实践中,其学习方法是学习塑头,到一定程度后,以头为标准添加身体,进行整体对临,从这件习作开始,小张昌的作业越来越多。头像塑完了塑身体,身体塑完了塑衣纹。临摹练好了再进行默塑,最后练习看图塑造,就是根据平面图画,塑造出立体人型。在家学丰富营养的辅育下,张昌进步很快,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泥塑班,开始了系统的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他学习速写、素描、雕塑和中国美术史,深入研究中外雕塑艺术和民间艺术。又于1979年考上中央工艺美院读研究生,其间得到导师郑可教授、何燕明教授诸多教诲,使他在艺术理念与创作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于1981年留校任教。在教学之余,他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同时他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反映生活,曾在几年里,他进山村,上海岛,采风于3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出《山村女教师》《老舵工》等出色作品以及多件(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会。其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及博物馆收藏。
  张昌说:“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分析研究,为我所用,以形成富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这是时代使命和责任。”就前三代“泥人张”的作品可见其表现风格均为传统的写实性,其作品栩栩如生,真实细腻。然而比较张昌的作品,均是既继承传统又吸收民间和外来艺术的精华,融入现代审美观念,使其从真实细腻到简洁夸张,从写实到写意,逐渐形成现代装饰性的艺术风格。
  在设计“1992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阿福”时,张昌便采用了写意的装饰方法,进行形与色的设计。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个约8厘米的圆形,作品的上半部分塑造了一个胖娃娃形象,娃娃戴的帽子是用莲花和鱼、蝙蝠和寿桃组成的吉祥图形,成为阿福的主体形象,表现吉祥与吉瑞的主题。在吉祥物的下半部有红、绿、黑三种颜色形成飞鸽的形象,以此表现和平的使者将迎来五大洲的朋友;在其下方以绿色线形描绘了长城形象以此表现此次活动的地域性,活动是在中国主办。
  总之张昌既有家学,又与院校系统教学相融互补,同时在其艺术实践中,又兼收并蓄国内外姊妹艺术之长,在“泥人张”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从架子走向城市空间
  
  时代赋予“泥人张”创新、发展的使命,张昌不负使命地努力实践着,要将架上的泥人变成大型作品,让作品进入城市空间,进入百姓生活,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也可以讲,要让得于民的“泥人张”而今还于民。
  张昌的探索,首先是材料的延伸。张昌把前辈根本不曾使用的陶瓷、玻璃钢、不锈钢、铸铜以及各种石材应用到创作中。他还将泥塑烧制成低温陶,并着以丙烯颜色,使得作品的强度提高了,同时也给作品“穿上了各色服装”,让其更加经久耐看,易于保存,不易褪色。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他的铸铜作品《钢人铁马》、石雕作品《孟姜女》、喷铜作品《园丁》、彩雕作品《山村女教师》、彩塑作品《老舵工》都记录着他继承创新的实践轨迹,也使他为祖国优美画卷增添了点点绚丽色彩。
  “2005年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设定在中国连云港市召开。为此张昌接受了旅游日组委会交给的为大会设计标志及标志性雕塑的任务。在理清各项设计要求之后,张昌又亲自奔赴主会场,仔细观看了现场的空间、地势和环境。回来后他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反复构思,理清了几个设计时需要突出的重点。第一要突出旅游这一主题,要紧紧抓住世界性与流动性;第二要突出地域性,是在中国的连云港;第三要把握住艺术形式,应该运用“泥人张”的艺术技法和材料工艺的结合,形成有现代审美的装饰风格;第四要以不锈钢彩喷为材料,这样能与环境融合。
  当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向明确后,张昌几经修改,将设计定稿制作完成。这件名为《凤托金猴》的不锈钢雕塑,由线面结合组成的两只凤凰,托起一个圆的适形孙悟空浮雕造型。其简练意象的造型会留给观者无限遐想,而雕塑本身也代表了悠久的文化和花果山这一特定的地域性。张昌说这是一件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主体上的两只凤凰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不锈钢材料也正适合这种线面结合的工艺造型,其中空的内部结构是以金属框架结构而成,在其表面焊接不锈钢钢板,决定了作品的高强度和耐腐蚀性,旋转且具升腾感的意象造型象征了旅游的运动和流动性。不锈钢彩喷红、绿、蓝三原色漆寓意三原色可以调配五光十色的缤纷色彩,以此表现将来的繁荣与发展。孙悟空的塑造采用不锈钢镀钛工艺,并以浮雕形式表现,就是要把活动的地域性(连云港市花果山)表达清楚。
  设计工作完成后,张昌又加入到对《凤托金猴》的制作中,他和助手们一起穿梭于工地和设计室,一个个施工难关被攻破,一个个设计难点被解决。最终,这尊具有标志性的大型不锈钢雕塑屹立于世界旅游日大会的主会场。欣喜之余,张昌非常理智地认为,虽然探索于公共环境中的城市雕塑又一次获得成功,但这仅代表他的过去,而新的探索,新的实践又将开始。
  因此探索——实践——再探索,更广阔的空间是张昌无尽的求索与追求。
其他文献
数字,是表示数的符号。数字是实实在在的,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尽管在数学中有“模糊数学”的研究项目,但在具体的运算中,一个一个的数字是绝不模糊的。  也许由于数字的这一特性,在新闻媒体中涉及到人与事的报道中,每每离不开数字,“以数据为证”往往成为行文的模式了。数字本应是可信的,但如今一些报刊上被引用的某些数字,却常常让人看不明白甚至难以相信,于是就有了在下这篇“数字该不该打假”的命题。  据说,
期刊
细雨霏霏,心静如水。淅淅沥沥的雨滴落在车窗上,又是一个阴雨天!  也许在阴雨天我向来有着某种莫名的冲动,仿佛这种天气与我有着剪不断的关联,我油然地想起那一天在雨天中听来的故事。  就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我和几位朋友驱车神游,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漫无边际地聊起过去和现在亲身经历的一些往事。许许多多故事都淡忘无影了,但有一个故事一直烙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触景生情地想起它,心就不由得颤抖,感慨万千地难以释怀
期刊
据保守统计,我国年产长篇小说已达1000部以上,照这么算下来,单新世纪生产出来的长篇小说应该有四五千部了吧。这还不包括数以千计的中篇小说,不计其数的短篇小说,多如牛毛的小小说。这是中国文学跨越式大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实在可喜可贺更可敬。  十几年来,中国作家在文坛上和市场上摸爬滚打,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夜以继日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着精神食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如“60后”“70后”“80后”以及未来
期刊
2006年夏天,少女张拉拉一夜成名,因一首原创歌曲《我爱猪八戒》,拉拉成为众多互联网走红的闪耀新星之一。然而,真正的明清时期纳兰皇族的后裔身份,作为公主所经历的神秘皇室生活,以及她放弃荣华富贵远赴韩国学习音乐的传奇经历,才是真正吸引媒体和读者眼球的所在。    皇族少女,成长是一场华丽的盛宴    1986年,北京的长胡同和古老的四合院。  一个女婴嘹亮的哭声,冲破四周的高墙,开始了她的人生之旅。
期刊
神奇的佤山    在祖国的西南部与缅甸接壤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曾有着猎头祭谷习俗的奇特而神秘的民族——云南西盟佤族。解放后,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则唱出了佤山的神奇和美丽,唱出了佤族儿女勤劳勇敢,粗犷豪放,唱响了大江南北。伴随着这首儿时熟悉的歌声,怀着对佤山的憧憬,从1985年至今我曾五次从深圳涉足这片神奇的土地。  西盟佤山地处横断山,海拔2000多米,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环境,形成了这里著
期刊
减肥瘦身已成为城市里美眉们的时尚追求,如果你既想得到美味的口福,又达到窈窕的身材,那不妨试试以下一些招数——    A:跟着体温进食    人的体温在一天中都在变化,你知道吗?体温与饮食有着特殊的关系。人在清晨的体温最低,7至9时是早餐的最佳进食时段。此时最宜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当你吃上一碗热粥、一杯热豆浆或是热牛奶,再加上一两片面包、半根油条,或是一个蒸鸡蛋那是最为惬意的早餐了。  中午,人们体温
期刊
好几次去北海。每次从北海归来,都是那样记忆清晰,都是那样回味久远。  从未去过北海的人,你首先可从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它是坐落在广西北部湾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港湾里。过去它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如今它已经一跃成为西南五省区的出海大通道。怪不得,湖南、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都纷纷跑到北海来投资办企业。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把这个小小的北海市搞得沸沸扬扬。  记得初次到北海,我们几个人什么地方也没去,立即奔
期刊
一    怎么,一点也不记得了。真的成为路人吗?朋友们带来的信息,叫我目瞪口呆,这样的事,只在影视中出现的,真的要在我的身上成为现实。那不过是有人吃饱了没事干,编造出来,逗逗人的。可躺在医院这么多日子,你一次也没有来,不能不叫人相信。一定是出了什么事,人们都瞒着我,或许是你伤的比我重得多,或许是……可医生告诉我,你当时好像没受什么伤,在医院观察了两天就出院了。  我也快出院了,来时的路上,欣喜地计
期刊
让子孙崇拜的人,当然也是最具责任感的人。警察一样的父亲形象,暴君一样的父亲形象在21世纪的中国应该消失才是。    我懂事较早,父亲给我的第一印象像警察。再后来,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像领导、像局长,最后定格在“暴君”上。对,用“暴君”形容我父亲在家中几十年的所作所为,是再准确不过了。父亲70岁以后,才开始温柔起来,像下台的领导、退位的皇帝,人上岁数了,权力小了,儿女们翅膀硬了,其言也善了,脸上
期刊
定亲·彩礼·嫁妆    在祖祖辈辈的乡亲们眼里,男女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给儿子盖房、娶媳妇在人们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定亲,前提是男方得有五间宽敞明亮的厦房,偏房大门修得漂漂亮亮的一座院子。以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见过面看着不傻不苶就行,现在孩子做主,男女双方得先了解些日子。以后一切都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办!  “见面”,男方买上“六沓六”的礼品:六瓶酒、六瓶香油、六只扒鸡、六斤猪肉、六斤牛
期刊